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飲酒習俗:喝什麼酒?怎么喝?

2021-01-08 騰訊網

關注:雅愉品酒一級品酒師,您身邊的酒文化傳播者!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每逢重要的節日,人們總會用喝酒來慶祝節日的喜慶,這種是習俗是中國幾千前就流傳下來的,表示著人們對節日的歡慶。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這種節日裡最少不了的就是酒了。下面就來說說為什麼中國過春節為什麼都要喝酒。

春節是中國酒文化最活躍的時段,飲「春酒」就是其中一大習俗。

關於「春酒」,《詩經》中有「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後人便多以「春」字為酒名。

晉陶淵明的《和劉柴桑》詩云「谷風轉悽薄,春醪解飢劬」,其中的「春醪」指的就是當時生產的一種名酒。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一文中有「玉壺買春,賞雨茆屋」的記述,這裡的「春」指的也是酒。早自西周開始,我們的祖先在辭舊迎新之際,就會攜美酒、羔羊歡聚慶賀祈禱豐收,由此掀開過年飲酒的先河。至漢代,「年」作為法定節日固定下來,春節飲酒已形成風氣。

北周詩人庾信有詩云:「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此詩點出了飲春酒除了歡慶佳節外,還有驅除惡穢、保佑長壽的作用。

古時過春節,人們都要喝一些用中藥浸泡的保健酒。椒柏酒是其中之一,用柏葉、花椒浸泡,是春節的特定習俗;飲酒前,還要致新年祝辭,稱之為「椒花頌」。

除了椒柏酒之外,還要飲用屠蘇酒。

相傳屠蘇酒是三國時名醫華佗採用屠蘇草等多種原料浸泡而成的一種藥酒,有祛邪防疫和延年益壽之功,後來流行開來,類似今天的保健酒。有關屠蘇酒的記載,最早見於南朝的《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長幼以次賀拜,進屠蘇酒。」

到宋朝,王安石的《元日》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亮相,屠蘇酒更是名滿天下。這些詩與酒文化,都包涵著濃厚的辭舊迎新、祈求幸福的意味。從《荊楚歲時記》說:「正月一日,是三元日也(註:指年、月、日『三元』之始)。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屠蘇酒。」可見古人頗有保健意識,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要飲屠蘇酒。

古代除夕之夜還有飲「分歲酒」之說。晉代《風土記》記載:「除夜祭先竣事,長幼聚飲祝頌而散,謂之分歲。」宋人陳善《杭州志》也曰:「古有守歲之宴,言為達曙飲也,今至夜分而止,故謂之分歲。」明人沈宣有《蝶戀花·除夕》詩云:「分歲酒闌扶醉起,闔門一夜齊歡喜。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可見飲「分歲酒」,乃是古代除夕大餐的重頭戲。

子夜一過,新正降臨,處處張燈結彩爆竹齊鳴,「恭賀新禧」的大年初一到了。唐朝盧照鄰《元日述杯》詩云「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徑,風光動風鄰。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將人歌、花舞、歲酒和欣欣向榮的新春草色寫得酣暢淋漓。

到了元宵節,古人改飲椒花浸泡而成的椒花酒。每逢正月十五,兒孫們須以椒花酒向長輩祝壽。喝完祝壽酒,晚輩們就要離家各自謀生去也。待再次相聚賀壽,要等到來年春節了。酒,從字面上看,三點水一個「酉」字。「酉」,時辰,即下午五點到七點。古時官衙,下午五點關衙門,門口豎一塊牌子,上書「酉」字,稱為「酉牌」,意思是累了一天了,收工!該喝點什麼去。喝什麼?當然是酒了!所以,酒宴多在晚上五點到七點開始,即為「酉」意。

除了酒的品種不斷變化之外,飲酒也有許多規矩講究。漢代過年時,飲用年酒時要看時辰,一般是大年初一早上東方太 陽微露時開始喝,其時鞭炮聲開始響起。敬酒的次序不是先敬長者,而是讓家中年齡最小的孩子先喝。為什麼會定這種規矩,給出的解釋為:年紀小的孩子,過年了 就長一歲,值得慶賀;而老年人過年了意味著減歲,變老了,不值得慶賀,所以排到最後喝。

唐代,隨著國力強大,飲酒的規模和檔次都超過歷代,過年時,皇宮會舉行豪華酒席,還會有音樂歌舞、行酒令來助興。不管是皇室貴族還是普通老百姓,過年飲酒已經不再是防疫治病,而增添了新的含義,圖個熱鬧喜慶,酒也變成了助興的道具。

北宋時,過年一般一天要喝兩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團坐在一起喝酒守歲外,在白天,鄰裡之間還會互相邀請對飲,謂之「別歲」。除了喝酒,鄰裡之間還會互相饋送酒食,謂「饋歲」。 宋代之後,過年時,不光是喝酒助興,還出現了許多創新的娛樂節目,最流行的是擲骰子。大人坐在一起喝酒,小孩則圍在一起放鞭炮,放完鞭炮後,纏著大人要壓歲錢。

相關焦點

  • 在春節期間古人們到底喝的什麼酒呢
    在過幾天就到春節了,在春節期間每家除了美食以外,就是美酒了,一家人圍在一張飯桌上把酒言歡,這個習俗一直從古流傳至今。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現在飯桌上酒有很多類型,紅酒、白酒、啤酒。但在古代春節古人都喝什麼酒呢?
  • 古代春節喝的屠蘇酒,究竟是什麼酒?
    ▲ 古人飲酒圖一我最早是從王安石《元日》中知道「屠蘇」的,但不清楚那是什麼。再者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必飲酒次第從小起。」晉海西令問議郎董勳:「正月飲酒,先小者,何也?」勳曰:「小者得歲,故先賀之。老者失歲,故後也。」顯然「正月飲酒,先小者」的專屬權並非僅屠蘇酒,還有「椒柏酒」。
  • 團團圓圓中秋節,喝杯小酒來助興,闔家團圓的日子該喝什麼酒?
    賞月飲酒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了,漢朝時便有八月皇帝飲用酎酒祭天的記載;唐朝時有了登臺觀月、對月飲酒的活動;宋朝時宋太宗將農曆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當時汴京賞月、飲酒,盛況空前,十分熱鬧;明清時期,祭酒賞月之風就這樣沿襲下來。到了今天,中秋節與酒月相伴更是必不可少。那麼今日中秋,到底該喝什麼酒呢?
  • 古代過節都喝什麼酒?白酒從業者必看!
    都說我國酒文化源遠流長,那麼古時候春節也喝酒嗎?古代春節喝什麼酒?是漢代人們過年時常喝的酒,據東漢人崔寔的《四民·月令》,這是一種「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葉浸泡的酒,有同祝康寧長壽之意。喝墨水酒。喝椒柏酒的風俗,一直到南北朝都還很盛行,北周詩人庾信詩云:「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飲椒花酒前,還要致新年祝辭,稱之為「椒花頌」。
  • 古人過年喝什麼酒
    要驅邪,先要喝上一碗酒。你是不是笑了?不就是喝酒嘛,我過年也喝酒。不不不,古代的酒可不一般。在漢代,人們過年時喝的是椒柏酒。這是一種「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葉浸泡的酒。北周詩人庾信詩云:「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
  • 重大節日的飲酒習俗
    代代相傳的舉國共飲的節日有:1.春節 俗稱過年。漢武帝時規定正月初一為元旦;辛亥革命後,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春節期間要飲用屠蘇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寧、長壽。&34;原是草庵之名。惱亂玉堂將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廳&34;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穀&34;中和節,民間裡閭釀酒,謂宜春酒&34;何處難忘酒,朱門美少年,春分花發後,寒食月明前&34;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34;菖蒲酒&34;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34;初五日午時,飲硃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
  • 中秋節為什麼要喝酒 中秋節喝桂花酒有什麼寓意?
    中秋節為什麼要喝酒 中秋節喝桂花酒有什麼寓意?時間:2018-08-22 15: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為什麼要喝酒 中秋節喝桂花酒有什麼寓意? 中秋節是我國重大節日之一,中秋節這一天各地都會有賞月吃月餅習俗,那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喝酒?
  • 古人喝的都是什麼酒,怎么喝好幾壇都不會醉呢?
    如果古人喝的都是白酒,難道他們都不會醉嗎?酒從古代開始,是怎麼來的呢?酒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原始人類,因為無意中吃到了天然發酵的酒,所以就學著去製作酒;另一種是杜康釀酒,相傳杜康把沒有吃完的飯放到桑園的樹洞之中,後來剩飯自家發酵,這就形成了最初的酒。
  • 「百家號鼠你紅」古代春節都飲什麼酒,不少酒都消失,只剩下名字
    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除了備上豐盛的美食,還要準備一道必不可少的飲品——酒。仿若把酒言歡時,飯桌上的氣氛才更熱鬧,談話間的言語才更真誠。你可知古代春節都飲什麼酒?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最早在西周時期,他們的飲酒歷史非常有趣,傳說人們總會在每年的豐收時,捧上美酒一起慶賀,在熱鬧又真誠的氛圍中祈求來年的再次豐收。就這樣,新年的祈福和「美酒」有了更親密的聯繫。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對於「過年」、「春節」等節日越加重視,而各類飲酒文化也逐漸流傳下來。古人春節到底都喝什麼酒?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比如這第一種勞酒,就關於統治階級的祈福習俗。
  • 一般結婚用酒什麼價位,結婚喝什麼價位的酒比較好
    說道結婚用酒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比較頭痛,如果喜歡面子工程吧,想買一些好酒;也有人喜歡注重酒的口感,畢竟結婚是件喜慶的事兒,讓大家喝得開心更重要。一般結婚用酒最好是在500元左右的,這還是要根據隨分子的規定來。下面我們具體了解一下結婚喝什麼價位酒。
  • 藥王孫思邈:一人飲酒,全家無疫丨喝的到底是什麼酒?
    隨著酒的普及,先人們發現,酒這種神奇的飲品,通血脈、散溼氣,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比算上一卦靠譜多了,於是「醫」字便變成了「醫」。漢代,酒的藥用被拔到空前的高度,著名的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食貨志》中將酒尊為「百藥之長」。成書於漢朝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便有酒用於醫療的記載。不只是官方典籍,即便是民間,對酒的藥用價值,同樣高度認可。
  • 蒙古族飲酒習俗
    酒被蒙古人看作是敬老和待客的最好物品。所以逐漸形成了飲酒的習俗,其中頗有講究。蒙古族好飲酒,男女喜飲奶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俠風度。飲酒有未飲先酻(祭祀)的禮數。「凡飲酒,先酻之,以祭天地。」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61年在內蒙古寫下的一首詩中寫道:「主人好客手抓羊,乳酒酥油色色香。祝福頻頻難盡意,舉杯切切莫相忘。」
  • 男人喝多少酒才算飲酒過量?每天不超過這個數,身體還很健康
    喝酒這種文化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很多人平生沒什麼愛好,就是喜歡吃飯的時候喝點小酒。都說小酌怡情,大酌傷身,很多人因為喝酒喝太多,把身體都喝壞了,肝臟也喝傷了,不能正常工作了。但是,也有人喝了一輩子的酒,身體也沒什麼事情。
  • 中國各民族飲酒習俗都有哪些差異?這幾個民族非得把客人喝趴下!
    第一個階段叫「腔斧昂」,其間,主人與客人邊飲酒邊敘情誼;第二個階段叫「痺熬」,就是主人與客人都要喝得酩酊大醉;第三個階段叫「吞卓丘」,即主人與客人要對唱民歌。貴州東南一帶的苗族人在接待來客時,要敬牛角酒。牛角酒並不是酒的名字,而是當客人來到的時候,主人要用外形美觀且雕有花紋的水牛角為客人敬酒。同時,還要有幾位姑娘在客人胸前掛兩三隻紫紅色的彩蛋,表示吉祥如意。
  • 無酒不成節,今年過年您喝對酒了嗎?
    酒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餐桌上必備的佳品,事實上,不同的節日人們喝的酒都大有講究。比如春節,如果您只能想到喝白酒,就太out了,趕緊來中國首檔詩酒美學文化節目《斷篇》補補課吧。這檔節目由文化學者趙普策劃打造,第一星傳媒、華茅、西瓜視頻聯合出品,以短視頻的形式在西瓜視頻上播出,旨在通過趙普獨特的風格,解讀古今,發現美學真諦。
  • 莊子所描述的飲酒「三部曲」,能喝到最後一步的都是「英雄」
    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商務交往,酒都不可或缺,成了一種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但酒也是一把雙刃劍,小酒怡情,喝到恰如其分可以加深感情,但是喝多誤事。這不春節期間,因為喝酒出的事屢屢見諸報端。所以,喝酒也是一門藝術,喝酒也有道。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古聖先賢都好酒,並留下了很多關於飲酒的話。
  • 喝了一輩子酒,我們也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飲酒?
    (1)為什麼要飲酒 為什麼要飲酒,其實中國古人早就給出了答案。《禮記·樂記》記載有「酒食者,所以令歡也。」《東方朔傳》中提到「銷憂者莫若酒。」唐代的李白在《將進酒》也提到「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白居易賣衣服換酒喝,醉酒寫下最美飲酒詩,酒暖情濃不輸李杜
    唐代詩人與酒有著難以言喻的情懷,而白居易便是其中之一,他不光人將春衣典賣換酒,還曾連馬都賣了。他在《晚春酷酒》中說:「賣我所乘馬,典我舊朝衣。盡將酯酒飲,酩酊步行歸。」最後喝得酩酊大醉,只能跟跟蹌蹌走回家。可見此人戀酒不亞於杜甫,更重要的是,酒喝得多,詩也寫得多,自稱醉吟先生。
  • 古人過年會喝「屠蘇酒,一般年長者和年少者誰先喝?螞蟻課堂今日答案
    古人過年會喝屠蘇酒螞蟻莊園答案是什麼,古人在過年的時候,有很多的講究,不像今天,好多古代的習俗都已經沒有傳承了,古人在過年時往往都會喝屠蘇酒,這個恐怕很多小夥伴並不知道,所以今天的題目就是屠蘇酒到底是年少者先喝還是年長者先喝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
  • 武俠世界的酒,喝的是人生——淺談金庸古龍飲酒眾生相
    當酒喝到最烈,都沒有一絲醉意,酒就沒有意思了。」,當著上千人的面,咕隆咕隆一壺酒下肚,將所有憂愁和煩惱拋諸腦後,任世間再怎麼不公,老子渾然不覺。姑且不論什麼清規戒律了,今天大哥在上,請受小弟一拜!」看到這裡,作為讀者,哪怕沒有喝酒,也只能如醉如痴,喊一聲:「他媽的,好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