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乾貨)古代詩歌意象之桃花

2020-12-14 夢像的古風牆

今天給大家總結介紹一些帶有「桃花」意象的詩句。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提起詩經,很多人都會想起《桃夭》裡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這首詩,一方面以桃花比喻女子,勾勒出了一位像桃花般嬌豔明媚,富有青春活力的少女。另一方面,也表達出了對新婚夫妻的祝福。在春天讀這首詩,整個人也被詩中喜悅歡快的情緒所感染,變得開心起來。

2、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白居易的《長恨歌》,夢像菌單單提出這一句,也是想讓大家仔細品讀一下,「春風」吹開「桃李花」,「秋雨」打落「梧桐葉」。幾個意象,就把春天桃李盛開,秋日梧桐凋零的景象描繪了出來。整句詩也用兩幅畫面,說出了時間的流逝。古詩果然句句精煉,讓人驚嘆。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也是白居易的詩,《大林寺桃花》上兩句,詩人說:「在人間,到了四月百花凋零。可是在這高山古寺,桃花才剛剛開放。」後兩句「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詩人又說:「我常常感嘆春天已經流逝,沒有可以尋覓的地方。沒想到春天原來跑到了這山上來。」後兩句將詩人的愛春惜春之情抒發的淋漓盡致。在詩人筆下「春」,仿佛是個孩子,藏在山上跟大家玩捉迷藏。這首詩把春光描寫得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立意新穎,構思靈巧,意境深邃,富於情趣,啟人神思,惹人喜愛,是唐人絕句中又一珍品。--引自李濟洲編著之《全唐詩佳句賞析》

4、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題都城南莊》崔護的詩風精練婉麗,語極清新。姑娘臉龐,相映鮮豔桃花。此詩講「人面桃花,物是人非」,極大的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也為詩人贏得了不朽的詩名。

5、記得別伊時,桃花柳萬絲

納蘭容若的《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記得離開你時,正是桃花開遍,楊柳依依的春天。在這裡,「桃花」本應代表春天的喜悅,可是在這明媚的春光裡離別,卻更襯託出詞人的寂寞與傷感。

綜上,「桃花」一般代表春天,那麼桃花的凋零,一般也就代表著春天的離去。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6、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李賀的《將進酒·琉璃鍾》。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桃花被鼓聲震散了,被舞袖拂亂了,落如紅雨。此文用盡筆墨描寫一幅盛宴圖。告訴了大家及時行樂的道理。

今天先介紹到這裡吧,歡迎大家評論點讚~

相關焦點

  • 古代詩歌常用意象
    意象藝術是中國詩歌的傳統。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這裡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詩歌的閱讀鑑賞,必須以解讀詩歌的意象為突破口,以熟知詩歌意象為突破點。
  • 中國古代文學中有很多意象,淺談桃花意象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演變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有很多意象,其中花卉、植物等運用猶多,簡單來說,意象就是人們將自己的想像與情感附著在某一客觀物體上,以此寄託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在我國古典文學中,有很多常見的意象,如代表高潔的宋梅竹菊、寄相思之情的明月清風等,桃花作為一種意象在中國古典文化中出現的頻率極高,各朝各代都有對桃花意象作出不同的解讀。
  • 古代詩歌抒情方式之:從意象到情感
    中國古代詩歌的創作遵循「詩言志」原則,主要通過意象選擇和意境創造來抒情寫志。根據情與景、意與象的關係——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中含景,將寫景抒情詩理出兩種鑑賞思路。本文談第一種:意象→意境→情感。這一策略適合借景抒情、寫景為主的詩歌,下面以《山居秋暝》為例。總體把把握:抒情主人公所處之地(山中)、季節(秋天)、時間(晚上),抒情主人公是「王孫」,說明這是詩人在居於(或遊於)山中時所寫的詩歌,那麼這首詩的基本情感、與詩人的這一生活有必然聯繫。
  • 張九九:桃花傳統意象在中唐詩歌中的體現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桃花在文學發展的漫長過程中,其文學意蘊在中唐詩人筆下被充分挖掘。唐前的文獻作品中,更多的是對桃果、桃木的描寫,對桃花的描寫之作甚少,但在《詩經·桃夭》一篇中便已建立了桃花與春景、女子的傳統意蘊且有了情感的寄託。至中唐桃花意象的文學意蘊基本定型,桃花意象有了春天、美人、愛情的象徵意義。
  • 驚豔的桃花詩詞——淺談桃花古詩詞意象
    過了正月,很快就會迎來陽春三月,萬物復甦,正是桃花燦爛,踏春郊遊的好時節。中國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桃花一直是詩人們鍾愛的詩詞意象,由於每一個詩人的時代和背景不同,桃花被詩人們賦予了不同情感,千百年來眾多桃花相關的詩詞,在人們心裡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共鳴。
  • 古代詩歌理論研究(一),詩情、詩思、意象
    3.人生情感友情、親情、愛情、家國之情4.人類之情對人類的關懷悲憫之情五、詩思詩歌所表達的詩人作為思想者對世界的見地和理想。1.形而上之思(天):詩人對生命、宇宙存在的思考。2.意象的作用將抽象的主觀情思寄託於具體的客觀物象,使之成為可感可觸的藝術形象,使情思得到生動表達;藉助各自獨創性的意象,使相同的或相似的情感得到獨特的藝術表現;它可以產生邏輯語言所無法達成的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在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時代,藉助意象可藏匿鋒芒,作委婉的表達;使與現實社會政治保持一定的距離
  • 張九九:中唐詠桃詩及桃花組合意象
    中唐詩歌中桃花意象時常與杏、李、流水等意象組合從而構成一幅「感人」的畫面。所謂「感人」,即是令人感動,產生情感漣漪,或使人喜,或令人悲。感人的前提是感物,感物則要求客觀之物與主觀之人產生互動。鍾嶸《詩品序》「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行諸舞詠。」指出物對人的觸動。
  • 【桃花月球】淺談《紅樓夢》中「詩讖」和詩歌的「人文意象」
    淺談《紅樓夢》中「詩讖」和詩歌的「人文意象」文|桃花月球1:傳詩比如他將林黛玉描寫為一個詩人的形式存在,為她量身定製了很多詩歌。比如《葬花吟》、《五美吟》、《桃花行》等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歌,既展現了人物性格特質,也展現了她的精神內涵。同時,他還用詩歌來鋪排人物的活動場景。《紅樓夢》中,曹雪芹多次利用詩歌作為核心,來組織大型的聚會和人物。
  • 中學語文:詩歌意象知多少,必備乾貨少不了
    在語文教學中,我經常會聽到學生們抱怨,每次在考試中一遇見詩歌鑑賞題,就暈了腦袋。好不容易找準了意象詞卻因分析不到位而扣分,這讓他們很是苦惱。中國古代詩歌博大精深,「意象」在古代詩歌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是我們學習古詩詞的重點,更是我們考試的重點。何為意象?
  • 詩歌的寫意與意象塑造
    由於詩歌講求含蓄,拒絕直白,所以,表述方法是以寫意為主,並且是藉助意向塑造來達到寫意的。寫意,在寫作方法上來說,本就不屬於純客觀的描寫,而是一種細節變通式的表達。是指作者抓住一定的生活意象,並且通過變通這個意象的相關細節來煉意的思維運作,使其思維成果向著詩歌意境靠攏的寫作方法。譬如於光中的《鄉愁》,是由4個意象的寫意所構成的期盼祖國統一這樣一個大意境的。每個意象在達到協議的過程中,都是經過煉意思維的。而這種煉意思維的具體體現便是變通意象的相關細節。這四個意象就是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
  • 桃花在詩詞中代表了什麼?這四大意象,頌出千古名詩,驚豔世人
    古詩詞中存在多種意象,不同意象代表著不同的情感、意蘊,其中「花」的意象備受古代詩人、詞人的青睞,古代文人們往往賦予其不同的內涵。原來,是桃花!陶淵明《桃花源記》云:武陵漁人曾「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華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終於來到世外桃源。詞人用一個「醉」字,寫出人們為之傾倒的主觀感受。這首詞巧妙地藉助典故的文化意義,似無寄託,又似有寄託,境界極高,餘味頗為深長。從藝術性上來說,可以說是詞中上品。
  • 詩詞中桃花的三個意象
    一、作為春天的意象。春天是花的季節,人們一提到春天,就會想起濃豔的桃花。因為桃花在早春開放,芳華綻放,香味濃鬱,往往成為春天來到的象徵。比如唐代周樸的"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生動形象地寫出桃花在萬紫千紅的春天所佔的特殊地位。桃紅柳綠,一直是明媚春光的典型寫照,而春水也常常被形象地稱為桃花水、桃花浪。與此同時,桃花的凋零也預示著春天的逝去。因此,憐花惜春也是古代桃花詩的一個重要內容。如紅樓夢裡林黛玉的葬花詞「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清代袁枚的"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都表達出了憐花惜春的思想感情。
  • 從「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邂逅詩意的「桃花」意象
    「意象」最早出自於《周易·繫辭上》「聖人立象以盡意。」劉勰的《文心雕龍》第一次提出"意象"是一切悟徹人生的藝術家能運用筆墨描寫想像中的景象。簡單來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用來寄託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 [每日閱讀]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節選)
    中國古典詩歌的意象(節選)  袁行霈  一  意象是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固有的概念,然而這個概念也像中國古代文藝理論中其他一些概念一樣,既沒有確定的含義,也沒有一致的用法。(方東樹《昭昧詹言》卷八)  孟東野詩,亦從風騷中出,特意象孤峻,元氣不無斫削耳。(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  或若擒虎豹,有強梁拿攫之形;執蛟螭,見蚴蟉盤旋之勢。探彼意象,如此規模。(張懷瓘《法書要錄》)  畫之意象變化不可勝窮,約之,不出神、能、逸、妙四品而已。
  • 古代詩歌常見的100種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就古典詩詞而言,詩人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
  • 【詩歌鑑賞】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這裡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即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象」與「意」的完美結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是詩人審美創造的結晶和情感意念的載體。詩人的聰明往往就在於他能創造一個或一群新奇的「意象」,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反之,讀者只有在領悟意象寓意的過程中,才能把握詩歌的內容,領會詩歌的主旨,進入詩歌的意境,感知詩人的情感。
  • 詩歌鑑賞題並不難,了解詩歌「意象」,破解詩歌密碼!
    詩歌鑑賞題,高考中佔11分(全國卷,總分160。),佔比6.9%。單項佔比雖不是最高,但得分率卻一直不容樂觀。不少同學碰到詩歌鑑賞題的時候,也往往緊張的不行,總覺得找不到破解的方法,究其原因,還是難以透過詩歌的文字,讀懂詩人的心境,理解詩人的情感,當然在解答題目的時候,也就往往不得要領,只好跟著感覺走了。
  • 中國現代詩歌意象藝術的整體觀照
    意象是中國詩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也是詩歌表達與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詩歌區別於其他文學樣式最突出的本體性要素。20世紀中國意象詩學出現了異質於中國古代意象詩學的某些現代性特徵,這些特徵又直接影響著20世紀中國詩歌意象藝術乃至整個詩歌創作的面貌。
  • 文學理論:淺談艾青早期的詩歌意象
    艾青早期的詩歌,以現實主義手法,深沉憂鬱地唱出了祖國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同時他的詩篇又激勵著千千萬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為神聖的國土不可侵犯而英勇鬥爭。由於詩歌這一特殊的文學形式所表現的內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達上,要求有飽滿強烈的感情和豐富飛騰的想像,因而採用豐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豐滿生動。
  • 聞一多《死水》,獨特的詩歌藝術,這些意象的內涵該如何理解呢?
    ,往往取材於身邊的平凡之物,在經過思辨之後再入文。這就使聞一多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非常獨特的意象系統和現象描述。眾所周知,意象是詩歌的靈魂,而獨特卻又能使人思辨之後利於感知的意象,則更利於突破先行的讀者個人期待,從而形成先鋒的共同視域。除了意象的特殊存在,聞一多的詩歌形式也充分體現詩歌的美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