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人為本 審度時宜濟弘績 ——上海海事局幹部人才隊伍建設...

2020-12-21 中國交通新聞網

千秋大業,人才為本。上海海事局從海事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出發,人才隊伍建設與國家、交通、海事偉大事業同頻共振,堅持以人為本培養、選用人才,持續優化專業人才發展環境,制定人才發展規劃,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經過多年努力,一支梯次合理、素質優良、具有一定開拓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人才隊伍,在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上加快集結,助力上海海事國際一流海事強局建設一路高歌猛進、繼續譜寫華美樂章!

新進人員接受理論培訓現場。

因人而教 小荷初露尖尖角

「你是2015屆的『小海獅』吧?怎麼有時間到這裡來呢?」顧平剛走進辦公室,看到正在電腦前剪輯視頻的何高楠脫口而出。何高楠連忙站起身,回答因為今天調休,才有時間過來幫忙。「性格還是有點靦腆,和剛進單位時一樣。在船上幹的怎麼樣啊?」顧平繼續問道。

何高楠,2015年畢業後加入到上海海事局大家庭,現在浦東海事局凌橋海巡執法大隊工作。顧平曾是上海海事局技能訓練中心的主要負責人,從2011年至2017年連續7年負責新進人員的初任培訓工作。何高楠是他曾經帶教過的一名「小海獅」,時隔3年,居然還能記得這麼清楚!

當記者驚訝於顧平的超強記憶力時,「顧主任有一項神技能,每次見到『小海獅』,就像掃描到了他們身上的二維碼,能準確迅速地說出他們的性格、特長、目前就職的崗位。」旁邊一位同事連忙解釋道。

「小海獅」是上海海事局對新錄用公務員的暱稱,也是該局全力打造的海事新人初任培訓品牌。「我局在新人培訓工作中,著眼的是10年、20年後將有一支什麼樣的隊伍來深耕海事事業。所以,始終堅持高站位、大格局,將眼光放長遠,抓牢新人入職第一關,培養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相適應、與國際一流海事強局建設相符合的全面發展的人才。」上海海事局副局長吳紅兵表示。

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為培養一支具有大局意識、全局視野的人才隊伍,上海海事局嚴把「師傅領進門」關,以本局人才隊伍建設實際情況為依據,逐步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正規化訓練+理論強化培訓+模塊化專業實訓」的新錄用公務員初任培訓模式。

據了解,海事正規化訓練包含了國防教育、體能訓練和40公裡行軍拉練等科目,旨在以高強度的軍事訓練磨礪新人的意志品質,增強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與高校合作開展的理論培訓,內容包括海事文化、公務員和依法行政相關知識,讓「小海獅」系統感悟海事精神,掌握海事常識;而專業化海事業務輪崗實訓,則涵蓋船舶安全檢查、危防管理、VTS值班管理、政務受理、水域巡航、海事調查、公司管理、船檢管理八大業務模塊,可以增強新人對海事工作的感性認識,為今後開展工作打下紮實基礎。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經過長期探索形成的初任培訓模式,遵循了人才成長規律,對今後個人事業的發展起到啟蒙性作用,很多『小海獅』的特質、特長就是在這個階段被挖掘出來,為日後提供針對性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該局技能訓練中心負責人王勇說。

據介紹,8年來,已有近630名新入局人員接受了系統的初任培訓,一批批業務素質高的「小海獅」已經開始挑大梁、在專業領域脫穎而出:2014屆「小海獅」王若騰獲2017年海事系統履約英語演講比賽第一名;2012屆「小海獅」謝昕獲2017年海事系統船舶防汙染與技能競賽第一名;2013屆「小海獅」詹春珮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此外,2014年上海海事局這一系統化、標準化的初任培訓模式在全海事系統推廣,成為海事新進人員培訓的重要參考。

點評:抓人才就是抓核心競爭力,上海海事局在爭當全國海事系統排頭兵的徵程中,將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個性化的初任培訓模式,為剛入職的「小海獅」快速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同時,顧平快速識別「小海獅」個人特質的神技能,也反映出該局對新人成長的關懷備至,正是這種潤物無聲的關愛與支持,讓「小海獅」們將單位視若家庭,尋找到了展翅高飛的歸屬感與支撐點。

因變而新 活水湧流方塘清

「你籤發的每一份PSC報告,都是在為中國海事畫肖像畫,全世界的海事管理機構也將通過這份報告來認識、評判中國海事治理的能力水平。」這是浦東海事局安全檢查中心主任顧智勇經常跟團隊成員說的一句話。

剛剛獲得2018年上海市「上海工匠」榮譽的顧智勇,在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同樣別具匠心,在他的帶領下,浦東海事局「陽光安檢工作室」獲得了今年「上海市職工創新工作室」的榮譽。

上海海事局局長陸鼎良多次強調,加強專業人才需求預測,創新專業人才評價、使用、激勵機制,深化領軍人才建設工程,完善青年專業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是打造國際一流海事強局的關鍵所在。為增強專業化人才核心競爭力,該局突出創新能力,堅持重點培養、持續跟蹤,以各層級各專業人才庫建設為抓手,以青年人才專業團隊建設為平臺,促進本局專業領域實力整體提升。

「樹典型、立標杆,鼓勵職工對標先進,通過團隊建設培養專業人才是我局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上海海事局人事教育處副處長郝俊利介紹說,「先進典型的關鍵作用,不僅體現在對具體業務的直接貢獻上,而且體現在對整個人才隊伍建設的示範帶動作用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培養用好了一個『領頭雁』,就可以帶動整個人才群體。」

用一賢人而群賢畢至,相一良馬而萬馬奔騰。上海海事局暢通專業化人才培養機制,舉全局之力打造專業高效人才隊伍:各業務處室牽頭組建了十大專業骨幹及後備團隊,促進專業骨幹人才培養和高端專家後備人才儲備;成立了涵蓋法規規範、通航管理、危管防汙等八大專業領域的「陳維式」青年人才專業團隊;同時鼓勵各分支局積極打造典型品牌,如浦東海事局「陳維工作室」、吳淞海事局「錢船長創新服務工作室」、楊浦海事局「錢雁創新工作室」等一批以先進模範為帶頭人的專業人才團隊相繼湧現;此外,他們還搭建專業人才開發與培養平臺,以課題研究、比武競賽、推薦選派鍛鍊等途徑激勵鼓舞青年職工爭當銳意進取的先鋒。

除此之外,為適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需求,在專業化隊伍建設工作中,該局更加強調人才培養要與時俱進。「人才隊伍建設本就是長期系統性工程,因此,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要堅持與時俱進,將個人、團隊的創新意識作為培養重點。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需要。」吳紅兵說。

「因變而新,工作室不斷湧進的『新鮮血液』為團隊管理帶來新思路,新的管理模式持續發力,激發人才活力,讓團隊成員放開手腳創新創造,最終凝聚成整個隊伍的強大實力。」說起創新對於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陳維工作室」主要負責人陳維說。

在「活水」源源不斷湧進和團隊成員銳意創新作用下,近年來,該工作室在危防管理業務中取得系列最新亮眼成績:貨櫃篩選系統成功上線,極大提升了港口貨櫃的選箱效率;聯合口岸單位創建的口岸安全聯合防控機制,有力打擊了危化品謊報瞞報行為;先行先試,創新固定點排查、無人機篩查和上船實查「三部曲」,鎖定硫含量超標船舶,為排放控制區管理提供經驗指導……

「各行各業的競爭,歸根結底都是人才的競爭,尤其是高層次、專業化人才的競爭,專業化人才隊伍是上海海事局發展壯大的動力源。」郝俊利說。

點評:新時代,海事要有新擔當、新作為,這種擔當需要高層次、專業化的人才隊伍作為支撐。上海海事局發揮團隊效應,鼓勵創新,培養「高」「專」「精」「強」人才,把海事管理業務「通技」練成「絕技」,為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來,專業團隊在系統內多項競賽中取得亮眼成績。

因時而進 小將登上大舞臺

今年9月,上海海事局組織人員編寫的《成員國信息通報導則》,在國際海事組織(IMO)履行法律文書分委會第5次會議上批准通過,於2019年提交IMO第31屆大會審議通過後,最終以大會決議的形式向各成員國發布。此導則是中國首次向世界海事行業提供完整、系統的中國方案的成功案例。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海洋強國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把握時勢培養與世界海事管理水平相適應的國際化人才,是我局履職盡責、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必然要求。」吳紅兵表示,「近年來,一批批年輕精進的國際化人才不斷湧現,代表中國在國際海事大舞臺上發聲。」

深刻把握新時代人才培養的新使命、新任務,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因時而進,是上海海事局強局立身之本。近年來,該局著眼國際化人才培養,大力實施高端人才建設工程,積極參與國際海事法律法規起草等業務,在國際公約規則和技術標準制定方面爭取制度性話語權。

「在交通運輸部和部海事局的指導下,我們在融入海事國際事務過程中,以IMO為主陣地,正經歷著由旁觀到參與,由跟隨到引領的階段。」該局辦公室調研員梁蔥蔥介紹說,「其中,組建國際公約履約研究團隊奠定了我局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基礎。」

據了解,為推進高端國際化人才及梯隊建設,提升研究和分析能力,該局對應IMO委員會機構設置,組建了以高端專家人才為領頭的六大國際海事事務研究團隊,並根據國際海事熱點、焦點問題的變化和研究任務的推進情況成立專題工作組。團隊建設至今,該局的提案數量在海事系統一直位居前列,僅2018年,就向IMO、東京備忘錄以及亞太地區海事局長首腦會議共提交了23份提案;同時,國際化人才梯隊逐步建立,在IMO師資培訓、國際海事會議等重要領域越來越多的發出中國之聲。

船舶靠港後使用岸電是國際航運節能減排發展的趨勢,上海海事局緊跟港口綠色發展動態,積極參與IMO船舶安全使用岸電技術研究,並且,該局王鑫擔任起《國際航行船舶岸電操作導則》(草案)起草工作組主席。

「為做好這項工作,我們積極協調中、美、英、法等國船級社成立主席工作支持組,並與美國、英國海岸警衛隊等世界主要航運發達國家代表進行視頻溝通,進一步磋商《國際航行船舶岸電操作導則》(草案),最終形成提案,報船舶安全設備分委會第7次會議審議。」船檢處副調研員沈毅康介紹。

能順利、高質量完成草案的起草任務,與該局平時積極參與國際海事事務密切相關。近年來,上海海事局承擔了IMO和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聯合主辦的海員考試評估區域培訓等系列涉外合作項目,加強了與國外海事組織的交流合作,展示了中國海事的業務水平和良好形象,國際化高端人才在行業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黃天兵現任IMO海上環境保護司副司長;張煒、張曉東任中國駐英使館海事處一等秘書;胡榮華當選東京備忘錄PSC委員會技術工作組會議主席;王鑫擔任IMO船舶系統與設備分委會工作組主席……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人才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

點評:與時俱進服務大局,是人才工作的使命和價值所在,上海海事局人才隊伍建設強調高站位、寬視野,培養了一批批年輕的高端國際化人才,通過自身的成長壯大,讓中國海事登上世界海事大舞臺。

參與IMO船舶安全使用岸電技術研究,王鑫(前排右二)擔任《國際航行船舶岸電操作導則》(草案)起草工作組主席。

因事而為 淬火歷練「千裡馬」

「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是上海海事事業發展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談到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上海海事局黨組工作部副主任龔三說。他認為,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強化本領能力建設、有效激勵擔當作為是幹部隊伍建設的三個著力點。

對於領導幹部來講,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品德。上海海事局始終將政治素質是否過硬作為幹部選拔第一位的標準,重點考察幹部的政治意識和政治站位,考察幹部是否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交通運輸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決推動黨中央關於交通運輸工作的決策部署在上海海事落地見效,在建設國際一流海事強局、爭當全國海事系統排頭兵的徵程中出實招、見實效。「只有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站位,才能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準坐標定好位,自覺擔當不缺位。」龔三說。

考察幹部的「德」是一門大學問。上海海事局始終堅持全面、歷史、辯證地考察幹部,既看在關鍵時刻、大是大非面前的立場態度,又看在日常工作、社會生活中的一貫表現。

基層一線、艱苦崗位是考驗幹部的磨刀石。「考察幹部的『德』還有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要經得住基層一線、艱苦複雜環境考驗,敢於破難題、解困局,善於帶隊伍、做表率,實績突出、群眾公認。這樣的幹部才是真正讓人放心、讓人服氣的幹部。」龔三說。

海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更要有成事的真本領。上海海事局始終堅持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鍊「雙輪驅動」,全面提升幹部的政治素養、黨性修養和專業能力。

開展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教育是幹部培訓的難題,上海海事局根據不同職務層次、不同崗位類別幹部群體的能力素質、工作特點、履職要求和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個性化培訓課程。處級班、組工幹部班突破傳統黨校培訓模式,走進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開闊視野。針對優秀年輕幹部培養需要,該局採取「集中教學+論文撰寫+座談交流」「集中教學+課題研究+專題辯論」等形式舉辦正、副科級青年骨幹培訓班。全新的培訓方式轉變了學員對於培訓不過是籤籤到、聽聽課,被班主任「念念經」的認知,讓學員真切體會到「超燃」「燒腦」模式下創作的高質量論文、課題所帶來的成就感、愉悅感。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上海海事局把實踐鍛鍊作為培養幹部的重要途徑,統籌全局幹部資源,開展常態化幹部輪崗交流和機關、基層雙向交流,有計劃地選派綜合表現優秀、發展潛力較大的幹部參與馬航MH370客機搜尋、「桑吉」輪應急處置、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水上交通管控等重大任務。堅持「走出去」戰略,選派幹部到上級機關、在滬部屬單位、地方委辦局和駐英大使館海事處等掛(任)職或參與專項工作,補齊幹部能力「短板」,助力「千裡馬」早日脫穎而出。

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幹部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海事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根據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和交通運輸部組織人事工作會議精神,上海海事局著眼未來幹部需求,對幹部隊伍現狀進行深入調研分析,全面掌握各梯次優秀年輕幹部人選。有意識地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參與國際海事事務、長江口深水航道邊坡利用、海事政務「一網通辦」等重要專項工作,促使其在考驗和磨礪中快速成長。

激勵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必須做到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上海海事局嚴格落實從嚴管理監督幹部的各項制度規定,把幹部管理監督抓在平常、嚴在經常,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使幹部真正感受到嚴管就是厚愛,約束就是保護。

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必須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上海海事局堅持為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幹部撐腰鼓勁,堅決反對和打擊惡意誣告等行為,旗幟鮮明為敢於擔當的幹部擔當,為敢於負責的幹部負責。對涉及幹部的信訪舉報及時認真開展查核,對舉報不實的信訪件第一時間予以澄清,避免給幹部成長帶來負面幹擾。

激勵幹部擔當作為,還必須不斷增強幹部的成就感、歸屬感、獲得感。上海海事局始終把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作為幹部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該局幹部融入地方參政議政的渠道不斷拓展,陳維同志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幹部人才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更強有力的聲音,在各類競賽比武中取得越來越多的佳績。同時,不斷完善幹部關懷幫扶機制,讓幹部感受到組織的溫暖。「有事業就有平臺,有組織就有依靠。」這是上海海事幹部的共同心聲。

點評:為做好幹部隊伍的「選」「育」「管」「用」,上海海事局始終把立政德擺在首要位置,把長才幹作為重要內容,把提士氣作為重要手段,著力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努力激發乾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把廣大幹部的智慧凝聚成為推動上海海事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圖片由 上海海事局 提供

相關焦點

  • 惠州海事局在北京交流「三惠」文化品牌建設經驗
    在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海事職責使命的過程中,「三惠」文化逐步夯實、凝練、升華,已成為每一位惠州海事人共同的價值追求。惠州海事局「三惠」文化品牌現場交流展示。相關連結 「惠民」—「惠及民生」是品牌核心以「惠民」文化培育價值追求、持續提升服務能力,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興惠民之風,建惠民海事,既是對惠州傳統文化和黨的宗旨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海事「三化」建設和人民滿意海事的根本要求。
  • 中鐵建設集團華東公司打出人才隊伍建設「組合拳」
    近日,中鐵建設集團華東公司在崑山中鐵建設大廈召開新任職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思想教育會,這是該公司「項目管理年」狠抓人才隊伍建設一項重要舉措。  近年來,華東公司在隊伍建設、管理水平、發展規模等方面面臨再發展難以突破的瓶頸,為此,公司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抓手,打出人力資源建設組合拳,先後啟動並實施緊缺崗位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專業知識脫崗培訓、廣聯達軟體學習、實操培訓班演練等系列培訓學習,內部選拔培養15名工程技術口人員轉崗成本管理,順利投入工作崗位,有效緩解成本管理人員緊缺問題。
  • 徐匯區楓林街道:抓實隊伍建設 讓基層幹部百鍊成鋼
    (上海基層黨建網)為深化落實市委、區委對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工作的部署要求,徐匯區楓林街道結合工作實際,抓實隊伍建設,夯實基層基礎,努力推動具有楓林特色的社區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為打造「健康楓林」宜居社區提供堅實有力的人才支撐和隊伍保障。
  • 浙江省援疆指揮部加強援疆幹部人才隊伍管理 助力建設「重要窗口...
    李江麟、郭華武的工作狀態,是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的縮影。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在做好指揮部項目招引、鄉村振興、智慧旅遊以及受援地醫院學科建設、「傳幫帶」等工作的同時,大部分幹部人才都在地方任實職、分實工、擔實責,挑兩副擔子,對接後方優勢資源,在工作方法創新上帶去了浙江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得到了受援地幹部群眾的高度評價。
  • 「卓越」人才培養背後的育人邏輯
    尤其是學院近年來以「卓越」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顯著,背後卓越的育人邏輯理路,更是給人以深刻啟迪。思為「卓越」之基,德立則人立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浙江師範大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始終遵循「大愛、擔當、求實」的育人傳統,將「立德」視為「育人」的邏輯起點。
  • 上海市司法局關於印發《上海律師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20...
    上海市司法局   2020年12月2日 上海律師人才隊伍建設三年行動綱要(2020—2022)   律師人才隊伍作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的一支重要力量
  • 鍛造適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幹部人才隊伍
    全會對教育事業作出了系統規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建成教育強國等目標。組織路線服從服務於政治路線。組織人事部門必須緊緊圍繞五中全會精神和教育發展大局全盤對表、全面服務、全力保障,下功夫把各級領導班子配好、幹部隊伍建好、高層次人才聚好,切實為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 建設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
    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建設中突出政治標準,這是由政黨的政治屬性決定的,是保證政黨團結統一、實現政治主張和政治目標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作為有著崇高政治理想、鮮明政治立場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推進中國歷史變革的政治進程中應運而生,在實現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的政治追求中發展壯大,講政治更是本質特徵和根本要求。
  • 工作總結範文: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總結範文5篇
    (篇一)為推進我市民政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民政工作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民政工作專業人才隊伍,我局專題研究部署了相關工作,認真制定了本年度民政人才工作規劃,並結合我局工作實際,抓好人才工作的具體落實。
  • 持續加強年輕幹部隊伍建設 為京能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
    持續加強年輕幹部隊伍建設 為京能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2020-07-31 15:49:00來源:消費日報網
  • 著眼職業化正規化專業化 紮實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長兼教育訓練司司長張福生(徐想 攝)  11月5日,國新辦舉行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改革發展情況發布會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長兼教育訓練司司長張福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消防隊伍改革轉制以來,應急管理部著眼隊伍的職業化、正規化和專業化建設需要,堅持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到重要位置,作為一項基礎性工程來抓,充分吸收現役制和職業制兩方面優勢,紮實做好人才的保留、吸引和培養工作,為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一,拓展消防員發展的空間。
  • 川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念好「三字訣」加強大思政幹部人才隊伍...
    川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念好「選、育、管」三字訣,加強大思政幹部人才隊伍建設,為全面提升大思政工作水平提供堅強有力保證。開源拓渠「選」,激發大思政幹部人才隊伍活力。一是招聘引才。深化校地、校校、校園、校企合作,先後與川內12個市州40餘個縣區(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學院等10餘所高校建立合作協議,建有思政名師工作室2個,柔性引進兼職教授5人。三是定向考調。通過黨委推薦、個人自薦、組織考察,採取「筆試+面試」的方式,從內江市水務局、內江市網信中心、隆昌市委組織部等部門考調黨務管理人才5人,不斷壯大學校大思政幹部人才隊伍力量。
  • 我國積極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
    繁榮文藝,人才為先。近年來,中國文聯、中國作協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建設一支德才兼備、門類齊全、結構合理、規模宏大的高素質文藝人才隊伍,成效顯著。    八次文代會以來,中國文聯和所屬單位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40多期,培訓文藝人才和文聯幹部9000餘人次。作為全國曲藝精品創作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曲藝精品創作班5年來已經舉辦了三屆,匯集了全國各地、各曲種當前活躍在創作一線的優秀作者,青年作者則佔了總人數的近一半。
  • 福海縣加強脫貧攻堅一線幹部隊伍建設
    近年來,福海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主戰場作為歷練、考察和選拔幹部的主陣地,針對脫貧攻堅部門領導班子不夠強、鄉鎮幹部力量不足、村級幹部隊伍活力不強等問題,分層分類加強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凝聚一線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人才保證。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努力培養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
    11月9日上午,一場「靶向育人」式的朋輩主題分享會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進行。 優良學風是治學之本、成才之本、立校之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倡導「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的精神,通過制度聯動、教學協動、科創撬動、榜樣帶動、文化推動五個維度,構建「五位一體」的學風建設內涵體系,營造「知行交醫」的優良學風,在潤物無聲中助力「有靈魂的卓越醫學創新人才」培養。
  • 追求卓越育桃李 精品教育春滿園
    長期以來,淮陽第一高級中學以「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校風,「礪學明德,求索奉獻」的教風,「修身勵志,勤奮創新」的學風,按照「為學生全面成長服務,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以「身心兩健,舉止文雅,特長突出,志存高遠,具有人生夢想和社會責任感的中國人
  •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鍛造一支常勝之師
    偉大的鬥爭,宏偉的事業,需要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做好黨和國家的全面工作,尤其考驗黨員幹部的幹事創業能力。 黨員幹部是我們黨幹事創業的中堅力量,黨和國家的事業都離不開黨員幹部的積極作用。
  • 中國石油李樹峰:建設「一帶一路」要大力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
    中證網訊(記者 胡雨)12月9日,中國石油國際勘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李樹峰在全國上市公司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暨跨國投資大會上表示,隨著「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仍然處於難得的重要戰略發展機遇期。對於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有三點必須高度關注。  一是高度重視風險防控。
  • ——以西北政法大學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為例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為實現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創造性的探索與實踐,在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學院與實務部門互聘、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希望能為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後備人才的培養提供可借鑑的思路。
  • 南安市中醫院開展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為加強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建設,加強中青年衛計人才骨幹培養,南安市中醫院積極派出骨幹醫生到泉州、廈門、上海等地進修,通過進修學習,進修醫生們參觀學習了先進的文化理念、醫療技術和管理方法,實際操作水平和理論有了很大提高,將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