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長的歲月中,我們踏著春的希冀,頂著夏的炎熱,跨過秋的蕭瑟,與落葉一起滿懷深情地走進冬天。入冬了,梅現了。枕在冬日寧靜安詳的臂彎裡,踩著門前柔軟的銀色素毯,遠遠望去,那傲雪的梅花凌寒開放,是冬日暖陽下的最美……
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古往今來,梅花以她的凌寒獨綻而居群芳之上,深得人們喜愛。古時的文人雅士,在雪花漫天飛舞時,都為梅舞筆弄墨,留下了很多佳作。而最為熟悉的莫過於寫進新課標必背的這一首《梅花》。
梅花
作者: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牆角」,說明「梅」生長的環境極為偏僻,也很狹窄,換言之,就是告訴人們,這幾枝「梅」所處的環境不佳,地位卑微,無人賞識和眷顧,但依然凌寒開放。正如陸遊《詠梅》之「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一樣,梅花不擇地勢,不擇土壤,方寸之地足矣,儘管並無人眷顧與賞識。
後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寫得較為新穎別致。「遙知不是雪」,從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出了梅花的純淨潔白。儘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在遠處所看到的牆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讚美了梅花的堅強與高潔。
梅花,冬天裡的主角,不但具有優雅的外表,又有清白的內心,令人陶醉。它不會因為沒有彩蝶伴舞而感到失望,也不會因為沒有蜜蜂追隨而感到沮喪,它只是無私、無怨、無悔地為我們默默地綻放於嚴寒之中,默默地送來幽香……
王安石當時正處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他仍然積極力主改革,因此,不但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反而遭到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在這種情況下,他孤獨的心態和艱難的處境,與梅花有很多共同之處。這首小詩看似平白淺顯,實則意味深遠,它告訴人們堅強高潔的人格才最具偉大魅力。
在天地之間,雪花和梅花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雪本身也是很美很白的,但是卻不能給人送去幽香。而立在僻靜甚至冷清的牆角,衝破嚴寒靜靜地傲雪綻放,遠遠地立著望著,向世人送去濃鬱的幽香,這是絕世之梅,是也傲雪之梅,更是勝雪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