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嘲笑產品經理的工作就是畫原型,寫文檔,沒有核心競爭力。但是這兩項工作難道真就這麼簡單嗎?本文從三個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畫原型,寫文檔的能力,從而提高核心競爭力。
面試造航母,入職擰螺絲。
這是網際網路人常用來自黑的笑談。
而產品經理的擰螺絲,落到實在的產出物上,就是畫原型、寫文檔。乃至於網上有很多聲音認為,只會畫原型、寫文檔的產品經理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
可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呢?有人說是決策能力,有人說是商業敏感度,還有人說是業務能力……
總之,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有很多,反正不是畫原型、寫文檔這麼簡單的事情。
那麼畫原型、寫文檔真的很簡單嗎?如果答案為否的話,能不能反過來問,如何在畫原型、寫文檔的時候體現產品經理的核心競爭力呢?
不妨,先從畫原型這件事開始看看吧。
一、原型圖是信息的表達
原型圖是什麼?簡單的說,原型圖就是將想法落地轉化成其他人可以感知和理解的具體形式。這個其他人,可以是設計師、工程師、也可以是用戶。
所以,原型圖很像是草稿,最後上線的那個產品就是草稿的終極版本。
為什麼又說原型圖是信息的表達呢?
信息架構、互動設計、UI設計構成了原型圖的三大要素。它們交叉組合向用戶展示內容信息、傳遞交互反饋、接收信息錄入,並努力為用戶提供儘可能流暢而尖叫的體驗。
因此,原型圖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準確的向用戶表達信息。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三個問題是躲不開的:通過什麼表達信息?如何表達信息?表達什麼信息?
1. 通過什麼表達信息
打開任意一款手機APP,界面元素都脫不開色彩、布局、文字、圖標、按鈕、間距,每一種元素自身也有著複雜的內在邏輯。
就拿按鈕來說。
哪種方式更好呢?抖音在不打擾用戶瀏覽短視頻的前提下,完成信息反饋;微博則是直接遮擋屏幕內容,完成信息反饋。他們背後的產品邏輯是什麼呢?
再來說說文字。
文字的大小、顏色、樣式都可以影響信息表達的準確性。
在微信聊天列表頁,聊天對象的用戶名文字是深色放大的,而最新的一條消息內容則是淺色縮小的;而到了聊天詳情頁,則正好反過來。
一大一小,一深一淺的對比,體現的是聊天列表頁用戶更關注聊天對象是誰這個信息,在聊天詳情頁用戶更關注聊天對象說了什麼這個信息。
通過這些界面元素及其自身的組合變化,就可以形成功能體系。註冊登錄、導航體系、搜索系統、我的主頁,這些都是常見的功能體系。它們就像一個個容器,有節奏的幫助用戶完成體驗地圖。
導航體系幫助用戶更合理的組織頁面、呈現信息,搜索系統也藉助語音錄入、二維碼等手段快速的完成信息錄入、檢索和匹配。
2. 如何表達信息
有了這些基礎的界面元素、功能體系,就可以遞進的使用不同保真度的原型圖來表達信息。
更具體的說,是低保真、中保真和高保真的原型圖。
低保真原型圖關注信息架構和功能模塊,重點是信息的展示。它可以是個基礎的線框圖,甚至也可以是畫在紙上的草圖。
信息架構是使用真實數據以人類更可讀的形式組合排列信息。而功能模塊,可以細分為功能的廣度和深度,廣度是指覆蓋了多少功能點,深度是指每個功能點的詳細程度。
中保真原型關注信息的交互性,重點是信息的交互反饋。他可以是線框圖的可點擊版本。
高保真原型關注信息的視覺效果,重點是信息的接受體驗。他可能是投入開發前的最後一步。
3. 表達什麼信息
需要表達的信息只有兩種:用戶信息和企業信息。
用戶信息很好理解,做產品,基本都是圍繞如何讓用戶在產品這張信息地圖上產生可用、易用、好用的感受,進而更好的拉新、留存、促活,達成產品的長期價值。
怎麼理解企業信息呢?產品大神俞軍在他的書裡提到,產品是企業和用戶進行價值交換的媒介。企業需要什麼價值呢?最常見的顯然是利潤。因此如何合理而不失優雅的加入廣告信息、運營信息、產品銷售信息,也很重要。
抖音是怎麼表達企業信息的呢?在短視頻信息流中以短視頻的形式加入廣告,將廣告和短視頻信息流完整的融合在一起,用戶幾乎感知不到廣告的存在。
二、PRD是數據的調度
談了那麼多表達信息,有一個關鍵問題始終懸而未決,信息從何而來?這其實是數據調度問題。它既包括數據的產生,也包括數據的聚合。
信息是結構化的數據,知識是邏輯化的信息。
從這個維度看,作用在前端的原型圖目的是表達信息,而作用在後端的PRD文檔目的就是指導數據調度。後端調度數據,聚合之後傳遞到前端,最終展現出來的才是被表達的信息。
那怎麼調度數據呢?這就要看一段程序最簡潔的工作模型是怎樣的。
程序接受數據,然後處理數據,最後返回新數據。比如,小胖到樓下小賣部買零食,告訴收銀員要小布丁雪糕(接收數據),收銀員轉身在零食擺放區域拿出冰箱中的小布丁雪糕(處理數據),然後交給小胖(返回新數據)。
這個簡易模型中有兩個核心:小布丁和對小布丁的操作。它們就是PRD文檔規範中的信息結構和功能流程。
1. 信息結構
打開網易雲音樂的一首歌,有歌手、時長、所屬專輯這些屬性;打開公眾號的一篇文章,有標題、作者、內容、發布時間這些屬性。
一言以蔽之,後端工程師依賴信息結構進行數據建模,它呈現概念間的關係和屬性。放到具體的工作場景中,信息結構是對業務的深刻理解。
比如,這篇公眾號文章,有作者這個屬性;而作者自身作為一個概念,也有性別、年齡、發布文章這些屬性。因此文章和作者之間既有關係,又有各自的屬性。在一個APP中,可能有成百上千個這樣的概念關聯作用,組成了一個結實的數據網絡。
2. 功能流程
功能流程則是通過對信息結構這張數據網絡的操作,來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功能點。比如,轉發、評論、刪除等等。
因此,清楚的定義一個需求需要哪些信息結構以及如何操作這些信息結構,幫助程式設計師完成數據的調度,才能稱得上是一篇程式設計師能夠看得懂PRD文檔,而不是排版是否漂亮、文案是否精緻。
三、原型圖+PRD文檔
原型圖和PRD文檔當然不是割裂的,他們放在一起就能指導前端和後端工程師調度數據,表達信息。這是一個完整的閉環。
所以,畫原型圖、寫文檔並不簡單。漂亮不是評價原型圖的首要標準,排版也不是評價PRD文檔的首要標準。
本文由 @Lcarusd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