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魁首」、「八匹馬」,這些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到底是何意?

2020-08-10 執筆讀春秋

划拳又叫「猜拳」,是一種行酒令的方式。中國民間在喝酒的時候,喜歡玩些猜枚、作詩、划拳的方式來助酒興。作詩是文人雅士的專屬,猜枚未免有些小兒科,不夠激情。

這時候上去划拳,連吆喝帶比劃,吼得青筋暴起,喝得臉紅脖子粗才帶勁。那麼划拳的時候,喊點兒什麼好呢?自然是:五魁首,六六六,七個巧,八匹馬!

起先「划拳」只是一種鬥數的遊戲,用手指計數,以誰的數字大為嬴。後來在數字的前面加上了修飾語,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前面這些修飾數字的詞語,全部都是和民間文化相關的東西。

五魁首是明清科舉中,通過「五經取士」,成績位列榜首的人。六六就是大順,取其吉祥寓意。七巧是中國一個古代節目,七巧板是一種古代益智玩具。八匹馬意寓人生順風順水,升官、發財、坐名車。這些,統統都是民間最感興趣的東西。

一、古代行酒令

中國人很矛盾。從前古人講:食不言,寢不語。有教養的人家,認為吃飯是一件莊重的事情。鐘鳴鼎食,一大家子圍在一起開飯。吧唧嘴兒的聲音都不許發出,更不要說吵吵鬧鬧了。但是,這只是在家中和長輩一起吃飯,在酒桌子上又不一樣了。

古代的朋友聚會,同輩相稱,高興起來就不講什麼禮數,開心了要喝酒助興。起先是幹喝,所以容易醉。後來配了下酒菜,還是不過癮。最後,就想到了「勸酒」。

中國人喜歡勸朋友喝酒,那找什麼由頭灌醉別人呢?自然是鬥酒、猜枚和划拳了!「飛花令」,鬥詩,對文化水平有較高的要求,普通人感覺很困難。所以,民間逐漸流行猜枚、划拳。

划拳興起於唐朝,唐末的時候叫「手勢令」。就是通過手指來比劃,代表一至十位數。酒客兩兩作對,一邊大聲吆喝,一邊出手勢,再以數字大小鬥輸贏,輸的人就要被罰酒。划拳者情緒高漲,也帶動了旁觀者的興致。清代《漢江師承記》中說,這個叫「拇指分曹,雜以諧笑」。

划拳行酒令在整個唐代都十分流行,後來禮教鬆動,民間越來越盛行。除了朋友聚會喝酒,自家逢年過節擺酒,或者會見親朋的時候,也不顧「食不言」的禁令,開始吆五喝六地划起拳來。

划拳行令,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粗俗,但是卻也有「文明的規則」。比如川渝地區的人划拳,出口第一句必須得是「哥倆兒好」。也就是說,划拳是以二開頭的。第一回合,不爭輸贏。這體現了中國人「以和為貴」,重視朋友的傳統思想。

「手勢令」中的「一」,叫「一心」,出自詩聖杜甫的詩「與人一心成大功」。

「二」除了叫「哥倆兒好」,也可以叫「二郎擔山」,出自二郎救母的神話。

「三」是三星高照、桃園三結義等和三有關的吉祥用語;「四」是四季發財。

「五」就是文章題目提到的五魁首。明清開科取士,分詩、書、禮、易、春秋五科。各科榜一,名叫「魁首」,「五」還可以說是「五子登科」等。

「六」就是「六順」,出自《左傳》,即:君儀、臣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後來的六六大順,完全變成了對個人的祝福。

「七」是一個巧數,七巧板、七巧節。

「八」是八匹馬,周文王的八駿。

「九」是九州。

「十」是十全十美等等。

二、划拳的沿革

划拳最初的規則偏難,要專門向人學習,才能行酒令。相傳,後周時期,有一個叫史弘肇的都指揮使,因為在酒席上學划拳,學了很久都學不會。於是坐到一個姓閻的人身邊,想得到他幫助。結果宰相蘇逢吉嘲笑他,學不會就算了,反正有姓閻的人在,不怕被罰酒。

沒想到,史弘肇的老婆本是一名酒妓出身,聽到蘇逢吉的話,以為是取笑自己。於是衝出來對蘇逢吉破口大罵,後來還要動手打他。嚇得蘇逢吉衝出門外,騎馬便逃。

今天,我們見到的划拳令都十分簡單,但是在唐代的時候卻有許多講究最初也並不是簡單的「鬥數」,他們有時候鬥的是「五行」。

把手指按金、木、水、火、土五分,按照五行的相生相剋來進行鬥拳,這個叫「五行拳」。除此之外,還有「滿蒙漢拳」、「五毒拳」、「一字不倒拳」和規則更為複雜的,帶有加減算術的拳法。

其中「一字不倒拳」要求划拳者出拳時,手肘必須不離桌面,划拳時去掉「一」和「十」。很多人一高興會忘記規則,然後就會受罰。

總而言之,划拳令最初是從最高雅的「飛花令」之類演變出來,是唐末的人稱「武酒戲」中「手勢戲」的一種,其餘「武酒戲」包括:投壺、射箭、曲水流觴等。

「划拳令」最初包含有帶古代陰陽學的「五行令」,後來變為民俗的「五毒令」,最後成為削減規則,徹底通俗化的鬥數令。所以,划拳的興起,和中國世俗文化的興起有關。

結語

古代明經取仕,看重精通經典的學人。詩、書、禮、易、春秋,但凡精通過的其中一種,都會取得榮譽,被時人稱之為「魁首」。

「魁」是指天上的「北鬥第一星」,有第一位和高大的意思。一個人獨得五魁,那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於是喊「五魁首」,就等於喊「祝你考上清華北大」一樣吉祥。

「八匹馬」代表的是周文王的八駿。周文王是西周的開創者,古代著名的賢德君王,他的車騎是八匹駿馬。吆喝八匹馬,就是吆喝世界名車,如勞斯萊斯。

等於說,先祝你考上清北,再祝你當官發財,坐上名車。

「五魁首」這個酒令詞是口口相傳的。科舉被廢,後代的人們不知道有五魁存在過。於是,有人只知其發音,並不知字意,把它寫成了「五葵手」。

重慶地區的人划拳,不知為何會把「五魁首」喊成「五虧手」,「虧」字似乎不太吉祥,但是划拳者仍然自得其樂。可見現代人划拳行酒令,只是圖個熱鬧,並不講究字面上的意思了。

在當代,划拳令已經變成了:「一隻小蜜蜂呀,飛到花叢中呀。飛呀,嘖嘖,飛呀 ……」大家一邊展開兩手作飛翔狀,一邊出石頭剪刀布定輸贏。

相關焦點

  • 流傳了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何意?
    其中「划拳」就是很有名的一項酒令遊戲,一直到現在都是人們酒局上的一種娛樂方式。最讓人耳熟能詳的,是「五魁首,六六六,七個巧,八匹馬!」的口號。其實,這個口號中的「五魁首」,是指科舉制度中的,位於考試成績最榜首的人,所謂五魁之首。而「六六六」就是成語六六大順的演變,寓意就是順利吉祥。「七個巧」指的是古時候遠近聞名的益智類遊戲七巧板。「八匹馬」是古人的一個美好寓意,指順風順水,升官發財。由此可見,這四種事物,都是古人最渴望的,因此,這個行酒令也是為了喊個吉祥而被發明出來的。
  • 「五魁首」、「八匹馬」,這些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究竟是何意?
    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能看到,古人在喝酒的時候,總喜歡划拳,看起來很有江湖風範,他們在划拳的時候總是會喊著「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等聽起來像是口號一樣的詞彙,這些口號到底是怎麼意思?分別是用來代表什麼的呢?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非常有趣的是,「拇戰」以數字為連結,附帶一些極富內涵的詞彙,如「五魁首」和「八匹馬」等。那麼,他們代表的是什麼意思呢?一、流傳千多年的划拳辭令在南方地區,特別是偏西南地區,划拳的拳詞一般為「款就款,哥倆好,三匹馬,四喜財,五魁首,六六順…」。有的是「一靜心,二郎山,三環流,四季花,五魁首,六華聯…」。
  • 五魁首,八匹馬,這個划拳辭令流傳千年,但沒人知道真正的意思
    「五魁首」,「八匹馬」,這個划拳辭令流傳千年但沒人知道真正的意思,喝酒的人都不知道要說「五魁首」,「八匹馬」的意思,那麼我們先要知道這些詞語的來歷和含義。「五魁首」是人。「魁」是吉祥語,泛指在某一領域取得第一的成績,比如常說的「奪魁」、「花魁」等。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你知道是什麼意思?
    而衍生於酒文化的諸多划拳辭令,更是其中的奇葩,千百年來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國人。即使是不常喝酒的人,也曾經見過划拳喝酒的事情。那麼,這種流傳了千年的划拳辭令,到底有著怎樣的意思?比如其中的「五魁首」、「八匹馬」都有哪些文化意義呢?一起來看一看吧!
  • 古人喝酒怎麼划拳?「五魁首、八匹馬」流傳千年,到底是何含義?
    普通人則喜歡猜枚、划拳。清代《漢江師承記》中說,這種飲酒遊戲叫做 「拇指分曹,雜以諧笑」。那「五魁首、八匹馬」流傳千年,到底是何含義呢?「行酒令」中的「一」叫「一心」;「二」可以叫做「二郎擔山」,當然也可以俗稱為「哥倆兒好」;「三」則稱為三星高照、桃園三結義。
  • 喝酒助興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是啥意思?你知道嗎?
    因此,划拳助興在民間有廣泛的基礎,是尋常百姓最喜間樂見的行酒令。那麼問題來了,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其中的「五魁首」和「八匹馬」,到底是啥意思呢?大家知道,划拳其實是兩人以右手握拳,同時伸出仼意指數,並隨即大聲喊出一到十的數字口令。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在很多影視作品中能看到,古人在喝酒的時候,總喜歡划拳,看起來很有江湖風範,他們在划拳的時候總是會喊著「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等聽起來像是口號一樣的詞彙,這些口號到底是怎麼意思?分別是用來代表什麼的呢?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今天標題中的「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喝酒划拳其實這兩句話還是和喝酒划拳有著一定的關係,這種活動一般是在喝酒時,會形成很好的氛圍。再加上現如今影視劇的發展比較迅速,對歷史的改編也讓許多古代古裝劇的酒桌上出現了這樣的臺詞,所以大家印象比較深刻。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是什麼意思?
    而且每個地方不一樣,有的地方不喊「零」畢竟划拳的都是朋友,有不會拳拳相對的意思。說財不喊五,亂劈可以。很多划拳的都會打一拳,第一拳都出一都喊兄弟好。而且包拳不包酒,就是你喊的數和出的拳不可能對上。像出二喊九,出四喊二這種。花拳;高高山上一頭牛,兩隻家抱著個頭。四個蹄子分八瓣。尾巴翹在腿後頭。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是什麼意思?
    而且每個地方不一樣,有的地方不喊「零」畢竟划拳的都是朋友,有不會拳拳相對的意思。說財不喊五,亂劈可以。很多划拳的都會答一拳,第一拳都出一都喊兄弟好。而且包拳不包酒,就是你喊的數和出的拳不可能對上。像出二喊九,出四喊二這種。花拳;高高山上一頭牛,兩隻家抱著個頭。四個蹄子分八瓣。尾巴翹在腿後頭。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哥倆好,三星照,四喜財,五魁首,六六順,七個巧,八匹馬,九連環,全來到」經常喝酒的「酒膩子」應該對上面這句話很熟悉吧,甚至可以說是倒背如流吧,沒錯,這就是為愛酒人士所喜聞樂見的「酒令」!你知道「五魁首」、「六六順」、「八仙壽」等分別指的是什麼嗎?再往深裡說,你知道「酒令」背後所反映出來的「酒文化」嗎?或者你知道「酒令」在「酒文化」形成、豐富、發展的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嗎?想必很多人對此都是一知半解,或者說「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我們就帶大家看看所謂的「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等分別是什麼意思,以及背後所反映出來的「酒令」文化!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六六順」,是啥意思?
    民間就沒這多麼講究,喝酒以熱鬧為主,因此誕生了一種非常有意思的遊戲——划拳。划拳起源於漢代手勢令,是一種助興取樂的數字遊戲,《勝飲篇》中就有記載:「皇甫嵩手勢酒令,五指與手掌節指有名,通籲五指為五峰,則知豁拳之戲由來已久。」在如今的各種影視作品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酒桌上熱熱鬧鬧喊著「五魁首啊六六六啊」之類的划拳辭令。
  • 流傳千年的划拳酒令,「五魁首」「八匹馬」等,到底是什麼意思?
    ——黃庭堅《寄黃幾復》酒早在千年前已有,無論是古是今,舊友重逢,人生酣暢亦或是鬱鬱寡歡,這些場合都離不開酒。酒文化自古就有,很多也流傳至今,比如說大家在喝酒時划拳口裡吆喝的五魁首,六六六之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杜康造酒以來,中國人就對它愛不釋手。
  • 流傳千年的酒令:「五魁首、六六順,八匹馬」,究竟是什麼意思?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有著近五千年的燦爛文明,經過一代代的傳承,其中的很多文化一直保留到了今天,酒文化就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除此之外,後世中的李白、杜甫等人都是在把酒言即興中作出了無數千古佳句,也就是這些千古佳句,造就了中國酒文化的輝煌。可相比於這些文壇才子們流傳下來的酒文化,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有流傳千古的酒局文化。我們常見的「五魁首」「八匹馬」,這樣的行酒令就是普通百姓中流傳下來的。
  • 流傳千年的划拳辭令,「五魁首」「八匹馬」,是啥意思,知者甚少
    最開始的記述是出現在名篇《七俠五義》中,因此 掐指一算距今相似也是有千兒八百年。現代社會裡,儘管大家也可以看到現今划拳的手機遊戲,可是相比以往在餐桌上,酒酣耳熱時就可以鼓足幹勁叫喊聲喧天的剛開始「八匹馬」「五魁首」的划起拳來,那樣的情景還是罕見許多 了。
  • 「五魁首、八匹馬」,划拳時說的這些,是何意?
    有些人在喝酒的時候會猜燈謎或者猜一些謎語 還有些人會划拳,在划拳的時候,都會說一些類似於歌謠一樣的東西,「五魁首、八匹馬」,划拳時說的這些是何意思?專家:現代人不懂。我們先總的來講一下中國的酒文化,中國的酒文化要追溯到夏朝時期。
  • 流傳已久的划拳酒令,「五魁首」、「八匹馬」,到底是什麼意思?
    通令主要包括搖籤、投壺、划拳等等。這其中划拳是最簡單粗暴的一種酒令,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並不需要什麼道具,而搖籤也好,投壺也罷,其實都是要提前準備好道具的,所以划拳是以中國廣泛流傳的酒令。《雪豹》中就有一個划拳的片段,清風寨大當家朱子明和二當家周衛國划拳,那個場面很是感人,讓人感動於兩人之間的兄弟情。
  • 五魁首啊、八匹馬,划拳時這些吆喝是何意?專家稱現代人大多不懂
    ——李白酒在古代文人眼裡,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很多詩人都在詩中描述酒的作用,消愁、助興,而李白更是直呼自己為「酒中仙」,而古人在喝酒的時候,一般不會像現代人一樣幹喝酒,他們會配點小菜,會整點娛樂活動來下酒,比如行酒令,現代人最常聽到的行酒令也許就是,五魁首啊、八匹馬、因為這些在影視作品中很常見,屬於划拳時的這些吆喝,到底是何意呢?
  • 「五魁首啊、八匹馬」,划拳時為何吆喝這些?
    而划拳是酒文化的一種,它可不單單是簡單的數字遊戲,其中含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傳統。畢竟在喝酒的時候,一昧的喝肯定有些無聊,划拳便是為此誕生的。不過在划拳的時候,時常能聽到喝酒的人吆喝五魁首、八匹馬等話語,這又是為什麼?為什麼要喊五魁首、八匹馬呢?划拳也可以叫豁拳、猜枚、猜拳、拇戰,是漢族民間飲酒時的一種助興取樂遊戲,起源於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