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鄉鎮茅灣村福田橋石碑側街道的塗鴉牆。網友 @ 最後的空中花園攝
德信APM 商城停車場的塗鴉牆。記者蘇嘉威攝
近日,網友@ 最後的空中花園在微博曬出一幅另類的塗鴉牆,與其他彰顯豪放不羈個性的塗鴉不同,其上塗畫了「傳承文化,完善人格」的多幅系列繪畫。這幅牆體位於三鄉鎮茅灣村福田橋石碑側的街道上,讓古村落牆體換了新顏。
塗鴉藝術源自上世紀60年代紐約的布朗克斯區,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記者在網友們的提示下,找到了中山城區的多個塗鴉藝術「站點」,其既有狂放的嘻哈元素,也有抽象的卡通形象;既有公益的文化宣傳,也有獨特的視覺衝擊。
■記者走訪:陳舊磚牆藉助塗鴉「活」年輕
網友@ 最後的空中花園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三鄉茅灣的塗鴉牆是公益性質,表面上是村落建設的一部分,但在白牆上塗上色彩圖案,能起到不一樣的宣傳作用。他點讚說,塗鴉牆是村落歷史文化的補充載體,它可成為遊客了解村落的「窗口」。
依照網友提供的線索,記者發現城區擁有塗鴉牆的地點十分多樣,從學校的教學樓天台到創意園的樓體,從停車場的舊圍牆到大道旁一列排開的舊牆,塗鴉藝術都隨處可見。在中山一路旁的人行道上,也有被稱作「孫中山城市文化牆」的塗鴉長廊。記者觀察發現,這裡的圍牆原來是比較陳舊的磚牆,如今為鮮豔色彩的塗鴉所覆蓋,「年輕」了一把,「全民修身」、「博愛創新」等正能量標語伴著色彩繽紛的中山風物和多種人物形象,頗有氣勢。
記者走訪發現,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的停車場、天橋底、教學樓頂、地下室、運動場牆壁和樓梯間同樣成為了不同主題塗鴉畫作的「棲身點」,英文名字、兇神惡煞的麥當勞叔叔、可愛的精靈、海賊王等卡通形象屢見不鮮。
■塗鴉創作者:塗鴉是與人互動的藝術載體
位於城軌中山北站對面的760創意園是一棟三層建築,每一層樓、中庭的建築區乃至停車場的圍牆,都因2013年8月舉辦的創意塗鴉大賽而變得朝氣蓬勃。記者走訪發現,當年來自香港、澳門、武漢、廣州等地的20餘支隊伍在不同位置創作的塗鴉作品至今仍然色彩斑斕、形象清晰,一股股簡單色彩的色塊拼接起來,有著不一樣的視覺衝擊。
本土設計達人劉君傑當年也參與了比賽,他在地板、天花板上塗鴉了500多隻螞蟻,螞蟻愛好的甜食被安排在一顯眼處,畫一個圈,當觀眾站在裡面,整體的塗鴉就能與觀眾產生互動。「除了760創意園之外,我還在峰華28、石岐創新園和小欖的多個民宅創作過塗鴉作品。塗鴉並不是冰冷的色塊堆積,而是與人互動的藝術載體。」劉君傑說。
黃銳鵬是本土塗鴉創作者,他幾天前剛在石岐區第一城的路邊荒廢商鋪樓上塗鴉了一幅作品,宣揚「我愛石岐」的理念。他雖然不是繪畫專業,但小時候看到國外塗鴉便深深愛上這種藝術形式,長大後他著迷於Hiphop(嘻哈),其文化與塗鴉大部分主題不謀而合,於半年前開始參考塗鴉書進行練習創作。如今他的作品還出現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的厚德樓天台上。黃銳鵬認為,塗鴉是自由的藝術表達方式,是與每個觀者的視覺互動。
■渴望得到支持和鼓勵
石岐區德信APM 商城是石岐年輕人口中的「不夜城」。這裡酒吧較多,酒吧門前的一片開闊地是停車場,與老居民房相隔的便是一堵長約150米的塗鴉牆。塗鴉主題是音樂和運動,既有米老鼠和小貓等可愛形象,也有面目猙獰的卡通形象。去年7月份商場迎來盤活期,承接塗鴉項目的阮先生邀請珠海和廣州的塗鴉創作者,在200平方米的牆體上任意塗鴉。商城的保安表示,如今這裡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留影牆,商城的人流也多了不少。
「其實在廣州、武漢、廈門和北京等城市,塗鴉藝術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比如讓塗鴉為特定的街道營造美化的空間,有的街道更是主動聯繫塗鴉創作者為其創作。」阮先生說,此前廣州曾有相關的組織團體應邀到德國柏林交流塗鴉文化,這對發展當地塗鴉文化是極大的推動。「希望中山的塗鴉創作也能得到支持和鼓勵。」阮先生說。
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