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金漆木雕、精緻的粵劇戲服……步入廣州塔一層,展櫃內一件件精緻的非遺展品無聲地訴說著所代表的非遺技藝傳承故事、背後所承載的廣州與國際交流歷史。
8月8日晚,「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啟動。該項目以廣州塔為核心、以其周邊沿江區域為基礎空間,以非遺展覽、展示、展演、展銷為形式,讓嶺南文化走進城市中軸線,登上最具代表性的地標建築廣州塔,成為廣州城市形象展示窗口的一部分。
啟動儀式上,來自廣州粵劇院的6位梅花獎得主、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聯袂表演了粵曲聯唱《相約嶺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詠虹為6位藝術家頒發了「嶺南之窗文化大使」證書。在接下來的半年裡,幾位藝術家將參與逢周末在廣州塔二層戶外平臺舉行的「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惠民演出,為廣大市民和遊客奉上精彩絕倫的粵劇表演。
伴隨著優美清雅的鋼琴旋律,著名國際鋼琴大師李雲迪在儀式上亮相。受廣州市人民政府邀請,李雲迪先生將擔任廣州城市形象代言人,並擔綱拍攝廣州城市文化形象宣傳片。市委副書記、市長溫國輝代表廣州市人民政府向李雲迪先生頒發了「廣州城市形象代言人」證書,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要負責同志為宣傳片開機。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廣州1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將在廣州塔展出,蘊含深厚嶺南文化底蘊的非遺文物展覽將和美輪美奐的粵劇展演、創新鮮活的非遺文創「潮墟」以及極具親和感染力的地鐵非遺文化主題站(地鐵廣州塔站)一起,共同為打造「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促進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添加彭勃的生機與活力。
「很少有城市能將非遺文化放入中軸地標。」中山大學國家文化遺產與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程煥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嶺南之窗」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在弘揚和傳承文化上是了不起的創新,也是廣州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的一個新亮點。
2020年8月8日至10月8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和廣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影響世界的中國非遺——非遺見證廣州與世界的對話」展覽將在廣州塔二樓千人慶典大廳舉辦,屆時位於廣州塔一樓二樓的非遺展廳將同步向登塔遊客免費開放。本次展覽,通過對廣州市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的全部項目集中展示,及清代以來各時期珍貴文物的對比展示,生動反映了「海上絲綢之路」上廣州與世界的對話。
廣州是一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廣州先民創造出豐富而獨具特色的非遺並流傳至今。在本次展覽中,歷史文物與當代作品交相輝映,顯示出廣州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生機勃勃的文化活力。展品中,既有反映了清末廣州地區木雕工藝的高超水平的廣東民間工藝館鎮館之寶廣州木雕神樓,也有依照廣式生活場景擺放的雕工精美的當代廣式家具;既有從語文教材中走出來的畫面生動逼真的清代「核舟」,也有欖雕當代非遺傳承人創作的巧奪天工的精美作品;還有清代和當代的充滿嶺南生活氣息而又兼具中西文化交融風格的廣彩、廣繡等,屆時都將與廣大遊客見面,為大家帶來一場非遺盛宴。
目前,廣州市共有1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粵劇和古琴藝術(嶺南派)2個項目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數量居全省首位。本次展覽是廣州市1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首次集中展示。粵劇、嶺南古琴藝術、「三雕一彩一繡」等項目將以圖文、視頻、實物、場景、傳承人活態演示等多種形式共同呈現,充分展示廣州市非遺的多元面貌和保護成果。展覽還原了多個典型的廣府文化空間,為現場觀眾帶來沉浸式體驗。
位於廣州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軸交匯處的國家AAAA級景區廣州塔,是廣州最為耀眼的旅遊名片之一。此次選擇在廣州塔舉辦非遺展覽,傳統文化精華與現代地標建築珠和諧共存,非常契合廣府文化開放包容的精神特質。作為「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的重要內容,展覽的舉辦將加快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發展新格局,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
同時,本次展覽將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廣州塔參觀遊覽,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大環境下,對推動廣州全面復工復產和立足國內大循環、促進雙循環也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效應。(經濟日報記者 鄭楊)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