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青春懵懂,最愛讀宋詞,常常會找一個漂漂亮亮的小本子,把喜歡的詞一首首的抄錄下來。
那長長短短的句子,那清揚婉約的離情別緒,氤氳了少年時最美的那段時光。
我相信,世間萬般情皆可在唯美的宋詞裡找到答案,那素箋小字,字字記錄著心情,說得盡平生心事。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片刻的時光啊,有限的生命。
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在我們這短暫、有限的一生中,會面臨無數次或尋常或生與死的離別,而每一回離別,都會使我們有限的光陰減少,直至消失。
寫下這千古名句的正是婉約派中,與李煜、李清照、柳永齊名的宋詞四大旗幟之一、號「別恨」的晏殊。
「一向年光」,是短短的一晌啊,因為短暫,才顯珍貴。春光是短暫的。盛年不再,時光如東流之水,一去不返;生命若水中浪花,轉瞬即逝。
身為「富貴宰相」的晏殊也免不了於日日宴飲中,借酒消愁,慨嘆: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
是啊,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朋友啊,何不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登高處,放眼遼闊河山,你是否會懷思遠別的親友?風雨夜,即見落花飄零,你是否會感傷春光的易逝?朋友啊,不如在這酒筵歌席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罷!
同樣寫愁,晏殊與李後主不同,他沒有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而是找到了一個安慰、排解的辦法:
酒筵歌席莫辭頻,不如憐取眼前人——有酒的時候,不要推辭,能夠聽歌的時候,也不要推辭,能夠歡聚的時候,珍重眼前的歡聚。
「不如憐取眼前人。」這是晏殊式的達觀。在他的詞集《珠玉詞》裡,這樣的達觀隨處可以摭拾:
朋友被罷官,他勸解:「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應老。勸君看取名利場,今古夢茫茫。」
自己被罷相,他自愈:「聞琴解佩神仙侶,挽斷羅衣留不住。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
於富貴得意之餘,念百年之易盡,他深諳:「朝雲聚散真無那,百歲相看能幾個?別來將為不牽情,萬轉千回思想過。」
對月無眠,山闊水長,案書無寄,他沉靜:「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晏殊懂得:別離常有,山河宏闊,既然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都難以逾越,追尋已逝的美好事物也總是徒勞,莫不如立足現實,牢牢抓住眼前的一切,在寶貴的時光裡努力追求人生的意義。
這首詞給了你哪些啟示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