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酒不成節,今年過年您喝對酒了嗎?

2020-12-16 中國日報網

對於每一個國人來說,酒應該都不陌生。古往今來,酒在人們的生活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古代,酒被視為是一種神聖的物質,非祀天地、祭宗廟、奉佳賓等莊嚴之事而不用。除此之外,酒還承載著很高的文化價值,我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自杜康造酒開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酒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餐桌上必備的佳品,事實上,不同的節日人們喝的酒都大有講究。比如春節,如果您只能想到喝白酒,就太out了,趕緊來中國首檔詩酒美學文化節目《斷篇》補補課吧。這檔節目由文化學者趙普策劃打造,第一星傳媒、華茅、西瓜視頻聯合出品,以短視頻的形式在西瓜視頻上播出,旨在通過趙普獨特的風格,解讀古今,發現美學真諦。

五大傳統節日皆離不開酒

酒從歷史中走來,在當今社會依然佔據著文化消費的制高點,然而歸根到底,其幕後真正的推手並不是那些英雄豪傑,而是百姓對酒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發自內心的喜愛。慢慢地,酒由最簡單最直接的禮節,發展為貫穿重大節假日的線索與名片,酒俗記憶與文化傳承,也在傳統節日的推動下得以加強和鞏固。

首先是春節,按照古人的說法,這一天得喝「屠蘇酒」。趙普介紹,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本草綱目》與《遵生八箋》中都有記載,內含白朮、桔梗、蜀椒等藥材,有健胃補血、殺蟲解毒的功效。據說喝了屠蘇酒,這一年都會遠離瘟疫。

接下來就是清明了。因為酒常出現在團聚的餐桌上,很多人會以為它是一個團圓美滿的符號,與清明的悲傷氣氛是衝突的。事實上,古人在清明節也有飲酒的風俗,唐代詩人杜牧在《清明》中的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就是一個側面的例證。但要弄清楚人們為什麼在清明飲酒,還要追溯到古人崇拜火的風俗。

古人觀念會認為:人會離去,帶給人溫暖和能量的火,也會衰老與死亡。如果火死了,人的生命也會走向盡頭。於是每年春天,人們就會滅掉舊火,再折下新枝子,鑽出新火。新火寓意著重生與健康,用新火來生活,人也就會無病無災。而這個滅掉舊火的日子,就是清明,即寒食,當天人們不能生火,需等第二天才能取用新火來生活。沒有火、吃冷食要怎麼扛得住初春的寒涼呢?聰明的古人想到飲用清明酒——一種糯米釀製的酒,來暖身暖胃,寄託哀思。

端午節要喝的酒早有盛名了,即雄黃酒,在很多影視作品中也經常出現。中秋節和重陽節喝的酒則有著非常明顯的時令特徵:八月的桂花酒,由桂花封壇釀造,味道甜美、香氣撲鼻;九月的菊花酒,是將秋菊泡在酒中,與成熟肥美的螃蟹最為絕配。

酒也有葷素之分

不知您是否有聽過葷酒、素酒的說法,這裡的葷素之分,可不是傳統意義上以是否含肉為標準的衡量,要知道其真正含義需要先說說臘八祭祀的風俗。

最早古人在臘月祭祀,稱作臘祭——這一天並不固定,主要是祭祀祖先和各種農業神。一來向祖先報告,這一年又豐收了;二來祈求神明,來年繼續保佑我們,趕走災荒害蟲,祈禱獲得豐收。古時的臘祭甚至比過年還要重要。

後來佛教傳入,這一天又成為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日。於是兩個節日一合併,成了今天的臘八節。臘八節用各種美食祭祖,熬臘八粥、泡臘八蒜。除此之外,酒也是必不可少的,按民間的說法,這一天祭祀用的是「素酒」。

什麼是素酒呢?提到素酒必須先講講葷酒。葷酒,指的就是米酒,因為米酒釀出來是渾的,人們漸漸就取了諧音,叫「葷酒」;與之對應的,果酒,清澈明亮,所以就叫「素酒」。果酒是自然發酵,算帶酒精的飲料,民間有時候也不把果酒算作酒,這樣也與佛教不飲酒的戒律影響不衝突了。

如今,酒已經融入我國的節日習俗,成為節日的名片與風向標,以上談及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酒,對於中國人來講,有著特殊的、難以割捨的情結。一些節日於我們而言,也成了與親朋好友舉杯歡慶的日子,正所謂談節必談酒,有酒才有節。

我們看到,古人在節日喝的酒,基本上都是二次加工泡製的,方子也非常簡單明晰。閒暇之餘,不妨試試咱祖宗傳下來的酒方,品一品傳承千年的智慧。想了解更多關於酒文化的知識,趕緊上西瓜視頻,上抖音,看《斷篇》,您想知道的一切,這兒都有!

來源:北青網

相關焦點

  • 唐朝詩人為何對酒情有獨鍾?或曰「無酒不成詩」、「詩酒不分家」
    《漢書·食貨志》:「一釀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齊民要術》:「作桑落酒法:曲米一鬥,熟米二鬥。其米令精細,淨淘,水清為度。用熟水一鬥,限三投便止。漬曲,候曲向發便投,不得失時。勿令小兒人狗食黍。」
  • 古人過年喝什麼酒
    ﹁酒﹂驅邪祈福是古代過年的重頭戲。要驅邪,先要喝上一碗酒。你是不是笑了?不就是喝酒嘛,我過年也喝酒。不不不,古代的酒可不一般。在漢代,人們過年時喝的是椒柏酒。這是一種「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葉浸泡的酒。北周詩人庾信詩云:「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反映的就是時人過年飲酒的情景。
  • 漂泊的你今年過年回家嗎?
    朱自清說過從此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是啊,在外漂泊的人故鄉只有冬天。你想家嗎?今年過年你回家嗎?還記得家裡夏天是什麼樣嗎?還記得當時為了什麼背井離鄉嗎?爹媽在家裡還好嗎?冬天冷不冷?夏天熱不熱?你是不是依然想著衣錦還鄉。「在外面怎麼樣啊冷不冷,熱不熱」,「平時多注意身體,天冷了添件衣服」,父母總是擔心我們在外面吃不飽穿不好,可是我們又能為父母做些什麼?
  • 新年美酒節| 不識茶與酒,枉在世間走!
    離別時,來一杯告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無茶不成禮,無酒不成席酒與茶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的待客之道。迎客以茶,送別以酒。客人來訪,添水敬茶,以示禮貌;朋友相聚,把酒言歡,增進情誼。小程序商場往來,也總離不開茶和酒中國對酒與茶消費最大的一個群體就是生意場上的老闆。
  • 汪志強:國酒茅臺 今年春節您喝了沒有?
    就現在中國百姓的消費水平而言,只要不是天天喝,是消費得起茅臺酒的。」(1月20日《新聞晚報》)    每逢佳節茅臺火,今年春節前,關於茅臺酒的新聞格外多。筆者給各位看官拜年的同時還得問一句:茅臺,今年您家喝了沒?    前幾天,胡潤研究院發布了「全球十大最值錢奢侈品牌榜」,茅臺排列在世界著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愛馬仕和寶馬之後,名列第四,品牌價值比奔馳和香奈兒還高。
  • 當年酒少不盡喝—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16)
    正常情況下,主人會有很多的勸酒辭:比如,最常見的是「過年了,敬四杯,祝你四季安康,四季發財!」敬完了,再陪兩杯,「哥倆(爺倆)好,友誼長存」「祝你新年事事順心,六六大順,喝六杯!」之類。這些勸酒辭,對酒量大的人非常有效,對酒量小的人就不那麼靈了!而對於像我這樣酒精過敏、滴酒不沾的人,無論多麼美妙的祝酒辭都失靈了!
  • @爸媽,今年過年我不回家了
    爸爸媽媽,今年春節兒子不回家,但有很多心裡話想對您們說:士官張兵兵爸媽,今年是兒子結婚後的第一個春節,本來打算過年帶著媳婦陪您二老過年的,可是因為時間上的安排,除夕夜不能在家陪您們。士官周其旺當兵六年來,已經習慣了在部隊過年,今年還是不能回家,就是感覺有點對不起爸媽。您們二老還好嗎,我會在遠方守護您們,在電視機前與您們一起聆聽新年的鐘聲。爸媽,等過完年我休假了再回家看您們。
  • 對酒墨飛彩 您知道「詩仙」李白喝的是什麼酒嗎?
    節日裡說說酒。酒的釀造已有數千年歷史,發明酒者,有說儀狄,有說杜康,無可稽考。儀狄是舜的女兒,至少證明,酒在舜時就已走進人們的生活。商朝的「酒池肉林」,導致一個王朝的覆亡;劉邦受邀鴻門宴,推杯換盞間暗藏刀光劍影,生死一線;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談笑間解決了心腹大患。
  • 您知道如何品鑑醬香酒嗎
    關於喝酒,很多人都說,我會喝,我很能喝,其實這不叫會喝酒。對於好酒,只知道囫圇吞棗地往肚子裡灌,實際上是對酒的一種褻瀆,如同牛嚼牡丹。那麼怎樣分辨醬香酒的品質?又該如何正確品鑑醬香酒呢?2、只能對酒吸氣,不要對酒呼氣。吸氣量要一致,不要忽大忽小,吸氣要平穩。3、可輕晃酒液使香氣溢出,以增強嗅感。用鼻進行聞嗅,記錄其香氣特徵。4、聞香不嘗酒,一輪聞完再嘗。同時注意聞香的間隔,以防止杯與杯的影響。
  • 無酒不成席 過年喝酒怎樣不傷身
    我國的飲酒特點是喝烈性酒、喝白酒比較多。天寒時,人們常常喝上幾杯酒,來暖和身子,認為飲酒可以禦寒,這種認識其實是個誤區。中國人無酒不成席的習俗,更是讓人們發愁。  如何既能喝酒聯絡感情又能不傷身呢?也可有意識地多吃富含維生素B族的動物肝臟、豬牛羊肉,蛋黃、蔬菜、燕麥等粗糧,以提高體內Vb族含量;  3.多喝白開水:喝白酒時,要多喝白開水,以利於酒精儘快隨尿排出體外;喝啤酒時,要勤上廁所;喝烈酒時最好加冰塊;  4.忌豪飲:喝酒不宜過快過猛,應當慢慢喝,讓身體有時間分解體內的乙醇。
  • 古代的酒與現代的酒一樣嗎?淺談國人對酒為何如此迷戀
    但猿猴的這一舉動,使得很多的果實藏在了巖石之中,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果實都會腐爛,並且那些野果通過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發酵成了酒精,於是就醞釀成了美酒。所以古人曾言:「猿猴善採一百花釀酒」。在笑傲江湖中,令狐衝所鍾愛的猴兒酒,或許與此同類。第二種說法就是儀狄造酒。
  • 「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教你巧妙拒酒的話術,不傷面子不傷身
    席無酒不歡,朋友無酒不盡興。當親朋好友相聚時,當領導同事一起熱鬧時,都會飲酒。大家相聚一堂,難免喝喝酒助助興。凡事都存在個例,總有些時候自己不想或者不能喝酒,每當這種時候就會很為難。其實也有一些方法來應對,學會就是賺到,面對「不喝就是看不起我」,這5種拒酒話術值得您學習;一篇「過年拒酒防傷身秘笈」送給各位。
  • 每周酒典 戒酒節糧
    一高興,就忍不住多喝了幾杯。結果喝得醉醺醺的,到了第二天上午才醒過來。把儀狄叫過來,才知道這是由糧食釀成的美酒,深感不妥,於是編了一段竹簡的酒戒歌,告誡自己:「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有不亡。」十年之後,大禹病危,他把兒子啟叫了過來,語重心長地說:「現在糧食不多,釀酒更是耗資巨大。酒雖然美味,但也要少喝。不然會影響民生,導致國家滅亡。」
  • 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歡,可你知道酒的由來,是誰發明的嗎?
    俗話說,無酒不成席,沒有酒的飯局,即便是山珍海味也只能叫吃飯,但你知道酒從哪兒來嗎?這個問題有許多個版本,但其中比較完整的版本是,夏朝的國君「杜康」發明了酒,對,就是「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杜康。有一天,杜康想研製一種可以喝的東西,可是冥思苦想就是想不出製作方法,晚上睡覺的時候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一個鶴髮童顏的老翁來到他面前,對他說:"你以水為源,以糧為料,再在糧食泡在水裡第九天的酉時找三個人,每人取一滴血加在其中,即成。"說完老翁就不見了。杜康醒來就按照老翁說的製作。
  • 無酒不成詩,14首史上經典飲酒詩詞
    將心事一點點的融入酒中,喝下的不僅僅的是酒,是不足為外人道的想念。多想再見你,哪怕匆匆一眼就別離......我們就該今朝有酒今朝醉,死後哪裡還能喝到一滴酒?人生短暫,及時行樂才不枉此生。,不由得想起萬裡之遙的家鄉,可是邊患未平,功業未成,不知何時才能歸去。
  • 無酒不成詩,重溫歷史上的那些經典酒詩
    將心事一點點的融入酒中,喝下的不僅僅的是酒,是不足為外人道的想念。多想再見你,哪怕匆匆一眼就別離......——王維《酌酒與裴迪》給你斟滿一杯酒,希望你喝完能寬慰自己。人心本就像那起伏不定的波濤,反覆無常,難以捉摸。4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翥《清明日對酒》我們就該今朝有酒今朝醉,死後哪裡還能喝到一滴酒?
  • 惟願金樽頻對酒、看那江水又流東~逍遙歌~金樽對酒
    惟願金樽頻對酒,看那江水又流東。逍遙歌~金樽對酒半生糊塗無所求,但能苟且懶出頭。春花秋月一杯酒,便是人生好時候。俗心哪堪經風雨,輕舟能載幾多愁。怎奈邊關狼煙起,甲冑纏身戰無休。~幾度春秋夢一場,醒來無處話悽涼。
  • 古人喝的那些酒
    在待客之時,除了滿滿一桌子的美味飯菜,必不可少的,便是酒了。啤酒也好,白酒也罷,幾十塊錢的竹葉青、二鍋頭也好,還是上百上千的茅臺、汾酒或者其他,白酒也好,洋酒也罷。不管主人喝不喝酒,起碼來了客人,便少不了酒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古人的那些酒。1. 何為酒。對於&34;這個字,你真的了解嗎?
  • 平民酒中的4大「天王」!40年前過年都喝不起!現不貴卻無人懂
    導語:平民酒中的4大「天王」!40年前過年都喝不起!現不貴卻無人懂 大家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做分享,酒堪稱是中國的國飲,古有詩人借酒詠詩,如李白的經典名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可見酒在古人的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 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俗……
    在我國古代,酒被視為神聖的物質,酒的使用,更是莊嚴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廟、奉佳賓而不用。隨著釀酒業的普遍興起,酒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動也隨之廣泛。 諸如農事節慶、婚喪嫁娶、生期滿日、慶功祭奠、奉迎賓客等民俗活動,酒都成為中心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