樊錦詩:「莫高精神」薪火相傳

2020-12-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樊錦詩:「莫高精神」薪火相傳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我時常想,是什麼讓我的老前輩們堅守大漠深處,以畢生心血守護著敦煌文物?是因為敦煌太有魅力了,完全融入到了他們的靈魂和血液中,從而激發出了為之奉獻的使命感。」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近日入選「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她在北京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

圖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古絲綢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鑑的結晶。長達1600多年時間裡,古人用智慧營造了一座偉大的文化藝術寶庫。樊錦詩自大學畢業後來到這裡工作,用半個多世紀的光陰守護敦煌文物,讓莫高窟「老」去得更慢些。

樊錦詩最初到敦煌,主要是從事石窟考古工作,特別是要做莫高窟考古報告。現在雖已退休,編撰考古報告依然是她生活的重心和牽掛。她表示,編撰石窟考古報告工程浩大,既要解決石窟測繪等技術難題,也要做好報告體例、編排的整體規劃。經過多年鑽研,融匯了多學科研究成果和技術的《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報告》於2011年問世。

她介紹,通過現代科技的運用,報告得以準確呈現石窟各項測量數據,並表現洞窟結構、彩塑和壁畫原件、原塑和原繪及重修、重塑和重繪的細節、遺蹟空間和時代關係及製作工藝等。

「我們的目的是通過考古報告將石窟資料永久保存下來,就像24史一樣。如果有一天洞窟坍塌毀壞,這將是復原的重要依據。」樊錦詩說,考古報告也將推動敦煌石窟文化遺產的深入研究,「無論是藝術、文物保護、人文學科等領域,都可以從中獲取詳實的資料」。

她透露,考古報告第二卷將於不久後出版。根據規劃,整個考古報告要出一百卷,「這是幾輩子的事情」。

上世紀,一句流傳甚廣的「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海外」刺痛國人的心。樊錦詩認為,在一代代學者推動下,現而今敦煌學的研究重陣和高地都在中國。「改革開放40餘年來,我們成立了相應的學術機構,培養了大批人才,出版了大量學術著作,我認為敦煌學研究最厲害的還是中國。」

「敦煌的事業有了巨大的發展,靠的是人」,樊錦詩向記者介紹,為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敦煌研究院全力為年輕人提供發揮才幹的平臺和學習深造的機會。

「我們不搞論資排輩,誰有本事誰上。年輕人只要有能力,就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做好了還有獎金。」樊錦詩表示,研究院還提供資金支持年輕人繼續深造,「坐在莫高窟看莫高窟是坐井觀天,凡是與研究院有合作的國外機構,我們都把人送過去。」

與老一輩篳路藍縷白手起家相比,如今敦煌研究院的工作環境也有了極大改善。「想要搞研究有很好的實驗室,想要作畫有很好的畫室,想查閱資料有大量的圖書。」樊錦詩說。

一代代莫高人的付出不止讓敦煌文物重放光彩,也積澱了令人敬佩的「莫高精神」。「建院之初,我的老前輩們在戈壁上吃飯沒有筷子,進城沒有交通工具,住土房用油燈,默默奉獻了一輩子。」樊錦詩說,這種「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精神,是敦煌研究院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動力,也將薪火相傳。(完)

相關焦點

  • 樊錦詩為領導幹部講解「莫高精神」
    樊錦詩為領導幹部講解「莫高精神」 2019-09-20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樊錦詩:守護文化之根 弘揚莫高精神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作了題為《守護文化之根 弘揚莫高精神——團結一心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的主題發言,引起現場專家學者的共鳴。樊錦詩先生說,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談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對敦煌研究院的事業目標、道路方向和發展建設等各個方面作出了高屋建瓴的總結和全面具體的指示,提出了關於石窟寺保護、研究和弘揚的新的歷史要求。這個歷史要求歸結起來就是:石窟保護、研究和弘揚事業是一項人民的事業,是一項關乎中華民族靈魂的事業。
  • 【新時代文明實踐】樊錦詩:守護文化之根 弘揚莫高精神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作了題為《守護文化之根 弘揚莫高精神——團結一心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的主題發言,引起現場專家學者的共鳴。  樊錦詩先生說石窟寺文化遺產承載並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也需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在新時代,敦煌研究院的使命擔當就是——守護文化之根,弘揚莫高精神,力爭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
  • 「莫高精神」樊錦詩
    樊錦詩,一位紮根戈壁大漠深處敦煌莫高窟半個多世紀的文博工作者,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敦煌,奉獻給了我國文化、文物保護事業,被人們親切尊稱為「敦煌女兒」。上世紀60年代初,樊錦詩在北京大學考古系學習,曾在敦煌實習,面對那裡艱苦的生活條件,也曾經讓她動搖過,「我不想再回來了」,但是,畢業後她還是選擇了敦煌莫高窟,是命運的安排,還是與敦煌難捨難離的情緣?當生活與工作面臨抉擇時,她也曾猶豫,也曾彷徨。
  • 樊錦詩回憶錄:「捨身飼虎」的莫高精神補文保領域空白
    圖為樊錦詩自傳。 閆姣 攝樊錦詩回憶錄:「捨身飼虎」的莫高精神補文保領域空白中新網蘭州10月27日電 (閆姣)「很多人曾建議我寫自傳,都被拒絕了。後來答應,是想通過自己反映敦煌,反映敦煌研究院,以及紮根於此或長眠於宕泉河畔墓地中的『莫高人』。」耄耋之年的樊錦詩如是說。近日,「樊錦詩獲國家榮譽稱號暨圖書《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出版座談會」在蘭州舉辦,樊錦詩現場分享了她紮根敦煌半個世紀與敦煌、「莫高人」結緣,以及出版書物「臺前幕後」的故事。
  •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走進張掖
    概括回顧了以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為代表的幾代莫高窟人在七十六年的薪火相傳、砥礪奮進的歷程中積澱形成「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的經過。「莫高精神」受到全省、全行業的密切關注和學習。今天,我們在張掖舉辦「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就是想為大家奉上絲路文化、敦煌文化和莫高精神的盛宴。
  • 「莫高精神」是怎樣「煉」成的?且聽趙聲良娓娓道來
    原標題:聽趙聲良院長講述:幾代莫高窟人如何用智慧汗水凝結成「莫高精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莫高窟人;他們,有一種共同的精神:莫高精神;他們「堅守大漠、勇於擔當、甘於奉獻、開拓進取」,在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弘揚的實踐中締造了共同的秉性,以智慧和汗水積澱了共同的信仰。6月3日,時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與利用群體的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應邀在省政協理論大講堂,作了題為《莫高窟人——莫高精神》的報告。
  • 樊錦詩:莫高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樊錦詩淡淡的一句話,卻讓600餘位聽眾動容。這位「敦煌女兒」語氣平和地介紹著自己對敦煌的情感與責任,從樁樁件件看似普通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聽眾們真切感受到了「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
  • 省政協理論大講堂特邀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講「莫高精神」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崔亞明攝新甘肅客戶端蘭州6月3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崔亞明)省政協理論大講堂2020年第四講今天上午舉行,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應邀作「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的專題講座。講座中,趙聲良講述了以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薪火相傳,紮根敦煌,秉持「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保護、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的生動故事,帶領大家感受真實的敦煌,體會別樣的人生。
  • 理想·信念·青春——樊錦詩在敦煌研究院作「莫高精神」故事分享會
    12月10日,「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最美奮鬥者」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在數字展示中心,為敦煌研究院新一代莫高窟人作「莫高精神」故事分享會。
  • 樊錦詩「莫高精神」專題報告:五十七年間的使命與擔當
    10月12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莫高精神」宣講報告會,邀請「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最美奮鬥者」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作「莫高精神」專題報告。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作《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主題講座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作《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主題講座 2020-06-17 05: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在平涼博物館揭幕
    7月28日,「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在平涼市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正式揭幕。相信通過此次展覽,將更進一步推動社會重視傳承發揚以敦煌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讓「莫高精神」常駐,讓更多人來關注文化遺產的保護,讓敦煌藝術走進千家萬戶,讓古老的藝術培育出這個時代的花朵。
  • 樊錦詩故事被搬上滬劇舞臺 是敦煌女兒,也是上海姑娘
    演員們用悠揚婉轉的「上海聲音」,唱出了以樊錦詩為代表的一代代文保工作者薪火相傳的「莫高精神」。  《敦煌女兒》是由上海滬劇院攜手當代中國戲曲界金牌創作團隊,歷時5年精心創排的原創大型滬劇。該劇由張曼君執導,滬劇表演藝術家、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領銜主演。
  • 五四精神 薪火相傳
    五四精神 薪火相傳 2020-05-05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十一屆「薪火相傳」活動正式啟動——尋找紅色基因傳承者
    初迎霞副秘書長首先,初迎霞副秘書長介紹了「薪火相傳」活動的基本情況和本屆主題及規則。「薪火相傳」活動是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主辦的一個全國性公益活動,旨在尋找在文化遺產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隊,弘揚他們的感人事跡和奉獻精神,激勵社會公眾參與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
  • 英雄精神薪火相傳
    英雄精神薪火相傳來源:人民日報發布時間:2009-11-09 07:12:49字體:大 中 小  11月8日下午3時,在莊嚴的北京人民大會堂  「生命有限,精神永恆。」600名公安民警、消防官兵及各界群眾代表,報以熱烈的掌聲,為在「天堂」的宋文博,送去了深深祝福。  隨後,湖南洞口縣公安消防大隊政治教導員曹鐵牛,代表宋文博生前所在大隊官兵發言。他說,英雄事跡必將歷久彌新,英雄的精神必將在公安消防部隊薪火相傳。
  •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開幕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開幕秦青山出席每日甘肅網9月14日訊 據嘉峪關日報報導(記者李巍)9月10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物局主辦,市委宣傳部、敦煌研究院、市文旅局、市美術館聯合承辦的「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在城市博物館開展
  • 見證人·第二十期|樊錦詩:錦瑟華年去,莫高永留詩
    樊錦詩:其一,要做好保護工作,「永久保存,永續利用」。莫高窟至今已經1600多年了,對它的保護要慎之又慎。我們在弄清楚壁畫塑像的製作材料的基礎上,又要知道產生病害的原因機理,最後才能決定改用什麼材料、什麼工藝保護它——就像給人看病一樣,要了解病人的體質、發病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走進嘉峪關
    9月10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物局主辦,嘉峪關市委宣傳部、敦煌研究院、嘉峪關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嘉峪關市美術館、嘉峪關城市博物館承辦的「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在嘉峪關城市博物館隆重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