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基地揭牌。
東方網記者桑怡12月22日報導:今天「中華創世神話上海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論壇力求通過學術與人文的對話交融,共同推動中華創世神話研究沿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路徑紮實前行。
「創世神話是中國文化的底牌」。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葉舒憲在論壇的主旨發言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隨後他解釋,現在許多文化符號都能在創世神話中尋找到源頭。以《山海經》這本被大眾廣為熟知的創世神話著作為例,通過對於女媧、伏羲等神話人物的敘述已經十分詳細的解釋了中國民族神話歷史來源。葉舒憲認為,《山海經》是最接近中國文化傳統的創世神話著作。
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汪湧豪在隨後的主旨發言中指出,開展中華創世神話學術研究要處理好,天神降為人主後人物形象扁平化問題;神性丟失後神的本位喪失問題;人與神、人與自然實際存在緊張關係,以及這種關係對於人和社會發展利弊得失問題;神話當中對待兩性的偏差問題等等。汪湧豪說,這些都可以在神話研究本身和神話文藝創作中進一步思考。
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特聘教授楊慶存則把創世神話研究與現實更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他說,神話研究給「一帶一路」中國段的文明史提供了本土視角和本土話語再造的契機。創世神話研究為全面理解華夏文明的歷史、地理格局之由來,特別是對催生中原文明形成的物質與精神要素等話題,提供全新的角度。把中華神話研究作為推進「一帶一路」文化工程建設的戰略引領,讓優秀文藝作品和文創產品走向國際,應當是學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主旨發言後,來自全國各地和上海的知名學者和文化人,圍繞「創世神話的理論研究及當代意義」「中華創世神話的類型與譜系」「中華創世神話的藝術性轉化研究」等議題展開熱烈探討。
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基地揭牌,同時,首批承擔學術課題研究的15位專家受聘為研究員。開展中華創世神話學術研究是上海市委宣傳部著力推進的「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論壇的召開,既是中華創世神話學術高地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標誌著學術研究高地建設工程的全面啟動。
本屆論壇由上海市委宣傳部主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上海交通大學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