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詞牌名。因唐吳融「滿庭芳草易黃昏」詩句而得名,又一說得名於柳宗元「偶地即安居,滿庭芳草積」。又名《鎖陽臺》、《滿庭霜》、《瀟湘夜雨》等。有平韻、仄韻二體。
1.
《滿庭芳·山抹微雲》——宋·秦觀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謾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賞析:起拍開端「山抹微雲,天連衰草」,雅俗共賞,只此一個對句,便足以流芳詞史了。一個「抹」字出語新奇,別有意趣。「抹」字本意,就是用別一個顏色,掩去了原來的底色之謂。
2.
《滿庭芳·蝸角虛名》——宋·蘇軾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思量。能幾許,憂愁風雨,一半相妨,又何須,抵死說短論長。幸對清風皓月,苔茵展、雲幕高張。江南好,千鍾美酒,一曲滿庭芳。
賞析:這首《滿庭芳》以議論為主,夾以抒情。上片由諷世到憤世,下片從自嘆到自適。它真實地展現了一個失敗者複雜的內心世界,也生動地刻畫了詞人憤世宿和飄逸曠達的兩個性格層次。
3.
《滿庭芳·小閣藏春》——宋·李清照
小閣藏春,閒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漸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
賞析:這是李清照的詠梅詞之一,後人曾補題為「殘梅」,借梅花清瘦高雅之趣,寫個人情思;堪稱詠物詞中的佳作。
詞人善於擺脫一般詠物之作膠著物態、敷衍故實的習徑、而是筆端充滿豐富的情感,聯繫個人身世,抒發對殘梅命運的深深同情。「從來知韻勝」,是她給予梅花整體的贊語。「韻」是風韻、神韻,是形態與品格美的結合。
4.
《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宋·周邦彥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賞析:上片寫足江南初夏景色,極其細密;下片即景抒情,曲折迴環,章法完全從柳詞化出。「風老」三句,是說鶯雛已經長成,梅子亦均結實。杜牧有「風蒲燕雛老」之句,杜甫有「紅綻雨肥梅」之句,皆含風雨滋長萬物之意。兩句對仗工整,老字、肥字皆以形容詞作動詞用,極其生動。時值中午,陽光直射,樹蔭亭亭如幄,正如劉禹錫所云:「日午樹蔭正,獨吟池上亭。」「圓」字繪出綠樹蔥蘢的形象。此詞正是作者在無想山寫所聞所見的景物之美。
5.
《滿庭芳·漢上繁華》——宋·徐君寶妻
漢上繁華,江南人物,尚遺宣政風流。綠窗朱戶,十裡爛銀鉤。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樓舞榭,風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載,典章文物,掃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鑑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後,斷魂千裡,夜夜嶽陽樓。
賞析:女詞人在詞中對自身被擄艱危之現實,著墨尤多,而寄之以對文明的追思之中,對祖國淪亡親人永別深致哀悼,寫南宋文明之繁盛及橫遭蹂躪。在回憶和反思中。下片寫徐郎何在與斷魂千裡,運用懸望與想像。表現了女詞人遠思之凌空超越。此詞另一特點是意境之重、大、崇高。從歷史文化悲劇寫起,哀悼宋文明的衰亡,詞境極為重大。詞中表明自己死節之心,將祖國和個人的雙重悲劇融匯,意境極為崇高。
6.
《滿庭芳·水抱孤城》——清·王國維
水抱孤城,雲開遠戍,垂柳點點棲鴉。晚潮初落,殘日漾平沙。白鳥悠悠自去,汀洲外、無限蒹葭。西風起,飛花如雪,冉冉去帆斜。天涯、還憶舊,香塵隨馬,明月窺車。漸秋風鏡裡,暗換年華。縱使長條無恙,重來處、攀折堪嗟。人何許,朱樓一角,寂寞倚殘霞。
賞析:這首長調上片寫景寧靜閒適,頗有「無我之境」的味道;下片回想少年意興引入羈旅秋風的悲傷心結尾倚欄人形象回應了前邊的寫景,可知前邊景色皆倚欄人所見。從而引導讀者返回去品味上片的寫景,發現原來上片也不是單純的「無我之境」,它已經在寧靜淡遠的景色之中隱藏了許多悲哀和無奈。
7.
《滿庭芳·南苑吹花》——宋·晏幾道
南苑吹花,西樓題葉,故園歡事重重。憑闌秋思,閒記舊相逢。幾處歌雲夢雨,可憐便、漢水西東。別來久,淺情未有,錦字系徵鴻。年光還少味,開殘檻菊,落盡溪桐。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風。此恨誰堪共說,清愁付、綠酒杯中。佳期在,歸時待把,香袖看啼紅。
賞析:此詞是一篇懷遠人之作,由憑欄回憶開始,寫到現在,由眼睛看到的蕭瑟的秋景,寫到主人的悲不自勝。期待著再次相逢。全詞婉約有致,情溢言外,餘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