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錦詩:守護文化之根 弘揚莫高精神
8月19日,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與傳承創新研討會在敦煌研究院舉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作了題為《守護文化之根 弘揚莫高精神——團結一心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的主題發言,引起現場專家學者的共鳴。
-
樊錦詩:「莫高精神」薪火相傳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樊錦詩:「莫高精神」薪火相傳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我時常想,是什麼讓我的老前輩們堅守大漠深處,以畢生心血守護著敦煌文物?是因為敦煌太有魅力了,完全融入到了他們的靈魂和血液中,從而激發出了為之奉獻的使命感。」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近日入選「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她在北京接受了中新社記者採訪。圖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古絲綢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鑑的結晶。
-
樊錦詩回憶錄:「捨身飼虎」的莫高精神補文保領域空白
圖為樊錦詩自傳。 閆姣 攝樊錦詩回憶錄:「捨身飼虎」的莫高精神補文保領域空白中新網蘭州10月27日電 (閆姣)「很多人曾建議我寫自傳,都被拒絕了。後來答應,是想通過自己反映敦煌,反映敦煌研究院,以及紮根於此或長眠於宕泉河畔墓地中的『莫高人』。」耄耋之年的樊錦詩如是說。近日,「樊錦詩獲國家榮譽稱號暨圖書《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出版座談會」在蘭州舉辦,樊錦詩現場分享了她紮根敦煌半個世紀與敦煌、「莫高人」結緣,以及出版書物「臺前幕後」的故事。
-
樊錦詩為領導幹部講解「莫高精神」
樊錦詩為領導幹部講解「莫高精神」 2019-09-20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理想·信念·青春——樊錦詩在敦煌研究院作「莫高精神」故事分享會
12月10日,「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最美奮鬥者」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在數字展示中心,為敦煌研究院新一代莫高窟人作「莫高精神」故事分享會。
-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作《莫高窟人與莫高精神》主題講座
講座中,趙聲良從常書鴻開創了敦煌石窟保護研究事業、改革開放迎來敦煌事業的騰飛、新時期敦煌事業的發展、發揚「莫高精神」,把敦煌事業進一步推向前進四個方面,深情回顧了以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人」薪火相傳,逆行而來、紮根敦煌,精心守護珍貴文化遺產,取得令世人矚目成就的奮鬥歷程。趙聲良講到,1943年留法畫家常書鴻來到敦煌。
-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走進張掖
廖士俊指出「古代絲綢之路連接東西,綿延千裡,承載著世界不同文明共生並進的歷程,見證著東西多元文化交流互鑑的歷史。敦煌和張掖都是古代絲路重鎮,是古代東西文化交匯的重要樞紐,是多元文明的薈萃之地。古代絲綢之路的繁榮興盛催生了從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的敦煌石窟,精美絕倫的敦煌壁畫和彩塑藝術,形象記錄了絲綢之路商貿往來,文化交流,宗教傳播的波瀾壯闊。」
-
樊錦詩「莫高精神」專題報告:五十七年間的使命與擔當
10月12日,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莫高精神」宣講報告會,邀請「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最美奮鬥者」稱號獲得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先生作「莫高精神」專題報告。
-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在平涼博物館揭幕
7月28日,「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在平涼市博物館一樓臨時展廳正式揭幕。,是古代中華文明與其它多種文明交流互鑑、相互促進而形成的文化藝術結晶。馬琦在致辭中表示,平涼市博物館引進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對推動平涼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學習「時代楷模」優秀品質,弘揚具有當代價值的「莫高精神」,推動文化交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高水平發展,加快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的火熱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
見證人·第二十期|樊錦詩:錦瑟華年去,莫高永留詩
在您的努力下,敦煌莫高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重視,您認為該如何使之真正地「活起來」? 樊錦詩:其一,要做好保護工作,「永久保存,永續利用」。莫高窟至今已經1600多年了,對它的保護要慎之又慎。此外,通過先進的數位化手段將每個洞窟的檔案建立起來,經過對比不同時期的檔案,我們可以知道保護工作到底有沒有做好、洞窟的病害是不是在加重,還可為敦煌藝術的研究和弘揚提供助力。 然後,我們要做好對外宣傳。無論是保護、研究還是弘揚,都是我們敦煌研究院的責任。在這一方面,我們的數字檔案功不可沒,利用數位化的手段,大家在手機上就能欣賞到敦煌之美。
-
「莫高精神」樊錦詩
樊錦詩,一位紮根戈壁大漠深處敦煌莫高窟半個多世紀的文博工作者,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敦煌,奉獻給了我國文化、文物保護事業,被人們親切尊稱為「敦煌女兒」。上世紀60年代初,樊錦詩在北京大學考古系學習,曾在敦煌實習,面對那裡艱苦的生活條件,也曾經讓她動搖過,「我不想再回來了」,但是,畢業後她還是選擇了敦煌莫高窟,是命運的安排,還是與敦煌難捨難離的情緣?當生活與工作面臨抉擇時,她也曾猶豫,也曾彷徨。
-
樊錦詩:莫高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樊錦詩淡淡的一句話,卻讓600餘位聽眾動容。這位「敦煌女兒」語氣平和地介紹著自己對敦煌的情感與責任,從樁樁件件看似普通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聽眾們真切感受到了「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
-
「溫暖的迴響」,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與傳承創新研討會在敦煌召開
時值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敦煌研究院一周年之際,此次研討會旨在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文物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研討敦煌文化保護研究發展新路徑,不斷提高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管理水平,展望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與傳承創新發展新願景。
-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開幕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開幕秦青山出席每日甘肅網9月14日訊 據嘉峪關日報報導(記者李巍)9月10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物局主辦,市委宣傳部、敦煌研究院、市文旅局、市美術館聯合承辦的「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在城市博物館開展
-
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弘揚「莫高精神」
本報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物局主辦,敦煌研究院和嘉峪關市承辦的「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9月10日在嘉峪關市美術館開展,以「展覽+講座」的形式,展現「時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先進事跡,弘揚「莫高精神」。
-
「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走進嘉峪關
9月10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旅廳、省文物局主辦,嘉峪關市委宣傳部、敦煌研究院、嘉峪關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嘉峪關市美術館、嘉峪關城市博物館承辦的「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在嘉峪關城市博物館隆重開展。
-
「莫高精神」是怎樣「煉」成的?且聽趙聲良娓娓道來
原標題:聽趙聲良院長講述:幾代莫高窟人如何用智慧汗水凝結成「莫高精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莫高窟人;他們,有一種共同的精神:莫高精神;他們「堅守大漠、勇於擔當、甘於奉獻、開拓進取」,在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弘揚的實踐中締造了共同的秉性,以智慧和汗水積澱了共同的信仰。6月3日,時代楷模——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與利用群體的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應邀在省政協理論大講堂,作了題為《莫高窟人——莫高精神》的報告。
-
【新時代文明實踐】泰美鎮車村村:傳統文化大講堂 弘揚文明好家風
9月2日下午,泰美鎮車村村在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傳承好家訓,弘揚好家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講堂活動,邀請了77歲的泰美中學退休教師車應騰為村民們講課。講堂圍繞該村歷史底蘊、文化傳統及御史文化建設等,展示祠堂「囊螢照讀」、「詩書繼世,忠孝傳家」等家規,讓好家風化作家族後人自覺行動。
-
【新時代文明實踐】木林鄉打造「孝善」矩陣,弘揚傳統美德
為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助推鄉村振興。今年以來,木林鄉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載體,打造了大莊村孝善文化宣傳長廊,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孝善文化的根已經深深扎進了群眾的心裡,成為一種家風代代相傳。
-
王旭東:敦煌文化與「莫高精神」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6 日訊(記者 魏金金)敦煌,一個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血脈息息相關的名字。「陽關、玉門關」這些耳熟能詳的地方,時不時提醒著我們民族向西進取的雄心與向東回望時的無限鄉愁。在多元文化交匯之下,善巧的心靈、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共同造就了瑰寶敦煌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