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元陽:留住文化「根」 守住民族「魂」

2020-12-06 雲南網

近年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通過開展非遺展演、舉辦培訓班和媒體宣傳報導等多形式,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留住文化「根 」,守住民族「魂」。

為傳承好本土優秀文化,保護好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遺產日當天,元陽縣梯管委、縣文旅局聯合在哈尼小鎮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培訓班。培訓邀請紅河學院、哈尼學會、縣文化館的民族文化遺產專家們為大家講授了哈尼梯田保護相關知識;縣梯管委監測中心和縣梯管委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為學員講解哈尼梯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培訓結束後,工作人員為大家表演了《哈尼哈巴》等非遺節目。通過生動形象、活潑有趣的方式,全面提升大家對哈尼梯田的保護管理利用水平,牢固樹立文化保護意識。

馬建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哈尼哈巴」的傳承人代表。從小受哈尼莫批文化的薰陶,40多年前,父親和師父相繼去世後,馬建昌挑起了傳承「哈尼哈巴」文化的重擔。為了增強「哈尼哈巴」的影響力和傳承性,多年來,他廣收徒弟、耐心教授,先後帶出的10餘名親傳弟子均已能獨立演唱《哈尼哈巴》,第一個徒弟已經申報了縣級傳承人。

截至2019年,元陽縣已成功申報《四季生產調》《哈尼哈巴》等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哈尼梯田農耕禮俗》《長街宴》等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5個州級項目、73個縣級項目;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名,省級傳承人6名,州級傳承人34名,縣級傳承人121名。

雲南網通訊員 方婷 許生菲

相關焦點

  • 用法留住民族文化的根與魂
    ,持之以恆加強監督工作,用法留住民族文化的根與魂的一個縮影。條例涉及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範圍,管理與保護、認定與傳承、研究與利用、獎勵與處罰等方面,對全縣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使傳統文化有了「護身符」。
  • 留住文化根脈 守住民族之魂
    在文化館,扈魯教授考察了當地藝術學校學生的比賽創作,並收藏了葫蘆藝術作品,冒險攀梯近距離觀賞設置在近3米高陳列展櫥架上的葫蘆藝術品;在蘭花花民族服飾館,扈魯教授收藏了具有拉祜風情葫蘆圖像的服裝和背包等藝術品,感受到葫蘆文化融入拉祜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民俗博物館,扈魯教授考察了竹塘鄉蘆笙舞傳承基地,深切體會到「蘆笙」葫蘆藝術作品這一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拉祜民族的文化魅力,「蘆笙」葫蘆藝術作品作為全國葫蘆藝術作品巡展的重要內容令人充滿期待
  • 寇佔文:振興鄉村應留住傳統文化的「根」和「魂」
    中華文明起源於農耕文明,中華文化也起源於鄉土文化。可以說,鄉村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精神之魂。近些年來,在大力推動城市化過程中,一些地方出現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均衡」的現象。在城市越來越繁華靚麗的同時,很多農村卻表現出凋零衰落。一些農村甚至變成只有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空心村」。
  • 雲南紅河州元陽梯田:獨具特色的哈尼族「蘑菇房」
    蘑菇房是雲南紅河州元陽梯田哈尼族人民的傳統住宅。 當你來到元陽梯田時,你會發現,一座座蘑菇房與巍峨的山峰,迷人的雲海,層層疊疊的梯田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壯麗多姿的畫卷。關於蘑菇房的來歷,在哈尼族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傳說遠古時候,哈尼人住的是山洞。
  • 雲南元陽創建中國天然氧吧
    雲南元陽創建中國天然氧吧 2020-09-23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雲南元陽梯田遊記攻略,包含交通住宿美食等明細
    芒果旅行日記:說到梯田,國內有三大,貴州加榜、廣西龍勝和雲南元陽。而其中雲南元陽梯田是我特別推薦的,有雲海時真的非常漂亮。那麼,元陽梯田應該怎麼玩呢?芒果根據自己的路線寫了一份攻略,供參考。先上幾張芒果拍的美圖,手機拍攝,無P。
  • 留住古都的「根」與「魂」
    文物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化記憶,因其不可再生性,在城市發展中需要優先保護。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北京每寸土地下面,都有好幾層故事。傳承保護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重要職責。在大規模開發建設中,如何保護文物古蹟不受影響?
  •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元陽梯田遊記攻略,包含住宿吃飯交通等明細
    芒果旅行日記:雲南元陽梯田應該怎麼玩?看看在那玩了五天四晚的女孩怎麼說。芒果前幾天在元陽玩了五天四晚,不少網友說想要看梯田攻略,所以尚在旅途中的芒果(還在雲南箇舊)又是熬夜寫了這份遊記攻略,希望對計劃前往梯田的朋友有用,因為四月元陽梯田就要插秧了,大概還剩半個月元陽最美的季節就要過去了。
  • 在民族文化中找到根和魂
    在民族文化中找到根和魂——訪《聽到花兒就想家》詞作者劉新圈光明日報記者郭超當年,從沒去過草原的劉新圈憑著「一朵潔白的想像」,用一個小時就寫出了火遍全國的草原歌曲《套馬杆》。那就是,無論如何,他要先找到作品的「根和魂」。第八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11在歌詞創作上,劉新圈大器晚成。年過不惑時,他的主業還是經營一家複印店。寫歌不過是對困頓生活的一種補貼。從小愛好文藝的他17歲就發表了詩歌,雖然生活壓力較大,但他二十多年一直沒有放棄文學創作。從寫詩轉到寫歌詞的第二年,他寫出了後來流傳甚廣的《套馬杆》《我要去西藏》等歌曲。
  • ...元陽哈尼梯田|元陽縣|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元陽梯田
    資料圖【核心速讀】2000年至2013年,歷時13年,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我國首個以民族名稱命名、以農耕文明為主題的活態世界遺產。元陽哈尼梯田有多美?讓全國的畫家來告訴你!3月21日至25日,元陽迎來了「世界文化遺產•千年哈尼梯田——著名畫家畫元陽」活動。
  • 傳承、保護、記錄雲南特色民族文化 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20...
    ——東方書店開創者王嗣順的女兒,原雲南省婦聯主任王潤裳三位嘉賓,與現場讀者分享璀璨奪目、多態多姿的雲南民族文化。推介會現場  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經理、總編輯,同時也是此次推介會重要項目成果的主要操刀者和領軍人白燕介紹: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深耕雲南民族文化多年,被外界譽為「雲南少數民族文化的基因庫」和「雲南民族文化的音視頻資料庫
  • 郭立:守初心擔使命 保護一方的根與魂
    歷史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魂,一個民族不能斷了根丟了魂。為挖掘和保護我縣歷史文化,講好我縣紅色故事,縣博物館館長郭立以一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赤誠之心,在做好日常文物保護工作的同時,守初心、擔使命,數年如一日,行走在探索我縣紅色歷史文化的路上。
  • 秀雲南|探尋雲南最原始的民族——彝族,坦然而深刻的民族之魂
    探尋一些正在消逝的民族文化,了解每一個行為背後的真正含義,就像擁有了第三隻眼睛,游離在世俗外,沉浸在本真中。彝族的信仰崇拜這一站,我們定格在雲南,探尋雲南最原始的古老民族——彝族,所具有的坦然深刻的民族之魂。
  • 雲南元陽梯田——大地上譜寫的交響樂
    四月上旬旅居雲南期間,準備去著名的哈尼族元陽梯田一遊。但不知道時間是否合適,怎麼個遊法。俗話說「欲問山中事,需問打柴人」,正好在一次飯局上,一位當地人給我們解答了困惑。他告訴我們,梯田四季都關水,否則田梗乾裂後就關不住水了。另外,元陽梯田四季有不同的風景,但都非常美麗。
  • 留住古都的「根」與「魂」(文化隻眼)
    文物承載著城市的歷史文化記憶,因其不可再生性,在城市發展中需要優先保護。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北京每寸土地下面,都有好幾層故事。傳承保護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重要職責。在大規模開發建設中,如何保護文物古蹟不受影響?
  • 雲南元陽哈尼梯田進入最佳觀賞期!景色美爆了
    伴隨著冬日的暖陽,雲南元陽哈尼梯田迎來了最佳觀賞期。此時的梯田波光粼粼,呈現出的是一幅「森林、村寨、梯田、水系」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而來。元陽梯田坐落於雲南紅河州哀牢山南部,山高路遠,若想要親眼看到元陽梯田,必須先做好舟車勞頓的心理準備。這萬畝梯田是中國三大梯田奇觀之首,更被選為世界級遺產。梯田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景色,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是哈尼梯田的「豐水期」,也是元陽哈尼梯田的最佳旅行季節。
  • 端午節的「根」與「魂」:吳越民族自強不息的文化傳承
    關於端午的起源,眾說紛紜,到底哪一版才是「精準版」,背後又隱藏老祖宗的哪些文化傳承……別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根」與「魂」。隨著圖騰崇拜及祭祀典的延續,這個族群的文化信仰也同時被傳承了下來。2、吳越民族的兩種信仰在吳越人心中根深蒂固著兩種信仰習俗。
  • 雲南這支少數民族:年輕人越來越多離開,過去女孩各個能染布織衣
    但陪伴得有多久,分開的時候就有多不舍,這一幕在雲南哈尼族也同樣發生。這是生活的無奈,也是為了未來能夠更好的相聚做出的犧牲。哈尼族,全球大約有200多萬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地區。他們與彝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來自於古代棲息在青藏高原的遊牧民族羌族。後因戰爭、氣候環境變化等因素,一路沿河南下最終定居在雲南,還有一部分人遷徙至更遠的越南。
  • 「把根留住」:發掘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張健)古人云:「禮失求諸野」,鄉村是一個文化寶庫,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實現的靈魂與價值指引。專家認為,需遵循尋根路徑,發現傳統文化載體,為鄉村振興提供依據。「在記得住鄉愁的號召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鄉村,隱約感覺到了鄉村存在的價值,發起了諸如『鄉村重建』『鄉村讓生活更美好』等活動。但鄉村文化的根在哪裡?」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人文與發展學院教授朱啟臻在20日舉辦的「鄉村價值與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上表示。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村文化迎來了發展新時代。
  • 臺灣是怎麼留住傳統文化之根的?
    原標題:臺灣是怎麼留住傳統文化之根的?借用南懷瑾先生的一句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