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清代瓷器鑑賞口訣大全

2020-12-06 談藝品

清代三百多年歷史處於中國瓷器工業已經成熟,世界手工業大發展和歐洲工業革命的時代。在瓷器製作業,清政府派督陶官督造官方用瓷。而官方以欣賞和把玩要求制出賞品瓷。加之這時的制瓷工業受國內外影響深,外來的琺瑯彩被用在中國瓷器上,瓷器的其他方面也極度發展,如:有瓷製作的宮廷用轉心瓶,鏤空雕塑複雜的燻爐等。

對清代的瓷業,有一種說法「瓷藝造型,繪畫腐敗、落後」;還有一種說法是「發展速度快,胎釉原料配比合理」,瓷面和造型富麗堂皇,給人以富貴豪華之感。但紋飾走向繁密。

不管怎樣說瓷器的主流是發展的,如清代對國畫技藝和毛筆的書法技藝都比較準確的應用在瓷器上。這是對中國文化藝術的極大貢獻。在對世界工業的應用方面,使銅胎琺瑯彩在瓷器上得到成功應用,對選料和配料上也有了進步。而這些創新也是鑑別清代與元明不同的依據。在鑑定中不可缺少,只有利用。

清朝瓷器形

順治康熙制瓷情,古拙豐滿渾厚型。

乾隆規整嘉道笨,雍正秀巧精小型。清朝上口多小方,口沿斷代記住型。

註解

順治康熙時的瓷器古拙,豐滿厚重,乾隆時期的顯規整,紋飾繁密。嘉道時期的顯笨重。而雍正時期的秀巧精良。

清朝瓷器胎

康熙胎厚硬細密,雍正輕薄細白致。

道光以後制胎粗,清代接痕少留跡。

註解

康熙時的胎堅實細密,厚重,雍正時的輕薄、細白,道光以後的胎粗,清代接胎的痕跡加工比較好,要仔細看摸才可以發現。有的器件向內看可看到接痕明顯。

清釉面區別

清釉不如明肥亮,施釉薄淨多白相。

順治康熙釉細平,胎釉結合緊得當。

雍正細瑩有橘皺,乾隆平整泛青樣。嘉道釉層不平整,波浪明顯不一樣。

晚清施釉太稀薄,釉質疏鬆缺平亮。

註解

清朝的釉不如明代的肥亮,施釉薄是一大特點,胎釉白亮潔,順治和康熙年代釉比較細平,後期嘉道釉層不均,有波浪,雍正釉細晶瑩,但有橘皮皺,乾隆的釉平整泛青,但整個清朝的釉和胎的結合比較緊密,晚清的釉稀薄,釉質也疏鬆,缺少平亮感。

清代底足

早期大器光滑砂,順治康熙多樣誇。

雙層斜削和平削,外高裡矮內斂搭。

三層臺式槽拱平,滾圓泥鰍直高扒。

註解

早期順治康熙時的底平光滑底足,有粘砂。清朝各種底都出現了,如雙足底、內斂底、外敞底,有臺階式底,多臺階式、直平式、泥鰍背式,乾隆果綠色底有漣漪波紋是特色。

清代瓷斷代

清朝分代要注意,底足多樣心中記。

型底胎釉畫工分,晚清胎釉平難遇。

康熙型拙秀雍正,康器厚重要留意。

嘉道波浪雍橘皺,晚清釉薄疏鬆必。

康底光滑常有砂,胎厚質地確細密。

寫意寫實有神態,晚清無神鼻隆跡。

清瓷定寫皇號款,分清寫法別忘記。

早期晚期用正楷,乾隆篆多雍少遇。

清代堂名款最多,民窯草率字亂必。

註解

清代瓷器底足複雜多變,但這是型的變化大,在胎質上,康熙以前底足堅硬密滑,有砂,以後的比較細,這和摻高嶺土有關,但火石紅少有。

從畫工、胎釉底型釉料上可以鑑別靠單一的也可以但不如多方面鑑別說服力強、快,如:順治康熙古拙、厚重、堅實,雍正秀巧,乾隆繁密而精,乾隆以後釉料不均。在款識上,畫圖草、石、山水樹木上,底上都可以鑑別。特別是清代大部官器都有皇帝年號,但款的寫法是不同的。

從釉料上,早、中、晚期又不同,這就是斷代的標準。

清朝紋飾

畫家影響瓷畫多,寫意寫實民窯多。

用筆豪放清代氣,繁密拘謹任評說。

早期畫山樹木水,彎節麻點老皮多。

古裝仕女髻秀面,花卉柔細骨不多。

晚清面部沒有神,鼻部隆起後期多。

早期有神晚平淡,記住要點再評說。

早期晚期正楷款,清代堂名款最多。

民窯草率字寫亂,雍正篆少乾隆多。

註解

清代的瓷器紋飾受書畫家影響很多,這時的紋飾反映出當時畫派的風格,寫意寫實也不少,清代用筆豪放,在口及底的邊紋飾上比明代繁密。在清代早期在畫山石、樹木上常畫彎樹、有疤瘤的樹及樹枝,樹枝上也常以皴為多,畫石以怪奇石及皴石為多,這些都反映了清畫派的寫實及誇張的思想,而且以思古崇古,園庭小景為畫面人物及故事背景,仕女頭上有髮髻,面畫顯得的清秀。花卉柔細,無骨脈,而晚清畫工粗人物無神,但鼻子隆起,這時畫人物面孔有些顏色深淺度,反映出面部骨骼情況。

早、晚期款識用正楷,雍正少用篆,乾隆大部用篆書,以乾字為鑑定重要的字,民窯畫工粗,字也草率。

清代老三代工藝用料

康熙畫工仍粗獷,工藝精畫隨心想。

用料特徵時代清,青花彩料都上場。

康熙料粗工藝簡,雍正藝精用料廣。

乾隆料細畫繁密,斷代識款有標榜。

註解

老三代指康、雍、乾。康熙時期對色料的加工不是太精細,細粉中有顆粒,還存有鑽胎沉胎現象,工藝精中有粗獷,畫匠隨意中含熟練,用色料多。青花、五彩,粉彩都出現,但用料的研究及使用不那麼精,雍正出現玻璃白,對色料的調深淺度有了方法,所以粉彩非常漂亮。乾隆時畫工繁密,另外清代都有年號款識,要對照款識,標準款樣,就容易區別三代中的器件。

康熙青花

深淺層多塊面均,色層過渡好才真。

過渡不好定是假,珠明鈷料五層分。

眼內有珠定是贗,人怪有眼無珠真。

馬刀人物線熟練,戰場衝殺戰袍軍。

角獸麒麟和獅子,山峰突出遠近深。

註解

康熙青花層次分明遠近感覺很強,深淺過渡好,大部分用珠明料分出五個層面的色度,畫人物的眼睛,眼珠不單獨點畫,而是和上眼皮邊連著筆畫畫出,所以顯得人物有點怪。畫刀馬人物身穿戰袍衝殺和山石人物等。角獸、麒麟、獅子為三獸圖當時很有名氣,山村的山峰突出遠近感強。

清代珠明料

珠明鈷料用於清,一代要比一代精。

研磨過慮代代細,鑽胎可鑑康乾雍。筆法畫工代不同,只要認真斷代清。

珠明料的大量應用是清朝,在清朝每代都是比上一代用的精。研磨漂洗用料是越來越好,在康雍乾時,康熙的鑽胎比較粗痕(當然比明以前要強的多,但是仔細看還是有微痕的)。到雍正就更好了,鑽胎胎又淺了,到乾隆在用料上很講究,而且也有很好的深淺度,在畫工上康熙時期粗獷而古樸,但人物花鳥卻有因料而引起的不足,鑽胎出現的是坑點及斷線現象。到雍正時人物在清代形成自己的特點,畫工精而細,到乾隆時細而繁密,紋飾邊框圖案加枝加葉的多。(鑽胎、吃胎、沉胎、凝聚斑深入胎骨都是一個意思,即鈷料因含鐵在燒制中深入胎骨之意)不同的鈷料因含鐵不同鑽胎也不同,而同一種料因時代對鈷料的加工精細不同,鑽胎也不同,因此歷來人們都將鑽胎看作是鑑定古瓷的重要依據之一。

分水青花

分水青花清代創,青花深淺新圖像。

山水遠近林層明,青花直接畫瓷上。

註解

分水青花是畫色彩上有深淺,畫工上明顯有遠近之感,顯得十分真實,通過用料的濃度和畫工實現畫面遠近的層次感,為分水青花,這是清代在青花瓷器上的一大貢獻。

郎窯紅

難怪郎窯藝工窮,十件難能九件成。

脫口垂足郎不流,泡小亮潤釉薄紅。

淡青開片燈草邊,削足藝高綠勝紅。

細看可見牛毛紋,器厚大件尊和瓶。

註解

清康熙時期郎廷極為了燒宣德紅但沒燒成,結果燒成了一種非常好的,從來沒有過的紅釉器,人們稱為郎窯紅。器內和底似哥釉開片,白灰的,俗稱米湯底。郎窯紅色如牛血一樣猩紅,釉薄,釉泡小而亮,釉面開裂紋片。米湯底或蘋果綠底,紅色底少,胎骨粉白,淡青、淺紅燈草邊的口,底無款。

郎窯紅為雞血紅,用放大鏡看有開片,底有開片略泛灰,稱米湯底,有的泛微綠,口部因釉流淌出現的白色有燈草邊,釉到足後不流淌,有牛毛紋在釉中,沒款,很不好燒,燒成的很少,十窯九不成,口訣和注釋已很清楚。

年窯紅

紅亮不足色發烏,紅色不紅黑乎乎。釉厚紅烏常過足,黑底開片有款出。

註解

年窯紅色發烏,釉厚薄不均,流淌過足,常顯黑紅,器內、底也開片,有款識。年窯紅是清朝郎窯紅後期在年希堯當督陶官時期燒的,大部分是和唐英當督陶官時燒的。《古瓷鑑定指南》一書中記載年窯紅是康熙後雍正中晚期年更堯的弟弟年希堯和唐英在景德鎮燒的。

康熙粉彩

康熙粉彩多濃重,玻璃白釉初學用。

用的五彩琺瑯藝,畫面常裂釉厚重。

註解

康熙的粉彩受五彩和琺瑯彩的影響燒製成功的,玻璃白在康熙晚期才用,早期是用膠水調出厚薄,加白釉創作深淺色調,那時的粉彩濃重有小冰裂開片。當時沒有用玻璃白。

康雍粉彩鑑

康熙粉彩青花贊,畫家筆法大風範。

雍正粉彩多富貴,足滑款識對器面。

康熙粉彩和青花,畫的有層次,號稱康熙時的青花五層次,像大畫家畫的。雍正粉彩多富貴細膩,足滑潤,款識標準正對中軸線。早期康熙粉彩用肉眼能見小開片,深淺度也不均。這是因為那時的彩是用摻白色釉勾兌的,再加上是用膠水,所以開片又不均,有點像油畫色。

好的粉彩

看藍要正畫工細,印寫字款要沉重。

胎質細潤滑削刀,描金紅地常貴重。

註解

好的粉彩可以不看其他色,只看青色,即:鈷料就可看出真偽及年代,因鈷料的應用,有時代特徵,這是鑑別粉彩的一個極好的方法。還可以通過看款識青料,因為款常常用青料,看胎質手感滑潤、削刀技法、描金等,可基本斷真偽,一般粉彩加描金的貴重。

雍正粉彩

雍正粉彩畫工精,款識沉深字正清。

口底橘皮很明顯,圈足滑潤器不輕。

雍正粉彩雖然好,描金易掉紅褐生。

註解

雍正粉彩歷來受人歡迎,畫工精細美觀,款字工整、深沉、口內底部有橘皮紋,圈足有明顯削刀痕的魚脊背、滑潤,器形美觀大方,體重。但描金色顯黃中帶紅褐色易掉金。尊、瓶體重。碗輕。

雍正粉彩比康熙精緻

豔色淡雅柔軟清,深淺薄厚軟彩豐。

註解粉彩一般都比五彩、鬥彩淡雅柔軟,薄厚分出濃重,輕淡。其主要特點是用玻璃白打底後再上色,這樣燒出的色中就會有深淺度。

粉彩工藝特點

粉彩別名叫軟彩,打底先用玻璃白。

玻璃白上塗色釉,低溫烘烤兩次來。

因受琺瑯彩影響,早期粉彩油調排。

註解

粉彩也叫軟彩,用玻璃白打底後上色,二次燒用低溫烘烤,玻璃白可以使色彩按色濃淡均勻散開,玻璃質比五彩強。如花瓣深淺有致,十分美麗。粉彩比五彩燒制溫度低30℃~60℃。所以也稱軟彩。早期粉彩用油調和。

雍正粉彩、鬥彩都精緻輕巧

雍正畫工工藝細,華麗精緻足滑膩。

粉彩鬥彩各彩精,有款有字看料細。

註解

雍正畫工工藝很細,器件精緻華麗,足滑潤、粉彩、鬥彩及其他彩料器都比較精,雍正時有款識,所以要認真看形、胎、料再看款識就會得出結論。

琺瑯彩

琺瑯西歐傳中國,金屬著色多彩成。

色彩燒在白瓷上,紅色用金非鐵銅。

不用水膠卻用油,低溫烘烤官盛行。

凸出平面釉料厚,可見冰裂細紋成。

濃淡有致立體感,瓷胎琺瑯康雍成。

註解

琺瑯彩用鉛、硼、矽作為基料。用金屬著色,在一次燒好的白瓷上作畫,紅色用金不用銅,不用水也不用膠調色,而是用油調色,像油畫一樣從西方傳入中國,先燒素坯,後在京城二次低溫烘烤而成。釉面可見小冰裂紋。色澤濃淡有致,有立體感,琺瑯器經康雍兩代發展後成為非常好的瓷產品。由於硼的適量加入增加了亮度。

琺瑯彩製作及釉色、款識

琺瑯曾是宮中作,瓷上色地七種色。

白黃紅藍綠絳紫,先作素燒再上色。

胭紅用金非銅鐵,紅色測顯金紅色。

胭紅改用膠體紅,氧化銻用出黃色。

色彩新創有九種,新彩老彩十幾色。

色地上面花鳥蟲,彩料嬌豔華麗闊。

竹松梅蓮山村花,御用款字專門作。

四字雙行青藍紅,楷字字正宮中作。

註解

琺瑯彩過去是在京城完成,首先在景德鎮燒坯然後再運到京城上釉燒成,胭紅用金不用銅,用油調色,黃色用銻,康雍將琺瑯彩由九種色發展到十幾種,所以琺瑯彩工藝十分美麗,花鳥山村很好看,款識在御用時用青、藍、紅三色,楷書雙行,專人書,也有印款。

琺瑯彩傳入及發展

琺瑯西歐傳中國,明末清初傳給我。

油畫技法塗銅器,名為琺瑯傳瓷國。

中國首用瓷器上,國畫油畫溶一夥。

兩技更比一技好,瓷畫飛躍強中國。

色彩豔麗釉色美,世界瓷史放花朵。

註解

琺瑯彩是從西歐傳入中國,以前是畫在銅胎器表面,中國將這種技術應用到了瓷上。中國將國畫和油畫的技法溶為一體,使琺瑯彩瓷成為瓷史上一朵絢麗的花朵。一般先在景德鎮素燒成型後再運到京城繪畫上色。

粉彩與琺瑯彩之不同

粉彩用水和用膠,琺瑯用油技藝高。

粉彩打底玻璃白,白釉打底琺瑯招。

粉彩深淺玻璃白,深淺散開厚薄色。

釉面凸出有低高,深淺高低非都高。

琺瑯油調凸出面,深淺都凸比面高。

琺瑯面易開小片,粉彩開片釉厚高。

琺瑯用硼亮明顯,粉彩釉亮年久消。

註解

粉彩用水或用膠水調色,琺瑯彩是用油,粉彩打底用玻璃白,琺瑯彩直接畫在白釉上,粉彩靠玻璃白散開色釉,琺瑯彩靠厚薄勾對調色的,琺瑯色釉高出平面,粉彩淺的地方幾乎和平面一樣高,琺瑯有小的冰裂開片,粉彩只有厚的部位開片,而且以早期為多,到了後期釉厚的部位也不一定有小開片。琺瑯彩是由於硼的適量加入而使釉面顯得光亮。在《中國古陶瓷發展史》一書第172頁中介紹以錳、硼、矽組成色的基料後,再加上金屬其他色料。這種技術使得琺瑯彩成為一種新的彩瓷,過去琺瑯技術一直是宮裡攏斷著。

琺瑯彩制胎及掛彩過程

琺瑯坯燒景德鎮,圖繪北京宮廷認。

配料精確鉛矽硼,好料色釉外國進。

金紅銅紅鐵紅多,給氧溫度嚴規訓。

註解

琺瑯彩是北京在素胎上繪製後,用800℃的溫度燒制的,不是景德鎮完成的,而是景德鎮制坯運到京城後由宮內燒制的。

彩料有些是進口的,對各種料的燒制溫度和給氧情況都不一樣,是嚴格控制的。

砷是非金屬元素,符號As舊名砒,灰白色,有金屬光澤的結晶,質脆有毒,可作殺蟲劑。硼是非金屬,元素符號B,有結晶、非結晶兩種,結晶的是透明立方體、有光澤、堅硬,是製造琺瑯和玻璃的原料。

雍正琺瑯彩(1)

雍正琺瑯用四字,六字款識真不是。

紅色用金不用銅,低溫宮燒是真事。

註解

書中認為雍正琺瑯款是四字不是六字,但在近些年發現有六字的,而且也很精緻,近年海峽兩岸都承認了帶雙圈的琺瑯彩器件。

雍正琺瑯彩(2)

雍正琺瑯宮廷燒,雙圈六字胎先燒。

運到北京上彩釉,琺瑯此時嚴有著。

註解

2004年11月中旬投資報報導青花六字款為清雍正時景德鎮預先燒成坯,運到北京再燒琺瑯彩釉,所以說青料六字款雙圈的琺瑯彩是有的,不是假的。臺灣故宮有一件。

雍正琺瑯彩(3)

地白如雪生潔輝,薄如卵幕噓雲飛。

蝶有茸毛花有露,細字楷篆稜角感。

註解

雍正琺瑯彩潔白如玉,薄如紙,形容吹之可動,書中稱噓之雲動,可見畫工很精細,蝴蝶有茸毛,花有露珠,字的筆畫細、楷篆都是寫的有角有稜的。

五彩、粉彩、琺瑯彩的區別

五彩料中沒有砷,琺瑯粉彩都有砷。

五彩粉彩不含硼,琺瑯硼多亮又新。

康熙琺瑯直落地,雍正琺瑯白地真。

註解

五彩中不含砷,琺瑯彩和粉彩都含砷,而五彩粉彩不含硼,琺瑯彩中含硼含的多,這就是顏料的根本不同,又加上各種色料和控制燒造溫度不同,這是琺瑯彩的製作特殊之處。康熙時期是落地琺瑯彩,雍正以後是白地之上的琺瑯彩,也就是玻璃白上的琺瑯彩。

五彩斷代妙招

明清彩瓷很盛行,五彩斷代要分清。

可用青花斷代妙,釉上清代釉下明。

註解

明代、清代彩瓷製作很興盛。彩瓷的出現豐富了生活,也滿足了皇室的欲望。五彩的出現更是增加了瓷器的品種及美感。一般來說明代是釉下青花,在同一瓷器上兩次燒上青花的一般來說時清代燒制的有時稱釉上再燒青花。這是斷五彩瓷的一個標準。

雍、乾爐鈞釉辨認

爐鈞爐中低溫顯,藍釉流淌藍紅點。

紅點為佳紅泛紫,乾隆點密多藍點。

雍正紫紅高粱紅,要看款胎別走眼。

註解

爐鈞在清代時期用700℃燒成,藍釉流淌出現紅點、藍點,以紅點多為佳品。雍正時紅點泛紫色,稱「高粱紅」,而乾隆時期藍點多,這是分代的標誌。在鑑別時還要參照其他條件,如:款、底、足、胎等。

古瓷烏金釉辨認

烏金釉色黑又亮,很少有泡砂紙樣。

泡兒像似豆油泡,那是清代以前相。

註解

康熙和清中早期和烏金釉的白釉料內都含紫金砂,釉色烏亮當看泡時,可見泡中有的泡色不是白亮而是有褐色的點,(因胎中含紫金土)再看其形、款(款的料色很重要),火石紅、工藝、如接口、內外旋紋ˇ。一般釉子用三、四十倍顯微鏡看多似砂紙打過的樣子,顯白色點時,一般來說是不夠代的。

古瓷茶葉末釉辨認

茶葉末釉黃青色,點點滴滴如茶沫。

泡兒少疏黃黑點,看胎看釉款釉色。

重要款底火燒紅,器形輕重胎老過。

註解

茶葉末釉的色是點狀的,鱔魚黃色、泡兒少、稀疏,點中有黑有黃,有褐色,再看型、胎釉,火石紅、底足重、就可以鑑別出真假,手摸釉面潤滑。從釉足邊上看沿著釉邊有醬色、火石紅。

茶葉末呈色與辨別

茶葉末釉鐵呈色,紫金砂漿先蘸過。

做釉用鐵很少量,鐵鉛呈色嚴操作。

用鏡看泡泡難見,口沿有泡釉薄過。

好似砂絞松香膏,內有黑褐黃點末。

註解

茶葉末是清代雍正時燒製成功的,茶葉末是利用宋以前唐代鐵燒青釉的技術,在胎、釉和溫控上加以嚴格要求燒成的,非常漂亮,燒前先在胎上罩一層紫金砂漿,再罩一層釉,再燒;一般泡很少見。但也不是沒有,口沿上有泡,在釉層中見到像各種色粒,絞在松香油裡一樣,呈鱔魚黃色。

古月軒

古月軒瓷美又細,古月軒款不寫制。

康雍乾朝御燒做,藏瓷何處難尋覓。

古月軒款堆料款,查釉觀色要細緻。

註解

古月軒是清代有名的藏瓷地方的名稱,但查不出在京城何地,但有一點古月軒的瓷不寫制,古月軒是清代宮廷的高級瓷器的款識。但款不寫制字的是對的,如果寫其他款樣,真的少、假得多。

乾隆畫工精

乾隆藝高先畫樣,制瓷要靠瓷畫匠。

一筆一畫臨摹跡,篆寫款識不走樣。紋飾細畫多繁密,一眼看去乾隆相。

註解

乾隆常由藝高的人先畫出樣,再用瓷畫匠畫在瓷上,一筆一畫地臨摹,款識用篆字大寫,不能走樣,紋飾多繁密是特點。

清代瓷器看泡

清代胎面白清色,泡在胎面扁平坐。

青花釉中有大泡,胎好釉好款看過。

註解

清代的胎釉的夾層面比較白,不像元代的胎面那麼黃,也不像明代的那麼青,那麼灰,泡像饅頭形狀,但泡像壓過似的,面是平的,青花中釉層中出現大泡。


相關焦點

  • 清代鹹豐瓷器鑑定鑑賞乾貨
    胡同兒說瓷器 清代瓷器寫到鹹豐皇帝這裡,可以說,一多半已經寫完了。清代經歷了前五朝的鼎盛時期之後,到了道光皇帝開始走向崩潰,到鹹豐帝這裡,不僅崩潰速度加劇,更加重要的是鹹豐皇帝一共也沒活多少年。在位時間更短。多少有清代氣數已盡的感覺。
  • 清代道光瓷器鑑賞乾貨
    胡同兒說瓷器本期介紹道光瓷器的一些鑑定小竅門。前期我們已經從順治講到了嘉慶,清代最牛的五個皇帝已經講完了,在講述過程中,我充滿了自豪,充滿了對老祖宗的敬佩,等講到道光的時候,我不禁開始羞愧了,因為從道光開始,黑暗的歷史逐漸拉開了帷幕。當然離我們的新中國也就越來越近了。一,道光皇帝是誰?
  • 瓷器收藏鑑定鑑賞之瓷器裝飾工藝大全
    我是瑞楨文化大奎,接下來就讓我與你們分享一些收藏鑑定鑑賞知識,一同領略藝術之美!瓷器是古董收藏類別中的一個大類,那麼我們在做瓷器收藏的時候應該做些什麼?怎麼鑑定瓷器的真假及年代呢?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會給大家分享一下各個朝代的瓷器收藏鑑定鑑賞的知識,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如果能夠分享,那就更感激不盡了。
  • 清代瓷器鑑賞方法乾貨(四)——乾隆篇
    胡同兒說瓷器 清代到了乾隆皇帝這算是走向了最高峰,經濟發達,國民富庶,但盛世滋生腐敗,也就有了盛極而衰的說法,乾隆朝正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年代。乾隆,愛新覺羅弘曆,雍正帝的第四子,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 清代瓷器鑑定方法乾貨——順治篇
    胡同兒說瓷器 關於瓷器的鑑定,我之前給大家寫了很多文章,最近想寫成系列,就乾脆來個清代瓷器鑑定系列,從順治爺開始寫,一直寫到宣統帝。今天是本次鑑定篇的開篇,我們就寫寫順治時期瓷器的一些鑑定方法。我不說行話,也不玩行活,虛頭八腦的沒意思,直接撈乾的,希望對大家的鑑定有所幫助。
  • 清代瓷器鑑賞方法乾貨--三(雍正瓷器)
    胡同兒說瓷器胡同兒說在前兩期介紹了順治瓷器和康熙瓷器的一些特點和鑑定方法,這一期我們說說雍正瓷器。我們每每說瓷器都得說說這個皇帝,學習歷史,從歷史中都能找到當時背景下的一些蛛絲馬跡。還是老套路,咱先看看生平。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託布汗。
  • 瓷器鑑賞:明快亮麗的《清代·青花罐》
    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1:請崔凱老師鑑定新老,如果對的話請估價,謝謝!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對青花纏枝蓮紋鋪首獸鈕蓋罐是一對清代中晚期生產的真品,具體的生產年代應該在清朝道光鹹豐左右。瓷器鑑賞2:藏友諮詢2:個人看康熙,幫朋友再確認一下,謝謝崔老師!崔凱老師鑑定回覆:藏友您好,您發來的這件《青花冰梅開光博古清供圖砂口罐》是一件清朝康熙時期生產的真品。
  • 清代瓷器鑑賞
    我國的瓷器也沿著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輸出到國外。宋代制瓷工藝在我國陶瓷史上的最大貢獻是為陶瓷美學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瓷器的裝飾技術除發展了傳統的劃花、刻花及印花技法之外,又創造了用毛筆加繪的新方法,紋飾奔放流暢,充分反映民間藝術的生活氣息,有獨創的風格。此外,鈞瓷的窯變色釉、瓷器的黑釉裝飾、影青與釉上加繪等等均表明宋代瓷器的卓越成就。
  • 瓷器鑑賞:清代(道光)鬥彩,市場參考價3萬元起步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2020第610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雖然其風格是乾隆時期到清代中期的風格特徵,但是底部款識的書寫方式和道光時期相比要更加草率些,故而其生產年份應該已經晚到光緒時期。但是底部露胎部分胎質顯得較為堅實,釉層質感較為瑩潤,線條勾描用筆的筆法較為嫻熟,但是此種化工屬於當時的民窯畫工。雖然其青花發色偏灰,但是釉上彩料色彩顯得較為濃重,色彩的飽和度呈現較好,表面光感較為潤澤。
  • 清代鬥彩瓷器特徵,如何鑑賞清代鬥彩瓷器
    鬥彩瓷器是明清彩瓷中最負盛名的瓷器,被歷代瓷器收藏著所熱衷,鬥彩瓷器以青花料在瓷坯上雙勾出花鳥、禽獸、人物的輪廓線,施透明釉,入窯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二次入窯經低溫燒成的瓷器,上彩一般有三四種,多則達六種以上,色彩較鮮豔。
  • 清代龍紋青花瓷器鑑賞
    清代是青花瓷器繁榮時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外銷於世界各國。是在瓷器工藝技術,繪畫水平還是產量方面都達到了中國制瓷歷史上的又一高峰。流傳至今的清代青花瓷器,數量之多,品種之繁,是非常驚人的。清代的青花瓷器品種比較多,有盒、罐、瓶等,如何斷代就成了藏家在收藏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它們不僅時代特徵鮮明,而且燒造脈絡清晰,為世人再現了清代青花瓷器的發展歷程。
  • 瓷器鑑賞:清代民窯·鬥彩精品,估價2-3萬元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246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鬥彩瓷盤,直徑瓷器鑑賞2:藏友諮詢2:請老師鑑定一下年代和價值,直徑25公分,謝謝!
  • 清代瓷器鑑定方法乾貨——康熙篇
    胡同兒說瓷器上期我們跟大家分享了順治瓷器的鑑定方法(【胡同兒說】清代瓷器鑑定方法乾貨——順治篇),本期我們說說康熙瓷器。康熙瓷器在中國瓷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重要,重要,重要,非常重要。用更加漂亮的粉彩瓷器替代顏色相對單一的五彩和鬥彩。康熙時期多精品,因為社會物質相對豐富起來,而好的瓷器才有銷路,不好的瓷器根本在當時就是廢品了,又怎麼可能留到現在呢。這也是我們大量挖掘出康熙瓷片的原因。那時候的工藝可謂精益求精。
  • 乾貨,清代瓷器鑑賞方法(五)—嘉慶篇
    胡同兒說瓷器今天我們說說嘉慶瓷器的鑑定方法。一般來說,大家習慣把嘉慶道光一起說,但是為了讓大家區別開來,胡同兒還是較為詳細的一個一個說吧。把自己對嘉慶瓷器的理解更透徹的給大家說明白為好。嘉慶即位,經濟幾乎已經到了清代剛剛入關時候的水平。勵精圖治後,雖有中興之兆,但是無奈,以嘉慶皇帝一己之力要想挽回清廷的頹勢,難上加難。整體來說,嘉慶時期的青花發色逐漸由深到淡,到後期就非常淡了。
  • 歷代古玩《瓷器》鑑賞類古籍兩百冊,最全面的瓷器資料
    明代瓷器.pdf│ 中國陶瓷5.清代瓷器.pdf│ ├─收藏瓷器│ │ [紅色官窯·文革瓷器].草千裡.掃描版.PDF│ │ 《中國古代瓷器鑑賞辭典》餘繼明.pdf│ │ 《中國清代青花瓷器圖鑑》.pdf│ │ 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 瓷器篇
  • 清代青花瓷器鑑定
    通過鑑賞與研究,提高自身的審美品味,激發自己藝術情懷。 清乾隆青花山水罐 清代時期,青花瓷器佔主導地位,上服務於皇室,下普及於民間
  • 清代紫砂器(三)禮器|紫砂瓷器斷代與鑑賞
    無論是對古代的匠師還是今天的愛好者,這既是一次穿越中國傳統文化長廊的深切體驗,亦是一次被時代幽光所映照的藝術漫遊。
  • 瓷器鑑賞:贗品總是「釉層僵硬」!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63集)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鑑賞老師:崔凱,姜鳳利,張慶玉等;瓷器鑑賞1:瓷器鑑賞3:藏友諮詢:請老師鑑定下年代,市場價格,高度28cm,謝謝!張慶玉老師鑑定回覆:藏友好!
  • 品鑑藍釉:如何鑑賞清代霽藍釉瓷器及其收藏價值
    霽藍釉是一種慣稱,此前的稱謂有「積藍」、「祭藍」等,後取「霽藍」二字,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象徵著雨過天晴,是非常特別的藍釉瓷器。那麼霽藍釉瓷器價值幾何,又如何去鑑賞呢?清代霽藍釉的燒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昰仿燒明代宣德時期盛名在外的「寶石藍」,另一種就是具有清朝時代特色的「霽藍釉」。
  • 孔雀綠釉瓷器收藏與鑑賞
    孔雀綠釉瓷器因其青翠如孔雀羽毛般的美麗色澤而吸引了廣大瓷器愛好者的目光。這種風格獨特的瓷器我國元、明、清時期均有燒造,但是以明、清時期的燒造水平最具有代表性。紫色百合香為您介紹瓷器收藏-孔雀綠釉瓷器收藏與鑑賞知識,使您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認識這種獨一無二的精品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