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西安交大少年班公布了錄取結果,被錄取的同學將不用參加高考、研究生考試,通過8年的學習,直接獲得碩士學位。
近日,濱州實驗學校收到了來自西安交大少年班的喜報,九年級六班劉一可同學被錄取。消息一出,不少家長和同學非常羨慕,很多老師也祝賀諮詢,劉一可及父母和班主任郭瑩雪老師總結了他們的學習、管理經驗,與大家分享。
劉一可同學的經驗分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學習的巨大推動力。一直以來,我就非常喜歡數學,小時候喜歡鑽研奧數題,每次解答出一道題目,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來到初中,班主任郭瑩雪老師是我們的數學老師,有一次她看到我在看高中數學課本,郭老師就很高興的與我交流她學高中數學的方法,還告訴我如果有不懂的問題,我們可以一起交流。郭老師的鼓勵,帶給我更大的動力,初中階段,我學習完了高中三年的數學基礎知識。還向郭老師請教2019年全國一卷的題目。後來,我讓媽媽給我買了《數學原理》、《幾何原本》、《簡單微積分》等書,現在我正在利用課餘時間研讀。
在與好朋友的相處中,我又喜歡上了編程,我和幾個要好的朋友經常在一起討論數理化競賽題,一起研究計算機編程,一起參加比賽。我七、八、九年級都參加了全國中學生數理化學科競賽和信息學奧賽聯賽,獲得全國數學一等獎、全國數學銅獎、省數學一等獎、省物理一等獎、省化學一等獎、省信息學一等獎等獎項。
重視課堂學習效率
我在上課之前,一定會提前預習,帶著疑問聽課,上課更有重點,效率就提高了。我覺得上課是老師傳授知識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所以課堂認真聽講對於學習尤為重要。就像數學這門學科,初中三年,我幾乎沒寫過數學作業,我與郭老師有約定,如果我數學考滿分,那麼我到下一次考試期間的數學作業可以不用做。其實這個約定看似是我為我減小學習負擔,實則是對我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上數學課一定是全神貫注,把老師講的重點和難點記清楚。有時候對待我不熟悉的內容,我還會向郭老師提出寫作業。其他的科目也是這樣,數理化課堂,我聽完基本可以保證老師講的都會,需要記憶的科目我能夠掌握80%以上。
獨立思考挑戰自我
每當遇到一個難題時,我想到的就是應該獨立思考,而不是依賴他人。在上課時或做作業時都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我都會自己鑽研思考,爭取自己解決,如果實在沒有思路,最後再去請教老師,同時還要認真反思沒有做出來的原因,避免再次出錯。
劉一可家長經驗分享
提高自身素質,做孩子的榜樣
有人說:家庭教育中「不教而教」。這一說法不夠準確,但卻有一定道理,即,家庭教育主要不是靠言教,而是靠身教。家庭教育的最大特點便是潛移默化。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覺地在影響著孩子。我與劉一可爸爸都在人民醫院工作,一可爸爸在一可六年級時,考上研究生進修,放假回來在家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專業知識,閱讀與他專業相關的書籍,這給一可營造了一個優良的學習氛圍。
對孩子要表揚賞識
表揚賞識是家長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善於挖掘孩子的閃光點,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賞識表揚,多點說:「你真行!」。一可剛到實驗學校的時候,成績並不理想,然而他每一次進步,回來都會和我說:「郭老師讓全班同學給我鼓掌了」。漸漸地,我體會到,鼓勵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體會「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從而激發孩子進取的熱情,努力去追求進步。
給孩子的興趣最大的支持
劉一可自小學以來就很喜歡數學,到了初中,在郭老師的教育下,對數學的興趣更加濃厚,一直堅持參加數理化學科競賽。後來接觸到編程後,參加信息學奧賽。有的家長可能擔心孩子耽誤學習的時間,其實對於孩子的興趣,我在他學業成績的允許下,最大限度的支持。買一部分感興趣的大學教材,報孩子喜歡的興趣班……都是孩子自己的選擇,我就是支持孩子。
相信老師家校配合
孩子初中三年的進步,離不開學校的培養和老師的諄諄教導。一可的進步,更多的是要感謝班主任郭瑩雪老師。我和別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可除了郭老師的話,誰的也不聽。一可自來到實驗學校的不適應,對陌生環境的恐懼,生活上的問題,還有青春期孩子的逆反,父子間的「矛盾」,還有存在學習習慣上的問題……郭老師每件事都親力親為幫著解決,才有了一可今天的進步與成長。所以,家長要相信學校的專業性,相信老師的專業性,學校布置的任務和老師反饋的問題,我都會不遺餘力的配合完成。
郭瑩雪老師的經驗分享
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教育是潤物無聲漸染,是春風化雨的感化,是順其自然的發展。教育不是強迫,而是引導,是循循善誘的過程。我在一可的成長道路上,主要就是大膽放手、用心陪伴。
用心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於一個方面。作為老師,不能只憑成績或某個方面就認定學生不如別人,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放大他們的優點,積極地讚美他,讓他們有信心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一可剛進入實驗學校時,成績很普通,也有一些學習方面不好的習慣。但是在與一可的接觸交流中,我發現他酷愛數學,面對別的孩子需要費力接受消化的知識,對他來講不費吹灰之力,有時還會舉一反三,提出一些新奇的思路。我們班建設班級圖書角時,劉一可為班級捐獻的數竟是五本高中數學必修課本,這讓我大吃一驚。在一次單元檢測中,劉一可竟然使用了高中數學的向量解答了問題。他的作業,他的課堂聽課等,都在我的認真觀察中,我發現劉一可對待學習中的一些難題,非常有鑽研意識。每每發現他的優秀習慣和好的做法,我都大力表揚,給同學們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起到了正面引導的作用。
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責任擔當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而責任擔當屬於社會道德心理的範疇,是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能夠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將來對家庭、社會敢於負責。
劉一可同學小學不在濱州實驗學校讀書,性格有點內向的他初來乍到有些難以適應,一可同學雖然在數學學習中逐漸嶄露頭腳,但是我發現他學習生活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我一直等待個契機,可以讓一可儘快融入到班集體,改變一部分習慣。後來,一段時間班級的午寫,我重點進行計算能力練習,我把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劉一可同學,他負責挑揀題目、核對答案、匯總同學們的問題等。漸漸地,他去我辦公室的次數多了,與我講的話也越來越多,經常跟我分析某某某同學出錯的問題,還有某某某同學的午寫情況,還有某道題的考察點……在給一可安排了班級任務的那段時間,他經常提著一個袋子,裡邊裝了一部分同學的午寫本,他經常把這個收起來的練習帶回家,分析他們的錯因,有時我還安排一可同學課下給一部分同學講解,慢慢的,一可同學結交了好朋友,也越來越適應這個新的環境。
鼓勵學生發展興趣愛好
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可以開發他們的智力,可以促使他產生積極的情緒,並給他們無窮的力量,對學習中遇到的難題,他們能認真思索、鑽研,直至攻破;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還可以逐漸培養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想像力、注意力和意志力,而在這樣的力量的支配下,會使他們並發出無窮的智慧,促其成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可以成為他們人生的一項事業。因此,他們既能獲得事業的成功,又能用自己的專長服務於社會,成為社會一個有用孩子。
劉一可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很早就有,他興趣的發展,我做到了「陪伴」。一可喜歡提前預習數學知識,有時我就去和他討論一些後面單元的知識,知道他學習高中數學時,我還與他討論初中階段與高中某些知識的關聯。在一可發展興趣的同時,取得了很多優異的成績,收穫了很多榮譽,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信與人生努力的方向。
積極引導,大膽放手
有一句教育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從「需要教」到「不需要教」,這裡有一個逐步放手的過程。學生作業也是如此,「作業為了鞏固和提高」,但是對於已經「鞏固和提高」同學,作業的意義是什麼?答案同樣是:放手。學習如學步,只有自奮其力,才能自致其知。我們決不能再包辦一切而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把學生看成獨立的生命體,只有教師懂得放手,學生才能學會「走路」才會「健步如飛」。
一可有時數學作業不按時上交,課堂提問的時候,他掌握的又很牢固。我想:既然學的會,學的透,又很熟練,數學作業對於劉一可還有什麼意義?我與劉一可同學交談,我們約定,只要他考滿分,到下次考試之間,作業可以自選完成。
放手後,我開始轉明為暗,觀察他的學習情況。時長上課提問,有時安排他給不會的同學講解,事後我再去問那位不會的同學,有時對於難度稍大的內容,會提醒他複習整理……
對於一可的教育,我做到一個老師應該做的教書育人,做到了一個朋友能做的鼓勵陪伴。一可的驕人成績,也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要擁有敏銳的眼光,用心的思考,並能針對時代的新特點,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打開每個學生的心扉,與學生共同進步,在工作中不斷探索和實踐,真正做到教好書,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