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矽谷》看ofo、摩拜CEO的出局時間表
自打一開始,ofo、摩拜等單車公司就被冠以單車行業的新型共享經濟模式。許多錯過了滴滴、快的的投資人以及媒體人像打了雞血一般的吹捧「共享單車」模式。但是,我總抱有這樣一種看法——「你所看到的,只是他們想讓你看到的」。結合最近剛追完的《矽谷》,拿 Pied Piper 做引子,探討下時下最火的「共享單車」。
-
ofo和摩拜的產品擴張是強行加戲,還是本色出演?
差不多每季之初第三方平臺密集發布行業數據時,ofo和摩拜都會自說自話的出來搶鏡,摩拜剛援引QuestMobile數據證實領跑行業,ofo就曬出獵豹智庫的報告神速打臉,自稱連續5個月高居行業第一。此前朱嘯虎和馬化騰神仙打架時,除了站臺「ofo活躍用戶、用戶增速遠甩摩拜」, 還特別提到「和街頭實際數數的感覺基本一致」,可知ofo投放車輛略多於摩拜大致是事實,但絕沒到一戰制勝的程度。
-
摩拜/ofo很公益?終歸還是場要掙錢的生意
不論是摩拜還是ofo都巧妙地將這種丟車風險從使用者身上轉移掉,這些因素促使共享單車受捧。對於這樣一場便民的出行工具,再加之資本的火拼,著實讓人重新回到滴滴與快車、Uber燒錢肉搏的日子,當然,共享單車的單次費用並不會很多,給予我們更多的不是省錢,而是方便。 ● 摩拜CEO王曉峰:摩拜既不是公益項目,也不是完全盈利項目,而是介乎兩者之間,這是一個社會意義大於經濟意義的項目。
-
ofo、摩拜、哈羅、青檸,共享單車是如何從火熱走向落寞的?
但是,共享單車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只付一次就夠了,光靠99塊錢的押金,無法形成可持續的現金流,屬於典型的有用戶,卻沒有變現模式的。至於騎行一元一小時,這個收入聊勝於無吧。除了沒有盈利模式以外,共享單車還有個致命點是這個行業算重資產的,造車供應商需要給錢,招聘員工需要給錢,做廣告需要給錢,發紅包需要給錢,增加投放量需要給錢,開闢新城市需要給錢,車輛維修要給錢,就是不斷燒錢。破產ofo和摩拜做的最早,佔了早期用戶紅利,靠用戶自然增長也比後來的共享單車要輕鬆些。
-
爆料:滴滴投資摩拜方案曾被騰訊一票否決
一位接近摩拜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獨家透露,摩拜首先接到的其實是來自滴滴的出價,但滴滴提出的上述方案被騰訊否掉了,「摩拜管理團隊在整個體系裡沒有否決權。」除了等待資本決定命運的摩拜,ofo的控制權也一直是多方博弈的重點。再加上剛以95億美元賣給阿里的餓了麼,市場上碩果僅存的幾家獨角獸公司都或被動或主動地進入了巨頭的懷抱。
-
摩拜、ofo都是一丘之貉,共享經濟已被玩壞
就拿共享單車來說,摩拜和ofo小黃車兩者的關注度最高,ofo自豪地和淘寶、滴滴、美團相提並論,稱自己是中國第四家日訂單過千萬的網際網路平臺;摩拜更是毫不示弱,乾脆宣稱自己累計騎行次數超過6億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網際網路出行服務。摩拜和ofo的大言不慚都是資本熱給予的膨脹感,持續盈利環節薄弱是其最大的死穴,國民素質又參差不齊,導致維護成本居高不下。
-
用戶一年增長7.7倍 摩拜和ofo誰將坐上頭把交椅
易觀網際網路交通出行研究中心研究總監、高級分析師張旭認為,未來不排除摩拜和ofo合作的可能,就像當初的滴滴和快的。「預計到2017年底,整個行業將會進入整合階段,至2018年初共享單車市場將趨穩定」。 現狀 用戶一年增長7.7倍 2月8日,比達諮詢發布的《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ofo以51.2%市場佔有率穩居行業第一,摩拜以40.1%佔比排名第二。報告同時指出,在城市覆蓋數和單車投放量兩項關鍵指標中,ofo也大幅領先行業其他企業。在用戶滿意度方面,ofo以9.4分的綜合得分成為用戶滿意度第一的共享單車品牌。
-
摩拜ofo崩塌史
這是非常魔幻的一件事情,摩拜和ofo才剛剛起步,但結局已經被判定了。兩者只能活其一,最終結果一定是一家燒錢燒不下去,被另一家收購。看似風光無限的兩家企業,只是背後大佬們的棋子罷了。於是在2016年的年末,糧草充沛的摩拜和ofo,開始爭奪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那時業內最流行的話題就是押寶哪家會獲得最終勝利。
-
ofo,摩拜:選擇合併或許是你們的出路
ofo拿到了"救命錢",但是向阿里抵押後換取的17.7億借款能夠維持很久嗎?這筆錢救眼前之急或許可以,能夠止住自己的大出血。但是長久之際,ofo或許並不能堅持下去。到現在只有ofo和摩拜生存下來。目前ofo和摩拜還處於競爭狀態,價格大戰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最後的收效甚微。在去年年底,摩拜,ofo相繼爆出資金不足,挪用用戶的押金來應急。現在的共享單車市場已經到了一個飽和的狀態。而摩拜和ofo在競爭中一直是不相上下的。
-
鏖戰一年後ofo與摩拜在分叉路口say拜拜
11月,摩拜單車與貴州新特電動汽車籤約,將在共享汽車領域展開合作。 甚至,此前摩拜單車還在紹興地區測試了自己的電單車產品,單車採用的是「充電寶+單車」的方式。 在普通消費者眼中,仿佛一夜之間摩拜就成為一家集成了單車、專車和拼車功能的出行平臺。
-
-共享,單車,ofo,摩拜,小藍,悟空,町町,哈羅...
ofo在隨後一年的時間裡,一直主打校園市場,最終覆蓋20個城市的近200百所高校,註冊用戶超過80萬,總訂單達到900萬,日訂單超過20萬。一直到2016年10月,ofo才宣布開啟城市計劃,正式走出校園。相比之下,摩拜則直接把目標對準城市用戶。2016年4月,摩拜進入第一個城市上海並開展運營,9月進入北京,年底在全國七個城市開展業務。
-
摩拜和ofo,誰將坐上頭把交椅
易觀網際網路交通出行研究中心研究總監、高級分析師張旭認為,未來不排除摩拜和ofo合作的可能,就像當初的滴滴和快的。「預計到2017年底,整個行業將會進入整合階段,至2018年初共享單車市場將趨穩定」。以此計算,摩拜單車已佔據72.5%的市場份額,行業第二名ofo約為21.8%,其餘則共佔不足10%份額。支付方面,截至去年12月,摩拜單車的日充值次數達到10.79萬筆,而行業第二名ofo隻有2.31萬筆。 業內觀察人士向記者表示,第三方數據公司監測的維度不太一樣,得出結果存在偏差。目前,ofo在市場投放上勢頭不錯,但總體而言,摩拜單車相對更強。
-
摩拜被收購,創業者唐詰阿德式理想之夢破滅
4月3日晚間,摩拜召開股東會議表決通過美團的收購案,最終於以三分之二通過了議案,在投票過程中,創始團隊只有CEO王曉峰和CTO夏一平投反對票,二人佔摩拜股權的比例不15%,王曉峰曾提出可不可以考慮一下滴滴入股,因為滴滴曾協商過和軟銀與軟銀聯合投資10億美元,公司估值可以維繫在45億美元,比27億美元的價格要高不少。
-
共享經濟案例—摩拜單車模式及SWOT分析
摩拜單車,英文名mobike,2016年在上海上線,是一款網際網路短途出行解決方案,是無樁借還車模式的智能硬體,在APP上實名註冊,並繳納299元保障金,即可租用。人們通過智慧型手機就能快速租用和歸還一輛摩拜單車,用可負擔的價格來完成一次幾公裡的市內騎行。
-
曾經不如摩拜、ofo,如今成共享單車第一,哈囉怎麼做到的?
所以摩拜不得不賣身巨頭,而ofo只能獨自苦苦支撐,這就是命。 但共享單車的「異類」——哈羅單車卻同源不同命。它不僅讓這門生意不再燒錢,還在最近升級為「哈囉出行」,向整個出行領域進軍。 的確,高明的創業,就看兩點:第一,有沒有優化客戶體驗?第二,有沒有提高行業效率?恰巧,共享單車符合這兩大條件。
-
小黃車ofo和摩拜單車什麼時候合併?
《小黃車ofo和摩拜單車什麼時候合併?》而在這麼多共享單車品牌中,發展最全面且最受用戶青睞的當屬最大的智能共享單車平臺摩拜單車了。在智能共享單車領域,短短一年多的發展期,摩拜單車就已投放超過 500 萬輛智能共享單車,累計獲得 10 億美元融資,覆蓋海內外 130 座城市,註冊用戶量超 1 億,計劃年底服務 200 個城市,每天提供超過 2500 萬次騎行,科技實力、車輛總數、城市數量、用戶規模和日訂單量均居行業首位。事實上,科技創新元素作為摩拜的最大亮點和優勢,匯聚近百項專利的摩拜單車,將每?
-
戴威說ofo的新一輪融資接近完成,但和摩拜似乎定了同一個目標:攻下...
此前摩拜先於ofo一步完成了6億美元的融資,而ofo的新一輪融資也接近完成。,在近日舉辦的達沃斯論壇上,小黃車ofo的CEO戴威曾透露,公司的新一輪融資已經接近完成,但不願意透露更多的融資細節。,ofo正在以30億美元的估值尋求新一輪5億美元的融資。
-
摩拜、小藍、哈囉集體漲價,盼多收的「塊兒八毛」能帶來利潤
哈羅單車昨日宣布漲價,這是繼小藍單車、摩拜單車後第三家宣布漲價的共享單車。目前,正常運營的共享單車僅剩ofo沒有官宣漲價。分析人士認為,在單車出行需求旺盛的時間點紛紛宣布漲價,與資本撤離後企業迫切的盈利動機有關。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共享單車每天約有1000萬人次使用。
-
阿里、滴滴之後,中路集團又造共享出行「新勢力」:還有搞頭?
永久出行雖然不具有先發優勢,但進入的時間點卻是相對良性的,另外其電踏車的財務模型也得到了實踐驗證。 共享單車經歷大規模清場後,目前的局面是摩拜和ofo兩家獨大。與之前摩拜跟ofo基本每3個月就拿一次融資相比,目前距離雙方最近的一次融資已經過去半年有餘。雖然近期也時常傳出ofo進行新一輪融資的報導,但始終都未有官方確定的融資進展公布。
-
再見了,摩拜,即日起摩拜app停止服務,網友:裡面錢怎麼辦?
曾經,在小黃車獨領風騷之後,一個又笨又結實的橘紅色自行車出現了,人們一方面吐槽它沒有鏈條的齒傳動結構非常費力,又驚訝於它昂貴的造價,另一方面,它成為在小黃車大量被破壞的車裡,抗破壞能力最強的車輛,成為那個年代裡必不可少的短途出行代步工具,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摩拜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