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範佳 通訊員 鄭茂霞
一部系統反映山東革命根據地審計工作的紀錄片;
一個為黨的革命事業嘔心瀝血,赤膽忠心守衛財政經濟、保障軍需民用的英雄群體;
一種對黨忠誠、恪盡職守,廉潔奉公、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一段艱苦卓絕、盪氣迴腸、動人心魄的紅色歷史;
……
由山東省審計廳出品的《根脈—山東革命根據地審計紀略》文獻紀錄片由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面向社會發行。紀錄片以翔實的史料、清晰的邏輯、豐富的形式,大氣磅礴再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抗日根據地和山東解放區加強對敵經濟鬥爭、建立審計制度、開展審計工作、維護財經法紀的徵程,講述了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審計故事,把觀眾帶回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傳承了紅色傳統,激活了紅色基因,為當代審計人和社會公眾提供了精神食量。
山東革命根據地審計紀錄片展映
紀錄片緊扣歷史事件和脈絡,本著還原歷史、追記歷史、以史鑑今、以史勵今,對山東革命根據地審計工作進行了全方位追述記錄,把審計工作置於歷史大背景下審視,通過豐富的視覺感知,讓觀眾觸摸到戰時審計工作發展歷程和所發揮的作用。
全面抗戰爆發後,黨領導山東軍民發動起義、組建武裝,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面對敵人經濟封鎖,黨組織一手抓對敵軍事鬥爭,一手抓對敵經濟鬥爭,統一財經管理,建立審計制度,減少損失浪費,開闢出一條紅色審計戰線。
從1938年底中共山東省委財政經濟委員會審計科,到八路軍山東縱隊供給部審計處,從1940年7月山東省聯合大會通過《戰時施政綱領》明確建立審計監督制度,到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成立審計處,從抗日戰爭勝利後山東省政府財政廳設立第三科負責審計工作,到全面內戰爆發後華東財辦成立審計處,紀錄片按歷史時間軸,呈現了山東革命根據地審計重大事件、主要成果、歷史故事,勾勒出一個有筋骨有線條有情節有史詩的紅色審計印跡。
山東根據地審計工作展
既有縱向跨越十幾年的時間線條,又有橫向覆蓋山東革命根據地全域、各層級的審計事件,有包括預決算制度、審計制度、會計制度等的膠東《十大財政制度》,有在大青山突圍戰中壯烈犧牲的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審計處主任李子敬烈士,有原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領導審計工作的一絲不苟、高風亮節,有審計人員與貪汙腐敗分子鬥智鬥勇的較量……很多震撼人心、撼人心魂的故事情節,讓當代人領略到戰時審計人承擔國難、英勇抗戰、廉潔奉公的英雄史詩魅力,可歌可泣!
在58分鐘的紀錄片中,一幕幕審計場景、一紛紛文獻資料,生動詮釋了責任重於泰山的歷史情懷、堅定信仰,刻畫了性格鮮明的審計人群體,他們信念堅定,用心血乃至生命堅守財經「陣地」;他們實事求是,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敵人掃蕩、我軍發動攻勢、環境惡化等情況,一切從實際出發,靈活開展審計工作;他們恪盡職守,堅持原則,以身作則,表現出高度的紀律性和原則性;他們無私奉獻,在艱苦戰爭環境下,往往夜以繼日工作,為覆核準確幾兩糧、幾角錢,通宵達旦;他們廉潔奉公,嚴明紀律,從不為自己謀私利,體現了老一輩審計革命者無私無畏、不徇私情的品格,最終構築起一種永續傳承的紅色審計精神,增強了革命文化傳統的吸引力感召力。
審計幹部在山東根據地審計展館接受紅色教育
由於革命根據地審計工作隱蔽性、機密性等特點,審計工作留下的文獻史料不廣泛,特別是審計實務類資料,更是少之又少。紀錄片主創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深入開展史料徵集和研究,在山東各地檔案館、博物館尋訪資料,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挖掘審計工作蛛絲馬跡,旨在讓漸漸沉入史海的紅色審計重現人間、發揚光大,讓紅色審計精神為人所知、代代相傳,無愧老一輩審計革命者的豐功偉績。2015年10月,山東根據地審計展館在臨沂市莒南縣落成;2015年12月,山東根據地審計工作展在濟南開展……隨著紅色審計歷史挖掘工作逐步深入,以影像形式記憶紅色審計成為當代審計人的熱切期盼。
在「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山東革命根據地審計紀錄片工程正式啟動,主創團隊輾轉多地,在齊魯大地諸多歷史事件遺蹟遺址上拍攝、再現審計場景,向老一輩審計革命者致敬。拍攝中,一位位革命先烈先輩後人邁著蹣跚步伐來到山東根據地審計展館,追憶先人,講述往事;一批史學家立足於歷史大背景解析紅色審計光輝價值,彰顯著親和、沉著與厚重的多重效果。紀錄片推出後,先後面向審計幹部、高校大學生、社區居民等群體進行公映,讓人讀懂歷史,珍惜當下,更愛中國。
讓我們在新時代凝心聚力,不懼艱險,為了不能忘卻的記憶,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