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曾說《蘭亭序》是假的,一塊唐碑出土後會被打臉嗎?

2020-09-04 巴陵小許

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無論書法圈還是普通民眾,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稍有點專業常識者,也一定知道《蘭亭序》真跡早已不在,現存皆為後人摹本。

其中最著名,也最接近原貼風貌的是唐代書法家馮承素的雙鉤摹本,即所謂的「神龍本」。神龍本曾一度被懷疑為王羲之的真跡。

然而,歷史上曾有過不止一次的「蘭亭真偽」之爭。有種觀點認為,流傳至唐太宗時期的《蘭亭序》,也非王羲之真跡,而是他人偽託之作。

近代規模較大的一次論爭,是在上世紀60年代由郭沫若引發的。後期學術界甚至稱郭沫若為公開發起「蘭亭論辯」之第一人。

根據當時出土的《王謝墓誌》,郭沫若懷疑《蘭亭序》是偽作。因為與王羲之同時期的《王謝墓誌》是尚未成熟的楷書風格,而《蘭亭序》的行書卻完全成熟。於是他在1965年第6期的《文物》雜誌上發表題為《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的文章,由此引發廣泛爭論。不僅墨跡,郭沫若甚至認定《蘭亭序》在文本方面也是假的。

當時有不少文化人士鑑於郭的學術及政治地位,不敢不隨聲附和。其中包括啟功先生在內,都曾發表過言不由衷的觀點和看法。唯有南京高二適先生,不懼權威,堅決與之論爭,表現出難得的文人風骨。

這場論辯最終不了了之,沒能得出權威的結論。不過今天,除學術界外,郭沫若的懷疑很少再有人提起,至少主流觀點依舊認為《蘭亭序》曾作為王羲之的真跡存在過。

然而,近期網絡上有一種聲音,說是郭沫若被打臉。理由是不久前出土的唐碑《張暐妻許日光墓誌》,碑文書風,從形到神,字字源自《蘭亭序》。

但細細想來,此事又和郭沫若的懷疑有何相干?這件墓誌書丹者,可以是見過《蘭亭序》真跡,也可以是見過被郭沫若懷疑的他人偽託之作,這又能說明什麼呢?

所以很大可能是郭沫若「躺槍」了,而非因此被打臉。要知道,郭沫若只是認為《蘭亭序》為偽作,甚至懷疑是智永所書。但這與唐人,或者唐太宗時期流行效法此貼並不矛盾?

「蘭亭」書風,興於唐太宗時期,至晚唐逐漸衰微。此志書於開元二十三年,正是蘭亭書風興盛之時時。

據統計,志中單字不下40餘處與「蘭亭」高度重合。其用筆起落、使轉,皆通蘭亭之神。且通篇風格渾然一體,毫無集字拘束之態與矯揉造作之感。

可見書丹者已對《蘭亭序》精神風貌融會貫通,化為己用。其書法造詣當不讓李邕、褚遂良、虞世南等唐代名家。可惜此志並未署書丹者姓名,亦或為名家所書吧。

當然,歷史上有唐太宗的背書,《蘭亭序》的真偽之辯更顯撲朔迷離了。

相關焦點

  • 郭沫若說《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這件唐碑出土,打臉郭沫若!
    郭沫若大家還記得郭沫若的著名論述嗎?他曾經斬釘截鐵地論斷:「《蘭亭序》從文字到書法都是假的!」為此他還推動辯論攻勢,「組團」攻擊異己,雖然這樣的說法略有誇張,但那段時間確實中傷了一些異己,同時也讓一些趨炎附勢的文人暴露本性。唯一敢叫板郭沫若的只有高二適,展露出文人鬥士的錚錚鐵骨。
  • 這件唐碑出土,打臉郭沫若
    還記得郭沫若的著名論述嗎?他曾經斬釘切鐵地論斷:「《蘭亭序》從文字到書法都是假的!」為此他還推動辯論攻勢,「組團」攻擊異己,雖然這樣的說法略有誇張,但那段時間確實中傷了一些異己,同時也讓一些趨炎附勢的文人暴露本性。唯一敢叫板郭沫若的只有高二適,展露出文人鬥士的錚錚鐵骨。
  • 此篇墓志銘出土,證明《蘭亭序》不是偽作,郭沫若被打臉?我看未必
    然而,歷史上曾有過不止一次的「蘭亭真偽」之爭。有種觀點認為,流傳至唐太宗時期的《蘭亭序》,也非王羲之真跡,而是他人偽託之作。 根據當時出土的《王謝墓誌》,郭沫若懷疑《蘭亭序》是偽作。因為與王羲之同時期的《王謝墓誌》是尚未成熟的楷書風格,而《蘭亭序》的行書卻完全成熟。
  • 從《蘭亭序》出帖,和趙體太像雙胞胎,此帖出土直接打臉郭沫若!
    《張暐妻許日光墓誌》 看到不少老師和書友說《蘭亭序》不易學,特別是沒有幾年的書法功底不要去碰它,更不適合書法初學者。的確,《蘭亭序》的筆法的確很奇特,即使學進去了,也不容易出來,這也成為很多人不選擇《蘭亭序》作為臨摹對象的原因。 而這件墓誌作品,筆法上明顯取法於《蘭亭序》,但在整體風貌上卻不同於《蘭亭序》的飄逸、柔美。 之所以風貌不同,除了碑和帖本身的區別之外,相信也是書家在筆法上作了取捨,而且做得比較成功。
  • 郭沫若說《蘭亭序》是假的,到底對不對
    《蘭亭序》文章是假的,墨跡也是假的!這就是郭沫若的新發現。題主這個問題提得很專業,也很深刻,是有不小的難度的。剛剛給我們的答主子衿先生的評論裡就說到這一點。 這是一個什麼難度?這就是說,有人說《蘭亭序》是假的,文章是假的,墨跡也是假的!
  • 蘭亭序是真是假,郭沫若斷言是假的,只有他表示反對!
    其大致陣營分為兩類,一類是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偽造說」,一類是以高二適為代表的真人真作說。而在當時,表示反對意見的,也僅有高二適先生有這個勇氣了。有關這場論證,郭沫若結合清代書法家李文田的觀點,並以當時出土文物等等諸多證據作為輔助,認為蘭亭序書體書寫過於成熟,違背當時流行書法的風氣,進而質疑其真實性。藉助邏輯推理和考證的角度,對於蘭亭序一文真假問題提出了反對和批評的意見。
  • 探尋《蘭亭序》真偽(二),郭沫若為何說它不是王羲之所書
    郭沫若先生引李文田的論據來批駁《蘭亭序》:清末朝廷重臣端方曾經獲得了一本定武本《蘭亭序》,請李文田給予鑑定。李文田看了之後,加了一段跋「連文章都不可相信,更別說字是王羲之所書了。如果王羲之的字真有存世的話,那也應該要向《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相似才對!(主要是考慮歷史時期相同)」郭沫若先生擴大了李文田的觀點,堅定了《蘭亭序》文和書二者都系偽造。
  • 郭沫若提出的《蘭亭序》真偽論有道理嗎?各位網友你怎麼看
    因為墓主王興之是王羲之的叔伯兄弟,又是同時代人(墓石刻於晉成帝鹹康七年,公元三四一年),故郭沫若先生據此在一九六五年第六期《文物》上發表了《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質疑《蘭亭序》存在的真實性。其實郭沫若關於《蘭亭序》的真偽論辯不過是舊瓶裝新酒罷了,歷史關於《蘭亭序》的真偽早有爭論,只不過郭沫若看到了新出土的碑刻,所以又重新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 1600前王羲之所寫《蘭亭序》,是真的嗎?郭沫若這樣說
    ,一家人都是能人,而王羲之也做過官,他曾做到了東晉右軍將軍,很有名。,而且是在與朋友一起歡樂的時候所寫,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它並不會引起王羲之或者其他人的關注,因為王羲之也沒有預料到他即興所寫,在未來會有如此大的影響,那麼《蘭亭集序》到底是被誰所收藏,又落到了誰的手裡呢?
  • 郭沫若:《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翻版。文章不是他寫的。你怎麼看
    其代表作《蘭亭序》被宋代的米芾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奠定了他"書聖"的絕對地位。《蘭亭序》是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位友人於農曆353年3月3日所作。他們一邊飲酒賦詩,一邊在紹興蘭亭修牆。後來,《蘭亭序》被唐太宗得到,被認定為王羲之的真跡。據說最後的真跡是和唐太宗一起下葬的。
  • 《蘭亭序》真跡在哪?為找它郭沫若想挖武則天墓,周總理厲聲制止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陝西發現武則天陵墓乾陵地宮的陵道,郭沫若聽到此消息後特別興奮,他盼望有生之年能親眼目睹傳說中保存在地宮內的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手跡。某天,郭沫若閒來沒事,又想起來看看《蘭亭序》的真跡,但是東西又在人家武則天那裡,沒個什麼理由你也不好讓人家拿出來,正愁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他突然想起來,前段時間出土過一些東晉的墓誌,都是用隸書寫的,正好可以拿出來做一番文章,大喜過望的郭沫若提起筆,在紙上寫下「《蘭亭序》是隸書作品,而非行書」的文章之後,裝進信封寄向了報社
  • 郭沫若發起的《蘭亭論辯》,啟功自述內幕,背後的故事意想不到
    而郭沫若就擴大了李文田的觀點,認為《蘭亭序》文和書二者都系偽造。郭沫若先生接到這樣的「聖旨」,自然也明白其中的用意,於是結合當時新出土的考古證據《王謝墓誌》,提出了關於《蘭亭真偽》的論文,說南京出土的王家墓誌上的字都是方頭方腦的,因此來左論以柔美見長的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假的,不但字是假的,連文章都是後人篡改的。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的是王羲之所寫嗎?
    有網友提問,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的是王羲之所寫嗎?作為一名市級書法家協會的理事,就我所知,目前學術界的共識是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確為王羲之所寫,但《蘭亭序》的真跡並沒有流傳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所謂「下真跡一等」也就是被公認為最接近真跡的神龍本《蘭亭序》是唐代馮承素的摹本。見下圖:關於《蘭亭序》的真偽問題,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有過一次大爭論,被稱為「蘭亭論辯」。起因是郭沫若先生根據當時出土的一些文物,考證認為《蘭亭序》並非王羲之所寫。書法家高二適先生首先站出來反駁,並寫信給他的好友章士釗先生。
  • 價值連城的《蘭亭序》,真的在乾陵中?郭沫若大師:請求考古挖掘
    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因此有傳言,唐太宗將《蘭亭序》帶入了昭陵,但是昭陵遭到了盜墓賊多次的入侵,早就已經「體無完膚」。太宗的墓遭到了多次的入侵,但《蘭亭序》卻從未出現過,因此考古專家猜測,武則天當年也是非常的喜歡王羲之的書法,《蘭亭序》若是不在昭陵,那就很有可能在乾陵。
  • 郭沫若想睹《蘭亭序》真跡,執意要挖武則天墓,幸好周總理制止!
    郭沫若聽此消息,更是難掩興奮,不顧手上定陵的挖掘工作尚未結尾,他就把主意打到武則天的乾陵那邊了。原來,根據各種史料記載,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最有可能藏在武則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乾陵裡。而郭沫若非常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一睹真跡的芳容。為了引起大眾的好奇心,郭沫若費盡心思,想盡了各種開挖乾陵的理由。
  • 你知道王羲之的《蘭亭序》,但你知道《穎上蘭亭》嗎?
    王義之《蘭亭序》是馳名中外、千古絕唱的墨跡。古今書壇盛稱它為天下第一行書。出土於何時,根據已查到的資料就有四種說法: 一是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的《書法辭典》,記載「《潁上蘭亭》晉王義之書《蘭亭序》的一種石刻。
  • 54年前,他全面否定了《蘭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
    既然如此,郭沫若緣何由此論斷呢?為了敘述清楚,我們從兩方面介紹郭沫若的論點與論據。一、《蘭亭序》書跡非王羲之所書。1964年、1965年,兩塊東晉墓誌先後於南京出土,即《謝鯤墓誌》及《王興之夫婦墓誌》。
  • 《蘭亭序》真的是後人的託偽之作嗎?
    這就引起郭沫若的學術敏感和重視。《王興之夫婦墓誌》之一。隸書的體沒有改變過來,但是,已經與漢隸不同了。郭沫若認為,《蘭亭序》為什麼一點隸書的筆意都沒有?這不可能是真的。於是就產生了一次曠日持久的《蘭亭序》真偽大論戰。
  • 郭沫若:《蘭亭序》絕非王羲之所寫,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其中爭議最大的是郭沫若提出的:《蘭亭序》不是出自王羲之之手,它真正的作者應該是智永。 二是郭沫若否認了《蘭亭序》的內容,他認為王羲之《蘭亭序》實則是《臨河序》,只不過是在其基礎上增加並修改了一些文詞,郭沫若這樣的觀點與清代李文田不謀而合,李文田也持有從書體上就能否定《蘭亭序》為王羲之筆跡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