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場倦怠了怎麼辦?

2021-01-08 中國吉林網

  日前,國內一人力資源服務商發布萬人調查結果,調查顯示:近80%的職場人感到精神緊張和壓力;2/3的職場人感到壓抑和焦燥;超過70%的職場人對工作產生倦怠,表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這,就是隨著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職場人自身健康的退化,悄然來襲的「職業倦怠」。

  

  關於職業倦怠問題,近年來一直備受關注。職業倦怠期具有階段性、周期性,最明顯的症狀之一是「拖」――工作拖拖拉拉就是不想完成,非要等到最後一刻。職場人士到了35歲左右通常是職業倦怠的高發期,特別是工作上有了一定成就的「白骨精」尤為明顯。據調查,從行業上看,教師、醫生、媒體從業者以及辦公室白領等從事腦力勞動者的患病率比較高;從個性角度講,具有敢於開拓和迎接挑戰、獨立性強,並且對自己或他人要求較高等人格特徵的人也容易陷入職業倦怠。

  

  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

  

  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會出現波峰和波谷,職業倦怠期和人的生理周期一樣,有一定規律可循。為什麼會進入職業倦怠期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

  

  1、主觀原因

  

  (1)工作壓力或挫折打擊的長期疊加。35歲左右的職場人經過多年打拼,在事業上小有成就,在一定程度上「位高權重」,工作壓力日漸加大,加上新人不斷湧現對「高位」造成一定壓力,使得「白骨精」們尤如穿上了「紅舞鞋」。一些心理脆弱的「職場老人」抱著嚴防死守的心態,許多事情親力親為或將所有事情攬在自已手下。長期的工作壓力和過長的工作陣線讓紛繁複雜的事情接踵而來,打亂了原來果斷有序的工作節奏,改變了原來乾淨利落的工作風格。工作的不順利,會不斷給人不同程序的挫折和打擊,令人懷疑自身的能力,自信逐漸降低,並且不斷為自己的失敗和工作不力找藉口,產生疲乏和焦慮。

  

  (2)攀比心態。35~40歲的職場人士,往往會期望得到比其他人高的待遇。工作時間長了,工作夥伴、合作夥伴甚至競爭對手之間的交流、對比也會增加。見到經歷和能力和自己相似的人職高薪厚,往往會覺得沒面子、不平衡,失去了平常心,抱怨越來越多,心態逐漸由波動發展到失衡、抑鬱,失去工作熱情。

  

  (3)工作多年進步不大或出現發展瓶頸。中國企業的特殊發展階段創造了好機會,造就了一大批年輕的精英和骨幹,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業績優秀的員工,一方面還沉浸在過去的豪情與驕傲,另一方面要面對如今能力無法提升、工作力不從心的落差與困惑。面對過去的輝煌業績和如今的發展瓶頸,面對企業(社會)和家庭的多重壓力長期難以調整,感到心理糾結、身心俱疲。

  

  2、客觀原因

  

  (1)重複的工作內容。重複的工作內容上缺乏新意,隨著個人能力的不斷提高工作起來應付自如,每天用同一種思考模式、同一種方法處理問題,工作變得枯燥無味,對已取得的成績不再興奮。即使企業發展對員工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但是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員工就會的去提升專業水平的動力,導致厭倦工作,心情煩躁,精神不振。另外,如果長期從事自己能力過剩的工作,也會使人心生厭倦。

  

  (2)操作、管理上的負面因素長期存在和一些遺留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由於溝通、理解以及思想工作的不暢、不到位,企業員工逐漸認為公司的制度不利於自己的發展;領導的某些處事原則、行為作風使自己的工作環境越來越差,而且看不到改善的跡象。負面因素、遺留問題和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這樣的管理會讓員工對企業、部門、領導的信賴度逐漸降低,從而對自己的職業選擇產生懷疑,長期得不到的心理緩解和滿足引發心理失衡,造成焦慮或抑鬱情緒。

  

  職場倦怠怎麼辦呢

  

  對工作失去興趣,是因為心理能量空了。首先要用正確的方式來給自己充充電。比如休個假,來一場放鬆身心的旅行;調整作息,做自己喜歡的事。

  

  其次,找準職業興奮點。從多角度客觀評價自己、欣賞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價值。如果對現在的工作完全沒了興趣,就要重新慎重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工作。

  

  最後,想想自己當初希望在工作中追尋什麼,一路走來有沒有忘失「初心」,能否以平常心對待種種挫折等。靜心梳理心情,才能走出迷霧,重新堅定信心,走向未來。

  

相關焦點

  • 不想上班怎麼辦?3個建議幫你走出職業倦怠期!
    其實不用,這種「症狀」,它是21世紀的職場流行感冒,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來一次,很普遍,幾乎每個人都會出現!據《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70%的中國職場人有輕微倦怠,13%的人有重度職業倦怠。所以,你有職業倦怠,並不孤獨!
  • 7成中國職場人厭班,我們為什麼會陷入職業倦怠?
    LinkedIn(領英)創建於 2003 年,致力於在連接人脈的基礎上為中國職場人職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提供更豐富和全面的價值,連接無限機會。作為全球知名職業社交網站,領英全球會員總數已超過6.74億,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 「青雲計劃」不想上班怎麼辦?3個建議幫你走出職業倦怠期!
    其實不用,這種「症狀」,它是21世紀的職場流行感冒,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來一次,很普遍,幾乎每個人都會出現!據《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70%的中國職場人有輕微倦怠,13%的人有重度職業倦怠。所以,你有職業倦怠,並不孤獨!
  • 世衛組織將「職業倦怠」列入疾病分類
    在當今的職場文化中,「忙碌」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職業倦怠已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大多數專業人士,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有這樣的感受:精疲力盡、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完成小任務,無法承受長期的工作壓力。什麼是職業倦怠? 當你在工作時是否有這樣感覺?就像整個人都被掏空了一樣,在工作中長期感到亞歷山大,整個人處於疲勞或沮喪的狀態,不斷犯些小錯誤,或陷入無效率的死循環。如果是,世衛組織告誡,你可能需要去看看醫生。
  • 什麼是情感倦怠期?遭遇倦怠期後,你該怎麼辦?
    什麼叫倦怠期?倦怠期是情侶在一段時間相處之後,隨著了解的深入,新鮮感的消失而產生的麻木與疲憊的感覺。出現倦怠感的一方對待愛情的態度會出現一定程度鬆懈,不再像初期那樣積極,這樣雙方的好感濃度自然而然也就降低了。但是要擺正一個觀念,倦怠期的出現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不是不愛了,而是需要給已經倦怠的愛情加點料,讓它翻滾出不一樣的滋味。
  • 孔子為什麼沒有職業倦怠?
    孔子是有效克服職業倦怠的典範,他在這方面的思想和實踐對於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的教師群體尤有圭臬意義。  一、建立學習型生活方式  從嚴格的意義上講,孔子是中國學習型生活方式的首創者。他一生熱愛學習,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論語·學而》)「朝聞道,夕死可矣。」
  • 石中英:教師職業倦怠的一種哲學解釋
    一句話,職業倦怠的出現意味著教師活力和創造力的喪失,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不良症候與可持續發展的攔路虎。 關於教師職業倦怠的歸因研究已經有很多,產生數以萬計的研究文獻,涉及各級各類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從已有研究文獻看,有關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多數從社會學、心理學、組織學等角度展開。
  • 親歷者支招:破解職業倦怠從這4方面出發(附自測表)
    面對職業倦怠,高校教職員工應如何處理,高校管理者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近些年,職業倦怠已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話題,危害著不少教職員工的身心健康,影響著他們的工作質量。尤其是新冠肺炎突發的2020年,當職業倦怠襲來,高校教職員工應如何處理,高校管理者又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狀況,看看是否存在職業倦怠。
  • 淺析傳統媒體從業者職業倦怠感的幹預策略
    【本文提要】本研究對傳統媒體從業者的職業倦怠感現狀及原因進行了分析,並在現狀調研的基礎上,研究了學歷教育對傳統媒體從業者職業倦怠感的幹預影響,探索並分析了學歷教育的幹預效果。結果表明,學歷教育對傳統媒體從業者緩解和消除職業倦怠感有明顯的正面影響力。
  • 什麼是倦怠以及它為什麼會產生?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什麼是倦怠以及它為什麼會產生,希望大家喜歡!「倦怠」指的是缺乏動力,身體上感覺疲勞,精神上感覺厭倦。在體育運動中追求卓越的路上,運動幾乎佔據了一個人所有的時間。運動成了一切,甚至成了唯一談論的話題。家庭的情緒由體育成就或失敗決定,所有的業餘時間幾乎都用訓練。
  • 教師不分青紅皂白打罵學生,是什麼心態?是心理亞健康+職業倦怠
    什麼心態下,教師才會不計後果打罵學生?教育懲戒權何時不再扭曲?大清早看了一篇新聞,新聞內容為《餘姚一男老師拽著女學生頭髮狠扇耳光,教育局責令校長和老師道歉》。不管學生犯了什麼錯,這種打法打的輕重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 大學的倦怠與社會精神的危機
    原標題:大學的倦怠與社會精神的危機   近日,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騰訊-麥可思大學教師職業倦怠調查》引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報告結果顯示,「超過半數高校教師每個學期都會在實際工作中感到精疲力竭」。
  • 陷入職業迷茫和倦怠,找不到方向,我應該怎麼辦?
    銀行裁員,自己因此失去了工作,但未有一技之長,未來要做什麼呢? …… 生活中,有太多人在進入職場後,越來越迷失自己,或者厭倦了一眼望到頭的未來,找不到任何的激情與動力,我們容易將其定義為職業迷茫、職業倦怠等等。 不少來訪者因為這類問題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
  • 倦怠造句和解釋_倦怠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倦怠(juàn dài)。疲乏懈怠,厭倦懈怠。[葉聖陶《倪煥之》:「興奮以後的倦怠與熟習以後的玩忽終於出現了。」]倦怠參考例句:1、他終日為學,毫不倦怠。2、他對這日益繁重的工作逐漸感到倦怠。3、倦怠期也是雙方得以長久相伴的秘訣。
  • 一位教師的筆記,什麼是職業倦怠?教師的職業幸福來源這五個方面
    為了學有所獲,吾將精妙之句整理逐一於後供大家分享:01【01】教師職業倦怠三個特徵教師的職業倦怠是指教師在長期的工作壓力下所產生的持續的失望情緒和身心疲勞的狀態或者由於與他人相處中遇到各種矛盾衝突而引起的持續性的挫折感,最終導致在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表現出精疲力竭
  • 備戰2020中考,壓力大產生學習倦怠,初三家長和學生要怎麼辦?
    備戰2020中考,壓力大產生學習倦怠,初三家長和學生要怎麼辦?寒假即將結束,初三學生都進入了緊張的備戰狀態。但是大部分學生的心態並不穩定,有的學生充滿了焦慮與不安。因為學習成績中等,隨著考試的臨近,這些學生的心裡越來越沒譜,忐忑不安。
  • 這叫「關係倦怠」,不是愛情破裂
    以前,兩個人手牽手過馬路都是一種幸福,但如今即使收到再貴重的禮物都沒有什麼感覺。更可怕的是,有這種現象的不僅僅是閨蜜,她男友的表現也是越來越消極。閨蜜說,自從放假回家,她已經一個月沒有收到男朋友的任何消息了,唯一的聯繫就是朋友圈,看他和各種朋友們聚會、遊玩。
  • 抑鬱症原來是倦怠社會的通病
    恰好最近便讀到了一位年輕的德國哲學家的論述,書名為《倦怠社會》,感覺大受啟發,迫不及待要與大家分享。作者從免疫學的社會學效應出發,分析原有的社會模式已經發生了深刻改變,當前正在處於從規訓社會向倦怠社會的轉變過程之中,而倦怠社會的結果便是生產冷漠呆滯的抑鬱症患者,可以說抑鬱症患者的普遍增多成為了一個社會正處於倦怠社會的風向標。
  • 天天找工作又不想上班,人要廢了:4個招數幫你走出職業倦怠期
    一直找工作,找到了又不想去上班,現在就這也不想幹那樣不想幹,那將來老了怎麼辦?當然,這裡排除你家裡有礦或是財務自由的人,但要是這樣的人我覺得不應該會為此事苦惱。你找到了工作為什麼不去,還一天拖拖拉拉地說自己廢了,工作不適合的想法,人首先要學會吃苦耐勞,實踐出真知。
  • 倦怠的預防和治療|飛米粒心理健康公益普及
    什麼是倦怠?過度疲勞和長期緊張導致了倦怠的情緒,讓身體和精神處於非常疲憊的狀態。當您感到不知所措,精神萎靡,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隨著壓力的繼續,您開始失去興趣和動力,而這些興趣和動力是你幸福最重要的源泉,失去了這些源泉,你變得無比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