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集的不只是資金 宣傳營銷是目的
在現在的圖書圈中,「眾籌出書」這一名詞很火。所謂「眾籌」,就是在網上籌錢,籌到一定數目,去完成你出書的計劃,然後再回報那些捐錢的人。為什麼有人願意參與眾籌?出資人都能得到什麼回報?重慶晚報記者聯繫並採訪了正在朋友圈推廣自己主編眾籌新書的黃藥師、北京楚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營銷總監餓發以及重慶出版集團北京公司總經理王舜平,他們認為眾籌出書並非只是集資金,而是集人氣,是一種圖書營銷手段。
攝影師出書三天籌到6萬元
黃藥師主編的一套講述公關禮儀的書在短短三天半的時間裡,就在眾籌網上籌集到了所需出版的6萬元。至目前為止,該項目的支持者達到了304人,願意出資的單量已達到301單。「願意出資的人,最少有隻出10元作為無償支持的,也有出40元到5000元以上不等。」黃藥師說:「這套書目前在網上顯示的籌資百分比為113%,已經超過原本印刷2000套的成本了,但我們還有22天的眾籌時間。至於剩下的錢,我們準備增加印數。」
除了黃藥師以外,早前重慶晚報記者採訪的重慶攝影師戴前鋒準備出版的一本關於重慶老城區的攝影集,也是通過眾籌的方式出版的。據該書眾籌項目發起者李柯成介紹,「書本眾籌大概花了30天左右,累積起來的支持者有3000多人,實際籌資已可以出500多本書了。」而重慶領房天下網總經理、重慶市房地產開發協會全媒體中心主任葉君也在發起一個眾籌出書項目,「我們想出一本關於86屆重慶師範大學畢業生的書,講一講他們上學的故事以及成長的故事,目前已經籌集到了10000元左右。」
眾籌也是一種宣傳營銷手段
在眾籌網上,重慶晚報記者看到黃藥師新書擬訂單價為23.5元,一套47元。對於眾籌資金用途、相關的承諾與回報在網站上也能查到。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眾籌金額數的不同,出資人將收到不同的回饋,比如:出資40元送書一套,運費全免等。除獲得主編籤名圖書、定製禮物外,出資人甚至還可以參加一些定製視頻見面會、新聞發布會、新書首發式或相關講座等等。
黃藥師在採訪中表示,公開眾籌出書解決了一部分宣傳問題,「我原本打算自己墊錢出版的,但是從印刷、設計到後期宣傳,資金是一個問題。目前是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我想通過朋友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轉發等方式進行籌資,而眾籌過程也相當於宣傳推廣過程。目前從網絡上的反應看來,效果不錯,希望能帶動新書在實體書店的銷量。」
眾籌出書實際是在於擴大影響力
實際上,眾籌一詞發源於經濟學,意思為大眾籌資或群眾籌資。在圖書出版界,眾籌一詞早已超越「群眾資金的集合」這一概念。曾參與過一本外國植物學家所寫的關於植物花草書籍出版的餓發表示,其實眾籌並非一種當下流行的行為,「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人跟朋友們集資出書。他們寫的書只印個200到500本,並不做大眾發行,只用來送朋友,這算是最早的眾籌出書了。」
王舜平則表示:「在其他領域眾籌也許指的是一種融資的渠道,而在出版方面,眾籌的第一要義並不是融資,是在於通過網際網路擴大影響力。而我們出版社目前也在眾籌出書這方面有相關的計劃。」
眾籌前一定要對作品做好評估
重慶晚報記者昨日在眾籌網上看到,並非所有的眾籌出書都能像黃藥師的這套書一般火熱,部分圖書在籌資進度欄中顯示的是進度未滿的狀態:一本揭秘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商業的眾籌書籍,從8月6日開始眾籌,目前只剩10天時間,只籌集到203元。
個人寫書找不到投資渠道,眾籌出書確實是一個好方式。不過,王舜平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個人做眾籌出書首先一定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估,「如果是一本好書拿到出版社,出版社覺得該書具有市場價值,那麼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幫你宣傳。但有些書並不適合市場,也就不適合眾籌。如果你非要眾籌出書,最後籌不到資,那只能是項目本身的評估出了問題。出書前,應該多聽取專業人士意見,看自己的書適不適合做眾籌。另外,目前眾籌網站比較多,因此選擇平臺也比較重要。」(記者 鍾洲毓 範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