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

2020-12-05 經濟日報

11月29日,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在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致辭,全文如下: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

很高興在黃渤海濱與大家相聚。受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同志委託,我謹代表經濟日報社編委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感謝大家對經濟日報社工作的大力支持!

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海洋經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要求我們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全局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是我們的時代使命,也是我們舉辦這次海洋經濟高質量大會的初衷。

我國東、南兩面瀕海,擁有18000公裡的漫長海岸線、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主張管轄海域,以及大量豐富而未知的海洋資源。豐厚的「藍色家底」,奠定了我國作為海洋大國的地位。縱觀我國的區域發展,東部已率先發展,東北再振興,中部崛起迎來新局面,西部大開發進入新境界,相較於陸地的各處繁茂,藍色領土還相對沉寂,雖然其價值已被逐漸認識,但它的巨大發展潛力尚待挖掘。

以海強國,壯大經濟。「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海洋經濟實力穩步提升。2019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2%,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近20年連續保持在9%左右。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看到,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粗放、海洋產業關鍵技術受制於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海洋治理法律不健全體制不順暢等問題依然存在。經略海洋,乘風破浪,任重道遠。

藍色經濟是21世紀國家綜合實力競爭的重點領域之一。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世界產業發展格局和路徑正發生變革,包括海洋在內的新興產業越來越成為競爭的焦點,不少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都在加大力度制定海洋發展戰略。海洋經濟面臨重要的發展機會,有望成為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

↑圖為論壇現場

經濟日報社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我們始終關注海洋經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關注海洋經濟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要作用,關注從全局以及各地實踐如何下好經略海洋這盤棋。

深入探討山東省和煙臺市如何進一步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我們舉辦這次大會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山東並發表重要講話,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山東在新時代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指明了前進方向,寄予了深切期望。2013年11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山東要)充分利用沿海的獨特地理位置,努力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在東部要以發展藍色經濟、高效生態經濟為主導,建設重要經濟增長極。2018年3月,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山東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希望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煙臺視察時強調:海洋牧場建設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

煙臺海洋資源豐富,現代海洋產業優勢明顯。近年來,煙臺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經略海洋,圍繞高質量推進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的目標,大力實施海洋漁業、海工裝備製造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文化旅遊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業「六個突破」,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

希望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在本次大會上,多層次、多角度共同分享發展海洋經濟的經驗,聚焦首創式改革、差異化探索、集成式創新,探討海洋經濟的治理和發展策略,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智慧、凝聚共識、加油助力。(經濟日報記者 張雙)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_中國經濟網...
    圖為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致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1月29日訊 29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經濟日報社新聞發展中心、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承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市舉行。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在致辭中表示,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
  • 經濟日報社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經濟日報社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8日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謀劃攜手探索文化建設新路徑,合力打造文化產業新樣板,助力北京市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王少峰出席籤約儀式並講話。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作出戰略部署,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推動各產業數位化轉型需做好四方面工作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趙學毅11月20日,在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上,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致辭時指出,目前,深入挖掘和培育「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動能和戰略支撐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張曙紅一行來漢壽調研採訪
    11月22日,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張曙紅一行來漢壽調研採訪現代農業、西洞庭湖治理等方面工作。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康重文,縣委書記車世忠,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向宇參加調研採訪活動。會議現場調研中,張曙紅對漢壽現代化農業、西洞庭湖治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讚賞,表示將通過《經濟日報》平臺,宣傳推廣漢壽好的經驗和做法,切實加大對漢壽的宣傳推介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漢壽、嚮往漢壽、走進漢壽。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包容性,順應性...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在論壇致辭表示,我國資本市場建立近30年來,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總體上不斷增強,但一些深層次結構性、體制性、機制性的矛盾還有待解決。大而不強是現階段資本市場一個突出的特徵,要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的包容性,順應性、普惠性。
  •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講好山西故事,做好能源轉型這篇大文章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10月22日,由《中國能源報》、山西省能源局主辦的「第九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峰會」在山西太原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出席會議並致辭。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能源產業是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的行業。
  • 廣西來賓日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盧鑫
    廣西來賓日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盧鑫:在這次採訪中,我感受紅河美輪美奐的自然之美、積澱厚重的人文之美,感受紅河經濟騰飛、日新月異的發展之美,感受到紅河州各族人民建設新時代團結進步美麗紅河的奮鬥之美 (責任編輯:劉雯霽 審核:盧秀麗) 1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一行赴贛州區塊鏈技術產業園考察調研
    11月25日,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一行考察走訪贛州數字經濟型企業,並對贛州區塊鏈技術產業園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情況進行深入調研。贛州市宣傳部副部長張冠軍,贛州區塊鏈技術產業園董事長範枋宜、首席顧問甘國華博士等陪同。
  • 張冬萍擬任北京日報社副總編輯、北京晚報總編輯(圖|簡歷)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8日綜合報導 據北京組工網消息,北京市委組織部18日發布1則幹部任前公示,具體內容如下:,把幹部選好、選準,根據《中共北京市委管理幹部任前公示辦法(試行)》,現將張冬萍同志擬任職情況公示如下:  張冬萍  現任北京日報社人事處處長
  •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季正聚:後疫情時代,數字經濟、智慧經濟的作用...
    11月28日,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季正聚在「2020智慧經濟發展高峰論壇」致辭,全文如下:↑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季正聚「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間指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於我們每一個企業發展的戰略布局、頂層設計、戰略規劃、發展遠景都有重要的意義。只有認真研讀,學思踐悟,把會議精神和精髓要義內化於心、外化於形,才能在新時代大顯身手、大有作為、大展宏圖。
  • 四川攀枝花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魏巋
    四川攀枝花日報社黨委委員、副總編輯魏巋:4天滿滿的採訪行程,4天滿滿的收穫。攀枝花市到紅河州的距離不遠,雖然我以前多次到過紅河州,但這次收穫頗豐。 (責任編輯:劉雯霽 審核:盧秀麗) 1
  • 王革冰在京與經濟日報社社長張小影座談
    在張小影(左)陪同下,王革冰(右)一行參觀經濟日報社大美中國攝影展 特派記者 李豔曄攝  (特派記者 李豔曄)6月5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革冰在京與經濟日報社社長張小影等報社領導座談,雙方就對外宣傳等方面事宜進行交流
  • 2019新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2019新型智庫治理暨思想理論傳播高峰論壇」在京舉行。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  開幕式上,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在《為「中國之治」凝智識、匯合力》的致辭中指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重大命題
  • 做好三篇文章 做強實體經濟
    做好三篇文章 做強實體經濟——三論學習貫徹市委七屆十三次全會精神 鐵嶺日報評論員 鐵嶺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
  • 陝西日報社: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 做好深融大文章
    原標題:社長總編談媒體融合 | 陝西日報社:走好全媒體時代群眾路線 做好深融大文章 在這方面,陝西日報社通過體制機制改革,使全社上下由裡及外煥發出勃勃生機。   一減一加,提高融合發展水平。做好傳統媒體的時代轉型,陝西日報首先採取的措施就是精簡機構、提高效能,加強統籌、整合資源,為融合發展提供制度保障。2018年1月,我們將採編部門從14個縮減至8個。
  • 山東更加注重經略海洋 加強海洋資源開發保護
    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加強海洋資源開發保護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聚焦「奮力向海圖強,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提出堅持把海洋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更加注重經略海洋,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對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建設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等重點工作作出部署。
  • 理察·哈庫利特的「經略海洋」史
    這段情節成為英國海洋史中的一個經典時刻,被視為英國人研究「經略海洋」問題的開端。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事件,給予整個英國極大的信心,政治層內「經略海洋」派群體崛起,給予哈庫利特的研究事業以巨大支持。1620年,哈庫利特撰寫的《英國民族的偉大的航程、旅行與發現》全文出版。這部《偉大的航程》已成為早期英帝國史書寫的「原典」。
  • 經濟日報社2020年度應屆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公告
    根據工作需要和有關規定,經濟日報社2020年度擬公開招聘12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含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具體事項如下。  一、招聘單位簡介  經濟日報社創刊於1983年1月1日,是黨中央委託中宣部代管的中央直屬黨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
  • 東城:切實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
    針對下一步工作,夏林茂強調,一是舉全區之力,抓好「文化東城」建設這一戰略任務。要繼續按照市委書記蔡奇提出的「崇文爭先」要求,形成「文化東城」建設的強大合力,不斷提升東城文化軟實力,在首都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進程中立標杆、做表率。二是整合資源,切實做好「文化+」這篇大文章。
  • 做好茶產業這篇大文章
    把一片葉子做成全產業鏈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大產業,這是福建茶產業發展一個了不起的成績。憑藉多項涉茶指標位居全國第一,福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茶產業第一大省。這背後,既受益於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有多年來的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