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張A4紙剪出一個儘可能大的等腰梯形,再用它和一些下腳料、塑料包裝袋、大頭針和曲別針,做一個超過80釐米長的結構,靠它來拖動兩瓶礦泉水。你的時間只有16分鐘!」這是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綜合面試中的一道題。
日前,從全國2045名初中報名者中初選出的500名學生,匯集西安交通大學參加少年班複試,角逐最終的130個錄取名額。
今年報考人數為歷年之最
從1978年中國科技大學開設少年班以來,關於大學少年班是「因材施教」還是「拔苗助長」的爭議就一直沒有斷過。然而,爭議並未影響少年班的成長。
記者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近幾年報考該校少年班的人數一路攀升,少年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2010年報考987人,2011年1260人,2012年1730人,到今年更是達到2045人,報考人數為歷年之最。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中期始,我國先後有13所高校招收少年班,選拔早慧少年進行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改革。經過20多年實踐,目前國內只有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招收和培養「少年班」大學生。
與中科大通過高考招生不同,西安交大少年班學生是從年齡不超過15周歲、智力超常、身心健康、具有發展潛質的應屆初中畢業生中選拔。
今年的西安交大少年班招考,經過初試後有500人參加面試,年齡最小者僅11歲,最終錄取人數為130人。
考試分初試、複試兩個階段。初試為筆試,內容包括數學、語文、英語、理綜;複試包括4個模塊,分別為非智力測試、身體素質測試、學業能力測試、綜合素質面試。
「考試分數不是唯一決定因素。」鄭慶華說,將非智力因素測試和身體素質測試納入選拔體系,是因為身體是學習、工作的基礎,非智力因素則是決定創新性人才能否成功的重要環節,兩者都不可取代。
以非智力因素測試為例,主要看學生的人格因素、情商、智商等構成的精神品質,借鑑國際上對該年齡段少年通用的評價方法和規則,通過計算機測試。身體素質測試中,男生測試實心球、立定跳遠和1000米;女生測試實心球、立定跳遠和800米。
這兩項測試實行一票否決。測試結果不計分數,僅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測試合格是入門的必要條件。
記者在面試現場看到,學生被分為5人一組。面試小組由兩位理工專家、1位人文社科專家、1位心理專家和1位中學教師組成。
「面試重點關注的,是學生的解題思路、速度和組織語言表達能力。」有專家告訴記者,這個環節中,要甄別的不僅僅是分數和水平,還包括學生的興趣,以及未來是否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的潛質。
兩項測試合格者,最後根據學業能力測試和綜合面試成績進行評價,擇優錄取。對於確有特長的學生,學校可以破格錄取。之後,進入學校進行為期8年,「預科——本科——碩士」貫通模式的培養,其中預科兩年、大學本科教育4年、碩士研究生兩年。
當然,並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讀少年班,考上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連讀到碩士。鄭慶華介紹說,就讀期間,在考試中無論掛掉任何一科,學校會給一次補考機會,如果補考還不通過,就會被淘汰。每屆少年班都會有10多名學生,因為興趣減少、學習掛科等問題,被淘汰到普通本科班就讀。
考核為綜合較量,題海戰術不適合少年班
「少年班是質優教育,是針對早慧少年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鄭慶華在採訪中一再強調。他說,能入選少年班的學生,除了基本的年齡等要求外,在智力方面必須達到「聰慧」以上——比如滿分是160分,你得拿到110分以上才行。
當然,這個分數不是指應試教育分數,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比喻。少年班更看重學生的想法和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試設置的一些考題,就是要「透過知識看能力」。
此次「少年班」面試題目有5道。
第一題是「自我介紹」,要求考生用1分鐘時間,進行自我介紹,中英文皆可。
第二題,考察人文素養,給出一幅圖,要求考生在兩分半鐘內在紙上寫出自己對圖的理解,並用1分鐘講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第三題,考察心理素質——如果你是一朵花(樂器/動物/交通工具),你願意是什麼?為什麼?以上4道題都要回答,且須在2分鐘內寫出答案並加以說明。
第四題為獨立創作題,即本文開篇時例舉的,要求考生製作出一個有效的拉力結構。
第五題則是考察合作創作,給出一段文言文,要求在閱讀原文的基礎上,創作儘可能多的新內容。把原文和創作的內容有機融合,繪製在畫板上。在繪製前,一組5名學生須進行2分鐘的大聲集體討論,每人一筆繪畫,畫好後選出1人用1分鐘時間講解。
「如果只是題海戰術中出來的高分孩子,很難在少年班的考試中突圍。」鄭慶華說。以學業能力測試為例,主要考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數量程度,及其創造性應用的能力。
其中,數學重點考查審題嚴謹性、代數演算、邏輯推導、空間想像等能力,題型簡潔;物理則看重基本概念的應用和理解、實驗設計以及透過自然現象分析物理原理。「許多題目來自實際生活,難度高於中考。」鄭慶華說。
還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測試,也是源於生活。比如一幅漫畫、一條微博,學生要對此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思想,並有明確的邏輯和依據,能夠給人以思考和啟示。
超常少年多有出眾的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力
觀摩過少年班複試選拔的天津南開中學校長馬躍美也曾表示,少年班的選拔模式新穎獨特,尤其加大對心理和體能的重視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這對中學教育也是很好的啟示和引導。
記者也在與考生的接觸中發現,這些早慧的孩子大多信心滿滿,略有幾分「大人氣」。
1998年出生的殷梓澤來自安徽蚌埠,外表憨厚,實則記憶力超常。他告訴記者,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同臺競技是自己的榮幸,也是一種很特別的經歷,付出努力、激烈競爭、收穫提高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趙雨陽是武漢人。剛剛走出面試室的他表示,交大少年班的選拔十分注重考察個人的綜合素養,自己之前從未經歷過這樣的考察方式。
而在考試中,這些初中生也表現出了相對出眾的應變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雖然每道考題都有限定思考和回答時間,且有考試助理不定時讀數,卻很少有學生表現出緊張不安。
來自四川的孟曉,以「我活力、我時尚、我幽默,我是音樂愛好者孟曉。」開場自我介紹。在與另外4名同學一起進行的面試中,5人被要求分別回答「如果你是一種花(樂器/動物/交通工具),你願意是什麼」時,第一位考生答「我願是梅花,梅花在冬天開放,面對任何困難我也希望自己像梅花一樣堅強……」話說到一半,考官打斷他:「這位同學,你的說明時間只有1分鐘,請儘快說明。」考生短暫意外之後,很快調整了狀態,不再作詳細說明,而是對每個問題都作出了言簡意賅的解釋。
為應試教育中的早慧少年鬆綁
據了解,中國大陸的少年班始於1978年。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的建議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建了少年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也曾一度招收少年大學生,後由於種種原因相繼停止招生。
多年的爭議聲中,西安交大為何一直堅持少年班的開辦?
西安交大副校長程光旭表示,該校少年班在應試教育之外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打破高考的壟斷,培養打通高中、本科、碩士、博士的關卡,為早慧少年鬆綁,給予他們一個寬鬆又不失競爭的成長空間。
28年的辦學實踐表明,少年班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得到更好的發揮,進入本科及研究生階段後,在自主學習和研究創新能力方面表現更為突出。自1985年開設「少年班」以來,畢業生已達810餘名,85%以上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7人成為排名世界前30位大學的終身教授,比例為115∶1。而在西安交大參加數學建模比賽的學生中,有2/3以上是少年班預科畢業進入到各專業的學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