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晝長夜短、陽消陰生

2020-12-17 浙報融媒體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鹿是屬陽的山獸,夏至陽氣盛極而衰,鹿角感陰氣而脫落,以待新生。

二候蟬始鳴:蟬鳴裡樹影明滅,忽覺夏長。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野生中藥草,夏季過半時,最適宜採集它地下的塊莖。

夏至習俗

吃夏至面

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面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不少地方,簡簡單單吃碗麵,就算是過節了。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

消夏避伏

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

《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夏至養生

夏至是一年當中陽氣最為旺盛的節氣,同時也是「陰陽爭死生分」,從陽長陰消漸漸轉為陽消陰長,陰陽交錯,人易生病。

在這段時間,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注重自身的養生保健。

飲食:宜多吃「苦」,養生健脾多喝粥

夏至後的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夏至除了清淡飲食,還可多吃苦菜類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夏天不適合大補,所以羊肉等不宜多吃。最好多吃蔬菜,少吃油膩,並注意多吃些可以清熱降暑的食物,如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薄荷粥等「解暑藥粥」。

1、注意少吃冷食

夏至前後天氣會炎熱起來,身處熱氣包圍的地方,自然是很難受的。全身汗液狂流,讓大家感到全身都粘糊糊的,這個時候大家則喜歡吃冷食,比如說冰沙、冰棒等給自己降溫。

但是注意了冷食吃多了會損傷腸胃,而且還會給身體帶來大量的寒氣。時間長了以後,影響你的消化功能,甚至造成氣血瘀滯,影響全身的血液循環。

2、注意少吃辛辣之物

夏至前後天氣炎熱,此時若是大量吃辛辣之物,則可能導致身體上火。若是不及時降火的話,身體內的陰液就會被大量損耗,很容易形成陰虛體質。

另外,吃辛辣之物時,人體容易發熱流汗,吃得越多流得汗也就越多。這樣子就會造成人體水分大量缺水,很有可能出現脫水問題,影響健康。

夏至養生菜譜——釀苦瓜

主料:苦瓜200克,豬肉(肥瘦) 200克。輔料:雞蛋75克。調料:精鹽2克,料酒10克,姜5克,醬油5克,白砂糖2克。

做法:

1. 將豬肉剁茸,加入雞蛋、鹽、料酒、生薑(切末)調勻,成豬肉餡;

2. 苦瓜洗淨,去籽;

3. 將調好的肉餡塞入苦瓜中,切成段;

4. 鍋內下油燒熱,倒入苦瓜,用小火燒熟後;

5. 加入料酒、白糖,燜燒片刻即可。

蝦仁炒絲瓜

絲瓜100克、蝦200克、食用油20毫升、鹽2克、料酒少許、生抽少許、水澱粉適量、薑絲適量、蒜片適量。

做法:將絲瓜清洗乾淨並去皮,切成滾刀塊,同時將蝦去頭去殼,並剝出蝦仁。然後將蝦仁放入碗中,倒入5毫升的料酒以及水澱粉攪拌均勻醃製10分鐘。炒鍋置火上燒熱,倒入油10毫升,待油溫燒至七成熱時,放入蝦仁翻炒至蝦肉變紅,撈出待用。將炒鍋再次置於火上燒熱,倒入剩餘的油,放入鮮薑絲和大蒜片大火爆香,加入絲瓜塊翻炒片刻,放入蝦仁,調入適量的料酒、生抽、鹽、水澱粉,拌炒均勻即可。

運動:宜舒緩

適當鍛鍊身體,時間最好選擇天氣較為涼爽的時候,場地可選擇公園庭院等空氣清新的地方,鍛鍊的項目以散步、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為好,不宜進行劇烈的運動。

戶外活動 :防曬先行

大家應避免在強烈的陽光下暴曬,外出時應採取防曬措施,要備有人丹、藿香正氣水、清涼油等。

相關焦點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日至長而影至短,夏至有雨三伏熱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不同位置來確定的,反映的是季節的變化,是我國在農耕社會時期重要的農業生產指導策略,同時也是日常生活中預知氣候冷暖雨雪的重要依據。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夏至:日至長而影至短,夏至有雨三伏熱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農曆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且通過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及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二十四節氣表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
  • 二十四節氣詩書——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  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黃帝內經》主冬病夏治,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吸收陽光,多食苦菜,治療秋冬疾病。
  •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 論二十四節氣之夏至的天文與(2020.6.21)日環食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圖1天文>夏至,位於黃經90°,這天太陽直射點抵達北回歸線N23°26′, 是一年中太陽直射點的最北界,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就開始向南退去。古人稱夏至為「一陰生」,因為夏至之前為晝漲夜消,夏至之後為夜漲晝消。夏至這天不僅白天最長夜晚最短,而且太陽投射到物體上的陰影也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的城市,可以在這天的正午看到人的影子位於腳下,比如廣州和貴港等城市。而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城市,影子將位於南方,比如我國的海南及南沙群島。
  •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2020-06-20 21:25   來源:閩南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熱將至,開始有暴雨、梅雨、高溫桑拿天氣。
  • 「二十四節氣」系列之夏至:最早被確定的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明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夏至是夏天的第4個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這個節氣,和其他節氣一樣,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體現著中國二十四節氣天人合一的理念,至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 中國書協理事王榮生書趙學敏《二十四節氣詩》之《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
  • 【二十四節氣】夏至東風搖,避暑就清涼
    夏至是夏天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夏至這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先確定的節氣之一,最先確定的四個節氣分別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這個很容易理解,古人靠影子的長短來判斷時間,夏至這一天是一年中影子最短的時候,冬至最長,春分、秋分在中間。
  • [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今日夏至 日長長到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夏至點,目前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
  • 傳統二十四節氣第十個節氣,夏至以及應候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90°,也是古時候「四時八節」之一夏至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最初以北鬥七星確定二十四節氣,勺口連線雖然指向北極星
  •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描寫夏至詩歌二十四節氣夏至詞句匯總
    夏至詩句古詩大全 描寫夏至詩歌二十四節氣夏至詞句匯總  2019年6月21日是夏至節氣,夏至是四季中一個重要的分界線。古人留下了很多描寫夏至節氣的古詩詞詩句,夏至節氣詩句多是詩詞歌賦、民間諺語也多與節令、氣象有關。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時間過得飛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從冬至節氣後便開始數九,所以冬至的到來,也意味著寒冷冬季的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
  • 時逢夏半星光短,夜入風殘月夢連——庚子夏至節氣專輯
    時逢夏半星光短,夜入風殘月夢連——芳苑詩友吟庚子夏至節氣專輯夏至節氣簡介: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
  •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
    這是2020年 我們分享的第154篇文章 歡迎關注我們的 微信公眾號:boshanchaguan 夏至, 二十四節氣的第十個節氣,
  • 《癸酉金石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癸酉金石二十四節氣之「夏至」》今日夏至沈癸酉是一年裡太陽最偏北的一天,是太陽北行的極致。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夏至日過後,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角也開始逐日降低。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 古人的總結,「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揭秘冬天吃冰棍道理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這個是《易經》裡面最高、但也是最基本的易理。 大家知道為什麼夏天井水是涼的,冬天井水是溫的嗎?為什麼冬天才適合吃冰棍?為什麼冬天進補容易吸收呢??那我們先從「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的理入手。冬至,夏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裡面的兩個時令,古人把一年分為 四季,十二月,二十四個節氣,其中每個月兩個節氣,月首的為「節」,月中的為「氣」,也叫中氣。這個氣指的是天地的氣,用現代話說就是地球本身內在的收縮放射功能,冬至和夏至都是當月的「氣」。
  • 二十四節氣丨夏至
    夏至傳統二十四節氣故曰夏至日影短至日長之至日北至百商熟初入伏今日5時44分迎來夏至節氣伴著炙熱的朝陽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就要到了夏至習俗夏至時值農作物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如古籍中所講:「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意思就是說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漢《周禮·春官》有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
  • 二十四節氣之夏至:品讀宋代袁說友《夏至日雨》,了解夏至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宋代袁說友《夏至日雨》,了解夏至。夏至,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一般在公曆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