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所課題組與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進行專題座談

2020-12-15 瀟湘晨報

借智借力把科研課題做深做透

近日,審計廳科研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川陝革命根據地審計工作研究》課題組一行四人再次赴巴中就課題研究與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相關人員進行專題座談,向社會研究機構充分借智借力,力爭把審計理論研究課題做深做透。

科研所課題組人員首先就博物館對課題研究工作的充分支持表達感謝,並介紹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川陝革命根據地審計工作研究的歷史性意義和此行的目的。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領導、歷史研究專家、年輕骨幹人員參加了此次座談,分別介紹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的發展歷史、史料研究整理的總體情況、特別介紹了川陝革命根據地教育、紀檢、金融等專業領域的重點內容。雙方就川陝革命根據地審計工作歷史研究進行了深入地交流,博物館的專家還特別是對課題組成員提出的一些有關課題的歷史問題進行了專業解答,事實充分、邏輯嚴謹、有史可查。

通過此次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之行,科研所收集到了更多根據地黨的領導和審計工作的相關資料,了解到更清晰的紅色審計發展脈絡,豐富了知識儲備,拓寬了研究思路和方法,更加有利於推動審計理論研究工作向縱深發展,以適應目前國家審計工作的新定位和新要求。

相關新聞結束--> 【來源:審計科學研究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收藏一批名家手跡
    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收藏一批名家手跡發布時間: 2020-11-17 09:02:56 | 來源: 國家文物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日前,2019年度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川陝蘇區將帥碑林紀念館終身名譽館長、85
  • 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黨支部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
    12月24日,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黨支部走進通江王坪烈士陵園、毛浴古鎮、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開展「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主題黨日活動。全體在職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部分幹部參加。活動期間,黨支部在王坪烈士陵園開展了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敬獻花籃活動,在毛浴古鎮參觀了紅軍十六字訓詞牆、紅四方面軍政工會議舊址,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參觀了陳列展覽。
  • 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四舉措」開展冬季園林綠化養護
    近日,按照「早預防、早安排、早動手」冬季園林綠化養護原則,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推行精細化養護管理,以降低因嚴寒冰凍及病蟲害給園林綠化帶來的損失,進一步提高園林綠化防寒防害及抗凍能力,確保園林樹木安全越冬。一是整形修剪。
  • 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多措並舉紮實推進文物火災防控工作
    入冬以來,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不斷強化文物安全責任意識,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多措並舉紮實做好冬季文物火災防控工作。(審核:周璇)【來源:川陝革命根據地博物館】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 通江縣召開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暨王坪國家AAAAA級...
    1月7日,通江縣召開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暨王坪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專題會,安排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通江縣委書記孫輝主持會議並講話。縣委副書記何奎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王坪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11+1」已竣工7個項目清理規範及問題整改工作,陳列布展、信息化提升、三處散葬墓區修繕項目推進,總醫院舊址保護修繕項目推進以及王坪新村、紅軍街提升和安置房建設項目推進等情況。
  • 南充閬中市老觀川陝革命根據地蒼溪縣蘇維埃保衛局晉升「省保」
    四川新聞網消息(楊志 文/圖)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公布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的通知,同意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提出的增補86處革命文物作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南充閬中市老觀鎮的川陝革命根據地蒼溪縣蘇維埃保衛局榜上有名,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晉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參訪革命館建 傳承紅色基因
    通過參觀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與漢中市委黨校座談交流,拓展了視野,啟迪了裕豐社區紅色文化發揚傳承工作思路。9月4日,裕豐社區全體黨員在社區黨委書記何蓮、達州市萬家和社工許莉春帶領下,經過長途舟車勞頓後,首先參觀了位於漢中市南鄭區的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 紅色文化,革命地標之陝西篇
    延安有著「中國革命博物館城」的美譽,革命遺址就有445處之多,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布局最為完整的城市。南鄭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川陝革命根據地是全國第二大蘇區,是1932年12月徐向前率紅四方面軍自陝入川後,在當地黨組織的配合下創建的。川陝革命根據地以南江,通江,巴中為中心,輻射二十三個縣,約600萬人口。1933年成立了中共川陝省委和省蘇維埃政府,被毛澤東稱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第二疆域「。
  • 川陝蘇區郵史研討會郵資片
    聞鍾記郵(3617)川陝蘇區郵史研討會郵資片收到了倪鬱烈先生從達州寄給我的一枚郵資片,郵資片選用了「特色農產品」郵資圖普資片,如果只看正面,也就是一枚普通的郵資片,從背後加印的圖案和文字,是為紀念川陝蘇區郵史研討會製作發行的一款郵資片。
  • 這些布幣見證了革命戰爭年代黨在經濟金融領域的探索和實踐
    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古代錢幣展覽館坐落在德勝門箭樓南側的真武廟內是一座錢幣類專題博物館紅四方面軍入川月餘,相繼解放了四川通江、南江、巴中三縣,隨後創建了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川陝革命根據地區域圖川陝革命根據地西起嘉陵江,東至城口,南至營山,北達隴南寧強和鎮巴
  • 川陝省造蘇維埃銀元
    我的摯友老李是個紅色收藏愛好者,他對戰爭時期的各種革命歷史文物情有獨鍾,他珍藏了一枚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老銀幣——川陝省造蘇維埃銀元。這枚銀元的歷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戰爭史。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總指揮徐向前同志的領導下,率部由鄂豫皖蘇區向西轉移,進入四川,與當地革命武裝會合,於次年2月在四川通江成立了川陝省蘇維埃民主政府,開展土地革命鬥爭。
  • 長徵前的革命根據地有哪些你知道嗎?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了一系列農村革命根據地
  • 長徵前革命根據地的醫療衛生事業
    在攻打大城市受挫後,以毛澤東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當時實際,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革命道路,領導工農紅軍先後創建了井岡山、鄂豫皖、湘鄂西、海陸豐、瓊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左右江、川陝、陝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這些革命根據地既是中共進行遊擊戰爭、開展土地革命的戰略基地,也是其開創中國特色醫療衛生事業的實踐基地。
  • 四川第一塊革命根據地!五一假期紅色達州等你來耍
    達州地處四川省東北部是川渝鄂陝結合部的交通樞紐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達州是川陝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戰場四川第一支紅軍遊擊武裝和第一塊革命根據地就誕生在達州的萬源1929年4月27日,在川東黨組織及王維舟領導下,萬源、宣漢、開江、梁山(今重慶梁平)等縣工人農民,在萬源縣固軍壩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了川東遊擊軍第一路軍,後來被正式命名為四川工農紅軍第一路遊擊隊。
  • 川陝渝聯合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協議》指出,落實《川陝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合作協議》,加強革命文物資源調查研究,開展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建立共享革命文物資源資料庫;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川陝蘇區紅軍文化公園建設;組建紅色文化公園宣傳聯盟,開展紅色文化公園整體品牌塑造和營銷推介。
  • 「決勝脫貧·奮鬥有我」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馬飛雁:腳印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馬飛雁的扶貧故事......>>>>三等獎腳 印各位領導,同仁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我是13號選手,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腳印》。
  • 漲知識︱紅軍長徵途中建立的唯一根據地在哪裡
    2016年9月17日,湖北鄖西縣,遊客在王家坪革命烈士陵園觀看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資料。鄂豫陝根據地是紅軍長徵途中建立的唯一根據地。在鄖西縣檔案館紅色鄖西展版塊,懸掛著創建鄂豫陝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徐海東的照片和生平簡介。
  • 陝西省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
    12月14日至15日,陝西省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暨「中央紅軍長徵勝利到達陝北85周年」交流座談會在甘泉縣勝利召開。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局長薛耀軍,中共甘泉縣委書記楊宏蘭,陝西省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延安革命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茆梅芳以及陝西省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35個成員單位42名代表參加座談會。中共甘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秀芬主持會議。
  • 江西文化旅遊新春大團拜——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打造理想信念教育高地 瑞金中央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是為紀念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毛澤東、朱德直接領導創建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而建立的革命類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紅色記憶——「河南抗日根據地」和「革命老區精神」
    「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和「革命老區精神」 (豫西)軍民英勇抗日,創建了全國著名的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的河南抗日根據地。王樹聲把各個支隊迅速進行了分工,第一支隊仍然活動在登封周邊地區。這樣就迅速地將皮定均開闢的十個縣的抗日根據地擴大到黃河以南,平漢鐵路線以西近3萬平方公裡的區域,建立了六個軍分區、六個地委、六個專屬,34個縣的縣委、縣政府和縣獨立團。接著又進行了夏季攻勢。在擴展後的抗日根據地內,建立地方政權,開展統戰工作,實行倒地運動,建立各種學校,發動群眾支前作戰,進一步鞏固了根據地。第三是進行了對日的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