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秦淮燈會就要上燈啦。只要在南京過年,逛燈會就是春節期間必打卡的項目。」在南京工作生活了十多年的甘肅人王致遠,如今已經成為秦淮燈會的鐵桿粉絲,在他的推薦下,越來越多甘肅老鄉坐火車到南京來賞燈。「過年不看燈,等於沒過年;過年不到夫子廟買盞燈,等於沒過好年。」得知秦淮燈會1月17日正式亮燈,王致遠拿出了新買的相機,準備用鏡頭定格這場盛大的文化「夜宴」。
秦淮燈會是流傳於江蘇南京地區的扎燈、觀燈、買燈、玩燈和鬧燈的民俗文化活動,歷史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明代時期,每逢農曆新年,元宵前後,秦淮河畔處處張燈結彩、歡歌笑語,家家走橋,人人看燈,「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由此蜚聲天下。1986年,南京市秦淮區在大成殿恢復舉辦夫子廟燈會,秦淮燈會以嶄新面貌呈現於世人面前。
「過去的33屆燈會累計吸引遊客超1.2億人次,是全國持續時間最長、參與人數最多、辦展規模最大的民俗燈會。」南京市秦淮區副區長祁紅介紹說,燈會年年辦,年年有新意,2020年南京秦淮燈會將緊扣時代主題,以「情懷」二字作為燈會的創意緣起,多角度講述南京和秦淮的人文歷史故事。
記者在南京夫子廟核心展區看到,燈組布展施工正在緊張推進。欞星門下,一座大型燈組燈架已初見雛形。夫子廟大成殿前,象徵著「春夏秋冬」的巨型燈組已亮相。認真誦讀《論語》的書生、戲臺上唱京劇的演員、「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故事原型人物模型,引來眾多遊客駐足觀賞。
說起秦淮燈會,南京市秦淮區文旅集團副總經理殷晟難掩興奮之情,他告訴記者,燈會是載體,展示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為了擴大秦淮燈會的影響力、吸引力,本屆燈會將與上海、西安攜手,採用互贈燈組、互辦活動、互動宣傳等多種形式,共同講述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的中國故事。
殷晟介紹說,本屆秦淮燈會增加了許多互動環節,重點突出了科技、時尚、國際化等元素。「我們在燈展中安排了很多情景化、故事化互動環節,採用了多彩變光技術,燈組更具時尚感、現代感,水幕、無人機、機器人等科技元素的加入,讓傳統燈會變得更加前衛時尚,相信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自2006年秦淮燈會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作為秦淮花燈國家級傳承人,顧業亮就擔負起了讓花燈「走出去」的使命。他說,本屆秦淮燈會將在更廣的空間實現秦淮燈會文化IP的輸出與聯動,面向全球呈現一個「國際化」的燈會。「今年燈展上,我們除了參與傳統形象的花燈製作,還與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特·梵谷的後代一起策劃了以知名油畫《向日葵》為背景的創意設計燈組。」
秦淮燈展前,顧業亮還帶領秦淮燈彩藝人先後到美國、法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展覽,表演彩燈扎制技藝,其作品遠銷日本、德國、義大利、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讓秦淮彩燈在世界各地點亮。(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蔣 波)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