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德勒斯登古典大師畫廊重新開放
攝影師:Sebastian Kahnert
德國德勒斯登古典大師畫廊即將恢復開放,展廳中豎立著參觀指示牌。該畫廊是全球最重要的古典繪畫收藏機構之一,核心藏品包括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繪畫,以及17世紀以來的荷蘭和佛蘭芒繪畫。德國政府已允許各州放鬆社交限制,重新開放博物館、動植物園等公共設施。
【國內】
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實證中國五千年文明
2020年5月5日,「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結束,從20個初評入選項目中選出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其中包括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廣東「南海1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臺、河南淮陽平糧臺城址、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新疆奇臺石城子遺址、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等。
內蒙古農民修路時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的遼代壁畫墓
@新華視點微博 圖
近日,赤峰市敖漢旗四家子鎮農民修路時發現一座距今約千年的遼代壁畫墓。考古人員對這座遼代中晚期墓葬進行了搶救性清理,揭取約6平方米麵積的壁畫。這批被成功揭取的壁畫有散樂圖、烹飪圖、鼓樂圖、家教圖、群猴戲耍圖、雙鹿圖、備宴圖、雙犬圖等,保存狀況良好,生動展示著千年前遼代人們的生活習俗。
山西元代土雕仿木結構墓葬出土元代黑釉瓷罐及瓷枕
出土的黑釉瓷罐,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近日,考古人員在山西榆次地區發現元代土雕仿木結構墓葬,這一形制在全國較為罕見。此外,出土的元代黑釉瓷罐及瓷枕等器物也頗為珍貴。
在發現的古墓中,兩座土洞墓為當地少見的元代墓葬,對研究元代榆次地區的葬俗、葬制及墓葬裝飾藝術具有重要意義。
元代墓葬在榆次地區發現不多,此次墓葬的發掘豐富了該地區元代墓葬的資料。仿木結構墓葬自漢魏出現以來,一直都以磚雕磚砌為主,用生土雕刻仿木結構的墓葬在全國而言並不多見。
寧夏中衛發現分布有巖畫的原始聚落遺址
古人類聚落遺址上分布的史前巖畫。受訪者供圖
記者6日從寧夏博物館原館長、副研究館員周興華處獲悉,周興華於近日在寧夏中衛市北長灘考古調查時,在黃河南岸高山之巔發現了30多座石塊壘砌的古人類聚落遺址與該遺址上分布的史前巖畫。
周興華表示,寧夏中衛市北長灘拐子溝發現的原始聚落與史前巖畫共處於同一遺址,極為罕見,此地的原始聚落與史前巖畫互證,寧夏中衛拐子溝原始聚落當為新石器時代遺址。該原始聚落遺址的發現,填補了寧夏地區原始社會石砌聚落遺址的空白,為研究黃河上遊人類文明的起源和黃河文化的內涵提供了極為重要的第一手證據。
青海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
圖為喇家遺址博物館外景,石延壽攝
4月30日,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的喇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局部開放試運營。喇家遺址是黃河上遊地區發掘的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為主的大型聚落遺址,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國唯一一處大型災難遺址,被稱為「東方龐貝」。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聯繫後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