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古城第一望族-彭氏家族的成功之道

2020-12-20 我的夏邑

夏邑彭氏家族源於江西廬陵,明朝中期遷於夏邑縣,經過歷代彭氏宗親的持續努力,在夏邑縣逐步站穩腳跟,並成為夏邑縣歷史上的最大的名門望族。可以說,在夏邑縣厚重的歷史上,彭氏家族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以至於後來無人能超越。縱觀彭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除了天時地利以外,更多的是靠家族成員的共同努力。研究彭氏的發展歷史,對於我們後人具有較大的啟發意義。

借勢是彭氏家族站穩腳跟的基礎。彭氏初遷到夏邑時,舉目無親,生活艱難,後遇大財主金員外,得到他的幫助在司道口定居下來,並與金員外結為金蘭,從各方面得到金家的幫助,包括後來的科舉成功,也是得益於金家的幫助。儘管這裡面有運氣的成分,但彭家獨到的眼光、順勢而為的魄力,為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再後來,彭氏先人一鼓作氣,先後與縣內大族郭、李、關氏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與商丘、永城的侯氏、練氏、賈氏等結成聯盟,鞏固了自己在豫東地區的地域統治地位。

誠信是彭氏家族成功的法寶。得到金家的幫助以後,彭氏先人就告誡後人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金家的大恩大德,經過世代相傳,「彭不薄金,金不為奴」便作為家訓流傳下來。彭氏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行為,感染了眾多的鄉親們,成為人人稱頌的佳話。眾人拾柴火焰高,正是由於彭家的誠信,才使彭氏在後來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活動中一呼百應、如魚得水。

勤奮是彭氏家族成功的必然。雖然由金家的幫助站穩了腳跟,但彭氏精英們明白要想取得長遠的成功,還得靠自己的勤奮努力。讀書者頭懸梁錐子骨、聞雞起舞,發奮圖強,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了好的成績,使彭家有了政治資本;經商者節衣縮食、嚴控質量、童叟無欺,廣結朋友,使彭家的經濟基礎逐步雄厚起來。

慈善是彭家成功的催化劑。彭氏的勢力越來越大,除夏邑縣以外,還影響到了虞城、商丘、永城、碭山、宿縣等,但他們並沒有因此嬌奢富華、欺凌鄉鄰,相反,卻「貧則憐之,弱則扶之」,「不敢以賢智自居,不敢以資財壓眾」。修祠堂、纂家譜、興水利、捐財物,為鄉親們遮風擋雨、排憂解難,做了很多另鄉親們敬佩的好事善事。

此外,嚴謹而良好的家風也是彭氏成功的主要因素。子孝父母、父母愛子;富不媚窮不欺,豪華不羨慕;僕人要勤奮善良,不能仗勢欺人;各守名分,城中不乘馬,鄉間不坐轎;衣服簡樸,粗茶淡飯;等等,幾百年來,彭氏宗親始終遵循家訓,不敢逾越,這才成就了彭氏的宏圖大業。

相關焦點

  • 常州望族彭氏家族 因何從美國請回「家譜」
    原標題:僅花120美元工本費中國素有「盛世修譜」的文化傳統,而家譜也被世界稱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近年來,興修家譜熱悄然升溫,僅常州就有400多個家族修了家譜,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記者在溧陽市檔案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在這些家譜修撰過程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尋脈插曲。
  • 商丘的那些學霸家族
    商丘八大家明清時期,商丘古城內素有「八大家」、「七大戶」之說。明末清初時,商丘城內出現了沈、宋、侯、葉、餘、劉、高、楊八大家。自明朝正德至清初百餘年間,歸德古城人才輩出,出現過兩閣老、五尚書以及十多位侍郎、御史、巡撫、總兵等高官顯貴。沈鯉萬曆年間官居大學士;宋纁萬曆年間官至吏部尚書,宋權位居清順治時大學士,宋犖位居康熙時吏部尚書;侯氏家族,是東林黨首,侯執蒲、侯恂、侯恪、侯方域等皆一代名人。葉廷桂,餘珹、周士樸、高第、楊鎬等皆一代名臣。
  • 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原標題: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各種彭氏家譜。檔案局提供流傳下來的彭氏家譜。溧陽《彭氏宗譜》就是一例,「彭」氏是溧陽大姓望族,其家譜本分東門、南門兩支,但其中南門一支的家譜早已被美國人收藏,而其產權屬於日本東洋文庫。在修編彭氏家譜的過程中,上海圖書館無數次施以援手,美國猶他家譜學會多次從中周旋,後經日本東洋文庫授權,修撰者,就拿到了美方複製的南門家譜的膠片,最終如願完成宗譜。
  • 《彭氏家族兄弟情深》
    >彭曉勇詩《彭氏家族兄弟情深紀念彭氏家族九兄弟40年再次相聚有感而發,特書詩一首以表情懷,長情懷念血濃於水的兄弟深情。具體詩文如下:南國風煙情更深,渡河相接是秦嶺。川陝兩地綠成陰,五月艾香兄弟會。端午明月故人心,悲歡離合古猶今。遙認壎篪相應,為傳珠貫累累。紫荊同本但殊枝,直須投老日,常似有親時。子姓亦聞多慧性,貪書不是痴兒。
  • 夏邑古城文化系列:鳳凰廬傳奇
    上古慄城,泱泱已有八千年,自古神靈佑之,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民風敦樸,城西南十裡,有一寒族,曰朱家族,蔽廬十幾戶,皆安樂清貧人家,重禮儀,明孝悌。然日月輪轉,至其族十六世後人,登科及第,任命本縣縣衙,為官數載,竟棄其祖德家訓,一昧貪贓枉法,魚肉百姓,大興鋪張奢靡之風,民不堪受,怨聲載道,是年天大旱,田間顆粒無收,及至隆冬臘月天又極寒,眼看各家屯中餘糧見罄,未到新年,早有凍僵餓死之人拋屍荒野,縣衙內卻張燈結彩,夜夜笙歌,未見有開倉賑災之動靜。百姓食不果腹,衣不避寒,急盼天降雨雪,以緩旱情,等來年春至田間復甦,可有菜蔬充飢。
  • 莆田這座穿過五百年血雨腥風的府第,是彭氏家族科甲世延的象徵
    彭公祠,彭氏家族科甲世延的象徵,而這些故事的主人,都是科甲入仕的莆田鄉賢,都是這些科甲綿延的世第留給興化府古城不可缺少的歷史和人文。雖然這支彭氏橫塘衍派析居橫塘的時間比較晚,但這個家族以其科甲聯芳揚名於莆陽,成為莆陽彭氏人文最著名的一族。
  • 彭紹升:他與他的家族開啟「月捐」創舉
    彭氏家族創辦的文星閣  行善勸善的望族傳統  乾隆五年(1740),有清代「蘇州第一望族」之稱的長洲縣彭氏家族再添新丁,他就是彭紹升。彭氏八世祖彭德先在明朝天啟年間「念農田苦旱,耕不得食」,遂「創為水利之法,倡行其事,萬眾賴之」,並捐貲僱人撿拾字紙;彭定求回鄉後組織惜字會、放生會,積極參與地方慈善救濟活動。因此,彭氏家族素有「科舉世家」「積善世家」之美譽。  晚清著名慈善家餘治在善書《得一錄》記道:「蘇郡世德首推彭氏,其家累代戒殺,故科第綿綿,至今猶盛。」
  • 坪山彭氏嚴守家訓清廉重教傳佳話
    彭氏後裔子孫遵循彭延年留下的《彭氏家訓》,立身、處世、為人、做事嚴守家風。石井彭氏清廉重教在當地傳為佳話,從這裡還走出了新中國首位農業稅專家彭曉帆,主持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農業稅法》,被載入了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客家群賢牆。 立身處事遵祖訓彭氏自古重家風 日前,記者來到石井彭氏宗祠走訪,宗祠入口處一棵300年的白麻子古樹依然婆娑盎然,歷經歲月洗禮的彭氏宗祠訴說著世紀風雨。
  • 河南夏邑 孔子老家
    河南商報記者 邢軍 文/圖  孔子還鄉  祖地夏邑,孔子多次回老家  孔子慢慢長大,但命運坎坷。他出生後不久,父親叔梁紇去世,母親顏氏獨自撫養他,貧苦的生活、艱難的環境,磨鍊了他的意志,也塑造了他的性格。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會孔氏委員會副秘書長孔建國說,據《禮記》和《孔子家語》記載,孔子「少居魯,長居宋」。
  • 老掖縣城裡的名門望族!
    老掖縣城裡的名門望族!「東南隅」的歷史與萊州古城同齡,明洪武四年(1371年)萊州衛指揮使茆貴奉命改建舊城,新城竣工後,將城內十字分界,東南角得名「東南隅」。
  • 兩百多年前,他和他的家族開啟了月捐創舉
    行善勸善的望族傳統 乾隆五年(1740),有清代「蘇州第一望族」之稱的長洲縣彭氏家族再添新丁,他就是彭紹升。其曾祖父彭定求、父親彭啟豐皆是狀元及第。明清兩代,彭氏一族共出14名進士、22名舉人。
  • 常州彭氏一支家譜流失美國 族人輾轉尋回微縮膠捲
    溧陽《彭氏宗譜》就是一例,「彭」氏是溧陽大姓望族,其家譜本分東門、南門兩支,但其中南門一支的家譜早已被美國人收藏,而其產權屬於日本東洋文庫。在修編彭氏家譜的過程中,上海圖書館無數次施以援手,美國猶他家譜學會多次從中周旋,後經日本東洋文庫授權,修撰者,就拿到了美方複製的南門家譜的膠片,最終如願完成宗譜。
  • 蒙城:郭集彭氏尋根記
    只要在春節、清明時節相聚,也總會不斷產生重建族譜之意。因為,祖宗雖遠,祭祀必誠,世人良知,以善為本。凡善良子孫,思親念祖,終是人倫天理。要誠心祭祀和懷念先祖,必須明白祖先的久遠脈支世系。彭氏萬眾,稍有微識者,皆知彭氏老根扎在彭城(今徐州市)。籛鏗(jian keng)是彭氏第一始祖,壽高八百,如仙、如神,是世上罕見的唯一奇人,獲得天下各族氏人的尊敬和欽佩!
  • 東坑彭屋彭氏家族:諺語入村志 世代永傳承
    彭延年的第九代子孫彭應春,是今天東坑鎮彭屋村彭氏的一世祖。  如今,彭延年家訓的全文,不但被置立於彭屋村彭氏大宗祠內,也被編入彭氏族譜當中,成為彭屋村彭氏行事的祖訓。  家訓置立大宗祠 供彭氏後裔謹記  《彭屋村志》主編彭效波介紹,最早來到東坑的彭氏,是彭延年的第五個兒子,此人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子遷出東坑,幾經輾轉,後來定居香港粉嶺,另一個兒子留在東坑。
  • 天一閣藏王氏、彭氏兩份雕版,記載兩個家族的興衰
    屬於臨武彭氏的家譜共計24塊43面,僅包括譜序、家約、家禮和世系圖錄,結構較為簡單,採用典型的歐蘇譜例編纂,層次分明,便於閱讀。 木板上兩個湖南家族的故事 家文化幾乎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伴而生,家譜的歷史自然是源遠流長。從先秦時代的記錄帝王血脈傳承的帝紀、世本開始,家譜逐漸由上至下,傳入民間。自宋元之後,稍有能力的家族無不修譜制牒。至明清時期,已是堪稱家家有譜,族族有牒。
  •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錢家繁衍於江南一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
  • 《中華百家姓》揭秘第一望族 "梅長蘇"姓王
    從《中華百家姓》播出幾期以來的收視數據來看,該節目始終保持同時段前三的收視排名,其中「周」姓專場更是在播出當晚一舉多得同時段節目排名第一。良好的收視表現足以證明觀眾對這檔新節目的高度認可,同是也意味著《中華百家姓》已經成功佔據了周四晚間的收視戰場。
  • 城市筆記|辛苦修譜20年 七旬老人一己之力打造彭氏「終極家譜」(上)
    《史記》曰:譜乃家之史,史乃國之譜也。在中國,修家譜、撰方志,是一直以來的文化傳統。一本家譜,可窺歷史風貌。成都彭氏後人彭忠東,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多年來在編纂家譜、人物誌方面,投注大量心血,成果甚豐。
  • 湯恩佳博士對孔子祖籍夏邑的情懷
    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鴻儒巨賈,滿懷著對孔祖文化的敬仰和尊重,齊聚夏邑古城,拜謁「孔子還鄉祠」,瞻仰「商湯禱雨處」,百萬夏邑人民紅毯鋪路,鳴鑼敲鼓,喜迎八方佳賓。這次活動亮點紛呈,除孔子大銅像及「還鄉祠大殿」揭幕外,大會辦公室還籌劃了文化交流論文發言和「孔祖文化全國書畫邀請展」。我作為時任商丘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和縣文聯主席,有幸參與策劃和組織了這次不同尋常的書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