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士仁人以書法排遣愁悶,靖國軍總司令于右任融碑帖於一體創新風
書風跌宕獨具的個人風格逐步形成。為了表現金石氣息,於在用筆上追求縱橫揮灑,自然跌宕。起筆不停滯,落筆不作勢,純任自然。1928年後,于右任新的書體被創新出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基本成因,這三個方面也昭示了其書法審美價值的歷史意義。
-
于右任的書法境界:順乎自然而生
因為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美。你看,窗外的花、鳥、蟲、草,無一不是順乎自然而生,而無一不美。個人的字,只要自然與熟練,不去故求美觀,也就會自然美觀的。」「順乎自然而生」完全指出書法審美的重點,舉凡書史上的一流大家,無論帖學還是御學範制,沒有一個不是達到自然的書寫,只要字裡行間還有刻意感,還在斤斤計較技法、結體或章法等細枝末節,便難以進入上乘。
-
落落乾坤大布衣—于右任先生書法藝術管窺
嗣後,他歷二次革命、討袁、護國、反覆闢。1918年,他受命主持陝西靖國軍事,獨撐革命危局於西北,成為北伐戰爭中之「突破北洋軍閥核心」的重要實力。1920年,他正值民主革命思想成熟的壯年時期。其時國民二軍與奉軍戰事不利,在西北革命基地存亡之秋,于右任輾轉到達莫斯科聯盟馮玉祥,成立國民聯軍,解西安之圍。
-
于右任:寫字是一種樂趣
于右任認為:寫字是一種運動,也是一種樂趣。由於求他寫字的人很多,他每天常常要寫三四十張紙,雖然勞累,但卻樂此不倦。他寫字如同他簡樸的生活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習慣。于右任並不把書法視為高深莫測。他認為"文字乃人類表現思想、發展生活之工具(于右任《標準草書序》)",對標準草書的制定的標準也只有四條:易識,易寫,準確,美麗。前三條出於實用,分列於前,後一條出於審美,列於最後,可見其觀念上的重實用原則。
-
于右任書法新解讀
陝西于右任書法學會顧問田衛華看到,這些年來于右任作品的收藏已成熱潮,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于右任的詩詞集雖然出版了不少版本,卻多為母本翻印,當中不少訛誤未經考證。「我們至今沒有一個具有權威性的于右任詩詞的專著,於此也以訛傳訛影響了很多人。
-
于右任書法的新解讀
于右任不單單是一個書法家,更是一個文人和愛國志士,例如,在書作的內容上,他常抄錄杜甫、陸遊的古詩詞,這是與他的審美相契合的,他的書法也表現了他的情懷。陝西于右任書法學會顧問田衛華看到,這些年來于右任作品的收藏已成熱潮,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于右任的詩詞集雖然出版了不少版本,卻多為母本翻印,當中不少訛誤未經考證。
-
德風堂丨于右任書法蘊含著深厚的學識風範,一派儒稚蘊藉之風
,字誘人,並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風亮節、淡泊名利。,風靡天下,晚期與時俱進,強調創新,在這兩個世紀中,于右任始終是大家關注的風雲人物,早期他是積極的實踐者,開創了種著大兼而有之的風格面貌,受到普遍的讚譽和推崇,晚期他是主要的影響者,作為變法創新的榜樣,作品被許多書法家和愛好者學習借鑑。
-
于右任書法作品市場價格堅挺,是拍賣場上的硬通貨
于右任像 于右任先生是陝西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歷史人物從他早期的《半哭半笑樓詩草》到「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晚年發出的痛苦呼喊,半個世紀以來,寫下了近千首憂國憂民、懷念家鄉、思念親人、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愛國詩篇。曾先後出版過《右任詩存》《右任詩存箋》《變風集》《于右任詩詞粹編》《于右任先生詩集》等詩集。
-
于右任:書法是一種高尚美,絕不遷就美觀而違反自然
于右任在品嘗美食之餘,總是在興盡時揮筆留墨。于右任當年留下的墨寶,可謂畫龍點睛,護持了一批百年老店的存活。于右任先生的書法藝術,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時期,於先生在搜集大量魏碑的基礎上,寫出個性強烈的行楷書;第二時期,於先生創立了標準草書。于右任先生搜集的魏帖,主要為中國史上最著名的碑帖。
-
于右任書法欣賞
1924年,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右任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人物評價: 劉延濤:「《標準草書》發千餘年不傳之秘,為過去草書作一總結帳,為將來文字、開一新道路,其影響當尤為廣大悠久「三十功名袖兩風,一箱珍藏紙幾張。」 陳志歲:「愛國情深,隔海時時望大陸;拯民志定,領軍早早應中山。」 林語堂:「當代書法家中,當推監察院長于右任的人品、書品為最好模範,於院長獲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賴於其書法的成名。」
-
于右任書法將碑派書法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峰
),翌年為創辦《神州日報》,赴日本考察新聞並募集辦報經費,在海外得以結識孫中山先生,「做徹夜之談,並加入同盟會」,積極投身於為民眾謀自由幸福的革命洪流,從而奠定了他作為民主革命先驅和國民黨元老的特殊地位。
-
小題「大作」 妙跡天成——于右任先生題籤書法欣賞
在編輯《于右任書法全集》的十幾年間,我涉及了諸多于右任先生的文化思想、審美理念和書法藝術創作,有幸涉獵了于右任先生墨跡所存的諸多載體,其中數百部書籍題籤使人愛不釋手、浮想聯翩。面對琳琅滿目之卷冊,分類分析,反覆感悟,亦略有所得。這些作品大多是先生晚年居住臺灣時所作,更可見先生晚年人書俱老之境界。
-
于右任書法,堪稱獨步,一派儒雅蘊藉之風
于右任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驅,詩人、政論家,是沉雄博大的一代書法大師。當他滯留孤島時,對大陸情念頗深。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作歌:「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遠不望。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其鄉思之苦,溢於言表,成為千古絕唱。著有《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
于右任的詩詞和書法,交相輝映,各顯其妍
因此從現存的于右任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早期書法多用方筆,稍後漸用圓筆,再後來隨著結體上的放逸縱恣的整體變化。海峽兩岸同胞,都視「於草」為瑰寶,能得其寸楮片紙,均奉若拱璧。德風堂考藏于右任書法作品欣賞于右任是早期南社詩人之一,雖以草書名於世,詩名幾為所掩,其實他終身不廢吟詠,我國民主革命的先驅
-
于右任的「碑體行書」和「標準草書」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
其書落落大方,行氣衝和虛靈,一派儒雅蘊藉之風,在雄豪婉麗與淡雅清奇之間,蘊含著深厚的學識風範。從「二王」一路走來,吸收北碑之精華,創造了「於體」行楷書;對王羲之、趙孟書法的繼承和研究,創立《標準草書》,晚年形成了爐火純青的碑味草書,在半個世紀裡以高古的品質修養和非凡的才情智慧,創造了許多難以估價的藝術珍品,為中華民族的書法藝術寶庫樹立了又一座書法藝術豐碑,這些卓然成就將永遠光啟後人!
-
近代「草聖」于右任,草書纖細圓勁、雄強深厚,不愧一代書法巨擘
同時草書的寫法隨時、事、情而定,當然這並非說草書可以肆意亂寫,其筆畫的交代須以正楷為基準,萬變不離其宗。除了古代的草書名家,近現代的于右任就是一位以草書著稱的書法大家。尤其是于右任對北碑筆法的繼承是很出色的,你完全可以把他為旁人寫的楷書墓誌去和真正北碑對比。
-
于右任書法收藏急升溫 草書四屏拍出兩百萬
3月20日,「一代書聖-于右任書法專拍」將在北京舉行。本場共搜羅了百餘件于右任精品,包括其早期行楷、中期草書、晚期標準草書等,將各期不同風格共冶一爐。記者昨日採訪提供拍品的臺灣藏家王先生獲悉,由于于右任書法近年來在藝術市場上走熱,精品書法已逾百萬,各地藏家紛紛介入,以至於市面上流通的作品越來越少。
-
于右任愛國詩詞書法作品欣賞
在我們今天享受幸福生活的時候, 不要忘記像于右任先生這樣的一批 曾經為了實現救國救民的崇高理想, 不斷探索,不屈鬥爭的革命先驅。
-
淺談于右任及其書法
于右任1932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系統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被譽為「當代草聖」。于右任早年間師從趙孟入,後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礎上將篆、隸、草法入行楷,獨闢蹊徑,中年變法,專攻草書,參以魏碑筆意,自成一家。
-
卿辰:「靜」應當是書法審美的最高境界
寧「靜「致遠,「靜「以修身等,都是追求人生的理想境界。在這個騷動的世界裡,追求「靜「本身就是一種境界,一種崇高。一、辯證地看待:事物就是由動與靜的不斷轉換中,追求並實現完美與和諧的統一。於是靜是相對於動而表達的一種特殊狀態與理想追求,動是絕對的,靜是相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