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通過開展非遺展演、舉辦培訓班和媒體宣傳報導等多形式,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留住文化「根 」,守住民族「魂」。
為傳承好本土優秀文化,保護好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遺產日當天,元陽縣梯管委、縣文旅局聯合在哈尼小鎮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培訓班。培訓邀請紅河學院、哈尼學會、縣文化館的民族文化遺產專家們為大家講授了哈尼梯田保護相關知識;縣梯管委監測中心和縣梯管委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為學員講解哈尼梯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培訓結束後,工作人員為大家表演了《哈尼哈巴》等非遺節目。通過生動形象、活潑有趣的方式,全面提升大家對哈尼梯田的保護管理利用水平,牢固樹立文化保護意識。
馬建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哈尼哈巴」的傳承人代表。從小受哈尼莫批文化的薰陶,40多年前,父親和師父相繼去世後,馬建昌挑起了傳承「哈尼哈巴」文化的重擔。為了增強「哈尼哈巴」的影響力和傳承性,多年來,他廣收徒弟、耐心教授,先後帶出的10餘名親傳弟子均已能獨立演唱《哈尼哈巴》,第一個徒弟已經申報了縣級傳承人。
截至2019年,元陽縣已成功申報《四季生產調》《哈尼哈巴》等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哈尼梯田農耕禮俗》《長街宴》等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5個州級項目、73個縣級項目;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名,省級傳承人6名,州級傳承人34名,縣級傳承人121名。
雲南網通訊員 方婷 許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