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之所以被稱為「詩佛」, 是因為他晚年全身心向佛,全家人均虔信佛法。禪法要求一切皆空,王維把禪作為詩歌創作的主導思想,整個詩構成了空靈流動的意境。或許就是因為王維的「空」,清代王漁洋在《唐賢三昧集》裡才把稱王維為「詩佛」。
今天我們來欣賞王維的一首小禪詩,這是詩人晚年隱居輞川時的一個夜裡所作,當詩人獨自在竹林裡對月彈琴時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起句寫詩人所處的環境非常幽靜。開頭一個「獨」字便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這個「獨」字也貫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竹裡館」顧名思義是一座建在竹林深處的房子。
第二句「彈琴復長嘯」寫詩人自己的狀態,我們都知道王維不僅是個詩人,而且還是著名的音樂家,所以他在如此幽靜的環境下一邊彈琴一邊高聲吟唱詩歌。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最後兩句寫詩人自己的內心世界,「深林人不知」本來就是詩中應有之意,如果對無人知毫不在意的話,詩人也就不會寫這句了,既然寫了那就說明他還是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的,但遺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有天上的一輪明月。
詩人以極其淺淡的筆墨,描繪出一幅月夜獨坐竹林彈琴長嘯圖,表現了隱者自得其樂的心情。全詩表面看起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其實卻是獨具匠心。其中「獨坐」和「人不知」相映帶,明月相照「幽篁」、「深林」,光影織成美景,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情景融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作驚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