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最經典的一首禪詩,短短20個字便驚豔千年

2020-12-14 最美詩畫

王維之所以被稱為「詩佛」, 是因為他晚年全身心向佛,全家人均虔信佛法。禪法要求一切皆空,王維把禪作為詩歌創作的主導思想,整個詩構成了空靈流動的意境。或許就是因為王維的「空」,清代王漁洋在《唐賢三昧集》裡才把稱王維為「詩佛」。

今天我們來欣賞王維的一首小禪詩,這是詩人晚年隱居輞川時的一個夜裡所作,當詩人獨自在竹林裡對月彈琴時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起句寫詩人所處的環境非常幽靜。開頭一個「獨」字便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這個「獨」字也貫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竹裡館」顧名思義是一座建在竹林深處的房子。

第二句「彈琴復長嘯」寫詩人自己的狀態,我們都知道王維不僅是個詩人,而且還是著名的音樂家,所以他在如此幽靜的環境下一邊彈琴一邊高聲吟唱詩歌。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最後兩句寫詩人自己的內心世界,「深林人不知」本來就是詩中應有之意,如果對無人知毫不在意的話,詩人也就不會寫這句了,既然寫了那就說明他還是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但遺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有天上的一輪明月。

詩人以極其淺淡的筆墨,描繪出一幅月夜獨坐竹林彈琴長嘯圖,表現了隱者自得其樂的心情。全詩表面看起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其實卻是獨具匠心。其中「獨坐」和「人不知」相映帶,明月相照「幽篁」、「深林」,光影織成美景,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情景融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作驚豔千年。

相關焦點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禪詩,短短20個字便驚豔千年
    王維之所以被稱為「詩佛」, 是因為他晚年全身心向佛,全家人均虔信佛法。禪法要求一切皆空,王維把禪作為詩歌創作的主導思想,整個詩構成了空靈流動的意境。或許就是因為王維的「空」,清代王漁洋在《唐賢三昧集》裡才把稱王維為「詩佛」。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送別詩,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是驚豔了上千年!
    如果要把盛唐時期的詩人排成幾個等級的話,那王維無疑是第一個等級,他的很多詩作空靈,並且還充滿了哲理,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詩作,能夠一直流傳下來,還深受大眾喜愛的原因。唐詩到了王維他們這一代人手中,可以說是真正的發光發熱,他們把唐詩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如果說初唐時期的唐詩,還只是一種形式上的作品,那麼到了王維這個時期,很多的詩人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描寫的形式,而是完全是在寫內心的感受,這樣的一咱描寫方式,也是最能夠打動人們。
  • 王維最驚豔的一首詩,小學就背過,短短20字令人拍案叫絕!
    眾所周知,王維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其實,王維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畫家,有「南宗山水畫之祖」之稱。所以,你會發現王維的詩歌中含有繪畫的精髓。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也是王維詩歌的特色所在。
  • 王維很美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四個字,就驚豔了世人!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同為我國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王維不僅以詩名傳千古,而且還是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曾評價王維的詩畫:「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以我們現在讀王維的詩,便常常能夠從其中感受到畫理。
  • 王維別具匠心的一首送別詩,短短20個字,寫出別樣的送別
    導讀:王維的一首送別詩,僅僅用20個字,別具匠心的手法寫出了不一樣的送別詩經典。 送別詩是中國傳統詩歌中一個重要的題材,大多數名詩人都有送別詩的經典之作。
  • 王維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個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自南北朝謝靈運開創以來,山水詩的出現便標誌著一種新的自然審美觀念和審美趣味的產生,因此也誕生了很多流連山水的詩人。而說到山水詩,就不得不提唐代詩人王維。僅《輞川集》收錄的二十首輞川山水詩,就驚豔了世人。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詩《白石灘》。《白石灘》是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王維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白石灘的月夜景色。
  • 王維最唯美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但是怎一個美字了得
    那麼王維眾多的作品中,我個人卻是更偏愛《辛夷塢》,這也是他最美的一首詩,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意,每一句都美得猶如一幅畫,怎一個美字了得。這首詩也是寫於後期,當時他正是在終南山隱居,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時常一個人去到山中遊玩,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創作出來的作品自然與眾不同。
  • 孟浩然一首絕美小詩,短短20字便驚豔千年,被後世譽為「神品」
    在群星閃耀的唐代詩壇,孟浩然並不是身份地位最高的,也不是才華最出眾的,更不是作品最好最多的,然而他卻是最令世人尊敬的。在四處遊歷的過程中,孟浩然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山水田園詩,其中不乏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例如,接下來筆者想和大家分享的一首絕美的山水小詩《宿建德江》,就是詩人遊歷吳越時所做的。它被後世評論家譽為「神品」,雖然只有短短20字,卻驚豔了上千年。
  • 楊萬裡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冠絕古今,最後2句更是驚豔世人
    原題:楊萬裡最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8字冠絕古今,最後2句更是驚豔世人!在宋詞大放光芒的宋朝,有一位詩人堅持以宋詩輸出,而且輸出量極大,他一生作詩兩萬多首,現存四千二百首詩。此詩人便是「一代詩宗」楊萬裡!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那麼,為你打開詩詞世界大門的那首詩,究竟是哪一首呢?相信大家都有著自己的回憶,可以寫在評論裡一起交流,看能不能找到「同學」。在我的印象裡,啟蒙的詩詞是王維的一首五絕,短短20字,在我心裡種下了詩詞的種子。
  • 王維最耐人尋味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1000個人讀就有1000種解釋
    世上最難懂的文字,不是那些長篇大論,而是那些看似簡單的寥寥幾句,卻有著讀不盡的餘味,這正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言盡意未盡。古代佳作那麼多,無奈今人沒有文言基礎,小編每每翻譯古文都有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煩惱,而我平生最怕譯的就是詩佛王維的詩了。
  • 溫庭筠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短短28個字,卻驚豔了世人千年!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是我國唐代文學家。在詩、詞、文等領域均有很高的成就。其詩,與李商隱齊名,並稱「溫李」。其詞,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被尊為「花間派」之鼻祖。其文,則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有「三十六體」之稱。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過分水嶺》,便是溫庭筠的經典詩作之一。
  • 王維的這首詩,悽美至極,短短20字,從花開寫到花落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辛夷塢》,便與花開花落有關。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隱居終南山輞川別墅時,所作的《輞川集》詩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雖然它只有短短20字,卻以高度凝練及富含禪意的語言,從花開寫到花落,悽美至極,又淡泊自然。 另外,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雖然安史之亂還沒有爆發,但是隨著李林甫一派的勢力上臺,朝政還是走向了黑暗,社會矛盾也日趨尖銳。因此《辛夷塢》一詩中的花開花落,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不著痕跡地寫出了一個時代環境的落寞。
  • 王維的這首詩,悽美至極,短短20字,從花開寫到花落
    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隱居終南山輞川別墅時,所作的《輞川集》詩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雖然它只有短短20字,卻以高度凝練及富含禪意的語言,從花開寫到花落,悽美至極,又淡泊自然。首先,詩的前兩句「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寫的便是花開的情態。它的意思是說,枝條最頂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綻放鮮紅的花萼。辛夷花初放的時候,尖如筆椎,故又稱木筆。其色與形似蓮花,而蓮花亦稱芙蓉。因此開在枝頭的辛夷花,便是「木末芙蓉花」。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開篇10個字從未被超越
    詩仙太白再厲害,七絕他是很難勝過聖手王昌齡,出塞詩他是很難勝過詩豪劉禹錫的,這就是各人自有各人的風格,後世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排名不好排,但若論起誰的詩最美、最空靈、最有意境 ,那摩詰居士王維若不排第一,肯定沒人敢排第二。王維是詩人,也是畫家,這就註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喜愛山水,善於在自然萬物中發現人生的真諦,當時被人稱為「天下文宗」。
  • 王維最特別的一首詠物詩,短短二十個字,便令人拍案叫絕!
    而詩人在歌詠的同時,往往會寄託自己的感情,這便是詠物詩的由來。古往今來,也誕生了很多詠物的千古名作。譬如,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的《梅花》、明代詩人于謙的《石灰吟》、清代畫家鄭板橋的《竹石》等等。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紅牡丹》,便是王維的一首詠物經典。它是王維晚年,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夕,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 王維最出名的一首詩,令他17歲就一詩成名,開篇7個字驚豔世人
    無論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淡泊,還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壯,「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的多情,亦或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靈,每一首都是流傳千年的經典。今天小編要跟大家分享的卻是他17歲的成名作,也是他流傳最廣的一首詩,僅開篇7個字就驚豔世人,就是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王維的一首《辛夷塢》,短短20個字,卻表達出人生最深刻的哲思
    王維與孟浩然都是盛唐時期最為著名的田園詩人,他們都將田園詩歌發揮到極致,不同的是,孟浩然終身布衣,從未入仕,而王維未滿30歲便成為進士,並在朝廷身居高位。此時的王維對現實異常失望和不滿,但卻又無能為力,內心矛盾的他便產生了歸隱的想法。於是王維便在終南山下的輞川建立別墅,過著半隱半仕的生活。
  • 王維寫給妻子的一首詩,短短20字卻含有無限情味,動人心弦
    它出自於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組詩作品《雜詩三首》中的第二首,也是王維擬江南樂府民歌風格,所寫的一首思鄉懷人之作。而根據王維的《雜詩·其一》:「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我們可以得知王維所懷之人,正是遠在家中的妻子。因此這首詩的主要內容,便是把王維對故鄉和妻子的思念,在短短20字中含蓄、濃烈、深厚的表現出來。
  • 王維的這首詩,短短28個字,便道盡了女人獨守空房的哀怨!
    在古代,當一個感情細膩,處境又不佳的女人,在思念她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時候,無疑最為纏綿悱惻,也就意味著最容易入詩。於是,便有了古典詩歌中一個很獨特的門類,即閨怨詩。雖然寫的多是女人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但是大部分還是男人模擬女人的口吻所寫。比如,王維的《秋夜曲》,便是一首閨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