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作家作品簡介」《玉荷 · 光陰禪》

2020-09-25 雞西通

作者簡介

武苗苗,筆名風中玉荷。省作家協會會員。紛擾的現實之間,喜歡用輕暖的文字訴說滄桑流年;理性的工作之餘,崇尚用簡單的心情領悟世間平淡。著有散文集《玉荷.光陰禪》,電子散文、詩歌文集《時光痕跡》。多篇散文、詩歌發表於《文友》、《雪花》、《作家選刊》、《悅讀》、《北方時報》、《雞西日報》、《雞西晚報》、《雞西礦工日報》、《雞西廣播電視報》等文學期刊、雜誌、報紙及廣播電臺。詩歌、散文在全國大獎賽中獲獎並收錄文集。多家文學網站及公眾號作者,新浪頭條作者,並開設個人公眾平颱風中玉荷:w364399664。

光陰是禪,禪是光陰

風中玉荷


光陰帶著薄涼,也帶著輕暖。所有的昨日、今日、明日都會隨著光陰流失飄散。喜歡光陰裡的風景和行走的痕跡,許是年華慢慢流失,總有一些什麼是自己不能割捨,也不能忘懷的吧。

光陰一再擦肩,但終究是煙火人間裡的暖,是紅塵俗世裡的念。光陰裡所有的美好,所有的疼痛都是禪意芬芳,都是花開向陽。

我喜歡在光陰裡,一個人,慢慢地將心事慵懶,書寫一段感動,或回憶一些過往,更或者跟隨別人的故事將那些聚散悲歡都嘗遍。

這些就是光陰裡的禪意,歲月裡的溫暖。

其實,所有的禪意都在平凡世間,在點滴歲月裡。

禪是什麼,什麼是禪。《心經》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一切會在來時來,也會在去時去,能留下多少,最後也會成空吧。我不高深,也不厚重。禪就在一俯一仰間,一來一往時,一聚一散裡,一悲一喜處,就在這身邊的世界裡,不必孤傲,不必決絕。

就這樣的簡單,簡單的僅此而已。

花開花落是禪;春來冬去是禪;聚散悲喜是禪;苦樂憂歡是禪。哪怕你的一抬頭,一凝眸,一回首,一頓足,皆是禪。

而光陰,就是由這些點滴匯聚而成,便有了我的光陰禪,你喜歡也好,厭棄也罷,都一直在,一直在。

在安靜裡,我慢慢訴說;在光陰裡,你細細聆聽。凝聚在字裡行間,有跡可循,有心可證。

只有在書香的浸染下,在鉛字的閱讀裡,你才會更有感觸,更有情懷。就仿佛真的在某一段光陰裡流連,和作者傾心交談、面對。而我,也希望這本書,會是你寂寞時的一點陪伴,孤獨時的一份清新,純淨著你的心靈,澄澈著你的天空。

本書分為《人生禪》、《溫情禪》、《心靈禪》、《記憶禪》、《光陰禪》、《詩意禪》六個系列。

《人生禪》是將親情融入字裡行間,將點滴感動書於筆端。

《溫情禪》是溫情故事、溫暖友誼。或者,你似曾相識,從此雲淡風輕。

《心靈禪》是閒適時光裡的一點小情緒,一點小憂傷,還有一點小慵懶,適合一杯茶、一段歌裡品茗。

《記憶禪》是舊日時光的點滴,如煙如夢,一如初見。

《光陰禪》是四季輕歌,和緩而柔軟。就如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在光陰裡漫步,讓生命流淌成一首動人的歌。

《詩意禪》是唯美的浪漫情懷,在別人的故事裡,在感傷的音樂裡,一刻傾情,剎那傾心,詩情畫意的斑斕,溫柔著你的歲月,豐盈著你的夢幻。

光陰如是,如是光陰。光陰是禪,禪是光陰。那就一杯茶,一首歌,一個午後,品讀光陰,如詩如夢。

筆墨流年,淡然安暖

從來,文字都是心靈的一個出口,不為別的,只是淺淡訴說,只是偶爾閒適時光裡的一點慵懶,有時候,不是因為生活憂傷,而是心太擁擠,裝不下太對的紛擾糾纏,也盛不下太多的愛恨紛爭。所以,就有了自己的文字,自己的書寫。

很多故事,或多或少都是別人的,而我喜歡旁觀世間聚散,曾經,一路行來,看別人的經歷精彩無限,也知道自己本就平凡,簡單到沒有任何的轟烈或曲折。

可是,將別人的故事變成自己的心情或感受,文字便也有了靈動的聲音,有了心情的冷暖。

很多人在我的文字裡會感同身受,會平和安然,是因為文字有力量,有能量,有超乎平凡的動人之處。而我,只是簡單的訴說而已。

最初,文字只寫在日記裡,好多年前,當自己還是年少,還是青春,就塗鴉在那厚厚薄薄的日記裡,一寫便是數年。那些過往裡的所有一切,都在文字裡有了痕跡。不是自己的,就是別人的,更多的是心裡的,是夢裡的。

不論是否真實,是否深刻,但文字給了靈魂一個安放的家,給了心情一個歇息的港口。

就這樣一路寫來,也走過了青澀,走過了燦爛華年,一直走到如今平靜安然。

其實無論好壞,無論怎樣悲歡,都是對文字的一種依戀。

當日記已經不再放得下那些文字,我便將文字建了一個空間,不再笨拙地一筆一划,一勾一抹,不再留下筆墨的印跡,但卻留下指間的痕。

期間,因為改變,因為生活,因為忙碌,因為種種,文字不是生活的主角,文字只是生活裡的點綴,甚至當現實的紛擾佔據了太多的時間和空間,文字成了最微弱的存在,甚至忘記了那樣的一種傾訴,一種描摹。

這樣的時間大約有十年,只是偶爾的坐下來,才會把玩文字裡的聚散,仿佛在那樣奔忙的日子裡,文字已經被擱淺,心靈也已乾涸,夢想也已遙遠。

重拾文字,重現自己,是那樣一個春天,坐在寬大的辦公室裡,有些寥落,有些寂寞,那一杯茶裡,我看到自己的卑微,自己的虛無。文字消散了太久,也遠離的太長,舊日的曾經佔據記憶,沒有嶄新的東西填滿。

心若有若無地失落,文字曾經伴我整個青春,整個花季,那裡有我的來來去去,有我的前世今生,怎可以丟棄,怎可以割捨。

再次提筆,春天正漸漸來臨,枝頭還沒有綠意,陽光卻已經明媚,窗外是晴空,人生是斑斕。在青春已經不再的年華裡,將那些所謂的冷卻再次沉澱,將那些芬芳的美麗再次啟程。我知道,我不可能成為名家或大家,我只想成為我自己,一個可以在文字裡自由行走的自己,一個可以在文字裡自由呼吸的女子。僅此而已,如是而已。

與世事無染的文字,與紅塵相牽的心情,就如有些人不在生活裡,但在生命裡,那就將文字也當成我生命裡的遇見,珍惜擁有,也珍惜收穫。

慢慢地就有了那麼多喜歡我文字的人,給我鼓勵的人,給我了解的人,給我欣賞的人,也給我祝福的人。

我喜歡了那份文字裡的自己,可以不憂不懼,可以無牽無礙,可以柔情萬種,也可以憂傷成歌。筆下的文字有女兒情態,也有流年風景,但無論怎樣的情懷,都是我自己的文字,那裡是真實的自己,那裡是真實的靈魂。

空間的文字越來越多,可是取捨的也越來越難。當冰界微信平臺開始發布我文字的時候,我只是覺得那裡是一個開始,那裡是我曾經的唯一。雖然陌生,雖然遙遠,但文字沒有距離,文字沒有孤寂。那樣的時光裡,很多人通過平臺相識,我也通過平臺了解另一個美麗的世界。

可是,我知道,我只想做個安靜的自己,不因世事如何而改變,我的文字也是安靜的,你喜歡,我感謝,你不喜歡,我不氣惱。但是,我想那就是我的文字,無論何時,那都是我的文字,我的心情,我的人生,我的印跡。

很多時候不知是喜是憂,文字被別人註上姓名,文字被搬到了另一個地方,而我不知道也不知曉,文字是安靜的,它不會喊疼,但我會疼,會痛,會憐惜,會憤怒。

我將文字整理成書,取名《玉荷.光陰禪》,是因為那些文字是光陰裡的禪意,也是歲月裡的清歡,是我一路行來的點點滴滴,是相遇人生過程中的愛恨悲喜。我也總覺得,如果喜歡一個人的文字,一書在手,會更有情懷,會更貼近彼此的心。將文字整理成書,會留存的更久更遠。

在文字變成書的此時,我也開啟了我的公眾號平臺,不為怎樣出名,不為怎樣輝煌,不為怎樣精彩,也不為怎樣熱鬧,只是為喜歡我文字的人有個靜靜坐一坐的地方,只是將自己的文字安然存放。

當冰界平臺將幾年來發布的我的原創文字授權給我的時候,心裡突然有一些淚溼的感觸,我說,仿佛將我的文字搬了一個新家,對老地方我還是心存留戀,心存不舍,也心存感謝。仿佛那些文字曾經被安放得那麼自在,如今被我帶入另一個地方重新編排。但不論怎樣,曾經很美,溫暖會在,記憶也在。

我會繼續將文字整理,筆墨流年裡,時光安然。如果你來,我的文字裡沒有大悲大喜,只有淡茶一盞,或清香一杯,也或許只有微風一縷,喜歡就坐坐,即使什麼也不說,即使來了還會走,即使毫無眷戀,你可以閒適自在,也可以慵懶隨意。與文字共舞,與文字同歡。

我還是希望,你來的時候,即使沉重,即使疲憊,也要稍停片刻,聽一首歌,或一隻曲,或只看一段文字;你走的時候,可以忘記,可以告別,也要心懷平靜,忘卻風雨,忘卻憂傷,只珍存美好與詩意。

如此,我的文字便有了聲音,有了靈動,有了存在的意義。

從此,來時握手相迎,走時淡然相送。

來與不來,留與不留,都自在歡喜,自由隨意,希望我的筆墨流年,會淡然安暖你的心靈。


相關焦點

  • 「雞西作家作品簡介」 第三期丨《青春別樣紅》
    作者簡介姜玉敏,1956年1月生。黑龍江雞西人,大專文化,高級政工師,中共黨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雞西地域文化研究會會員。退休前曾任雞西百貨大樓黨委副書記兼工會主席職務。2012年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紀實性散文集《青春別樣紅》。曾撰寫系列研究滿族祖先肅慎文化文章,其中《新開流文化特點淺析》《新開流文化精神內涵及現實意義》等文章在《東北史研究》上刊發。
  • 「雞西作家作品簡介」 第二期丨《時光的暖意》
    作者簡介吳洪偉,筆名,依依遠山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在《北方文學》《散文選刊》《雪花》《松原晨訊》《北方時報》《薩爾圖》等省市報刊上發表。收入到各種文學選集中,出版散文集《時光的暖意》,散文合集《愛若琴弦十人彈》。有散文獲得2015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作品簡介《時光的暖意》是一本抒寫心靈、情感以及人生經歷的散文集。
  • 「文說寶清」劉紅敏作品
    西江月·荷十裡荷塘雨後,三千佳麗波中。冰肌玉骨一枝紅,羞澀蓮心浮動。 綠蓋含珠滴翠,薰風拂蕊香濃。蜂飛蝶舞賞芳容,椽筆難描盛景。 江城子·月夜品茗撫琴竹環庭院正飛花,落誰家?綠窗紗。案上沉香,燻點似煙霞。斜倚雕欄人自醉,端玉盞,品清茶。 夜鶯雙宿在枝椏,莫喧譁,恐驚它。萬古弦音,縈繞至天涯。碧海雲霄知己覓,彈一曲,待君誇。
  • 「雞西文藝家作品展示」李正魁:民間有高人
    作者簡介李正魁先生1960年到雞西恆山區柳毛鄉安家落戶。1963年,調回雞西雞西工業局人事科報到,被分配到鞋帽廠勞動保護車間做工人,1964年當車間主任,主要抓生產和學習。1966年生病,經市醫院醫生診斷腿是增生性關節炎,去遼寧省鞍山湯崗子溫泉療養院等地療養,好轉。1973年轉到農機廠上班,報導後分配做總務工作。1985年,借調到雞西市雞冠區公安分局鐵西派出所負責調查辦居民身份證工作,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 「雞西文藝家作品展示」王德君:耄耋做得大學問 家鄉歲月入史篇
    雞西的靈魂是大美興凱湖和百年礦區開發史所哺育出來的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雞西地域文化。深耕地域文化,梳理紅色文化,這是我們雞圖人的責任和使命。地方文獻部作為雞西市圖書館的重要部門,它收藏了有關雞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22大類地方文獻,其中雞西文藝家作品構成了雞西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方文化發展的真實記錄,在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
  • 「玉文化」送你一枝秋
    而玉上的秋,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如秋荷入玉,如秋蟬鳴玉,如秋葉落玉。《愛蓮》秋荷入玉,自是一種凌駕的美,將酷暑放肆到了清涼。玉中「秋蟬」是另一種「禪」境,正如詩中吟:「老抱秋寒任雨晴,餐風飲露倚身輕。自知飛舉力將盡,猶在枝頭不住鳴。」
  • 名家藝術|為荷心動——柯麗花鳥作品賞析
    名家簡介作品在今年義大利米蘭中國書畫作品展受到米蘭博物館館長的讚賞!荷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質,令人欽佩!雲 水禪心曲委婉水 中蓮花美若仙禪最質樸的思緒浸在水色光陰裡。顏色不會老,任憑歲月堆積,仍然鮮明如初。幽幽的暗香從千年的風雅中婉轉而出,驚了眼目,醉了心魂……為荷心動,你心動了嗎?
  • 不能口傳,也不能靠身教,「禪」是如何傳承的?
    提起東方文化,「禪」這個字總會被提到。作為東方文化一個歷久不衰的賣點,「禪」要賣的是極具東方宗教色彩的「神秘經驗」。這種「神秘經驗」,不能靠口傳,也不能靠身教,而是要靠自身的體驗與證悟。偏偏「禪」的神秘經驗,不能用語言文字分享,一用語言文字,這個經驗或證悟就變了形、走了味,就不再是原汁原味的那個「經驗」了。所以禪師常說:「一說即乖」,也就是說一落言詮,就乖離了原來那個純屬個人經驗的證悟。禪宗的這種說法,至少凸顯了兩層意義:一是突顯了語言文字的局限性;一是突顯了個人親證親悟得難以分享性。
  • 「禪(zen)」庭園中的枯山水
    「禪(zen)」庭園是個被炒作的概念,大家經常講的庭園具體指的無非是龍安寺的枯山水,和「禪」,禪宗,以及禪宗庭園並不能完全劃等號。▲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簡介:詩詞 | 國學 | 傳統文化▲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簡介:設計 | 手作 | 非遺 | 生活 | 文創
  • 「雞西文藝家作品展示」韓照源:痴迷地域文化 彰顯家國情懷:
    作者簡介韓照源,1955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編著(合著)出版了《雞西集郵十五年》《烏蘇里江》《興凱湖暢郵》(獲雞西市第十二屆社科著作二等獎)《永恆的緬懷》《郵話雞西》(獲雞西市第十二屆社著作三等獎)《雞西集郵志》《雞西旅遊指南》《紅燈記原創在雞西》(獲雞西市第十四屆社科著作二等獎)《雞西旅遊文化》《雞西紅色交通線調查研究》《雞西百年老鎮歷史文化研究》《雞西百年城市故事》《雞西抗日戰爭文史資料》《雞西石文化》《衛生日郵典》《侵華日軍在雞西地區罪行錄
  • 日語:為什麼「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有那麼多門牌坊?
    今天要講的是「伏見稲荷大社」「伏見稻荷大社」日本伏見稻荷大社建於8世紀,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為首的諸位稻荷神。「稲荷」本意是祭祀掌管五穀之神的「倉稲神」,後也代指祭祀這位神明的神社。自公元711年神明鎮座以來,長達1300年間匯集了人們的信仰,被尊崇為保佑五穀豐登、商業興盛、家庭安全、諸願望皆得實現之神。
  • 「周末話畫」禪畫作品賞析|冬陽正好
    本期《周末話畫》,歡迎欣賞老雪禪畫《冬陽正好》。他熱愛旅遊攝影,多年積累,作品已達十多萬張。《一日一圖》是玉霖先生出版的第一部文化攝影專輯。收集365張攝影作品,題寫了六萬多字攝影小記。打開《一日一圖》,順著玉霖先生「按詩尋景,對景題詩」的意境,我們可以觀賞到許多純真樸實,但動人心魄的美景美文。
  • 禪荷新韻、飛翔(詩二首)
    一、禪荷新韻文/老樹(鄧輝)圖片/郝繼承對荷的愛來自內心的敬仰!作者簡介美麗的科爾沁草原培養了詩人粗獷豪放的性格,熱愛文學,喜歡詩歌,作品散見詩刊,紙媒及網絡平臺。【貢嘎】編輯|李光友
  • 細看常玉 珍貴限量「遺作版畫」
    「細看常玉」一展,集結三位長年致力研究與收藏常玉豐碩藝術成果的衣淑凡女士、施俊兆先生與姚謙先生擔任策展人,透過不同藝術賞析的眼光展示常玉透過多種藝術媒材下的精緻創作
  • 悠然碧水戲清荷,荷影水中若夢禪(12首寫給蓮的詩)
    悠然碧水戲清荷,荷影水中若夢禪。忽有暗香入夢來,香濃醉醒葉田田。田田荷葉惺忪望,但見亭亭花似仙。宛若沐紗金玉女,又如出浴美貂蟬。凝眸一笑億人醉,垂首一愁傾國憐。無語卻教萬物靜,不威但使惡邪寒。一身正氣貫雲霄,滿腹香華溢宇寰。將相王侯但不慕,平民襤褸亦不嫌。
  • 「藝惠藏」朱非書法作品賞析: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 「全部成為F」版稅6100萬日元 森博嗣新作「作家的収支」
    「全部成為F」版稅6100萬日元 森博嗣新作「作家的収支」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 「紙刊精選《翰苑文學作家協會》理事王建章專輯」
    「紙刊精選《翰苑文學作家協會》理事王建章專輯」◎七律重陽(中華新韻)作者:王建章秋高氣爽近重陽,一馬平川稻穗黃。展望豐收農戶樂,回思搶險幹群忙。軍民戰勝三江水,南北開割萬頃糧。緩步橋頭觀廣場,成雙起舞老年裝。
  • 臺灣「迷魂計」:在馬來西亞的華裔作家為何老是往臺灣跑?
    黎紫書(圖源網絡)「這些馬來西亞華裔作家們前往臺灣接受了高等教育並留在那裡,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在臺灣被人們欣賞和接受,他們認為在馬來西亞他們的創作並不會得到認可。」一方面,許文榮說道:「居住在臺灣的馬來西亞華裔作家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們在寫作中能夠更純熟地運用中文,使作品收穫更多的褒獎。除此之外,他們還能獲取到更多的文本資源,譬如文學理論文本和臺灣作家的作品。」
  • 重塑「她」名|喬治·艾略特和24位女性作家首次以「真名」亮相
    埃文斯說,「我決定保留我的隱姓埋名,因為我發現使用筆名,既能保留一切好處,又不會在名譽上帶來麻煩」,而她的合伙人喬治·劉易斯說「匿名的目的是讓人們根據這本書本身的價值來評判它,而不僅僅只是把它看成一個女人的作品,或者一個特定的女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