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創作第四期:經典碑帖的臨摹領悟與創新

2020-12-19 漢府古文化

書法創作教學創作思想的藝術學宗旨,其次指向書法家對經典法帖風格範型的創新。作為對風格範型審美屬性的把握,訓練過程中對法帖審美風格的領會、轉換、提升三個關鍵環節,必須重點強調。

領會。領會是悟的過程,關鍵是「悟」。悟,有悟徹、悟道、悟性。悟徹,從根本上領悟,悟透佛理。悟道, 領會道理或哲理。悟性,指創作家對古典範本的分析、理解、深透能力。另有感悟、覺悟、心悟。感悟,由感觸而領會,指書法家對古典範本臨摹實踐中的感觸而從中領會、悟透其奧妙。覺悟,佛教教義指領悟教義的真諦。在此特指書法家對古典範本技術原則、審美風格的領悟,爛熟於胸。心悟,用心領會古典範本的一切經典原則、審美風格。相對準確而言。領會所強調的「悟」,更具書法家的主觀思想色彩即風格範型的創新。

轉換,是對古典範本的「原始資本」積累,經過主觀領會,從中悟其奧妙,進行概括提煉,風格轉換,運用於創作作品中。

轉換的過程有四層遞進關係。一是知其古典範本技術原則並能掌握,即厚實的「原始資本」積累功夫。二是知其所以然。即古典範本技術原則程式化存在的理由,為什麼會是如此而不如彼,明了彼此之間的關係。三是概括提煉,將古典範本技術原則優勢,轉換、運用於創作作品中。

此優勢指書法家對古典範本技術原則在個人創作作品中所需要的原點、要素,這正是書法創作思想在藝術學宗旨中對「技術」原則活用的強調,是風格轉換創新中的重要性體現。因為古典範本中的技術原則,是被固定物化了的物質形態,其間並非都是創作家在創作作品中必須需要承傳、拓展的。況且,古典範本中的技術原則亦並非都是一流的。比如甲骨文尖利的刀痕,金文的「模糊意識」,魏碑、墓誌中的方折、險怪,清人篆、隸書作品的程式化種種。

再深層思考,即便是王羲之的「內擫」,王獻之的「外拓」,顏真卿的圓融密厚,蘇東坡的斂密,黃庭堅的放蕩,米芾的欹側,趙孟的圓熟,董其昌的淡墨,王鐸的漲墨,種種經典筆墨形式、審美風格,亦未必適應於每位書法家,這就需要每位書法家用思想進行概括、提煉,轉換於個人的創作作品中。四是作品技術原則、審美風格優劣得失檢驗。檢驗的尺度、標準, 是對古典範本技術原則、審美風格概括、提煉、運用的合理性。筆動力、線形態、字結構、行氣、章法種種技術原則之間的相向構成關係與風格審美屬性的相互融合。

提升。指書法家對古典範本技術原則總結、概括、提煉、運用所具有的獨特創作思想。換句話說,是創作家對古典範本技術原則承傳、拓展能力的提升和具有獨特技術原則語言在創作作品中的體現。

比如金文創作中運用「漲墨」效果,「焊接」、「撕」、「勒」筆法,強化字形圖像黑白塊面對比關係和線結構的體積量感;運用顏魯公圓融密厚、古拙雄健筆法、線質,將《蘭亭序》、《祭侄稿》、《黃州寒食詩帖》轉換為八尺條幅、連屏的寫意創作作品等。如此轉換、提升,古人已為我們樹立了典範,比如吳昌碩對《石鼓文》的寫意臨帖與創作。

準確中的精細、惟妙惟肖;寫意中由藝而道的人性彰顯;領會中的感悟、覺悟、心悟;轉換中的概括、提煉、運用,提升出具有獨特個性的技術原則語言和審美風格,構成了書法家對古典範本物質形態基礎「資本積累」由古質轉化為我用的遞進過程由技而藝而道,技、藝進乎道,由此建立具有個人審美傾向的書法創作作品風格範型。

相關焦點

  • 書法教育:臨摹還是創新?
    本次展覽突破了首屆臨帖展單一臨摹思路,要求作者提交臨摹和創作作品各一幅,臨、創並舉全面考量和展示了作者在臨摹基礎上靈活運用的能力,是對重溫經典、深化經典的具體闡釋。兩者相互補充、相映成趣,形式獨特。臨、創集中展示,更增加了直觀的藝術效果,也顯示了作者對傳統理解與掌握的程度。 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是「臨」和「創」,臨摹和創新看似截然相反,卻也相輔相成。
  • 臨摹經典|提高書法水平的最佳途徑
    熱愛書法藝術的人都知道,臨摹經典碑帖是學習書法的基本途徑,也是提高書法藝術水平的不二法門。 這裡講的臨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照貓畫虎、克隆複製,而是對經典碑帖從多個方面進行認知和理解,體味和把握。在我們臨摹一種碑帖時,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
    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樹上微出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從策劃到展出,歷經半年多的時間,於2019年12月19日在浙江省蒼南縣文化館展廳與觀眾見面。展覽分「與古為徒」「天下蘭亭」「入古出新」三部分內容,共計展出一百多件作品。
  • 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
    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樹上微出版《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從策劃到展出,歷經半年多的時間,於2019年12月19日在浙江省蒼南縣文化館展廳與觀眾見面。今天樹上微給大家推薦的好書——《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
  • 硬筆書法:從臨摹到創作,學習書法,不能只是臨摹了
    很多學習書法的人都會有一個疑慮:那就是在自身書法知識達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臨摹和創作之間的關係。有人認為先臨摹再創作,但是這種理解也並不完全正確的。正確的方法是臨摹與創作應該同時進行。單純地臨摹而不創作,會缺乏章法的訓練,也不利於培養美感、作品感。那麼我們如何在臨摹的同時進行創作呢?接下來跟著小編的腳步,我們去學習一下吧!
  • 「慶國慶·賀中秋」屯昌縣舉辦經典碑帖書法臨摹展
    9月30日上午,屯昌縣在規劃館舉辦2020年「慶國慶·賀中秋」經典碑帖書法臨摹展。據了解,此次展覽共收到投稿作品96幅,有退休老人、在職人員、在校學生和普通老百姓等。經過評委公平公正評選,選出了50幅臨摹作品做為入展作品。
  • 侯馬市第四屆書法臨摹作品展開展
    12月26日,由市文聯、市書法家協會主辦、晉國古都博物館承辦的「新田路地下商業街」杯侯馬市第四屆書法臨摹作品展正式開展。本次臨摹展共展出書法作品118幅,其中特邀作品10幅,會員作品108幅,參與人數和作品質量為歷屆之最。
  • 臨摹碑帖要注意的5點事項
    學習書法,臨帖是必須要進行的訓練,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臨摹碑帖要注意以下5點事項:1、碑和帖不可偏廢,碑和帖是書法的兩大門派,碑一般指的是秦漢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碑版刻石。帖指的是古人留下來的書法經典的墨跡,還包括根據這些墨跡刻出來的拓本,也叫刻帖。這兩種書法門類有著不同的特點,只寫帖容易缺少骨力,筆畫單薄,浮華無力。而只寫碑,又容易做作和呆板。二者相結合才是最好的選擇。
  • 學生書法臨摹經典碑帖有哪些,印刷體適合作為練習內容嗎
    首先,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綱要指出,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硬筆與毛筆兼修,實用與審美相輔。中小學書法教育包括硬筆書寫和毛筆書寫教學。
  • 臨摹碑帖不得不知的五個常識
    我們練習書法,除了掌握執筆基本功之外,還要學會臨摹碑帖,仿照古人的筆法練出規範的書寫習慣。而說到臨摹碑帖,我們不得不知的五個臨摹常識,你都掌握了嗎?下面筆者就來談談這五個臨摹常識。就是為自己練習書法選一本合適的碑帖來作為今後練字參照範本。選帖就要選那些在歷史上評價高,得到歷代書家肯定和追隨的名家書法碑帖。如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趙孟的《膽巴碑》,王羲之的《蘭亭序》等。第二,讀帖。就是把碑帖上的字體筆畫認識清楚。哪一筆畫在字典中不按常規筆畫寫,哪一筆是短橫,在碑帖中卻用長橫。
  • 教育部推薦學生臨摹經典碑帖《乙瑛碑》高清拓本
    教育部臨摹範本推薦臨摹經典碑帖是毛筆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本途徑。據歷代書法教育的經驗,推薦下列臨摹範本,供教師、學生從中選擇使用。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自行推薦其他經典碑帖作為臨摹範本。《史晨碑》《曹全碑》附錄4 欣賞作品推薦為便於教師指導學生初識篆、隸、草、楷、行五種字體,了解字體的大致演變過程,了解最具代表性的書家和作品,學習欣賞書法
  • 硬筆書法:從臨摹到創作,學習書法,不能只是臨帖了
    很多學習書法的人都會有一個疑慮:那就是在自身書法知識達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臨摹和創作之間的關係。有人認為先臨摹再創作,但是這種理解也並不完全正確的。正確的方法是臨摹與創作應該同時進行。單純地臨摹而不創作,會缺乏章法的訓練,也不利於培養美感、作品感。那麼我們如何在臨摹的同時進行創作呢?接下來跟著小編的腳步,我們去學習一下吧!走向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加深體會的過程,對書法的體會深了,自然而然就知道每個字怎麼處理了。所以第一步我們可以先進行少字創作。
  • 臨摹創作如何有效轉換?
    學習過程中,我始終遵循以下幾點:一、點畫是字的最基本元素,臨摹之初首先要掌握基本筆畫的寫法,一筆一畫反覆臨習,努力做到技法精準。二、對每個字的間架結構熟記於心,結字像不像直接關係到臨摹的質量。三、做到初步的形似後,再去更深入地領悟碑帖中線條的質量和通篇的意趣,爭取做到形神兼備,臨摹的水準才能達到上乘。
  • 中書協書法培訓中心2020年第四期臨摹與創作研修班在山東高密舉辦
    11月26日上午,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2020年第四期臨摹與創作研修班在高密市拉開帷幕。中共高密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魏徵致歡迎詞,中國文聯書法藝術中心副主任兼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主任高慶春講話。儀式由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副主任鍾成主持。開班儀式結束後,高慶春主任為學員做了題為《歷代書風圖鑑》的講座。本次培訓班是今年以來中國書協在山東省內舉辦的第一個培訓班,從11月26日開始到30日結束,共有來自全國各地書法愛好者八十餘人參加,分為行草、楷書、篆隸等四個班授課,以實際操作為主,根據學員個體情況指導臨帖,一對一面對面輔導。
  • 零基礎書法入門 學習書法基礎知識 臨摹碑帖 學習書法必備工具
    所以我建議初學書法從學習楷書學起。而學楷書應當從唐楷學比較好,因為楷書的發展的巔峰是在唐朝,我們從中可以學到楷書的更多精華。唐朝書法大家,唐朝歐陽詢所寫的楷書稱為歐體、唐朝顏真卿所寫的楷書稱為顏體、唐朝柳公權所寫的楷書稱為柳體與元朝趙孟所寫的楷書稱為趙體,這四位書法大家合稱楷書四大家。大家可以根據這幾位書法大家的楷書代表作,選定一本碑帖作為臨摹學習。
  • 臨摹毛筆書法字帖的幾點感悟
    五哥 文/圖學習毛筆書法,臨摹字帖是必修科目。初學毛筆書法最好先從名家字帖或碑帖的楷書入手。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學習體會和感悟。首先,要選準臨摹字帖的種類。所以,對於初學者來說,要學好毛筆字,選哪些臨摹字帖入手呢?幾百年來,華夏文明傳承的書法界大師級書法家,絕大多數是臨摹顏真卿,歐陽詢,柳公權,趙孟等人的字貼。顏真卿的碑帖主要有《多寶塔》《顏勤禮碑》《東方朔畫贊》等。歐陽詢的碑帖主要有《九成宮》《皇甫誕碑》等。柳公權的碑帖主要是《玄秘塔》。趙孟的碑帖有《膽巴碑》《妙嚴寺記》等。
  • 孫發國勤字當頭煉人生 臨摹古人碑帖自學成才
    原標題:孫發國勤字當頭煉人生 臨摹古人碑帖自學成才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孫發國在書法界取得今天的成就,竟沒有拜師指導,全靠自己臨摹古人碑帖,自學成才。   為什麼對書法這麼痴迷?「幼時村裡的老一輩人在婚喪嫁娶時,書寫的婚聯、輓聯,激發了自己內心對書法的喜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寫就是50餘年。」孫發國說。   初中時,雖然家境貧窮,孫發國還是找來碑帖,開始在舊報紙上照帖臨摹。
  • 精確分析和精準臨摹是實現書法臨摹形神俱似的關鍵
    學習書法需要我們掌握許多的技巧和技法,有的放矢,綱舉目張,是比較有效的學習原則,有書法家為此 在結合自己書法學習的基礎上提出了學習書法應注意四大要點,即:字型準、筆力夠、韻味足、歷練多。今天我們談談第一個問題:字型要準。
  • 「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臨摹幾可亂真,創作達到這個水平...
    4月18日,中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開幕。本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共收到14323位作者投稿,最終評出參展作者229位,458幅臨創作品;同時,在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投稿者中評出97位入展,共194件作品參加展出,總計652件書法臨創作品亮相。
  • 向經典致敬——王家新臨摹歷代書法經典作品展在京舉行
    向經典致敬——王家新臨摹歷代書法經典作品展」在北京國家典籍博物館正式展出。國家藝術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秘書長趙少華觀看「王家新臨摹歷代書法經典作品展」本次展覽展出了王家新多年來臨摹的歷代書法經典作品30餘卷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