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砂器(三)禮器|紫砂瓷器斷代與鑑賞

2021-02-19 古玩元素網


關注"古玩元素網"-微信號:shgudong帶你進入古玩行!  

 作者簡介:周越,男,出生1966年。中央民族大學圖像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影像設計系副主任!

第一篇:清代紫砂器(一)紫砂文房!|紫砂瓷器斷代與鑑賞

第二篇:清代紫砂器(二)紫砂清供|紫砂瓷器斷代與鑑賞

禮器有別於日常實用器的民俗趣味,也不同於書齋案頭文房清供的小巧。禮器通過器物本身的莊嚴造型及其傳遞出來的文化內涵,使得欣賞者獲得更多地精神層面的愉悅和內心世界的滿足。禮器從功能上側重於「禮」,其由高古時代帝王貴族在重要的祭祀、喪葬、徵伐等大型活動中所使用的,象徵著王權、地位、等級的器物演變而來。禮器在原始社會晚期隨著氏族貴族的出現而產生的,商周之後開始逐漸規範化、用途分類也更加清晰、嚴格起來,材料多以古玉和青銅為主。古代禮器所蘊含的深厚的思想價值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以至於歷朝歷代都在使用不同的材質模仿商周的重要禮器。從禮器自身所蘊含的意義來看,它屬於意識形態範疇,而從其自身的材質和形態來看,它屬於物質基礎範疇,故而才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譚嗣同在強調道隨器變的觀點時,提出「道,用也;器,體也。體立而用行,器存而道不亡。」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乾隆五彩泥繪獸首四方壺

江蘇同好舊藏清雍乾彩繪俯首四方壺

《紫砂印象》著錄籃底彩繪四方鳳尾尊

    歷代宜興的能工巧匠利用紫砂材質種類的豐富性、極強的可塑性以及燒成後自然的色澤和質感,製作了極為精美的仿製青銅器的禮器。通過與青銅器的對話和互動,古代紫砂匠師不但為紫砂器找到了全新的藝術語境和形式語言,並且開拓了紫砂藝術的創作空間、賦予了紫砂藝術創作無限的可能性。無論是對古代的匠師還是今天的愛好者,這既是一次穿越中國傳統文化長廊的深切體驗,亦是一次被時代幽光所映照的藝術漫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乾隆紫泥饕餮紋出戟花觚

香港茶具博館館藏段泥鳳紋出戟四方簋

《宜興陶器》著錄陳鳴遠款玄紋長頸瓶

江蘇同好舊藏清康熙玄紋俯首尊

江蘇同好舊藏玉成窯三足式渣鬥

北京同好舊藏清乾隆獸型如意紋觥

 禮器由於基於這樣的屬性,它的地位在同一範疇的器物中等級就比較高,這個確定器物等級的方式就是古玩行中常說的路份。路份並不僅限於通常認知上的品相、年份等因素,還包括器物的藝術價值、審美品位、工藝難度、獨特造型、存世數量、流傳有序等諸多構成要素。例如在瓷器範疇有句老話兒,叫做趴著的不如蹲著的,蹲著的不如站的,意思是盤子沒有罐子路分高,罐子沒有瓶樽路分高。雖然是簡單的兩個字,但它包含了器物等級劃分的各個重要維度。再比如古典家具收藏早就形成了一個基本概念,即最貴的是書房家具、其次是廳堂家具、再次是臥房家具,畫桌的路份永遠都比麻將桌要高,代表雅文化的器物永遠都比代表俗文化的器物等級高。紫砂收藏過去是雜項中的雜項,小眾當中的小眾,器物價格、等級高低的確定也僅僅是從工藝難易程度和材質精細與否來確定,因而尚未建立起一個完整、理性、科學的收藏系統和理論體系。這就需要紫砂收藏界的學者專家進行學術研究,其成果必將對整體收藏起到推動和規範的作用。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清乾隆段泥大漆描金天雞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清康熙紫泥四系抱月瓶

茶器山房收藏清早期四系開光貼花穿帶抱月瓶

茶器山房收藏清乾隆桃花泥粉漿籃彩玄紋蒜頭瓶

浙江同好收藏清乾隆泥繪菊鵪雙系抱月瓶

浙江同好收藏堆泥御題詩泥繪雙系抱月瓶

邦瀚斯拍賣拍品黑泥繪蒜頭瓶及壁瓶

北京同好提供資料紫泥泥繪四方俯首壺

紫砂器物雖然總體數量較少,但是其自身所包括的類別卻十分龐大,除了最重要的茶壺、花盆外,還有文房、清供、禮器、陳設、雜項等諸多子項,本號也在最近幾期的內容中著力將一些梳理、研究的成果與大家分享,以為拋磚引玉。在今後的收藏之路上,與同好們一起更深入研究,取得更豐碩的成果。

北京同好提供資料紫砂胎掛釉盤螭龍膽瓶

浙江同好收藏鼎甫款紫泥大梅樁瓶

浙江同好收藏玉成窯刻繪象腿瓶

不管我們以哪種途徑欣賞到這些精美無比的紫砂器物,構成它們的每一個細枝末節都仿佛穿越了塵封的時間,依然向今天的我們盡情訴說著幾百年前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紫砂故事,讓幾個世紀後的我們能夠真切地體會到歷史上宜興窯火的輝煌與傑出匠人的榮耀。在當下這個工作、生活、交通、信息已經完全被高速化了的時代,唯有放慢了腳步的摯愛才是對遙遠時代那份匠心報以的最深沉的迴響。

版權聲明:本文由茶器山房獨家授權!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購買古董、參加拍賣、鑑定等服務

添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號:guwanyuansu)

 廣告合作:13641627067(同微信) 

關注訂閱古玩元素網,請掃一掃二維碼,閱讀更多精彩的文章!

相關焦點

  • 紫甌春韻|時大彬紫砂壺鑑賞
    明代的泥色多紫色、紅色(大紅袍),而清代的泥色則較多,除了以上兩種外,還多見一種在紫砂泥中夾有梨皮似小點的紫砂,稱為「梨花點」或「桂花沙」,前者較後者粗,也有人將它們統稱為「梨皮」。「梨花點」清代早期多見,而「桂花沙」則在雍正、乾隆時期多見。民國以後,紫砂的色彩多了起來,如墨綠、黑色等。而現代的紫砂器講究原料與顏色造型一致,如仿青銅器造型,就用仿古銅顏色的泥砂製作。
  • 盛世浮華,清代紫砂加彩壺
    五彩釉釉紫砂方壺是把傳統五彩瓷器製作工藝生硬的移植到紫砂作品上,從起初的作品上還能看出工藝瑕疵,但物以稀為貴紫砂加彩借鑑了傳統的瓷器彩繪技藝,又有別於瓷繪,前者是在白色瓷胎上手繪,後者則是在紫砂器燒成後,在深沉的紫褐色素胎上進行彩繪加工復燒而成。
  • 清代紫砂缽明鑑
    紫砂缽類別:雜項紫砂是陶的一個特殊種類,盛產於宜興丁蜀鎮一帶,位於丁蜀城區東北部的蜀山古南街歷史文化街區,是明清以來宜興紫砂陶製作、生產、貿易的集散地。紫砂是一種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製品,其特點是結構緻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 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
  • 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古樸純厚,與文人氣質相似的紫砂器
    紫砂是一種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的陶瓷製品,其特點是結構緻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 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宜興紫砂器胎質具有這種特性,而且,於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顆粒狀的變化,表現出一種砂質效果。
  • 清代紫砂的五大堂號
    帝王宮廷紫砂,自是精品中的精品。今天我們來看,宮廷之外,清代紫砂著名的五大堂號,它們同樣是藝精品優,為藏家所尊崇。行有恆堂款紫砂器多為道光、鹹豐年間,作品均由高手,如楊彭年、申錫、吉安、邵友廷等製作,工藝上乘。
  • 清代瓷器斷代及鑑賞
    順治瓷器的特徵代順治朝歷時十八年,社會動蕩,百廢待興,政局尚未完全安定下來,御窯廠不可能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所以景德鎮瓷業一度蕭條,產量很少。官窯生產時停時產,所以官窯瓷器並不多見,而民窯則開始全面恢復大規模生產。
  • 聽紫砂君講紫砂器的興衰
    紫砂器最早出現時大約是在唐宋時期,那時候是剛剛開始孵化器型比較少,只有茶壺、罐子一些日常能用的上的比較實用的器型,你做那些花裡胡哨的器型也賣不出去嘛; 入元,這時期的紫砂器物基本沒有記載,傳世品也一件沒有,可能那時候紫砂是啥都大夥都不知道,但是還是有一些文獻有記載一些。
  • 中國茶具史上的極品——紫砂器的前世今生
    就是說瓷茶具以景德鎮為首,陶茶具以宜興紫砂為最。景德鎮瓷器可不必細說,因它那優美的造型豐富的釉色,耐人品味的花紋圖案和精細的胎骨使人目瞭然,而並不起眼的紫砂器具為何這樣大受人們的喜愛呢?清代紫砂茶具在前人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發展,制壺名家輩出。馳名於世的有清初陳鳴遠,嘉慶年間的楊彭年,其他還有邵大亨、黃玉麟、程壽珍、俞國良等名家。
  • 瓷器鑑賞:清代民窯·鬥彩精品,估價2-3萬元
    收藏之旅:考考你的收藏眼力·瓷器篇(2020第246期)鑑賞範圍:陶瓷、字畫、玉器、錢幣、銅器、雜項瓷器鑑賞1:藏友諮詢:鬥彩瓷盤,直徑19.5公分,麻煩崔老師斷代,是否真品?瓷器鑑賞2:藏友諮詢2:請老師鑑定一下年代和價值,直徑25公分,謝謝!
  • 紫砂器茶文化一壺在手自泡飲
    茶事中使用紫砂的記述可見於蔡司沾《霽園從話》所記:「餘於白下獲一紫砂罐(古時壺亦稱為罐),有「且吃茶清隱」草書五字,知為孫高士遺物。每以泡茶,古雅絕倫。」孫高士即孫道明,號清隱,元代人,曾以其居名「且吃茶處」。紫砂產於宜興。宜興周代稱為荊邑,秦王政二十六年,改名陽羨。西晉陽羨名將周處的長子周玘,三興義兵,晉懷帝為表障其功,改陽羨為義興。
  • 瀕臨絕跡的"紫砂掛釉"
    清代四方倭角龍紋壺  清代白砂豆青水盂  李自曼  「紫砂掛釉器物結合了紫砂與瓷器兩種工藝,凝聚了匠人與文人共同創作的智慧,其藝術和收藏價值近年來已開始被人們重視。」來自宜興的紫砂收藏家朱銀木激動地講述著紫砂掛釉器物的獨特魅力。  紫砂掛釉器物始於宋,盛於明清。上世紀50年代宜興開辦了陶業生產合作社時仿製了一批。宋朝時的紫砂掛釉器物顏色單一,以醬釉為主。明代時紫砂掛釉器物多為豆青釉、月白釉、天藍釉。清早期出現加彩掛釉紫砂。  「雖然有的宜興紫砂壺掛了釉,但紫砂壺的底部是露胎的,不會把釉掛滿。紫砂有透氣性,不能全部封死。」
  • 紫砂的底蘊,茶文化的明珠
    雖然這裡提到的「紫泥新品」、「紫甌」不是後來意義的紫砂器,但是在1976年,宜興丁蜀鎮羊角山古窯址發掘出大量紫砂陶片,其斷代時間為北宋中期,這也是紫砂器始於北宋時期的佐證。但紫砂器真正興起在明代中期,這些不但有實物遺存,而且還有較詳實的文字記載。在中國古代茶書中,對紫砂器的記載始見萬曆十五年許次紓的《茶疏》:「往時龔(供)春茶壺,近日時大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蓋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無土氣耳。隨手所作,頗極精之。」其後,在各時期的茶書中對紫砂器的專門描述和記載陸續增多,並有系統闡述紫砂器的專著問世, 明代周高起《陽羨名壺系》和清代吳騫《陽羨名陶錄》是其中最著名的二種。
  • 清代瓷器鑑賞方法乾貨--三(雍正瓷器)
    胡同兒說瓷器胡同兒說在前兩期介紹了順治瓷器和康熙瓷器的一些特點和鑑定方法,這一期我們說說雍正瓷器。我們每每說瓷器都得說說這個皇帝,學習歷史,從歷史中都能找到當時背景下的一些蛛絲馬跡。還是老套路,咱先看看生平。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託布汗。
  • 民國漢君壺瓷器收藏鑑賞
    原標題:民國漢君壺瓷器收藏鑑賞   民國漢君壺瓷器   紫砂器的盛行是因茶而起,故而時至今日,雖然紫砂器種類眾多,有文房雅玩、碗盤盆瓶、雕塑擺件……,而茶具仍是最富代表性。熙臣姓王,民國年間宜興制壺名工,曾受聘於吳德盛制陶,亦曾往上海鐵畫軒製作仿古紫砂器,其作品以精細著稱。此壺當為王熙臣受聘於吳德盛時製品,高手製作,名家陶刻,十分珍貴。   此壺銘文不似一般壺銘直白,需要觀者用心領會。佛說世間萬相皆為虛幻,是五濁惡世也是佛國淨土,依眾生修為不同而所見不同。壺與人之間有互動,你對它認識多少,它帶給你的情趣就有多少。
  • 「宮廷紫砂」
    」這個名詞,最先由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提出,特指皇帝御用的高檔而精美的紫砂器。】 清代康雍乾時期,國力昌盛,宜興紫砂的發展更是進入空前的繁榮時期。其中帝王的偏好,對於宜興紫砂發展起到了尤為突出的影響。清三代時期,宜興紫砂進貢內廷,備受帝王和宮廷人員的青睞,一時間成為風靡宮廷的藝術品。
  • 清代瓷器鑑賞續篇—光緒篇
    胡同兒說,今天跟到家叨咕叨咕光緒瓷器。光緒,晚清,可以說是清代瓷器史上又一個高峰。為什麼這麼說呢?清廷在光緒時期可以說到了非改不可,但無能為力的地步。洋務運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外國人在中國已經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頂峰。因此光緒時期有改革,也有衰敗,但是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應該說,光緒時期還是非常重要的。
  • 紫砂每日談119:漫談紫砂光貨素器的起源
    紫砂光貨素器是何時面世的?這要涉及到宜興紫砂何時起源的問題,因為紫砂器光身素麵的特徵是紫砂器從日用陶脫胎而出的重要標誌之一。所謂宜興原始紫砂陶應該具備最基本的幾個因素:其一材質必須是以紫砂泥為主要原料,這和日用陶泥土存在著根本區別;其二紫砂陶必須是無釉陶,必須是以原始的素麵光身的特徵立於人前,這也是紫砂和日用陶或瓷器的最大區別;其三原始紫砂器既為簡單實用的瓷製品,也因其「泥中泥」量的局限,自出世之時起,即被陶工們視為泥中上品,量少面精,並採用獨特的成型工藝。
  • 歷代紫砂名家作品鑑賞之清代紫砂名家「第一篇」
    清代是紫砂進一步繁榮的時期。陶業中開始出現手工工場,經營擴大,品種增多,分工細密,人員增多,技藝提高。商品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在選料、配色、造型、燒制、題材、紋飾以及工具等各方面,都比明代精進。尤其在清中期以後,形制、詩詞、書畫、金石、雕塑融為一體,文化氣息更濃鬱,地方特色更強烈,價值愈高,聲名更大。
  • 佛教紫砂,歷數紫砂中的心經
    心經與紫砂在很多紫砂器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心經》,一般都為通刻,這讓紫砂披上一層佛家的霞光瑞靄,熠熠生輝。所刻繪的紫砂器一般也與佛教有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紫砂器上的《心經》,用眼睛來「聆聽」佛語梵音。
  • 故宮經典,花貨鑑賞——清代
    經典故宮,《故宮經典》 產自宜興窯的「宮廷紫砂器」 //舊藏宜興窯紫砂之清代篇 紫砂花器有著豐富的藝術手法,紫砂器作為一種泥巴藝術,其存在形式,決定了紫砂豐富的藝術表現手法,而花器的表現形式又更加豐富,如捏、塑、雕、琢、貼、噴繪、印板、鑲、嵌、紋、調砂、鋪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