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閒,放身茅廬讀閒書
有閱讀和寫作經驗的人會有這樣的體會:沒有閱讀,沒有思想,沒有思維,腦子像被灌水了一樣,一片空白,無從下筆。但一旦進入良好的閱讀狀態,思維如林間清風,緩緩而來,文思若山泉噴湧,汩汩而出。讀閒書,讓我的筆頭漸癢,仿佛肋下生出一雙隱形的翅膀催動我在文字間展翅遨遊。
在《讀者》《雜文選刊》等雜誌上讀到不少名人經典語錄,愛不釋手,一一抄錄下來,閒暇時細細玩味。忽又一天,禁不住想與季羨林、卡耐基、莫泊桑等對話,於是有了《與名人對話》:
著名學者季羨林說:沒有一流的大師,就沒有一流的學生。
我說:沒有一流的校長,就沒有一流的教師。
臺灣作家劉墉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錢之前,早就有了愛。
我說:在這個人世間,沒有教科書之前,早就有了教育。
散文家周國平說:一個人無論多大年紀,沒有了父母,他就成了孤兒。
我說:一位教師無論多大年紀,沒有了童心,他(她)就成了老頭兒或老太太。
著名雜文作家馬佔山說:經驗是你跌倒之後拾到的鑽石。
我說:反思是教師教學之後提煉出來的一星燈火,它為你照亮前行的方向。
……
「偷得浮生半日閒,放身茅廬讀閒書。」此生但得有時,能沉醉於「閒書」之中,是人生一大幸事。
生命是一條河,需要流動,需要吸納。讀、寫、教,以自己的方式與外部世界進行健康的交流、作用。日子由此而變得開闊、深邃、美麗——這是我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