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據說很多天津的相聲小劇場都不讓觀眾隨便的錄像和錄音,對於這種現象絕對是存在的,很多人不理解這個規定是為什麼,觀眾買票去看表演,為什麼不可以現場錄製視頻和音頻呢?這裡面其實有別於其他曲藝門類,相聲講究的是包袱,一個包袱的好壞就能決定觀眾笑與不笑,所以很多的相聲演員創作相聲就是為了創作好的包袱,而這個包袱有時候只能用一次,也就是類似於腦筋急轉彎,相聲演員引領著觀眾去轉過來,觀眾既能反應過來還得笑了,這就是好包袱。
所以也可以理解一些相聲小劇場不讓錄製視頻和音頻的目的了,就是為了保護創作者的勞動成果不被其他相聲演員剽竊走了,這種現象很多,別人的包袱拿過來就用,但是你用了,別人再抖這個包袱,觀眾就不樂了,這樣的效果最終就導致了相聲劇場的觀眾會減少,所以這也是某些小劇場始終堅持這個規定的原因!
但是這個做法確實有道理,可是反觀德雲社的做法可就有悖常理了,老郭的德雲社沒有這樣的規定,觀眾入場隨便錄,沒有任何隱私,難道德雲社的包袱不怕被人偷走再用嗎?其實這個也是兩方面的問題,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確實小劇場的做法有他的好處,那就是暫時保護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從長遠來看,相聲包袱被傳出去,不僅被同行利用,更多的是被觀眾之間流傳呀,這樣的結果就是擴大了相聲的知名度!
所以咱們 看郭德綱德雲社的相聲,從來都是隨便的錄製,這就是一個格局問題,老郭不會不知道錄製視頻之後,有可能被其他同行剽竊的,但是老郭考慮到的就是長遠的結果了,這就是格局問題,德雲社的格局就是大,所以才有了現在的德雲社,而某些小劇場始終還是小劇場,雖然保住了自己暫時的利益,但是發展的很慢。
不得不佩服郭德綱,對於相聲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不僅壯大了自己,更使得如今的相聲界百花爭鳴,都在追趕德雲社的腳步,相聲同行之間就應該是互相學習,互相觀摩,包袱被偷走沒什麼可怕的,這也促使相聲演員之間的互相成長,被偷走了,那就再創作更好的包袱呀,這樣的相聲才有所發展,只會閉門造車,永遠不會發展壯大的!德雲社的強大就是不怕你同行偷走包袱,遠大的格局終造就了如今強大的德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