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郭集彭氏尋根記

2020-12-20 騰訊網

樹高千丈必有其根,江河萬裡必有其源。多少年來,尋根溯源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情懷。也許世上每個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誰?生活在什麼地方?世系繁衍發展的歷史是怎樣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有沒有特殊的家規族規?

曾聽老人常言「問我家族從何來?來自山東老鴰巷!」那麼,蒙城郭集彭氏從何而來?我們是從哪裡遷居到此地的呢?多少代人為此苦苦思索研究,辛辛探尋查找,終是無果。然,時不待我,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輩字,據多方查證,只有「金、懷、如、玉、學、鳳、宗」這七個輩份,而,「宗」字輩以後,無從所依,很難避免輩份紊亂。為此,我們這一代人,亦是非常著急。只要在春節、清明時節相聚,也總會不斷產生重建族譜之意。

因為,祖宗雖遠,祭祀必誠,世人良知,以善為本。凡善良子孫,思親念祖,終是人倫天理。要誠心祭祀和懷念先祖,必須明白祖先的久遠脈支世系。彭氏萬眾,稍有微識者,皆知彭氏老根扎在彭城(今徐州市)。籛鏗(jian keng)是彭氏第一始祖,壽高八百,如仙、如神,是世上罕見的唯一奇人,獲得天下各族氏人的尊敬和欽佩!尋根問祖的思緒時時困擾著,讓我魂牽夢繞,但總是不知道如何尋覓。

時間如梭,2014年春節期間,郭集居住在縣城的彭氏家族成員每年一次的聚會時,彭學祥、彭高雲、彭學慶、彭鳳林、彭衛東、彭鳳雷、彭剛等向我提出了想尋根問祖,敘修族譜之說,算是族人正式把敘修族譜之事,提到議事日程之上。可是,大家都苦於盲人摸象,對於郭集彭氏的淵源都是知之甚少,無從考察考證。

2018年春節期間在縣城居住的族人,又在「彭氏飯莊」相聚,彭高雲再次提起欲敘修《彭氏族譜》之議,得到會晤者的贊同。

2018年4月6日,由我和彭學奎、彭高雲、彭鳳林、彭衛東、彭鳳光等六人組成的第一批考察團,駕車前往江山東臨沂、江蘇徐州。經過兩天的考察,我們只是對彭祖文化知識的了解更進了一層,但是,至於蒙城郭集彭氏的淵源,還是如同在黑暗中探索,了無蹤跡可尋,沒有實質性的進展。只不過,我們得到了一個重大消息:4月20日徐州市舉辦「彭祖廟會」。

2018年4月20日,由我和彭學祥、彭高雲、彭鳳林、彭風龍、彭鳳才、彭剛、彭風雷、彭宗陽、彭永旺等十人組成的第二次考察團,前往徐州,抱著摸索探尋的心理,開始了第二次考察考證的徵程。

彭祖廟會由徐州市「淮海地區彭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彭長國組織。

4月20日晚上,在「彭鏗廚藝」117寬大敞亮的房間裡,他主持召開了來自山東臨沂、菏澤,安徽蚌埠、蒙城,江蘇徐州周邊彭氏族人「彭祖文化研討會」。

4月21日上午在彭祖祠前準備祭拜時,我們和來自蚌埠的宗親彭家保遇到了一起,敘談之間,他告訴了我一個令人震驚而又振奮人心的消息,並把我介紹給了「第五屆淮河流域彭氏宗親理事會」會長彭學東。

通過與彭學東、彭學新等人的交流,和我們家族成員彭鳳才聽其父親親口跟他多次提及關於請動「斷碑」來蒙之說,我們一行十人一致認為:蚌埠市高新區(原禹會區)秦集鎮彭巷村,應該是我們郭集彭氏遷居的原出發地。

4月22日上午8點鐘,天上下起了瀝瀝春雨,仿佛是我們遷居郭集的始祖向我們述說著那幾個世紀前遷徙的歷程,也或許是上天對我們的特殊眷顧,將要揭曉郭集彭氏的根源。蚌埠彭氏家族的成員準備放棄在徐州當天的一切活動,立即返回。為了儘快了解遷居郭集彭氏始祖的根源,我們一行十人全部表示,立即跟隨蚌埠彭氏家族成員,前往彭巷村,一探究竟。

上午10:40,在彭學東會長的引導下,我們到達了彭巷村,見到了執行會長彭春文,他召集了好幾位彭氏家族成員,熱情的招待了我們,和我們交流了很長時間。

彭巷彭氏族人介紹:明朝洪武年間,彭溥公從山東老鴰巷遷居到蚌埠市秦集鎮彭巷村,他共有五個兒子,第三個兒子的後人後來遷居蒙城,但不知道具體在蒙城何處。在蒙城的彭氏一直堅持每年都去彭巷上墳祭祖,可能是為了今後祭祖方便,於一次上墳後將斷裂的祖碑上半部分,連夜用馬匹馱回蒙城郭集,立斷碑以祭祖。後來,彭巷彭氏依據「斷碑祭祖之說」,一直在尋找三房後裔未果。

彭鳳才介紹,郭集彭氏曾歷代依斷碑而祭祖,然而,由於經歷了數百年的歷程,加上戰亂和「破四舊」、兩次平墳等運動的洗禮,斷碑已於幾十年前遺失。但是,「斷碑祭祖之說」,在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傳,直到今天,才真相大白,可是,知道此事的郭集彭氏族人,已經為數少之又少。

彭鳳才聽其父親親口相傳,斷碑之說就成為了難能可貴的鐵證!

通過多方討論、考證,大家一致認為,現在主要居住在彭巷村,以及周邊的彭氏族人,是由彭溥公在明朝洪武年間從山東老鴰巷遷居到現在的彭巷村,莊名——彭巷孜,族人都是彭溥公的後裔。蒙城郭集彭氏,確係彭溥公三子之後,千真萬確!我們蒙城郭集彭氏的根源找到了,真是可喜可慶!隨即,我們一行十人在彭元海、彭春文等宗親的帶領下,前往彭溥公及其五子墳前祭拜。

2018年4月28日,由我和彭玉璽、彭學勝、彭鳳林、彭鳳才、彭子金等六人組成的考察團,再次前往蚌埠,進行了第三次考察,探討我們郭集現有人員的世系。通過與蚌埠最長輩彭元海(第149世)、老會長彭玉良、現任會長彭學東、執行會長彭春文等討論研究,根據彭溥公五子之後裔的現有人數和雙方都是現存九代人的事實,蒙城郭集按輩分排序,「懷」字輩為彭祖第148世孫;「如」字輩為149世孫;「玉」輩為150世孫;「學」字輩為151世孫;「鳳」字輩為152世孫;「宗」 字輩為153世孫,餘下以此類推。此乃為我們加入彭溥公一支,參加第三次敘修族譜找到了最可靠的依據。

古語說得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尋到根,使尋根人的美夢成真;溯到源,我們的彭祖如神如仙,是世上罕見的唯一奇人,受到了天下各個氏人的尊敬和欽佩!我們最初的願望只是想尋找到郭集的始祖就心滿意足了,何曾想到,「斷碑之事成妙傳,宗親相見喜連連!」使我們尋探尋到了始遷祖溥公,和值得炫耀的先賢。

真是喜出望外,令人感嘆不已。

2018年4月29日下午,明媚的陽光普照著大地,和煦的春風送來了溫暖。郭集彭氏族員濟濟一堂,參加了「《彭氏族譜》修編動員大會」,會上,參會人員舉手表決產生了「蒙城郭集《彭氏族譜》敘編委員會」,確立了編委會成員。會後,大家一起動手,紛紛編寫了自己家人的世系人員名單。一場敘修族譜的活動,如火如荼的展開了。

時至今日,雖然時間比較倉促,但是,由於分工合理,各司其職,和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使我們郭集彭氏族人,能夠迅速、及時的融入到了彭溥公後裔這個大家庭,和「淮河流域彭祖後裔大族譜(蚌埠卷)《彭氏族譜》」中來,以對弘揚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彭祖文化增光添彩。這是眾宗親們皆大歡喜的幸事,也是值得分享的喜訊,其樂融融。

這正是:《斷碑傳親情》尋根問祖未相識,走傍楊梅意感傷。昨夜東風彭祖地,陌頭楊柳泛青黃。宗親相見情更切,對面親人熱淚汪。誰料斷碑牽一線,言歡把酒敘衷腸。

故而特記之,不勝感慨,撰此拙文,以饗眾宗親!由於水平有限,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彭洪波)

彭祖籛鏗,生於堯舜之前,他是黃帝顓頊後裔,祝融火正之孫,陸終氏之子。彭氏始祖籛鏗,年高八百歲,因雉羹饗堯而受封於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遂以國為姓,此彭之得姓受氏之始也。張澍所著姓氏五書云:「顓項曾孫祝融之弟吳回,生陸終,陸終子六人,其三曰鏗,為彭祖,封於大彭」。漢代劉向《列仙傳》云:「彭祖者,殷大夫也。姓籛,名鏗」。《國語·鄭語》注云:「大彭,陸終第三子,曰籛,為彭姓,封於大彭,謂之彭祖,彭城是也」。

相關焦點

  • 蒙城燥起來!首屆網紅音樂節,帶你一起嗨到……
    蒙城燥起來! 不好意思串場了 現在,蒙城即將開啟 一場嗨爆的音樂盛典! 一個翹首以盼的狂歡之夜!
  • 河南這個縣來麻城尋根問祖,在這個文化古村找到了自己的「根」
    近日,河南省正陽縣彭氏宗親和麻城彭氏宗親尋根對接成功。河南省正陽縣彭氏宗親確認了自己的根就在麻城孝感鄉宋埠鎮謝古店村,順利找到了自己的祖籍。宗親們在孝感鄉文化園尋根辦進行了一場彭氏文化交流座談會,河南省正陽縣彭氏宗親對麻城孝感鄉文化園的移民文化、宗譜文化,由衷地表示讚賞和肯定。會後,宗親們來到麻城孝感鄉文化園譜堂,翻看彭氏宗譜,查看移民文化相關書籍,深入了解麻城移民文化。
  • 坪山彭氏嚴守家訓清廉重教傳佳話
    彭氏後裔子孫遵循彭延年留下的《彭氏家訓》,立身、處世、為人、做事嚴守家風。石井彭氏清廉重教在當地傳為佳話,從這裡還走出了新中國首位農業稅專家彭曉帆,主持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農業稅法》,被載入了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客家群賢牆。 立身處事遵祖訓彭氏自古重家風 日前,記者來到石井彭氏宗祠走訪,宗祠入口處一棵300年的白麻子古樹依然婆娑盎然,歷經歲月洗禮的彭氏宗祠訴說著世紀風雨。
  • 彭氏兄弟談<曼谷殺手>敗走北美:可能凱奇老了
    彭氏兄弟說,這就是他們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太多的導演將漫畫改編成電影,他們決定反其道而行之,要用漫畫的方式去呈現電影。  記者(以下簡稱記):拍《風雲2》,你們想呈現出一種怎樣獨特的風格?  彭氏兄弟(以下簡稱彭):開拍前,我們看了許多同類型的影片,包括徐克的《蜀山傳》、張藝謀的《四面埋伏》和《英雄》。我們不想重複前輩們的一貫路數,不然,為什麼要找彭氏兄弟拍?
  • 同心同行揚風帆 共育桃李綻芬芳—銅山區郭集中學召開全校家長會
    11月27日下午,銅山區郭集中學召開「同心同行揚風帆 共育桃李綻芬芳」為主題的家長會。  步入郭集中學大門孫主任首先感謝家長們在百忙之中參加此次家長會,感謝大家對郭集中學教育教學的支持。這就是郭集中學的風氣,是在座的每一位的功勞!潘校長激動的說:我們的手是冰涼的,可心是暖暖的。他分別用感恩、感謝、感動、感激舉例。生活中,如果沒有家庭的高度教育素養,那麼不管老師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只有家長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成長,和老師保持溝通,實現家校合力,才會讓孩子更好地得到教育,陽光快樂成長!
  • 世界彭氏網──全國各地現有的彭氏字輩(一)
    原標題:世界彭氏網──全國各地現有的彭氏字輩(一) 一、海南省 01、海南文昌 字輩:正、業、修、智 05、閩東彭氏 始祖思邈公,字輩:科教興邦,瑞啟昇平,盛世興建,名立宜秉,崇德明時。
  • 蒙城的「蒙」因何而得名 品鑑蒙城悠久歷史文化
    核心提示:亳州市三縣一區,其中蒙城因何得名,您知道嗎?蒙城因多種歷史典故而來。
  • 蒙城:丁齊文化研究會成立!你是蒙城丁氏哪一支?
    說起蒙城前年古鎮小澗鎮,不能不提丁齊。但很多蒙城人卻不知道這樣一位歷史人物,以及他和蒙城丁氏的起源有著怎樣的聯繫。丁齊(1316--1385),字日躋,原籍兗州陽穀(今山東陽穀縣),歷任縣令、知州、大理寺上卿、正議大夫等。
  • 彭氏大屋的前世今生
    彭氏大屋全貌,背倚青山,門朝綠水。彭氏大屋中具有西洋風格的拱形門窗。2017年,容縣靈山鎮六良村的彭氏大屋入選第七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日前,記者叩響這座客家大宅院的大門,對這座充滿奇特文化氣息的建築一探究竟。  中西合璧的客家大宅  彭氏大屋坐落在離縣城40公裡的容縣靈山鎮六良村,背倚青山,門朝綠水,大屋內現在還有3戶人家居住。據彭氏後人介紹說建於1933年,是民國時期的建築。
  • 方言專家赴徽「尋根」天津話-新華網
    本報訊(記者何玉新)5月22日至27日,天津市檔案局(館)、天津電視臺和本報記者組成採訪小分隊,赴安徽拍攝天津方言尋根溯源紀錄片。天津方言專家譚汝為、天津曲藝名家劉德印、天津民俗專家郭文杰等共同前往。
  • 茶陵秩堂鎮石龍村彭氏惇倫堂重建竣工
    (原標題:茶陵秩堂鎮石龍村彭氏惇倫堂重建竣工) 紅網茶陵縣分站1月
  • 《彭氏家族兄弟情深》
    >彭曉勇詩《彭氏家族兄弟情深紀念彭氏家族九兄弟40年再次相聚有感而發,特書詩一首以表情懷,長情懷念血濃於水的兄弟深情。具體詩文如下:南國風煙情更深,渡河相接是秦嶺。川陝兩地綠成陰,五月艾香兄弟會。端午明月故人心,悲歡離合古猶今。遙認壎篪相應,為傳珠貫累累。紫荊同本但殊枝,直須投老日,常似有親時。子姓亦聞多慧性,貪書不是痴兒。
  • 家譜尋根·探源︱興家風 淳民風 正社風
    文丨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歐陽伶亞《青山彭氏家譜》封面近日,省彭祖文化研究會邀請專家舉行了「家譜尋根·傳承好家風」小型座談會,大家對如何傳承好家風暢所欲言,表示家庭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 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原標題: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各種彭氏家譜。檔案局提供流傳下來的彭氏家譜。  萬幸的是,溧陽彭氏族人從常州譜牒專家朱炳國編著的《常州家譜提要》中找到了線索:在上海圖書館還藏有一部《溧陽彭氏宗譜》殘譜。彭氏家族派人去複印來後,又尋訪到族人保存的部分宗譜殘本。在此基礎上溧陽彭氏家族正式啟動了續修家譜行動。  現已退休的溧陽市經貿局彭自寬老人自小便從長輩口口相傳中知道,家譜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不修譜是不孝子孫。
  • 湘潭彭氏七星燈火療法,點燃健康聖火
    ——記湖南湘潭彭氏中醫第八代傳人、湘潭市名中醫、湘潭市優秀專家彭文中國網訊(董赤宇 通訊員 劉曉波)2015年12月26日上午,湖南省第一批中醫藥專長絕技項目授牌表彰大會在長沙召開由湘潭市雨湖區仁濟門診部主任彭文傳承的「彭氏小兒扁桃體炎七星燈火灸法」榮列其中。彭氏中醫八代精研醫學,懸壺濟世三百餘年。作為彭氏中醫第八代傳人,彭文憑藉深厚的家學、精湛的醫術和良好的醫德,成就了一位湘潭市名中醫的美譽,更是將祖傳的彭氏中醫療法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贏得社會各界的高度肯定。
  • 天一閣藏王氏、彭氏兩份雕版,記載兩個家族的興衰
    百年間,湖南桂陽王氏和臨武彭氏兩份雕版從湖南流落到香港,又從香港輾轉來到寧波,其間顛沛流離,坎坷波折,自是難以勝數。它們的經歷,恰似一個切片,映射出中國文化跌宕起伏的百年遭遇,讓人唏噓感嘆。
  • 抗日戰爭蒙城阻擊戰,國軍部隊雖敗猶榮,蔣介石為何卻愁眉不展?
    在淮南日軍的四路部隊中,最為刁鑽的一路便是進攻蒙城的金澤師團,日軍進攻蒙城幾乎是繞著淮南戰場迂迴了一大圈。趕赴前線的國軍部隊但日軍一旦攻克蒙城,那麼徐州國軍賴以向西撤離的隴海鐵路將徹底被日軍截斷,而且因為蒙城不屬於一線城鎮,李宗仁並沒有在蒙城設置常駐部隊。
  • TJ尋根記《劍雨OL》試玩
    《劍雨》這部電影我們就無需贅言了,用網上的一句話概括——TJ尋根記。劍雨緣何成了TJ尋根記?假如你還沒有看過電影,那就讓我們的試玩報告為您揭曉! 點此進入專題>>>> 先來八個卦~雖然《劍雨OL》才第一次測試,但是眾多給力的RMB玩家已經湧入商城,雀雀欲試了!看下圖!
  • 夏邑古城第一望族-彭氏家族的成功之道
    夏邑彭氏家族源於江西廬陵,明朝中期遷於夏邑縣,經過歷代彭氏宗親的持續努力,在夏邑縣逐步站穩腳跟,並成為夏邑縣歷史上的最大的名門望族。可以說,在夏邑縣厚重的歷史上,彭氏家族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以至於後來無人能超越。
  • 新縣毛鋪彭氏山莊:漢潢古道古村落
    文/熊濤 在漢潢古道(光州—黃州)河南省新縣段,遺落一處古村落明珠——毛鋪彭氏山莊.毛鋪彭氏山莊位於河南省新縣周河鄉境內。背靠一大一小,一前一後兩座山。前一座土山,圓而不大,草木茂盛,好似墊背。明未清初戰亂,湖北中館驛彭氏彭思進、彭思正兄弟遷居於此,後人在此繁衍生息,人丁興旺,後裔達3000多人。光緒十八年(1892年)毛鋪彭氏一舉中11名秀才,名揚中原。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族人彭頌臣謀得北京度支員外郎一職,聲名顯赫。後來因故離京,在離京歸鄉的路人,經僚友力薦,主管靈寶縣鹽運(相當於現在副縣長兼任鹽務局局長)。三年後,腰纏萬貫回到毛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