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睡圖》
《雪鴉圖》以上圖片由天府早報提供
中新網3月17日電據天府早報報導,川籍著名畫家張採芹先生的後人向媒體展示了國畫大師張大千臨終前最具代表性的小品畫作《海棠春睡圖》。
《海棠春睡圖》由當時身在臺北的張大千託其女於1982年底轉贈給了成都的張採芹先生。該畫作表達了張大千對於四川老家和老朋友們的思念之情。
張大千晚年遺作是張大千繪畫生涯中最珍貴的創作,目前為止張大千大部分遺作都保留在臺北市故宮博物館裡,遺留在內地的畫作絕大部分是張大千早年的作品,因此這幅《海棠春睡圖》顯得彌足珍貴。
《海棠春睡圖》一尺見方,上面有蓋有張大千印章的題詩:「錦繡果城憶舊遊,昌州香夢接嘉州,卅年家國關憂樂,畫裡應嗟我白頭。」
據張採芹之子張思孝老人介紹,張大千的《海棠春睡圖》創作於1982年底,當時張大千已經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這幅《海棠春睡圖》是贈送給張採芹先生的。畫上的折枝海棠設色豔麗形態嬌媚,題詩表現了當時身居臺北的張大千對於四川老家和老朋友們的思念之情。圖上的題款寫道:「七十一年壬戌四月寫呈採芹道兄賜留,老病纏身,眼昏手掣,不足辱教,聊以為念耳。大千弟爰,八十有四歲,臺北外雙溪摩耶精舍。」題款寫明了《海棠春睡圖》的創作背景和張大千垂垂老矣的身體狀況。
當時身在臺北,處於生命彌留階段的張大千如何將《海棠春睡圖》轉送給張採芹的呢?張思孝透露,父親張採芹和張大千的友情延續了漫漫一生,從上世紀20年代起,張採芹和張大千就結成筆墨之交。有一次,張大千偶得一隻毛色雪白的鳥,立刻邀請張採芹賞鳥,二人當場為這隻鳥即興作畫,後被命名為《雪鴉圖》。1982年底,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從中國臺灣繞道美國,專程到成都將《海棠春睡圖》送給張採芹。
張思孝說:「《海棠春睡圖》和《雪鴉圖》在我家已經有幾十年保存歷史,看著這兩幅畫我們會經常思念父親和大千先生。我們會一直保存下去。」(記者楊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