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大名門望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2020-08-08 小事細說
中國兩大名門望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來源:晚讀書房(ID:DC001234)、網絡

中國兩大名門望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要說近代以來中國最精英,最「富有」的家族,一定就是他們了:


一是「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氏家族;


一是「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的梁氏家族。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家族到底有多厲害!


1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繁衍於江南一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載入史冊的名家逾千人。


中國兩大名門望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近代以後更是出現人才井噴現象,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穆、錢鍾書等眾多文壇碩儒、科技巨擎、國學大師。


都出自這個「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有人總結錢家出過「一諾獎、二外交家、三科學家、四國學大師、五全國政協副主席、十八兩院院士」


2008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美籍華裔化學家錢永健,原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外交部長錢其琛,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國學大師錢基博、錢鍾書等。


科技界「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錢偉長的親叔叔叫錢穆;


錢玄同,錢鍾書,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其父錢學戡和錢學森同系錢王第33世孫。


中國兩大名門望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錢氏能夠綿延千年,人才輩出,與家族良好的家風家訓不無關係。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就出自《錢氏家訓》。


《錢氏家訓》分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大部分,對錢氏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國的思想行為,做了全面的規範和教誨。


個人篇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潔。


家庭篇


祖宗雖遠,祭祀宜誠;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


社會篇


深交朋友,惠普鄉鄰;
恤寡矜孤,敬老懷幼;
救災周急,排難解紛。


國家篇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
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
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


2

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梁啓超,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學術大家。


除了上述各種「家」,梁啓超或許還是近代史上的「最強老爸」!


中國兩大名門望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為什麼敢這麼說呢?來看看梁啓超教育出了怎樣的一個精英家庭吧。


梁啓超一共有九個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禮三個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幾乎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號稱「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


中國兩大名門望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梁思順(1893-1966):長女,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梁思成(1901-1972):長子,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耶魯大學建築系畢業,學成歸國創辦清華建築系;娶了極美的才女林徽因。


梁思永(1904-1954):次子,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


梁思忠(1907-1932):三子,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


梁思莊(1908-1986):次女,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1912-2001):四子,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


梁思懿(1914-1988):三女,著名社會活動家。


梁思寧(1916-2006):四女,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


梁思禮(1924-2016):五子,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梁啓超這位「金牌老爹」,是怎樣教育出這一家子精英的呢?


1、強烈而有個性的父愛


直到如今,很多中國父親都很難十分直白地對孩子表達愛。但梁啓超經常會告訴孩子們,自己有多愛他們。


他曾在給孩子們信中如此表白:


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情感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


九個兒女,各個性格不同,梁啓超要確保他們都能感受到父愛,而且都覺得自己是父親心中特殊的一個。


他給大女兒思順取愛稱「大寶貝」「我最愛的孩子」,三女兒思懿被他取了個外號叫「司馬懿」,小兒子思禮的代號則是「老白鼻」(老baby的諧音)。


對長子梁思成,他說:「你們若在教堂行禮,思成的名字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國習慣叫作「思成·梁啓超」,表示你以長子資格繼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譽。」


對次女梁思莊,他在信中肉麻地寫道:「小寶貝莊莊: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這得意之作裱成這玲瓏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給你……」


2、對子女教育的目標


梁啓超對子女的教育目標,在他給子女的家書中,大概能窺見一二:總要在社會上常常盡力,才不愧為我之愛兒


一面不可驕盈自滿,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餒,儘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裡是哪裡,如此則可以無入而不自得,而於社會亦總有多少貢獻。


在1910年代-1930年代,梁啓超把思成、思永、思忠、思莊送往國外學習,這期間梁啓超與子女有密切的書信來往,共給他們寫了400餘封家書。


在家書中,梁啓超對子女們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職業等等各方面都給予指導,但從不強迫命令。


他與孩子們之間除父親與子女之情外還是親切的導師、知心的朋友。


3、最看重的事情:品行


不強求成績,不幹涉興趣,但梁啓超也有一件最看重的事情:品行。他曾說:


你如果做成一個人,知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


如果說在教育方法上,梁啓超是個「西方式爸爸」的話,在對孩子品行的要求上,他更接近於自己的父輩:傳統的中國士人


即使在梁啓超過世後,梁氏子女依舊牢記著他的這些教導。


抗戰期間,梁思成、梁思永全家踏上顛沛流離的流亡之路;


長女梁思順在丈夫去世後獨自撫養四個孩子,生活極為艱辛,但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


三子梁思忠身為軍官,在淞滬會戰的戰場上浴血奮戰;小女兒梁思寧投奔了新四軍。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有七人都曾經留學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名校。


學成後,他們全部選擇了回國。在梁家,「報效祖國」這四個字,從來不是一句說來好聽的空話。


而這,或許正是我們為何如此尊敬梁氏一家的原因。


在這個崇拜成功、膜拜金錢的時代,總該有人提醒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精英,什麼才是真正的富有。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謹嚴,臨財不可不廉價。

相關焦點

  • 中國兩大名門望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要說近代以來中國最精英,最「富有」的家族,一定就是他們了: 一是「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氏家族; 1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繁衍於江南一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載入史冊的名家逾千人。
  • 齊家有道丨中國兩大名門望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要說近代以來中國最精英,最 " 富有 " 的家族,一定就是他們了: 一是 "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 的錢氏家族; 都出自這個 "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
  • 【家族傳承】中國兩大家族:後代沉寂多年,如今改變了中國
    轉自☛ 品讀時刻 今天要說近代以來中國最精英,最「富有」的家族,一定就是他們了:一是「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氏家族;一是「一門三院士1、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繁衍於江南一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載入史冊的名家逾千人。
  • 中國兩大名門望族人才輩出,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富有」的家族,一定就是他們了:一是「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的錢氏家族;一是「一門三院士,滿庭皆才俊」的梁氏家族。1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繁衍於江南一帶的錢氏家族,自唐末以來開枝散葉,人才輩出,載入史冊的名家逾千人。
  • 江西四大名門望族之首——陳氏
    說起百家姓很多人第一反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可是你知道咱們大江西的四大名門望族姓氏嗎?政治大師陳寶箴,文學大師陳三立,史學大家、國學大師陳寅恪,大畫家陳衡恪,以及衡恪之子中國植物園之父陳封懷。義寧陳氏四代出五傑,當之無愧江西最大的豪門!【塗 氏 tu shi 】江西的涂姓大多是在宋、明、清三朝遷來的。
  • 北流一個名門望族,至今750多年,繁衍後代36代人口8萬多人!
    拴馬樁,雖然稱不上什麼寶物,但在北流市北流鎮鴨垠村的梁東平祠前的拴馬樁,卻見證了一個北流名門望族的世代榮耀。 「東平梁」曾是北流名門望族 說起「東平梁」,那可是北流的一個名門望族,其始祖梁遺,字東平,系南宋進士,原籍河南汝州,官至朝廷正議大夫,於1267年受朝廷派遣出任廣西提刑按察使,後定居於北流城郊的鴨垠村,至今750多年,繁衍後代36代人口8萬多人。
  • 潁川多奇士,潁川十二大名門望族詳解
    ,因此成為中國眾多姓氏的發祥地。自古有潁川多奇士一說,現在就發源於潁川的十二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潁川荀氏:春秋時晉國大夫逝敖,被分封在荀邑,其子以地名為姓氏,叫荀林父。荀林父的後代就都以荀為姓。在春秋時期,荀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內。荀氏後來又分為荀氏、中行氏、程氏和智氏四支。
  • 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都出自這個「千年名門望族、兩浙第一世家」。 錢鏐之所以能夠受到老百姓真心擁戴,除了保鏡安民,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使「錢塘富庶盛於東南」之外,最主要還是因為他愛民如子,不僅自己身體力行,海寫成遺訓,告誡子孫後代也要愛民如子。這就是「武肅王遺訓」,前三條有兩條是要求自己的後代愛惜百姓,另一條則是要求後代對中原王朝稱臣,其實也是免動幹戈。因此在五代十國這個動亂時期,兩浙十三州的老百姓都能免於戰火,安居樂業。
  • 哪個姓氏才是中國排名第一的名門望族?
    要說到中國的名門望族,劉氏、李氏、楊氏、趙氏估計都不甘示弱,也的確,這些都是帝王大姓,誰敢不服。可偏偏中國歷史就把「華夏首望」的美譽頒給了「琅琊王氏」,它才是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下來我們來看看琅琊王氏的興衰歷史。
  • 中國3大千年名門望族:自古人才輩出,家訓值得學習,看有你的嗎
    名門望族是指歷史悠久且聲望很高的家族,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名門望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中的3大千年名門望族。自古人才輩出,家訓值得後世學習,看看有你的姓氏嗎?1.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中國古代頂級門閥氏族,晉代四大盛門"王謝袁蕭"之首,是中古時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門望族,素有「華夏首望」的榮譽稱號。琅琊王氏肇端於西漢時期的琅琊臨沂,在東晉初年達到了鼎盛時期,延續到唐末五代,只不過在南朝的時候走向了衰弱。
  • 中國十大「名門望族」,裡面有你的家族嗎?
    我們中國姓氏,數量特別多,歷史源遠流長。百家姓上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據統計,記錄在文獻中的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個字的146個。如此多的姓氏之中,就有很多姓氏在歷史的長河中發揮巨大作用,形成出將入相的名門望族,對歷史的走向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 中國十大「名門望族」,裡面有你的家族嗎?
    如此多的姓氏之中,就有很多姓氏在歷史的長河中發揮巨大作用,形成出將入相的名門望族,對歷史的走向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中國的十大「名門望族」,看看你的家族是否在裡面呢?到了隋朝,隴西李氏已經是權傾朝野的望族。隴西李氏的李淵滅了隋朝,開創了大唐盛世。
  • 山東10大名門姓氏表!原來你竟是名門望族之後,失敬失敬!
    有時候你是不是覺得自己走路偶有霸王之氣虎虎生風沒錯,你就是名門望族之後!
  • 古代雲南的二十大名門望族詳解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屬山地高原地形,環境相對中原來說較為封閉,較少的受到中原王朝政權更迭的影響,繁衍出了很多的世家大族,現在就古代雲南的二十大名門望族進行一一詳解。文山梅氏: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姒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梅氏奉商朝末年的梅伯為得姓始祖。梅姓主要分布在安徽、雲南、浙江、江西、江蘇、河南等地。
  • 古代江蘇的十大名門望族詳解
    江蘇境內所屬的郡國較多,世家大族也不在少數,現在就江蘇境內的十大名門望族逐一進行詳解。義興周氏:義興周氏在義興陽羨,在今江蘇宜興。義興周氏源於三國時期吳國裨將軍、鄱陽太守周魴,周魴生周處,周處生周玘、周札。周玘,曾為東晉三定江南。義興周氏與吳興沈氏有江左之豪,莫強周沈之稱,為東晉初期江南最具權威的兩大豪族,號稱江東二豪。
  • 古代名門望族留給子孫的經驗之談,如今來看,依然受用
    圖片:成為人上人的獨孤信與後人劇照一、家族式的成功古往今來,出現在歷史上的名門望族並不少,到現在依然名望很高的有範陽盧氏、琅琊王氏、隴西李氏等等十個大族。這些在歷史上響噹噹的名門,基本上已經存在近千年。
  • 雁門多家族,雁門二十一大名門望族詳解
    雁門在古代先後繁衍出二十一大名門望族,現在進行一一詳解。雁門文氏:文姓是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文姓最早出自姬姓,是以諡號命名的姓氏。周朝建立後,武王追諡父親西伯為周文王,其後裔有以此諡號為氏者,尊周文王為得姓始祖。文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湖南、廣西、四川、廣東,其中湖南為當代文姓第一文大省。文氏的主要郡望為燕門郡。
  • 「名門望族」和「富不過三代」有關係嗎?
     可是,我們也看到,古代不少「名門望族」後代能夠上百年都長興不衰,人才輩出,值得稱道,他們的秘訣是什麼?為何能避免「富不過三代」之厄運?我們先來看看什麼叫名門望族?隨著望洲的出現,代表各地重點區域的名族大家便逐漸有了「名門望族」這一稱謂,這也是「名門望族」的來歷。
  • 廣東十大名門姓氏,看看你身邊的親朋好友誰是名門望族之後? 反正我是!!!
    ▲許氏圖騰兩百年來,許氏族人一直活躍在中國歷史的舞臺上,對中國近代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還有香港明星許紹雄是廣州高第街許家的後代。它是廣州現存的,坐落舊城區,三間三進規模較大的宗祠,2002年列為廣州市政府登記保護文物保護單位,如今既是梁氏的一個祖祠,也成為了一個旅遊景點。
  • 外媒:頻出名人 中國13個姓氏名門望族從未衰落
    該論文是他們今年早些時候出版的新書《兒輩也崛起:姓氏,以及社會流動的歷史》兩章的概括。他們研究了8個國家幾世紀來精英階層的家族傳承,並發現所有國家精英階層的傳承性都和現代英國相似。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2月18日報導,他們還研究了新中國的情況並與此前中國長期歷史階段的特點進行了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