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一個聽上去就很悽美的詞語。然而花不因誰而開,亦不因誰而落。它只是大自然正常運行的一種規律。一如荀子在《天論》中所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又如洪應明在《菜根譚》中所說:「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辛夷塢》,便與花開花落有關。它出自於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之手,是王維隱居終南山輞川別墅時,所作的《輞川集》詩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雖然它只有短短20字,卻以高度凝練及富含禪意的語言,從花開寫到花落,悽美至極,又淡泊自然。
另外,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雖然安史之亂還沒有爆發,但是隨著李林甫一派的勢力上臺,朝政還是走向了黑暗,社會矛盾也日趨尖銳。因此《辛夷塢》一詩中的花開花落,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不著痕跡地寫出了一個時代環境的落寞。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首先,詩的前兩句「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寫的便是花開的情態。它的意思是說,枝條最頂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綻放鮮紅的花萼。辛夷花初放的時候,尖如筆椎,故又稱木筆。其色與形似蓮花,而蓮花亦稱芙蓉。因此開在枝頭的辛夷花,便是「木末芙蓉花」。
春回大地的時候,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便會在高高的樹梢上,俯臨深澗,綻放出猩紅豔麗的花朵。由此可見,王維這裡濃墨重彩,不僅表現出了辛夷花的勃勃生機,還表現出了辛夷花高潔傲世的美好品格。而它亦是隱居的王維高尚情操的寫照。
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也就是對花落的情態描寫。它的意思是說,山澗一片寂靜杳無人跡,辛夷花就這樣紛紛揚揚獨自開了又落。結合前面兩句詩,我們便可以知道辛夷花在山澗開得多麼火熱,就敗得多麼落寞。
但是花開花落,本是自然規律。它可以自滿自足,不求有人欣賞。這就與王維「空寂」的禪心不謀而合。即在朝政黑暗的時代,王維仕途的順利與否,早已經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了。所以不如順其自然。禪家也曾說過:「枯的由它枯,榮的由它榮」。
草木也好,人心也罷。各有各的自持,各有各的因緣。這是禪的態度,也是王維這首詩的精髓。短短20字,王維既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又寫出了辛夷花的落寞景況。它不僅讓人感到悽美至極,還有一種時代環境的落寞感。同時它也透露了王維隱居生活的淡泊自然。
花開花謝是平常,人生起伏亦是平常。正如王維在另一首詩中所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淡泊閒適,即便對於千年後的我們來說,也有著積極的意義。畢竟對待事物太執著,往往就會徒增煩惱。總的來說,王維的《辛夷塢》,「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是一首流傳千古的名作。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