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微信上看到福建最美鄉村的帖子,其中霍童古鎮和廉村都在寧德郊區,年末回阿玲老家過年,正好順道遊覽。
霍童古鎮位於寧德市西北區,距離市區約47公裡。上午9點左右出發,出了寧德市區,沿國道直行,正閩東臘月,天氣晴和,一路山明水秀,處處風光。半小時後轉303省道,漸漸便有一條溪流蜿蜒隨行,想來就是資料介紹中所謂「赫赫有名」的霍童溪了。透過車窗,但見溪流平緩曲折,水色清澈明淨,忽而河灘寬闊,卵石橫陳,忽而回滯深潭,草木豐茂。時有村落,屋舍儼然,點綴山野之中,恍若桃源。
順著「霍童溪生態攝影基地」的路牌,未及思索已駕車拐入路旁一條狹窄的水泥路,長坡之下,林木之中,隱藏著一個小小村落,約二、三十戶人家錯落分布在河灘之上,因或時近年關,家家門前已是大紅燈籠高掛,兩三黃犬懶懶臥在柴籬之下,見人不去。車子穿村而過,惟見幾位老人倚門而立,雖見生人車輛亦不驚奇,想是平日時有遊客光顧。村外一片河灘,有淺淺河堤環繞,堤上灌木叢生,雜以亂花。流水濺濺,靜謐自然。若在此夜宿,應無夢可做。
出村繼續沿大路前行,不過數裡是霍童古鎮了。鎮子就在省道旁,一塊碩大的山石矗立路邊,上以篆書書寫「霍童洞天」四字,另有路牌標識再前行78KM便是白水洋-鴛鴦溪景區。順路右拐過遊客中心——或是年底緣故?遊客中心並未看見工作人員——徑直開到鎮口,仍然是一路相伴的溪流環繞著古鎮,溪岸邊垂柳依依,幾叢古榕枝繁葉茂。抬眼望去,此處溪流甚為開闊,對岸是狹窄的田野,四周環繞青山,山勢旖旎嫵媚,形態可人。
停車在綠意盎然的濃蔭裡,拾階而上,有一廣場,俱用卵石鋪砌,廣場中央石碑旁立有景區介紹,原來霍童山自晉代已是道教重要修養地,唐代已經名列天下三十六洞天榜首,甚至還在五嶽之上。廣場一側,紅牆掩映,朱閣飛簷,氣象氤氳,是為文昌閣,始建於清康熙年間,佔地700平方米,內奉文昌帝君、魁星爺等聖像,印象中我是第一次朝拜如此規模之文廟,少不得攜小乖之手,一一行禮,祈望帝君保佑小乖學業進步。聖殿四周遍植花草,欣欣向榮。文昌閣門前一座四方小廟,供奉的是關聖帝君,文聖武聖,相得益彰。
武聖廟正對面,牌坊之內,青磚黑瓦的古屋群夾著石板街巷,曲折幽深,這就是霍童鎮最經典的老街了。霍童古民居大多保留了先民的群居特色,各個宗族以先後順序建立自己的集居地,通常以一家一戶或一戶多家為特徵;而在歷史的演變中,古民居又分出了青磚、木質結構及三合土牆三種外觀。青磚外觀的,是當年的大戶人家,每戶大門前都有一個雕刻精美的牌匾,上書「雲蒸霞蔚」、「源遠流長」等字樣,院內的對聯和木欄,有意無意透露各家各戶的淵源脈絡。
隨意行走在老街的明清古建築群中,總有一股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矗立了200年的木旗杆,雕花的窗欞,鏽跡斑斑的門環、青石階上的苔痕,似乎都在無言地講述這座古鎮曾經的幾百年光景。偶爾從敞開的木板門裡看進去,幽深的天井裡,一束冬日的陽光夾雜著蛛絲和灰塵,定定照在靜默的盆栽之上,古遠而又充滿生命力。那些盆栽看起來都是經過精心打理的,雖然處在深巷庭院之中,仍然煥發出無盡的藝術美感。而在巷角殘垣之上,或是牆頭的磚隙縫裡,時不時有一叢一枝花兒,獨自妖嬈。
也許是數百年來遵循天人合一清淨無為的修心修行,霍童的居民看上去都是那麼安詳恬靜。汲水的主婦、買菜歸來的男主人、巷口閒聊的老嫗、坐在圈椅上曬太陽看報的老翁,還有那幾位結伴而行的小朋友,看起來都是那麼從容輕柔,仿佛這裡的時光也放慢了節奏。街邊這家普通的板房店鋪,父子兩人正在專注地做豆腐,年邁駝背的老人擺弄著手上的活計,猶如藝術大師正在完成其最後的傑作,即使面對我不斷按動的快門,仍然不肯稍稍分神瞄我一眼。隔壁雜貨鋪的老闆坐在門口,手中一杯新泡的綠茶冒著嫋嫋的熱氣,在斑駁的光影裡慢慢消散。
經過街頭的老井,經過路口的榕蔭,不知不覺又來到了鎮外,面前仍然是流淌的霍童溪,隔岸是妖嬈靜臥的美人峰。遠眺溪流上遊,幾座小橋,幾葉竹筏,幾縷炊煙。我喜歡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