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精神中的創新、尚德、感恩等優良品質與創世神話相關

2020-12-08 新民晚報

來源/視覺中國

上古神話並非就止於上古時期。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創世神話也會發生新的演變。特別是隨著城市的出現,創世神話會以民俗等形態進入市民生活,成為城市精神的重要源頭之一。今天上午在華東師範大學開幕的第二屆中華創世神話上海論壇,聚焦於樹立文化自信,推進中國創世神話的傳承與傳播。

過去,許多人對中國神話有一種誤讀,認為國人的神話思維不夠豐富。對此,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在論壇上解釋說,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的創世神話,都表現得較為親和,比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神農嘗百草、精衛填海、倉頡造字、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這些創世神承擔著某種「始祖」的角色,雖然不苟言笑卻具有親和力。他們注重品行和節操,天生與人有著深厚感情,並幫助人類免受災難和毀滅。同時,這些創世神話不僅開疆拓土、創造世界,還常常會起到「器物發明家」的作用,如伏羲發明舟船、黃帝發明車輛、女媧發明笙簧等。上古神話人物補天、填海、追日、奔月、射日、治水,體現出了一種尚德精神。從積極的視角來看,這是社會文明進程中文化重塑與選擇的結果,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古老、最強壯的生命之根。仲富蘭還以上海的母親河吳淞江為例,宋元之際,沿江民眾紛紛建立神祠,所祀神靈多為「炎漢功臣」,因為老百姓希冀通過為漢將立廟建祠堂的舉措,來壓住吳淞江上洶湧澎湃的「霸王潮」。上海先民從感恩「自然神」的饋贈到感念「人格神」的引領,城市精神中對於生命的珍愛、秩序的重構、知識的尊重和英雄的崇拜,構成了穩定的社會倫理秩序,形成了人們心理相通、和諧平衡的法則。

上海龍文化傳承單位負責人、松江區文化館館長陸春彪說,松江的農耕傳統是春祭五月十三,這時麥收後水稻播種了,要有充沛的雨水,便要求雨;然後是秋祭九月十三,此時稻已收割,便要感恩和回報。這樣的習俗多與古代神話有關。那麼,今後我們又該如何傳承神話?甚至我們還需要神話嗎?陸春彪說,古代神話的載體和存在空間,在當代發生了巨大變化,神話故事和神話人物本身是一種文化符號,但現在大量涉及神話的文創產品卻令人不敢恭維,神聖性被弱化,市場因素被突出。因此,對於神話文化的傳承也有立法的必要,不能任意讓神話事故、神話人物只是變成一個個用於銷售的玩具。

「事實上,神話的流傳從未中斷,在當代社會中依然擔負著重要的功能。」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楊利慧說,應當糾正神話學長期以來形成的「向後看」的取向,積極構建「朝向當下」的神話學。她說,神話常常與「古老」「原始」「蒙昧」「洪荒」等字眼掛起鉤來,成為一般人心目中已經逝去或者即將逝去的文化遺留物,與當代社會似乎格格不入,但根據她和學生們在河北、河南、四川、山西、陝西、甘肅等地的調查,發現在今天的社會中,神話依然是構成世界觀的重要基礎。它是人們進行社會交流、豐富社會生活的有效途徑,是教育後代和休閒娛樂的方式,是凝聚群體、建構身份認同的重要力量。「不妨採用田野作業的方法,對現代口承神話,即那些主要以口頭語言為傳承媒介、以口耳相傳為傳播方式、在現實生活中仍然鮮活地生存著,並擔負著各種實際功能的神話,進行描述和研究。」她說。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  

相關焦點

  • 中國神話有什麼特點?反映了中國人民的精神品質
    中華民族在其發展的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氣質: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品質;高貴的民族氣節、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無私的奉獻精神;追求真善、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不畏艱難的精神品質,充分的表現了遠古神話眾神的奉獻精神。
  • 中華創世神話,不僅僅是創世的故事
    在歷史長河中,它萬變而恆久,棲身於宗教、信仰,啟發著藝術文化的形成。它是人類的困惑所在、慰藉所在,更是人類無限思考和想像力、創造力的表現。無論是中或西,創世神話的存在之初,都如一顆美好的種子,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這些由人創造出的神給予人精神以力量、去戰勝惡劣的生存環境、去約束為人處事的行徑。
  • 第二屆中華創世神話上海論壇暨中華創世神話現代傳承與聯盟構建...
    上海近年開展的「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以及中華創世神話研究與人才高地建設工程,體現出上海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也是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為民族精神培根固元的偉大行動。很高興華東師範大學參與了這一浩大的行動。
  • 中華創世神話現代傳承與聯盟構建學術研討會綜述
    上海近年開展的「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以及中華創世神話研究與人才高地建設工程,體現出上海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也是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為民族精神培根固元的偉大行動。很高興華東師範大學參與了這一浩大的行動。
  • 中國的創世神話:盤古開天闢地PK西方的創世神話:上帝造物
    中西方的創世神話也不盡相同,「創造萬物」的神話在西方幾乎婦孺皆知。 中國創世神話盤古開天闢地和西方創世神話上帝造物的異同縱觀中西方的創世神話,有差異,也有相同的地方。二是盤古和上帝都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在一無所有的地方創造了天地萬物和人類。
  • 中華創世神話是有譜系的,而且還「活」在現實生活中
    澎湃新聞:之前我們的文化創作中也會涉及創世神話,但似乎創新性還不夠,還是女蝸補天、后羿射日這樣零散的故事,您覺得做創世神話譜系,對以後的創作會有什麼作用?田兆元:我們做創世神話譜系,首先要強調統一體、認同性,然後在原來所形成的神話系統上才能有所擴展和發揮。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創世神話」讀本出版,弘揚中華傳統精神
    而《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市民讀本市民版重在發掘中華創世神話故事中所蘊涵的中華文化精神「內核」。市民版讀本從「物質世界的創造」、「制度世界的創造」、「道德理想的創造」幾個方面,系統分析每一個神話故事背後所體現的中華文化、文明「源頭」。
  • 走創新性發展學科建設 中華創世神話上海論壇舉行
    論壇力求通過學術與人文的對話交融,共同推動中華創世神話研究沿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路徑紮實前行。  「創世神話是中國文化的底牌」。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中華創世神話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葉舒憲在論壇的主旨發言中表達了這樣的觀點。隨後他解釋,現在許多文化符號都能在創世神話中尋找到源頭。
  • 田兆元:中華創世神話是有譜系的,而且還「活」在現實生活中
    澎湃新聞:之前我們的文化創作中也會涉及創世神話,但似乎創新性還不夠,還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這樣零散的故事,您覺得做創世神話譜系,對以後的創作會有什麼作用?田兆元:我們做創世神話譜系,首先要強調統一體、認同性,然後在原來所形成的神話系統上才能有所擴展和發揮。
  • 創世神話將「託起」朝祖產業
    創世神話將「託起」朝祖產業田 波摘  要:創世神話是追溯起源的神聖敘事,創世神話是民族的精神之根,公祖崇拜是創世神話之魂;因此,重視創世神話的時代往往具有昂揚的、大一統的王道氣象,譬如周漢唐明。任何時代,我們都需要忠孝家國的社稷情懷、需要感恩祖德的赤子之心、需要實幹興邦的湘學精神[3]。為了實現由華東師範大學首倡的中華創世神話聯盟,我們要走出書齋、奔向田野,圍繞中華創世神話催生出一個新的文化產業——朝祖產業。
  • 古希臘神話中天神的替代與中國神話中堯舜禹的禪讓有什麼不同?
    中國神話與古希臘神話總是存在著眾多的差異,在權利的更迭這一方面上,兩者就顯現了截然不同的方式。古希臘神話中,天神並不是唯一且不變的,天神的更迭的過程是暴力的、充滿血腥氣的。從這一天神的更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暴力、動蕩充斥其間。相反,中國古代神話中權利的更迭卻總是平和、謙讓的。堯舜禹的禪讓可謂是傳唱已久的一段佳話,堯舜禹都是中國神話史上有名的有道德、有能力的君主,他們之間權力的更迭是主動的,並不存在暴力、強迫等等。
  • 《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創作紀實
    一套30冊《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以下簡稱《中華創世神話》)在今年8月的上海書展首次亮相。書展第一天,作品展就有5000多位讀者參觀。該連環畫繪本匯聚20多位畫家的共同創作,包括當代名家馮遠、施大畏、韓書力等,帶動了一批青年畫家熱情參與,在連環畫繪畫語言、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創新,堪稱近年來全國規模最大、藝術水平最高的一次連環故事繪本原創活動,有歷史厚重感又有鮮明的時代氣息。
  • 話說中華創世神話
    近些年的整理研究表明,中華神話也是譜系化的,由於民族與地域特性的不同,它與西方神話同中有異。西方神話的本源是上帝造人,而中華神話則是天、地、人合作創世,有著「天人合一」的精神內核,褒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同時,與西方神話崇尚智慧不同,特別崇尚美德,崇尚英雄人物的奉獻與奮鬥精神。  隨著中華創世神話的加速傳播,海外學者也由此進一步認識了中華文化這一優秀基因。
  • 在我國南方各民族中,流傳著創世史詩,與創世神話一脈相承
    這些史詩以開天闢地、人類起源、萬物創造、民族形成、民族遷徙為主要內容,與創世神話一脈相承。在創世史詩中,出現了男性創世神。壯族《布洛陀》中的「布」,在壯語中是「老爺爺」之意,布洛陀」直譯是「洛陀老爺爺」。他為人類造日月,造動物找谷種與火種。彝族《梅葛》中的格滋天神,傣族《巴塔麻嘎捧尚羅》中開創天地的大神叭英,納西族《創世紀》只從忍利恩等創世神,均為男性。
  • 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丨以工匠精神打磨「中華創世神話」主題畫
    作品觀摩交流現場中華創世神話和西方神話不同,西方神話是上帝造人,而中國神話充滿想像力和創造性,從盤古在混沌之中「開天闢地」到大禹「鼎定天下」講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也闡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內核,更是「三皇五帝」以來以中原為平臺多民族融合的中華民族文化體系。
  • 古代兩河流域的創世神話與歷史
    亞述創世神話是從巴比倫創世神話改編而來,它的改編在於亞述的保護神阿淑爾地位的提高,而阿淑爾地位的提高依賴於亞述帝國的異軍突起。總之,古代兩河流域創世神話是統治階級維護其統治的工具之一,其發展演變與不同時期的保護神地位的提升有直接的關係,而後者的變化又與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發展密切相關。
  • 中國上古創世神話類型研究
    但近30年來學界的研究揭示,華夏民族上古本有多個創世神話,只是後世碎片化和歷史化了。葉舒憲的《中國神話哲學》根據古典資料還原了6個創世神話,院文清、董楚平、陳斯鵬等揭示出楚帛書甲篇內容是創世神話。筆者也先後重點研究了鯀禹創世神話、帝俊創世神話、楚帛書創世神話、盤古創世神話等。陶陽、鍾秀在《中國創世神話》《中國神話》等書中搜集了中國50多個民族的創世神話資料。
  • 「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輔導講座開講
    作為本市「十三五」期間文化領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根據市委宣傳部統一部署,由市文廣影視局主辦,上海藝術研究所、中華藝術宮承辦的「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創作研究系列輔導講座,昨日起正式開講,來自本市以及全國神話學的知名專家為大家解讀中華創世神話。
  • 文藝百家丨中華創世神話工程:挖掘神話內涵,全方位撬動文藝創作
    這個看法是否合適可以繼續討論,但確實是文學與美術創作者在過程中碰撞的結果。 項目的進展,讓美術和文學工作者在與「大禹」相關的內容上達成的共識非常豐滿。趙昌平的學術考述,關於大禹有許多新的闡述,主要強調大禹的功績絕對不限於治水。
  • 藏族創世神話與宗教——德吉卓瑪
    藏族的創世神話是藏族神話中的一種,其內容較為廣泛,大到宇宙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創造,人類的起源,小到草木昆蟲緣何而生,都作了自己獨特的闡述。她不僅在藏族神話中,而且在藏族古典文學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藏族的創世神話主要有《什巴卓浦》、《什巴問答歌》、《什巴塔義》、《獼猴變人》、《大鵬與烏龜》、《大地和人類》、《馬和野馬》、《七兄弟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