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這兩個字,你想像不到

2021-01-15 年年聊體育

如果這件事情是我一生一定要做的,不管失敗成功都要做,那就不必再去考慮結果是吉還是兇。 [曾仕強每日箴言]

當今社會以經濟為主導,人們普遍關注金錢、名譽和潛力方面的利益。趨利避害成了做事的準則。其實這是一個很短的理解,更不符合《易經》的原理。

《易經》只談吉兇猛,不談利益。吉的兇猛和利益是不同的。我們習慣於談論吉利益,認為吉是利潤,而兇猛是傷害,但它不是。

那麼,你所說的《易經》是什麼意思?如果我們遵循《易經》的原則趨吉避災,是否是人類行為的最高境界?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還有一種境界可以超越吉的兇猛。什麼事?

吉兇猛是得失的長期效應

興趣只是一個短暫的現象

《易經》只講吉兇,不講利害。

真正的意思是,如果你遵循《易經》的原則,那就是吉,因為你一定會得到一些東西;不遵循《易經》的原則,就是兇,就算得到了什麼也留不住。

那得到什麼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做生意賠錢,也會有收穫,因為賠錢,學習經驗,成長,是自己成長的收入;如果你被別人騙了,你會得到一些東西,因為你的性格提高了。原來,他騙了我,我也會騙他。現在他騙了我,我也不會騙他。這不就是我得到的嗎?

當然,這些行為必須按照改變的原則來進行。

如果不遵循《易經》的原則,可以得到很多好處,但結果一定很激烈,因為這樣的財產和收入根本無法保住。

從這個角度可以理解什麼是不義之財,什麼是正當之財,什麼是正當之財,什麼是不當之財。否則,很難接受這種想法。

現在,因為我們的觀念混亂,我們總是認為吉兇猛是一種優勢。如果是這樣的話,直接趨利避害就更好了。為什麼要談吉兇猛?

總之,說收益是短命現象,得失是長期效應。

我們研究了《易經》,其中一個是趨吉避災為了得到什麼。既然如此,為什麼追求吉避災不是人生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應該超越吉的兇猛

許多人熱衷於佔卜,即希望預測未來,尋求吉以避免災難。吉或兇字經常出現在卦爻辭中。

但大自然沒有吉,那樣兇猛,《易經》的真相就是大自然的真相,所以生活的境界應該超越吉的兇殘。

在大自然中,一朵花盛開著,謝了,它既不好也不壞;一隻兔子死了,不兇;一條蟲子出生了,沒有吉

這些都沒有吉,和吉那樣激烈,人們會有這種感覺。

動物對你很有感覺。它死了,你會覺得很難過。動物對你沒有感覺。死了就死了。你不會有任何感覺。那麼同樣的狗,為什麼有人討厭有人喜歡呢?因為不同的人對狗的感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我們可以說,要做一件事,首先要問問自己心中有沒有理想。有了理想,就沒有吉兇了。

如果你沒有一個理想,你的運氣會有好有壞。

如果這是我一輩子都要做的事情,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那麼我就不用考慮結果是好是壞。

人一旦有了吉兇的想法,就說明自己不是最高的,而是走到了中間。如果你不敢說吉兇是自己的命運,而相信吉兇是自己的命運,那就更糟糕了。

因此,人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一個人認為運氣好壞是決定的,這是最壞的;

一種人認為好與壞是自己決定的,並不壞;

有一種人認為根本沒有吉兇,只問自己該不該做什麼。如果應該的話,他會背過身去。這是最高階層。

做人,永遠記住,做任何事,只問該不該做,少問會有什麼結果。生活應該是享受過程,而不是在乎結果。

現在我們終於知道,人生最好不要有吉兇,不要一直爭取好運,要超越吉兇。我們想要的是「無咎」,這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

無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易經》說不怪,也就是說一個人會犯錯,但是犯錯之後,他會改正,補救,然後他就不怪了。這世上誰不會犯錯?你說不犯錯,那一定是騙人的。

《易經》列出的錯誤很多,最後都演變成無可指責,因為人知道錯誤後會去補救,而不只是改變。

很多人只知道如何改變。改變有什麼用?善於補救,會把傷害降到最低。

當時,孔子提出無咎的水平高於好與壞,因為孔子非常了解人性。他知道阻止人們犯錯真的很難。

犯錯是人之常情。因此,孔子說,如果他做錯了什麼,他就做錯了什麼,所以他不必後悔,也不必責怪這個和那個。他覺得你做錯了,想辦法補救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事情,在你以為沒有後患的時候,做了就出來了。然後呢?趕緊補救,不推卸責任,不道歉,更不要重來。

你要做的就是把後遺症降到最低,今天就停止傷害。

如果出了什麼問題,趕緊找到最合理的止損點,不要讓它再跌了,就這樣。那叫「不怪」。

《易經》中的這個「不怪」是最偉大的。他告訴我們,人每天都有困難和障礙,這叫生活。你喜歡的,你沒看到的都是好的,因為很難預測未來會發生什麼。

人這一生真的都應該好好讀一讀《易經》,感受一些其中的大智慧,會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很多朋友在讀《易經》的時候抱怨文言文的晦澀難懂,所以在這推薦大家讀這本《圖解易經》。

這本書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對那些難懂的卦辭都用了白話文詳細的翻譯了。

裡面還有注釋和插圖,結合實際例子,分析問題將那些抽象道理變得通俗易懂,從中領略到許多古人的智慧。

這樣充滿智慧的書籍一套才99.9元,兩包煙錢就能讓我們學到受益終生的大智慧,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的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原來是這兩個字!(深度好文)
    做人,牢記這一條天規,與一樣東西「斷交」,福氣自來,少有災禍。這條天規出自心學大師王陽明,只有短短六個字——「去人慾,做聖賢」,要絕交的東西則是貪慾!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原來是這兩個字!那就是……不貪!不貪之所以是人生最高境界,是因為,作為俗世中的人,我們誰都有一定的貪慾,貪慾是人的私慾使然,要想做到不貪實在是太難了,能做到的人大概也只有聖人,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普通人以不貪為人生目標,減少私慾,遏制貪慾。王陽明一生都在提倡與貪慾斷交,他無論是做人,還是為官,都講求清廉如水,與清風為伴,將不貪視為人生的最高境界。
  • 讀懂這兩個字,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文/飛魚人活一世,總是需要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才會看透人生,看清現實,讓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從而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來此世一趟,總會經歷過困難、挫折、酸甜苦辣等等,無常是人生的常態,什麼金錢,權力,富貴,地位,事業,不過是過眼雲煙。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這「兩個字」
    人生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這兩個字「獨處」,學會獨處,是一種生活智慧,甚至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的生活高度,取決於他的獨處程度。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點,獨處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如果有人問你,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我想,大多數人都不能回答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 《易經》5句話,隱藏著做人的最高境界,讀懂人生自然順風順水
    《易經》天文地理無所不包,產生的影響更是非其他經典著作所能比。《易經》是一部蘊含著人生福報的經典,很多人生成功之道、為人處世的道理,《易經》都講得很透徹,如能活用活學,福氣自然多多。《易經》中的這5句話,就隱藏著做人做事的高境界,如能讀懂,人生自然順風順水。
  • 說《易》不易:《易經》定義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富有而不佔有
    《易經》講天道、地道,主要講人道。「道」的本義是路,後來,由本義引申出很多相關含義。天地之「道」指宇宙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指天地萬物的本體,天地萬物都由「道」派生。人之「道」是人類活動的法則,《易經》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究竟是怎樣的。
  • 佛說:人生最高的境界,就這兩個字!
    這是為什麼呢?唐代天台山國清寺裡住著一位豐幹禪師。一天他在松林裡發現一位走丟的幼童正在哭個不停,上前發現那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偉。禪師帶著孩子在附近村莊四處詢問,卻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最後,豐幹禪師不得已,只得將這男孩帶回國清寺,等著他的家人來認領。
  • 《易經》:如果你讀懂這兩個字,堅持下去,你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人們說「人更三聖,世歷三古」,說的就是《易經》。人們對《易經》的看法多為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態度,但其實當懷揣敬畏之心。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你原以為它記載的是所謂玄之又玄的東西,其實它講的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做事的基本道理,以及這個世界萬物的運作規律。
  • 其實,女人愛你的最高境界,是這兩個字
    女人在愛情裡的最高境界就是兩個字:包容。能夠包容你的情緒,能夠包容你的不足,這種愛是需要自我的消化和沉澱的。在電影《心動一瞬間》,娜塔莎和肖的婚姻走到了盡頭。三周年的時候,娜塔莎還在準備挽留愛人的晚餐,但是肖卻把另一個女人帶回了家。三個人的對峙使得空氣凝固,原以為會哭鬧的娜塔莎卻安靜地看著那個年輕的女人。
  • 愛情的最高境界,是這兩個字
    那麼,拋開心理學家、婚戀專家筆下的那些理論和鐵律,愛情與婚姻的底層邏輯和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兩個字:成全。自尊心強又極敏感的李安,曾偷偷出去學電腦找工作,林嘉惠得知後說:「學電腦的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記得你的夢想。」從此李安就包攬所有家務,當了6年的「家庭煮夫」,每天負責買菜做飯帶孩子,晚上和孩子們一起等待「英勇的獵人媽媽帶著獵物回家」,林惠嘉則負責賺錢養家。
  • 讀了這三首詩詞,才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兩個字
    人生很短,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糾結、執著,凡事看淡一點,便會豁然開朗。1.看淡生死: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這一句出自李白的五言古詩《擬古十二首》。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九首,應該是李白晚年所作,那時的他經歷了賜金放還和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變故,對於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在他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活著的人便是旅途中的行人過客,逝去的人則是回返虛無的歸人罷了。人生苦短,千百年來有多少人曾為此嘆息。
  • 人到中年後,最高境界,就這兩個字(精闢)
    導語:感悟人生,靜心閱讀,品位人生。文/飛魚中年後最高境界,是這度和放兩個字!人生苦短,儘量做到有度有放!有度方致遠、有放才有收。有寬自馳騁、有境何須憂。人已到中年、心閒諸事休。所以,你一定要相信。這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熬不過的難處和困難都是暫時的!總有一天你會得到滿意的答案,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走過滄桑,不再彷徨,中年過後,唯心獨爽,修心養性,淡然心靜,人要心靜,遇事從容,人心越淡,道路越寬,你若平和,無人可恨,你若不究,無人能擾,知足常樂,感恩生活,看淡得失,活出自我,心寬是福,看淡是樂。
  • 老子《道德經》用6個字概括人生最高境界,領悟後改變你人生
    人們總是喜歡談論到底什麼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尤其是一個所謂活出人樣的人,他們總是希望達到,可又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達到,或者說如何達到一種相對理想的人生境界。有人認為自然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然即順勢而為,心如止水,說具體一點就是看破紅塵,與世無爭。
  • 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在世,廣闊的胸襟極其重要,心胸開闊,則人生豁達,處處明媚。 聰明,是一種能力,而智慧,則是一種境界。 聰明的人,如同茶壺,侃侃而談,不斷炫耀自己的閃光點,而智慧的人,如同茶杯,沉默寡言,卻在不斷吸收,如同茶壺終將要倒入茶杯。 人生,只有捨得,才能收穫到更多。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各人有各的看法,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其實,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八個字。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八個字也出自老子《道德經》。其意就是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應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造萬物卻與事無爭,水總是處於人們所不願處的地方,潔身自好,故達到美好的境界,符合自然法則。這就是厚德載物的品質。
  • 三個男人告訴你:男人寵女人的最高境界,其實就這兩個字
    最後得到的總結為:一個男人「寵愛」女人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兩個字——配合。 其實不然,三個男人告訴你:男人寵女人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配合。 朋友彭晨,32歲,醫生,他說:「事事配合女人,這是尊重愛人的一種體現。」 彭晨認為,寵愛一個女人,是對於女人提出的要求進行高度的配合。
  • 男人寵女人的最高境界,不是揮金如土,而是這兩個字
    都說,一個男人如果愛一個女人,外人自然是體會不到男女雙方最直接的感受,但只需要看這個男人寵不寵這個女人,就能知道這個男人到底愛不愛這個女人了。事實上,男人寵女人的最高境界,不是揮金如土,而只有兩個字:「尊重」。為蛇麼這麼說呢?三個男人的故事可以證明。一、給女人花錢時,也尊重女人的想法,就是寵這個女人張騰是一個富二代,從小家境殷實的他,和一個十八線小網紅陳巍巍在一起了。
  • 易經有3層境界,分別代表了人生3個階段,讀懂的都是高人
    其實整部易經,看似紛繁複雜,千人千面,其實它裡面包含了人生3個階段,也可以說是人生的3層境界,掌握通透之後,你也會成為讀易的高手。第一個階段:冰的境界冰,為水的固態形式。而有關冰的成語,大多都是美好的、聰慧的,比如冰雪聰明、冰壺秋月、一片冰心、冰清玉潤等等,當然冰也代表著一種困境,一種逆旅,正所謂如履薄冰。
  • 南懷瑾悟道,最高的境界是平凡
    1、南懷瑾悟道,最高的境界是平凡他走遍大半個中國,求學問道,身體力行地實踐,他悟道,最高深的東西也是最平凡自然的東西,最高的境界是平凡。 我自己讀《道德經》《莊子》《易經》和《金剛經》,發現南懷瑾的中心思想,皆合乎經典。
  • 人生的最高境界:極簡!
    人心簡單才快樂,生活簡單才迷人,人生的最高境界:極簡!極簡,才能極美,快樂!一個人,如果太複雜,那他活得也會很複雜。複雜的人,複雜的生活,複雜的人生,是很難快樂的!小孩子之所以活得很快樂,就是因為他們很簡單,不會想太多,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就這簡單,就這麼快樂。放下生活和思想上的包袱,做一個簡單的人人生,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再回歸到簡單的過程。簡單變複雜,很多人都會,但從複雜回歸到簡單,有不少人都做不到,這就註定了,有不少人會活得不快樂。
  • 周國平:人生有這三種境界,第三種境界最高,你是哪一種?
    人的境界不同,所體會到的世界與感受也不同。周國平曾說,人生有這三種境界,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返璞歸真的平凡。看看你在哪一層?第一個境界:平凡的境界 人生而平凡,一個人身處平凡境界的時候,大都憑藉本能生活,這種本能是每個人都有的,正如嬰兒生下來就會喝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