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當年海外商演首選日本,中日傳統戲曲如何再續前緣

2021-01-10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實習生 齊元皎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蔣肖斌)11月27日,「全球視閾下的中國戲曲海外傳播高峰論壇——戲曲的東亞傳播」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論壇梳理了中國戲曲與東亞各國之間的交流歷史,試圖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提供參考。

1919年,梅蘭芳首次到日本公演,至今已是百年。這是中國戲曲走向海外的一個重要事件,也是一個重要標誌。為什麼梅蘭芳的海外商演首選日本?著名戲曲史學家、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周華斌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和日本一衣帶水,同文同德。

歷史上著名的京劇科班「富連成社」,也曾於上世紀20年代出訪日本,與日本著名歌舞伎藝術家「二代目」市川左團次進行了關於京劇文化傳播的交流,為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作為「富連成社」的後人,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孫萍教授希望此次論壇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促進中國藝術家、學者與日本戲劇藝術家再次合作,更希望在將來,京劇藝術與日本「狂言」藝術能有更頻繁、更深層次的交往與互動。

京都聖母女學院短期大學名譽教授藤岡道子,對日本傳統戲曲形式「狂言」和中國傳統戲曲的合作抱有很大期待。她認為,中日兩國都對傳統戲曲興趣濃厚,在表演能力方面都有紮實的基礎,因此合作具有很大前景。

新媒體時代,傳統戲曲出現了新生機。電影戲曲在緩慢復甦當中,進入數字電影拍攝和社會化製作。但周華斌提醒,新媒體與電影戲曲結緣,並不都是正效應,也有負效應。「丟掉了面對面的演出形式,改變了『唱念做打』,演播室中的虛擬拍攝可能會影響到戲曲舞臺。目前戲曲音像層出不窮,有些甚至是假唱,這種風氣很容易失去觀眾,值得戲劇人反思和警醒。」

本次論壇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承辦,北京外國語大學日本學研究中心協辦。(文化副刊部編輯)

相關焦點

  • 《瘋癲和尚之再續前緣》雪村演濟公,糟蹋經典還是弘揚傳統
    文/馬慶雲今日,雪村等人主演的電影《瘋癲和尚之再續前緣》於正版視頻平臺上線首播,這部電影當中,雪村飾演濟公和尚,而鍾夫翔則飾演鍾馗,兩位中年演員在片中來了一次聯手捉妖行動。遊本昌老師的《濟公》曾是一代人的經典。
  • "日本梅蘭芳"情醉崑曲 不會中文演繹"遊園驚夢"
    清秀的扮相,婉轉的唱腔、地道的蘇白、眼波流轉不勝嬌羞、修長白皙的手指微顫著訴說乍逢意中人的心緒波瀾——這個臺上具有古典傳統氣質的杜麗娘,竟是臺下一句中文也不會、一點崑曲基礎也沒有的60歲日本男人。坂東玉三郎年少時,便常常聽父親談起中國京劇和梅蘭芳大師,因而深受梅蘭芳影響。他不僅在家中掛著梅蘭芳的劇照,還閱讀了大量與梅蘭芳有關的資料。 20歲時,父親問他將來想演什麼,坂東玉三郎答道:「除了歌舞伎還想演《楊貴妃》。」雖然當時遭到父親的教訓——「不要隨便開大口」,不過他「追尋梅蘭芳足跡」的想法從未減退。
  • 梅蘭芳與日本歌舞伎
    此一演出,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而進行的一場國際文化交流,也是日本歌舞伎十年後的再度來華。  歌舞伎藝術與京劇同屬於亞洲沃土上誕生出來的傳統藝術,它們各有自己的門派與大師傳承,也在不同歷史發展階段,有過互動與影響。此文所記錄的京劇大師梅蘭芳與日本歌舞伎的幾次相遇,從另一側面證明了,藝術是互通的,藝術後面的人的情感,也是互通的。
  • 梅蘭芳當年有多牛,一場演出十根金條,在日本美國演出座無虛席
    沒聽過京劇的,也應該聽說過「梅蘭芳」這個人。對於現代年輕人而言,梅蘭芳只是一個符號,從課本上知道他是四大名旦之首,代表著京劇文化。而事實上,梅蘭芳不僅是藝術大師,更是當年最紅的娛樂明星。當年梅蘭芳第一次去上海演出,丹桂戲院專門購買了數期當地報紙的版面,只寫著'梅蘭芳'三個大字,連著登了好些天,引起不少人關注。在北洋政府時期,他這樣的名角登臺,一齣戲薪酬是200大洋。當時,魯迅在北大當講師,月薪也不過是200大洋。毛|主|席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的時候,月薪只有8塊大洋。
  • 梅蘭芳首次訪日演出100周年紀念美術展大阪開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教育處參贊銜領事吳勁松,領事譚建川,NPO法人大阪府日中友好協會會長梶本德彥,中日新報新聞社董事長劉成,總編輯孫莉,大阪華僑總會會長趙知理,水墨戲曲人物畫家李文培,神戶孫文紀念館研究員蔣海波等日本友人,日本京劇票友代表,關西華僑華人代表出席了本次大阪展開幕儀式。
  • 梅蘭芳的精神在日本 于魁智只是「表演藝術家」
    待坂東玉三郎半場演下來,我已是眼淚汪汪:驚嘆他把一個中國古代青春少女杜麗娘從活唱到了死;感嘆他把已死的梅蘭芳精神復活在東瀛。  湯顯祖筆下的杜麗娘,經無數藝人的不斷塑造,已經趨向穩定。我想,坂東玉三郎扮演杜麗娘的成功,完全是他尊崇中國傳統文化的創造和表現。他的唱詞是地地道道的漢語,劇場的字幕才是對應的日文。全劇從頭至尾、舉手投足皆可看出坂東玉三郎對《牡丹亭》心存虔肅。
  • 梅蘭芳與日本歌舞伎 三次訪日公演加深兩國文化交流
    2017年3月18日到20日,日本松竹大歌舞伎一連三天的五場演出,在沒有多少宣傳的情勢下,在北京天橋劇場開演,一票難求之勢,令很多戲劇界人士也大為驚訝。此一演出,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而進行的一場國際文化交流,這也是日本歌舞伎十年後的再度來華。作者 靳飛
  • 梅蘭芳第三代傳人董飛:抖音讓傳統文化走進年輕人心扉
    )(抖音用戶紛紛表示想向董飛學習戲曲知識)董飛是梅蘭芳親傳弟子李毓芳的學生,他與戲曲的淵源是從九歲就開始結下的。北二外有著濃厚的京劇傳統,老一輩專家都喜歡京劇,學生也有京劇社團,有漢劇基礎的他一進校就被招進去。在一次代表學校的演出中,又機緣巧合認識了梅蘭芳先生的親傳弟子李毓芳老師,開始系統地學習京劇藝術。大學畢業時,董飛決定再次「轉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戲曲學研究生,碩士畢業後又進入國家京劇院工作,和戲曲「再續前緣」。
  • 周恩來與京劇大師梅蘭芳的金玉之交
    當年9月,根據周恩來的提議,梅蘭芳作為戲劇界四位代表之一,應邀出席在北平召開的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當選全國政協常委,參加了開國大典,登上天安門城樓觀看閱兵式。1950年7月6日,周恩來批准周揚的書面報告,任命梅蘭芳為中央文化部戲曲改進局京劇研究院(後更名戲曲研究院)院長,梅蘭芳全家由上海遷來北京定居。
  • 餘少群:27歲因梅蘭芳爆紅,卻無好劇可演,39歲的他現狀如何
    娛樂圈裡面起點高的明星其實是有很多的,因為天資很高,所以一開始就有機會被發現,這樣的明星在天賦方面是不能夠否認的,但是之後的發展如何其實還是靠自己,今天要說的就是當年被很多人期待的一位明星了,他的五官端正,嗓音條件極好,大家都以為他會在娛樂圈發光發彩,但是最後還是銷聲匿跡的餘少群。
  • 和日本傑出歌舞伎演員坂東玉三郎合作演出崑曲《牡丹亭》
    從小就在人藝的院子裡長大的牛響鈴,耳濡目染的就是各種流派的戲曲藝術,她尤其珍愛京劇裡那些花花綠綠的戲裝和各種人物的造型,對梅蘭芳大師藝術造型和表演藝術更是驚奇不已.從小跟著大師們學習繪畫重點攻工筆重彩的牛響鈴對古典戲曲《牡丹亭》的故事和人物自然也爛熟於心.成立文化公司後,牛響鈴和幾個同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如何將男旦藝術有一個新的突破.正好當年日本的一家大型演出公司也正在尋求和中國藝術家們的合作.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經過與一些劇團的溝通,最後決定邀請日本的歌舞伎演員坂東玉三郎將崑曲《牡丹亭》移植到日本歌舞伎表演中去。
  • 八閩千姿:中國「海上茶葉之路」再續前緣
    八閩千姿:中國「海上茶葉之路」再續前緣 2008年03月15日 14: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寧德三月十五日電 題:中國「海上茶葉之路」再續前緣
  • 齊如山:一代戲曲理論大家是如何成就了梅蘭芳京劇藝術的?
    電影《梅蘭芳》是一部人物傳記類寫實電影,但其中邱如白卻是一個虛構人物,而實際上邱如白也是有人物原型的,他就是一代戲曲理論大家齊如山,而且他是影響梅蘭芳京劇藝術人生的貴人,甚至可以說是他成就了梅蘭芳的京劇輝煌,不知電影《梅蘭芳》為何以虛構之名來塑造齊如山,而且有矮化之嫌,是因為齊如山當年遠遁臺灣之故?還是擔心影響梅蘭芳的藝術形象?
  • 中國文化常識趣聞:戲曲文化之梅蘭芳!
    梅蘭芳(1894-1961年),名瀾,字畹華,乳名裙姊。漢族,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出身於梨園世家,8歲學戲,9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祖母無錫人,四歲喪父,十二歲喪母。他主工青衣,兼演刀馬旦。
  • 梅蘭芳第三代傳人董飛:稱會演一輩子男旦,卻被日本大師潑冷水
    董飛1983年生於陝西,家境一般,本科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的日語專業,後又考上研究生,主攻戲劇戲曲學,研究的是中日兩國的戲劇對比與戲曲美學。,同時也嘗試多領域的跨界合作與藝術創作,勤勉好學,不斷的拓展和研究當代傳統藝術的創新空間。
  • 梅蘭芳第三代傳人董飛:表示會演一輩子男旦,卻被日本大師潑冷水
    梅蘭芳表演的青衣,可謂是人人看之,人人為之驚嘆,他平時勤勉好學,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民俗學、服飾學等祖國的傳統文化更是不在話下,他還將這些與自己的藝術相融合,成就了許多優秀作品,形成有自己風格與特點的梅派。
  • 《2019新年戲曲晚會》——中華傳統文化國韻天驕,京劇
    2018年剛剛過去,最近一個晚會引起了我的注意《2019新年戲曲晚會》。 檀板弦歌賀新歲,古韻時調頌昇平。不由的感嘆戲曲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是傳統文化中一朵經久不衰的瑰寶。經過漢朝,唐朝到宋朝一步步形成較為完成的戲曲藝術。
  • 于魁智、李勝素疫後來漢再續前緣 唱響《大登殿》
    這對「黃金搭檔」對武漢感情頗深,近年來已經兩度率國家京劇院來漢做客「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活動。疫後來漢,再續前緣「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是湖北省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工作的一項重要活動,從2018年開展以來,全國多地的戲曲名家名團紛紛應邀來漢獻藝,極大活躍了武漢戲曲演出市場。
  • 梅蘭芳天津坊間留美名(組圖)
    新戲要到天津演  天津這座通衢大邑,百餘年來一直是戲曲名家南來北往的必演之地。天津的觀眾在藝術欣賞方面有喜新圖變的傳統,對於戲曲藝術的固有與革新,都能夠鑑賞出個優劣。歷史上許多具有開創性的藝術家們都習慣把新的創作拿到天津,經受觀眾的檢驗,梅蘭芳也不例外。  1915年,梅蘭芳首次到天津演出,所演劇目就有《宦海潮》、《鄧霞姑》、《一縷麻》等一批時裝新戲。
  • 對前任念念不忘的四星座,期望再續前緣,白頭偕老
    對前任念念不忘的四星座,期望再續前緣金牛座朋友們通常非常念舊。事情歸於平靜後,金牛座對前任的念念不忘愈加強烈,還是希望能夠與前任再續前緣,白頭偕老。二、白羊座對前任念念不忘的四星座,期望再續前緣雙魚座,本身就是個矛盾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