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季正聚: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的作用...

2020-12-05 金融1號院

11月28日,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季正聚在「2020智慧經濟發展高峰論壇」致辭,全文如下: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季正聚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增進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出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一系列新部署,為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社會建設和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於我們每一個企業發展的戰略布局、頂層設計、戰略規劃、發展遠景都有重要的意義。只有認真研讀,學思踐悟,把會議精神和精髓要義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才能在新時代大顯身手、大有作為、大展宏圖。

今天我們召開2020智慧經濟發展高峰論壇,目的就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研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路徑和科學舉措,展現企業家們在構建「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中的更大擔當作為、精神風貌和真知灼見。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隻巨大的「黑天鵝」,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抗疫行動,凝成一段可歌可泣、刻骨銘心的記憶。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同困難作鬥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在同疫魔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經歷了這場大戰大考,大家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是深層次的,帶來的變化是全方位的,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深刻的。「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抗疫鬥爭中,我們積累了重要經驗,收穫了深刻啟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從6個方面系統總結抗疫鬥爭偉大實踐的深刻啟示,為應對風險挑戰、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思想和行動指南。

在今年7月21日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體系不斷發展,各類市場主體蓬勃成長。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產生巨大衝擊,我國很多市場主體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澎湃力量。

↑論壇現場

問題是時代的先聲。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一些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基建呈現出來,在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的作用更加凸顯。面對新情況,我們只有科學識變、主動求變,才能精準應變,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才能育新機、開新局,賦能高質量發展。

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弘揚企業家精神。要做誠信守法的表率,要承擔社會責任,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利用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揚長補短;要增強愛國情懷,要勇於創新,發揚工匠精神,補強價值鏈,提升產業鏈和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要拓展國際視野,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的可持續的發展

《經濟日報》是中央黨報、經濟大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我們要努力把《經濟日報》打造成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高地,努力講好中國故事,同時也努力加強與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創業者、奮鬥者們的合作和交流,攜手共繪新時代壯麗畫卷。行到極處即為知,知到極處即為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立足新階段,堅持新理念,把握新變局,融入新格局,奮鬥新徵程,我們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業績。(經濟雜誌記者 張軍紅 整理)

編輯:張博 值班主編:黃曉琴

終審:馬方業/張志偉

相關焦點

  • 2020智慧經濟發展高峰論壇暨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盛典在淄博舉辦_發現...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文化部原副部長孟曉駟,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季正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王建宇,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副會長兼智慧工程研究院常務院長餘延慶先生,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王忠明先生,淄博市委書記江敦濤,《經濟》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陳志強,淄博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馬曉磊,師董會(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海平等出席論壇。
  • 經濟日報社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經濟日報社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8日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謀劃攜手探索文化建設新路徑,合力打造文化產業新樣板,助力北京市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王少峰出席籤約儀式並講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作出戰略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 荊濤獲「2020中國智慧經濟十大傳播人物」大獎
    11月28日-29日,2020智慧經濟發展高峰論壇暨年度經濟人物頒獎盛典在淄博舉行,本次活動由經濟日報社(集團)《經濟》雜誌社發起和主辦,師董會承辦,旨在表彰為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傳播企業家智慧,展現企業家風採,
  • 經濟日報社社長張小影:數字經濟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和經濟日報社共同主辦的「2018數字經濟大會」5月18日在河北省廊坊市舉辦。經濟日報社社長張小影在致辭中表示,數字經濟已經日益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的驅動力,在實現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增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惠及世界人民。
  • 經濟日報社社長張小影:中國數字經濟正從「跟跑」「並跑」變「領跑」
    2018數字經濟大會5月18日在河北廊坊舉行。本次大會由河北省政府和經濟日報社攜手舉辦,是今年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的主論壇,來自政府機構、科研院所和領軍企業的600多名代表,圍繞「新時代·新動能——數字經濟 智慧未來」這一主題展開交流探討。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_中國經濟網...
    圖為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致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9日訊 29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經濟日報社新聞發展中心、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承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市舉行。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在致辭中表示,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 江小涓: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
    最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時候,就提出了要加快5G的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可以看出中央對數字經濟、數位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發展的要求,是始終如一的。第二,我們講講數位技術在防疫、抗疫中的突出表現,簡單概括一下,也是兩條線。數位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作用,在疫情中的社會生活中間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
    11月29日,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在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致辭,全文如下:↑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很高興在黃渤海濱與大家相聚。受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同志委託,我謹代表經濟日報社編委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感謝大家對經濟日報社工作的大力支持!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海洋經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 中金:後疫情時代科技如何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看好,5G/雲計算等新基建,遠程辦公、遠程醫療、配送機器人等無接觸經濟催生的新需求,以及中國加速半導體進口替代和核心技術研髮帶來的發展機遇。根據我們測算,新基建、新需求、新技術在未來十年將為我國數字經濟新增近4.3萬億元的產業空間。
  • 楊東|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理論和規制體系的重構
    數字經濟平臺以數據生產要素為核心,作為一種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經濟組織,其對技術的充分運用、資源的整合調配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作用顯著。但大型數字經濟平臺可能濫用其支配地位或相對優勢地位,侵犯中小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損害競爭秩序,阻礙創新。基於工業經濟原理和理論的傳統競爭法規制的手段和方法無法有效適應數字經濟的挑戰。
  • 「1+6」圓桌對話會:展望後疫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經濟
    作者:章玉貴(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教授)  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考驗著人類集體智慧以及各國經濟與社會治理能力的關鍵時刻,11月21至2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批准了《G20應對新冠肺炎、支持全球貿易投資集體行動》,並在發展數字經濟,維護多邊貿易、實現全球經濟財政與金融穩定等重大問題上取得了積極共識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推動各產業數位化轉型需做好四方面工作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趙學毅11月20日,在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上,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致辭時指出,目前,深入挖掘和培育「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動能和戰略支撐
  • 發揮數字經濟的引擎作用
    「十四五」期間,要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引擎作用,為我國經濟發展培育新優勢、注入新動能,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單邊主義抬頭,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國際形勢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一行赴贛州區塊鏈技術產業園考察調研
    11月25日,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一行考察走訪贛州數字經濟型企業,並對贛州區塊鏈技術產業園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情況進行深入調研。贛州市宣傳部副部長張冠軍,贛州區塊鏈技術產業園董事長範枋宜、首席顧問甘國華博士等陪同。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包容性,順應性...
    來源:經濟日報12月27日,由證券日報主辦的第三屆新時代資本論壇在北京召開。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在論壇致辭表示,我國資本市場建立近30年來,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總體上不斷增強,但一些深層次結構性、體制性、機制性的矛盾還有待解決。大而不強是現階段資本市場一個突出的特徵,要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包容性,順應性、普惠性。
  • 上市公司要勇做數字經濟時代弄潮兒
    這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和全球各國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性重大考驗,肆虐的疫情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負面衝擊,疫情帶來的次生性災害還將在未來的3年到5年內對全球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 面對疫情給國內外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衝擊,傳統的經濟業態和經濟增長方式已經無法與之相抗衡。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全面升級轉型已經迫在眉睫。
  • 世界經濟論壇:數字經濟發達等因素讓部分國家在疫情中表現更佳
    原標題:世界經濟論壇:數字經濟發達等因素讓部分國家在疫情中表現更佳
  • 數字經濟是什麼?如何發展數字經濟?一分鐘讀懂數字經濟發展史
    數位技術出現後,網絡和雲計算成為必要的信息基礎設施。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基礎設施的概念變得更廣泛,既包括寬帶、無線網絡等信息基礎設施,也包括對傳統物理基礎設施的數位化改造,例如安裝了傳感器的自來水總管、數位化停車系統、數位化交通系統等。這兩類基礎設施共同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推動工業時代以"磚和水泥」為代表的基礎設施轉向以「光和晶片」為代表的數字時代基礎設施。
  • 盤石田寧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智慧城市 直播經濟 企業SaaS成為數字經濟...
    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總經理吳曼青,嘉興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宏芳致辭,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旭主持,盤石集團董事局主席田寧受邀出席並作「智慧城市、直播經濟、企業SaaS成為數字經濟新引擎」主題演講。
  • ...三是積極打造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增長點,為疫情後世界經濟...
    【劉昆出席二十國集團財長視頻會議】財政部部長劉昆指出,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各國經濟恢復不平衡、不充分。G20要繼續發揮國際經濟合作主要平臺作用,推動疫情後世界經濟復甦增長:一是繼續加強抗疫合作,為世界經濟復甦奠定基礎;二是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以更加開放的全球化推動世界經濟復甦;三是積極打造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增長點,為疫情後世界經濟增長積蓄新動能。*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