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在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致辭,全文如下:
↑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徐立京
很高興在黃渤海濱與大家相聚。受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同志委託,我謹代表經濟日報社編委會,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歡迎!感謝大家對經濟日報社工作的大力支持!
海洋蘊藏著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海洋經濟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要求我們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全局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做好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是我們的時代使命,也是我們舉辦這次海洋經濟高質量大會的初衷。
我國東、南兩面瀕海,擁有18000公裡的漫長海岸線、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袤主張管轄海域,以及大量豐富而未知的海洋資源。豐厚的「藍色家底」,奠定了我國作為海洋大國的地位。縱觀我國的區域發展,東部已率先發展,東北再振興,中部崛起迎來新局面,西部大開發進入新境界,相較於陸地的各處繁茂,藍色領土還相對沉寂,雖然其價值已被逐漸認識,但它的巨大發展潛力尚待挖掘。
以海強國,壯大經濟。「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海洋經濟實力穩步提升。2019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2%,海洋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近20年連續保持在9%左右。與此同時,我們必須要看到,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粗放、海洋產業關鍵技術受制於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海洋治理法律不健全體制不順暢等問題依然存在。經略海洋,乘風破浪,任重道遠。
藍色經濟是21世紀國家綜合實力競爭的重點領域之一。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世界產業發展格局和路徑正發生變革,包括海洋在內的新興產業越來越成為競爭的焦點,不少國家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都在加大力度制定海洋發展戰略。海洋經濟面臨重要的發展機會,有望成為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同時也面臨嚴峻的挑戰。
↑圖為論壇現場
經濟日報社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我們始終關注海洋經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關注海洋經濟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的重要作用,關注從全局以及各地實踐如何下好經略海洋這盤棋。
深入探討山東省和煙臺市如何進一步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是我們舉辦這次大會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山東並發表重要講話,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山東在新時代建設海洋經濟強省指明了前進方向,寄予了深切期望。2013年11月,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山東要)充分利用沿海的獨特地理位置,努力塑造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在東部要以發展藍色經濟、高效生態經濟為主導,建設重要經濟增長極。2018年3月,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山東團審議時強調,要更加注重經略海洋;希望山東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山東貢獻。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煙臺視察時強調:海洋牧場建設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
煙臺海洋資源豐富,現代海洋產業優勢明顯。近年來,煙臺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經略海洋,圍繞高質量推進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的目標,大力實施海洋漁業、海工裝備製造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文化旅遊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水淡化及綜合利用業「六個突破」,打造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
希望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在本次大會上,多層次、多角度共同分享發展海洋經濟的經驗,聚焦首創式改革、差異化探索、集成式創新,探討海洋經濟的治理和發展策略,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智慧、凝聚共識、加油助力。(經濟日報記者 張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