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酒少不盡喝—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16)

2020-12-13 平湖一柱

在我們家鄉,過年待客,「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種習俗,更是一種文化。勸得是酒,但表達的卻是祝福和祝願。

像前面說得「四杯頂一杯」這樣的勸酒辭,不過是席間即時生成的勸酒法。正常情況下,主人會有很多的勸酒辭:比如,最常見的是「過年了,敬四杯,祝你四季安康,四季發財!」敬完了,再陪兩杯,「哥倆(爺倆)好,友誼長存」「祝你新年事事順心,六六大順,喝六杯!」之類。

這些勸酒辭,對酒量大的人非常有效,對酒量小的人就不那麼靈了!而對於像我這樣酒精過敏、滴酒不沾的人,無論多麼美妙的祝酒辭都失靈了!

在酒場上,我是滴酒不沾的。有人問我:「為什麼滴酒不沾?難道從沒喝過酒喝酒嗎?」我說:「如果從沒喝過酒,怎麼能知道酒精過敏呢?過去沒少喝了酒,經過『酒精(久經)考驗』,的確不行,才不喝的!」

為什麼說「酒精(久經)考驗」?那是因為,過去不像現在酒那麼充足,一有酒場,酒是盡喝的,喝多少有多少!

不要說以前,就是我剛參加工作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家中待客,無論客人多少,一席就是一壺酒。一壺酒有多少?一般家庭是二兩的小壺,家庭條件稍好點的用四兩的小壺。

喝酒伊始,客人一般先客氣,「今天沒外人,咱少喝!」

主人借著客人的話說得更是斬釘截鐵,「好!好!今天,咱絕不多喝,就是壺下酒!」

那時喝酒,用得是小酒杯,小酒杯有多小?一般的一兩酒能倒五六杯,這種酒杯我們這裡叫做「酒盅」。這一盅酒,不是一飲而盡的,要喝四回或六回才能端盡。因此,你別小看一壺酒,喝酒的時間,一點也不比現在用得時間短。一頓酒,喝上兩三個鐘頭實屬正常。因為,每個酒,不是端起來就喝,而是要根據主客身份和愛好講出許許多多的「名堂」因此,當時喝酒,實在喝得不是酒,而是文化!

作為年輕人,上了酒桌,你只是去倒酒的,喝酒是不能與長輩及年齡大人的人一樣喝——別人喝盡,你不能喝盡。你若是主人自不必說,你若是客人,也只能是象徵性地作作樣子,千萬不能一飲而盡,那樣就顯得「沒出息了(我們這裡的方言,是品德差、沒有修養的意思)」。因此,像我這樣天生喝酒就不行的年輕人,喝上三五年的酒,根本測試不出到底能不能喝!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資歷」的加深,喝酒時只做樣子別人漸漸就不「放過」了。更加之後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酒再也不是什麼奢侈品了,從原來的「壺下酒」,漸漸演變成了「瓶下酒」;後為,又演變成了「咱今天就喝二斤酒,多了一點不多喝!」;再後來,成了「提下酒(一提四瓶)」、「箱下酒(一箱六瓶)」,一直到現在,主人再不作什麼「量的限制」,直喝到客主真正的酒足飯飽方才罷休!這樣,我的酒量當然也就試了出來,一盅酒臉紅頭疼,二盅酒開始頭疼,三盅酒就會主動退陪(嘔吐),就算是人家當飲料喝的啤酒、紅酒,只要含有酒精,我喝了就照樣行。

如此,經過長期的「酒精考驗」,證明,我的確天生不是喝酒的料,這人間尤物自然也就與我無緣了!

後來,時間長了,大家都知道了我的「酒量」,喝酒時自然也就不再強勸我了!

我不喝酒,但我並不反對喝酒。

我們祖先杜康發明了這人間尤物,不僅可借酒消愁,更可借酒聯絡感,加深友誼。更有研究證明,喝酒還有舒筋活血等功效。因此,適時適量飲酒還是可以的。

但凡事皆有度,過之而不及,酒雖好,過了就會醉,醉得厲害了,好事就變成了壞事。酒多傷身、酒後滋事,酒後駕車,都是酒精惹得禍!因此,借用一句廣告語與廣大朋友共勉:「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喲!」

相關連結:喝酒趣事:四杯頂一杯—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15)

相關焦點

  • 好吃不過石磨麵—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13)
    今年過年,我家的餃子特好吃,好在什麼地方?面好!怎麼好?純綠色!今年過年的面,是兒子他姥爺自家地裡種的,他姥娘親自「撈」的,然後推到磨房親自看著磨的。什麼叫撈麥子?撈麥子其實就是洗麥子,用水將麥子洗乾淨。
  • 除夕夜,團圓飯,闔家歡樂幸福年—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9)
    在我的記憶裡,母親吃飯時鹹菜條都吃得很少,飯也吃得很少,吃飯主要就是喝湯,如果湯燒少了(不是燒少了,而是我們喝多了),母親就喝水。因此,母親一直體弱多病,不到六十就去世了,我想,這都是為了讓我們姊妹多吃一點而虧了她自己啊!偉大的母親,偉大的母愛!除夕這頓團圓飯,要等飯菜都做好,全家人都圍坐在桌前,團圓飯才正式開始。
  • 古人過年喝什麼酒
    ﹁酒﹂驅邪祈福是古代過年的重頭戲。要驅邪,先要喝上一碗酒。你是不是笑了?不就是喝酒嘛,我過年也喝酒。不不不,古代的酒可不一般。在漢代,人們過年時喝的是椒柏酒。這是一種「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葉浸泡的酒。北周詩人庾信詩云:「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反映的就是時人過年飲酒的情景。
  • 雪打花燈兆豐年—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22)
    其二,立春以後,氣溫回升,「驚蟄」前後,各種昆蟲開始活動,「雪鬧元宵」,氣溫當然會下降,這一降,會讓那些剛出蟄、弱不禁風的莊稼害蟲受不了,會凍死一批,使當年莊稼少受些蟲害,因此,在我們這裡,「雪鬧元宵」,是風調雨順豐收年的好徵兆,有著「雪打花燈好豐年」說法!寫到這裡,我查看了最近天氣預報,說元宵節前後,我國還真有不少地方有一個雨雪過程,那是再好不過了!
  • 風調雨順就是好酒?說說葡萄酒年份那些事兒!
    在2017年的時候,波爾多霜凍造成了葡萄酒產量下降了40%之多,很多人都認為2017年會是一個差年份了,葡萄酒一定不好喝。但萬萬沒想到,帕克團隊竟然為2017年份的波爾多給出了「高品質,甚至是傑出」的好評價。
  • 初二回娘家,親情永相連—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11)
    初一大拜年,初二走親戚,這是我們這裡人們過年不變的「規矩」。大年初二,最重要的親戚就自然是「娘家」。 因此,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特別是操持全家的「過年」更是辛苦,因此規定初二回娘家,名為探親,實則是讓婦女休息休息。因此,在民間有「娘家不摸鍋,摸鍋死婆婆;娘家不著甕(各家盛水的器具),著甕死公公」的咒語。當然這些話純屬封建迷信,更無科學依據,無非是讓回娘家的婦女不幹活,休息休息而已。初二回娘家,表達了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對婦女的尊重,表達了人們希望每一個人過年都能幸福安康的美好願望。
  • 日本作家與酒的那些事兒
    日本作家與酒的那些事兒   日本人好酒,似乎作家尤其好。西村賢太的小說《苦役列車》描寫一個年輕人初中畢業後離開家,在港灣打工,沒有朋友,沒有目標,惟有喝廉價酒自慰,這是小說家本人的人生寫照。2011年獲得芥川獎之後,他還是喝廉價酒,但不用自己買了,酒是廠家饋贈的。  我頭一遭見識日本人喝酒,就是跟作家喝。那是上世紀80年代初,水上勉率團訪華,我作為專門介紹日本文學的雜誌編輯到北京飯店拜訪。
  • 掌燈貼門對兒,來年有福氣兒—說說過年的那些事兒(8)
    春聯,在我們家鄉叫作「門對子」, 是過年的重要標誌。春聯的前身是「桃符」。古人認為桃木有闢邪、驅災之功用,因此,過年的時候,就在門兩旁掛上桃符。「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就是人們過年門掛桃的真實寫照。五代時,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人。
  • 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
    說到過年,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估計是貼春聯、貼窗花、掛燈籠,或是放鞭炮、放煙花,亦或是年夜飯、壓歲錢等,但是,關於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你了解多少呢?俗話說「新年頭,舊年尾」,其意思大概是說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是「除夕」及「春節」這兩天,雖然時代在改變,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也應當遵守將老祖宗們傳下來的規矩,畢竟人人都希望在新年能討到個好彩頭,祈禱可以從一開始就能夠事事順利,所以,在除夕和初一這兩天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當然,那你就得了解了解過年那些忌諱的事兒。
  • 獵奇:古人與酒的那些事兒
    好在呀,古代的釀酒技術不高,那酒的度數都比較低,輕易不容易喝醉。不然,古人那麼愛喝酒,要是三兩杯下肚,一個個爛醉如泥,哪還來那些鐵馬秋風和小橋流水的詩歌與文章呢?酒,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一種文化,對我們理解古人、理解古代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啊,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古人與酒的那些事兒。
  • 喝酒先懂酒!那些你不知道的人與酒的事兒
    我讀過中外不少寫酒的書,關於釀酒技術者有之,關於酒與政治者有之,關於酒與詩、酒與性者有之。但寫酒對人類意味,且充滿趣味的,非《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莫屬。作為人類生活的基本物,酒是人類文明的「藥引子」與催化劑。
  • 無酒不成節,今年過年您喝對酒了嗎?
    酒是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餐桌上必備的佳品,事實上,不同的節日人們喝的酒都大有講究。比如春節,如果您只能想到喝白酒,就太out了,趕緊來中國首檔詩酒美學文化節目《斷篇》補補課吧。這檔節目由文化學者趙普策劃打造,第一星傳媒、華茅、西瓜視頻聯合出品,以短視頻的形式在西瓜視頻上播出,旨在通過趙普獨特的風格,解讀古今,發現美學真諦。
  • 春節了,說說古代房子那些事兒
    一個七品官員想要在京都或一線城市買房,不吃不喝也得攢260年,聽起來簡直令人乍舌。所以像蘇東坡、蘇轍、歐陽修這些大文學家也不得不常年租房,過著蝸居的生活,這就像歐陽修所說的過著那種「庇身無弊廬」的生活。所以宋代古人在春節送房子幾乎是不可能的,能送起房子的一定是富商巨賈。
  • 酒裡乾坤大 小書學問深——讀《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
    《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書影  新近,有緣得見古今先生所著《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其全書11萬4千字,可謂小書矣。乍看書名,感覺它像是一位平素好酒的文學家所寫的一本雜談酒事的散文集。然而打開書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該書「前言」——「酒裡乾坤大」!感覺頓變:氣勢好大,氣場好強!這可不像是一本普通的散文集,它裡面講的恐怕不是那些稀鬆平常的酒事兒,應該是酒世界裡的大事兒,而且聯繫書名中的「人類與酒」,似乎這大事兒還不是什麼酒的大事兒,也不是什麼大的酒事兒,而是人類與酒之間的那些大事兒!
  • 今天嘮「酒嗑」,說說那些「喝早酒」的地方,有人喝早酒吃火鍋
    喝早酒,顧名思義,就是早上喝酒。東北俗話說,早上喝酒,一天迷糊。今天不說那些嗜酒如命的「酒蒙子」,要說的是幾個城市的「喝早酒」文化。說起「喝早酒」,就不得不說說湖北省的荊州公安縣。公安縣位於湖北省中南部邊緣,距今2200多年歷史,是全國重點糧油棉的生產基地,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 春節飲酒習俗:喝什麼酒?怎么喝?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這種節日裡最少不了的就是酒了。下面就來說說為什麼中國過春節為什麼都要喝酒。 每逢正月十五,兒孫們須以椒花酒向長輩祝壽。喝完祝壽酒,晚輩們就要離家各自謀生去也。待再次相聚賀壽,要等到來年春節了。酒,從字面上看,三點水一個「酉」字。「酉」,時辰,即下午五點到七點。古時官衙,下午五點關衙門,門口豎一塊牌子,上書「酉」字,稱為「酉牌」,意思是累了一天了,收工!該喝點什麼去。喝什麼?當然是酒了!所以,酒宴多在晚上五點到七點開始,即為「酉」意。
  • 說說留園的那些事兒
    (節選自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中國語保工程蘇州方言發音人,《蘇州園林綠化志》叢書責任編纂沈亮《說說留園的那些事兒》)
  • 酒場上的事兒
    也是事先我一再強調上午還要去接姐姐,姑父原本拿出的兩瓶酒才又撤回去一瓶,說是少喝點兒酒才暖和,這三個人一瓶酒平均也就三兩多一點兒絕對是誤不了事兒的。可是,這一喝起來就完全不是一瓶三開的事兒了,倆表哥一個表弟他們都想讓我多喝點兒,我一個人也抵不過三個人啊,三揣兩不揣我自己也就下了一半兒了。
  • 酒中別有天--讀古今《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
    《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書影  中國是酒的國度,古往今來關於酒的篇章,可謂汗牛充棟。古井集團古今先生新近出版的《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一書,心裁別出,風格獨具:其篇幅雖不大,其議論亦非學究般莊肅,但其文字清麗,其意象妙奇,其博覽縱橫,其視野宏闊,其俯瞰萬年,其情懷壯美,其心憂人類。捧讀之下,頓感酒裡乾坤大,杯中意味長。
  • 世界酒文化研究讀本《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出版
    宇宙生水,自然造酒,酒比人類文明還要古老,同時又與人類文明的進程息息相關。近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酒文化研究讀本《人類與酒的那些事兒》出版,開始預售。周國平表示,全書縱論人類造酒飲酒的歷史和文化,情感飽滿,見解新穎,作者乃真愛酒真懂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