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大千晚年畫作《海棠春睡圖》現身成都

2020-12-12 網易新聞

《海棠春睡圖》

《雪鴉圖》以上圖片由天府早報提供

  中新網3月17日電據天府早報報導,川籍著名畫家張採芹先生的後人向媒體展示了國畫大師張大千臨終前最具代表性的小品畫作《海棠春睡圖》。

  《海棠春睡圖》由當時身在臺北的張大千託其女於1982年底轉贈給了成都的張採芹先生。該畫作表達了張大千對於四川老家和老朋友們的思念之情。

  張大千晚年遺作是張大千繪畫生涯中最珍貴的創作,目前為止張大千大部分遺作都保留在臺北市故宮博物館裡,遺留在內地的畫作絕大部分是張大千早年的作品,因此這幅《海棠春睡圖》顯得彌足珍貴。

  

  《海棠春睡圖》一尺見方,上面有蓋有張大千印章的題詩:「錦繡果城憶舊遊,昌州香夢接嘉州,卅年家國關憂樂,畫裡應嗟我白頭。」

  據張採芹之子張思孝老人介紹,張大千的《海棠春睡圖》創作於1982年底,當時張大千已經處於生命的最後階段,這幅《海棠春睡圖》是贈送給張採芹先生的。畫上的折枝海棠設色豔麗形態嬌媚,題詩表現了當時身居臺北的張大千對於四川老家和老朋友們的思念之情。圖上的題款寫道:「七十一年壬戌四月寫呈採芹道兄賜留,老病纏身,眼昏手掣,不足辱教,聊以為念耳。大千弟爰,八十有四歲,臺北外雙溪摩耶精舍。」題款寫明了《海棠春睡圖》的創作背景和張大千垂垂老矣的身體狀況。

  當時身在臺北,處於生命彌留階段的張大千如何將《海棠春睡圖》轉送給張採芹的呢?張思孝透露,父親張採芹和張大千的友情延續了漫漫一生,從上世紀20年代起,張採芹和張大千就結成筆墨之交。有一次,張大千偶得一隻毛色雪白的鳥,立刻邀請張採芹賞鳥,二人當場為這隻鳥即興作畫,後被命名為《雪鴉圖》。1982年底,張大千的女兒張心慶從中國臺灣繞道美國,專程到成都將《海棠春睡圖》送給張採芹。

  張思孝說:「《海棠春睡圖》和《雪鴉圖》在我家已經有幾十年保存歷史,看著這兩幅畫我們會經常思念父親和大千先生。我們會一直保存下去。」(記者楊翹楚)

相關焦點

  • 張大千善畫仕女圖,《海棠春睡圖》是此類作品的突出代表
    四川是張大千的故鄉。四川博物院因此收藏了諸多張大千早、中期作品。張大千曾有語曰:『眼中恨少奇男子,腕底偏多美婦人。』《海棠春睡圖》是他諸多為世人所讚譽的仕女畫中的一件,因其題材比較少見,引起筆者注意。張大千 海棠春睡圖 1933 四川博物院藏
  • 海棠春睡與楊貴妃
    據說明代才子唐伯虎由此典故,畫過一幅《海棠美人圖》,《紅樓夢》裡對秦可卿房間擺設的描述中也提到過,「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後世的文學作品中常以「海棠春睡」代指楊玉環,以貴妃睡未足比喻海棠花的妖嬈。後來隨著詠海棠文學作品的傳播與普及,發展為以美女喻海棠花。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深受人民的喜愛,故事在流傳中多有演繹。
  • 秦可卿臥室裡的《海棠春睡圖》,暗藏玄機
    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甲戌側批:妙圖。】這幅畫是寶玉進入秦可卿臥室首先看到的擺設,就掛在正房的牆壁上,初讀時以為只是簡單的景物描寫,如今再讀卻有了更深的認識。首先我們從畫的作者入手。
  • 87版紅樓夢中的《海棠春睡圖》,楊貴妃為什麼是站著的?
    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兩邊有宋學士秦太虛寫的一對聯……第十一回,賈寶玉隨了王熙鳳,來探望病重的秦可卿時,這幅《海棠春睡圖》,再次被提及:寶玉正眼瞅著那《海棠春睡圖》並秦太虛寫的「嫩寒鎖夢因春冷,芳氣籠人是酒香」的對聯……因為作者一而再的提及,所以各個版本的關於《紅樓夢》題材的影視劇中,在秦可卿臥房的布置中
  • 秦可卿臥室《海棠春睡圖》的秘密,出人意料
    海棠的「睡美人」之譽典出楊貴妃,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楊貴妃,碰巧她酒醉未醒,高力士使侍兒扶持而出,貴妃鬢亂殘妝。明皇見狀笑道:「豈妃子醉,直海棠春睡耳!」湘雲和楊妃一樣是酒醉「不醒」,顯然被喻為了「春睡」的海棠。
  • 紅樓夢中秦可卿臥室裡的《海棠春睡圖》,原來暗藏了這麼多玄機
    入房向壁上看時,有唐伯虎畫的《海棠春睡圖》【甲戌側批:妙圖。】這幅畫是寶玉進入秦可卿臥室首先看到的擺設,就掛在正房的牆壁上,初讀時以為只是簡單的景物描寫,如今再讀卻有了更深的認識。首先我們從畫的作者入手。
  • 海棠春睡,紅樓夢醒
    最美人間四月天,是海棠春睡的時節。四月柳絮紛飛,桃李櫻杏也都熱鬧了幾回,當人們熱情退卻,這花中神仙才剛登場。張愛玲平生有三大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說起來,海棠真和《紅樓夢》有不解之緣。《紅樓夢》寫花雖多,最重要的首推海棠。
  • 張大千在成都
    臨摹敦煌壁畫從成都天一閣啟程地址:成都和平街16號四川省圖書館宿舍內在成都,曾有一座媲美天一閣的私人藏書樓賁園,中國一代畫壇巨匠張大千,更在此居住兩年之久。在賁園的兩年時間,張大千完成了《楊妃戲貓圖》等作品。此後他前往敦煌莫高窟臨摹寫生,回到四川後,同樣是在賁園整理出了所有畫作,並在成都舉行了敦煌臨摹畫展。
  • 賈寶玉找秦可卿,看到《海棠春睡圖》,為何骨頭都軟了,內有玄機
    賈寶玉找秦可卿,看到《海棠春睡圖》,為何骨頭都軟了,內有玄機!秦可卿前後只出場了四次,從被賈母稱讚,引寶玉入夢,到請王熙鳳去閒逛,再到賈敬生日時生病,最後再出場的時候就死掉了,時間很短,然而即便在這很短的時間裡,卻發生了很多事,其中,有關寶玉和侄媳婦秦可卿之間的關係,總是能夠成為人們眼中的亮點。
  • 紅樓夢——史湘雲海棠春睡有什麼含義
    湘雲口內猶作睡語說酒令。海棠春睡,本來的典故是楊貴妃醉酒,唐明皇誇楊貴妃說: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爾」說楊貴妃的睡姿醉姿,如海棠花一樣美麗。後來很多詩人都以海棠比喻楊貴妃之美,蘇東坡曾經做了一首《海棠》最為有名的兩句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 《紅樓夢》| 從燃藜圖到海棠春睡圖,秦可卿為自己凹了一個人設
    第五回 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第2篇:從《燃藜圖》到《海棠春睡圖》,秦可卿為自己凹了一個人設一直以來,秦可卿都是個非常有爭議性的人物在第五回,作者通過兩幅圖,給出了線索。「寧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母受邀去賞梅,自然要帶上命根子寶玉,誰知寶玉「一時倦怠,欲睡中覺」,於是秦可卿出場了。這個出場是不是很有意味?她是引領寶玉去睡覺的人。
  • 「只恐夜深花睡去」,海棠春睡的楊貴妃,影射史湘雲怎樣的結局?
    大家看時,一面畫著一枝海棠,題著「香夢沉酣」四字,那面詩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兩個字,改『石涼』兩個字。」眾人便知他趣白日間湘雲醉臥的事,都笑了。「只恐夜深花睡去」出自蘇軾《海棠》詩: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 史湘雲的海棠春睡在紅樓夢一書中的作用
    湘雲口內猶作睡語說酒令。海棠春睡,本來的典故是楊貴妃醉酒,唐明皇誇楊貴妃說: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爾」說楊貴妃的睡姿醉姿,如海棠花一樣美麗。後來很多詩人都以海棠比喻楊貴妃之美,蘇東坡曾經做了一首《海棠》最為有名的兩句詩: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 《嘉耦圖》再破張大千畫作拍賣紀錄
    張大千在書畫拍賣市場無疑是一個指標性的角色,去年春拍在中國嘉德其晚年力作《愛痕湖》高價成交,在眾多近現代書畫大師中率先破億,打開了近現代書畫進入億元時代的大門。今年春拍,他在1947年盛年時期創作的《嘉耦圖》,在5月31日香港蘇富比舉行的「梅雲堂藏張大千畫」專場上以1.91億港元成交,再度刷新拍賣紀錄。
  • 張大千《送梨花海棠詩》鑑藏:少了劍拔弩張的氣息
    張大千送梨花海棠詩50×108cm張大千除擅長山水人物花卉外,在詩文、篆刻、收藏、鑑賞方面也都有同樣造詣,但由於繪事盛名於世,諸如以上修養功夫皆被畫名所掩,其中書法便是一例。   張大千書法初師清末民初書家李瑞清和曾熙。張大千自云:「二十歲歸國。居上海受業于衡陽曾夫子農髯,臨川李夫子梅庵,學三代兩漢金石文字,六朝三唐碑刻。」李瑞清為清末著名的文化官吏,學識深廣。《清史稿》中稱其「詩宗漢魏,下涉陶榭,書各體皆備,尤好篆隸。」張大千對李瑞清書法情有獨鍾,憑藉其超常的臨摹功夫很快掌握了老師書法的特點,能夠逼真臨摹李瑞清書作。
  • 張大千在蓉辦6次畫展 張採芹功不可沒
    張採芹的長子張思孝透露,因為成都博物館的展廳有限,這批捐贈的珍貴文物有望在祠堂街的聚興誠銀行舊址,以一個獨立的張採芹書畫展分館形式展出。張思孝說,當年張採芹曾在那裡供職,銀行老闆是張採芹叔伯的堂兄弟,「我父親除了會打簡單的算盤,其他的也不會,主要是在那裡給銀行畫廣告。後來,父親在銀行一間小辦公室裡畫畫,那裡也就變成了他的畫室。」
  • 文化漫談:「海棠春睡」和「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就有栽培歷史的記載,漢代海棠成了園林藝術中必備花種,唐代的人們更加喜歡海棠,也更會種植海棠了,宋代海棠花種植達到鼎盛,許多人稱之為「百花之尊」。 海棠春睡 最早說到海棠春睡的是唐朝風流皇帝唐玄宗。
  • 張大千的十大代表畫作
    >總體上畫面給人一種色彩斑斕、大氣宏偉的感受,是張大千化用西方抽象派藝術與中國傳統文人藝術的水乳交融之作。《夏日山居圖》原跡是王蒙的傳世精品,而張大千的《夏日山居圖》,乃是他在丁亥(1947年)三月背臨而成。
  • 張大千的絕筆之作:巨幅山水長卷《廬山圖》
    張大千晚年時創作巨幅山水《廬山圖》堪稱以生命畫出的傑作。這幅《廬山圖》是張大千的絕筆之作。1980 年,他的好友黃天才請求張大千作一幅長 10.8 米,寬 1.8 米的巨幅山水畫。於是他答應了,並用一年多的時間夜以繼日地搜集資料,不斷的作腹稿預備處理,到了 1981 年 7 月才正式動筆。當時,80 多歲的張大千身體狀況已經很差了,再加上作畫耗費心力,所以他經常住院治療,時畫時輟。
  • 賞析張大千絕筆之作《廬山圖》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創作達「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詩文真率豪放,書法勁拔飄逸、外柔內剛、獨具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