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

2020-12-08 西部網

這裡是景德鎮。

古樸,厚重,時尚,開放。

3萬多名陶瓷愛好者八方鹹聚,塑造了全國特有的「景漂」現象;5000多名「洋景漂」慕名而來,令江西景德鎮四處洋溢著國際範兒;陶溪川、名坊園、三寶瓷谷等街區林立,現代瓷器的「光與影」賡續著古老的窯火傳奇。

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覆,千年瓷都種上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們要感恩奮進、久久為功,紮實推進國家試驗區建設,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如是說。

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帶著文化復興的期望,景德鎮在轉型發展的新路上,踏歌而行,步履鏗鏘。

文化遺產是城市底蘊的「器」,制瓷技藝和制瓷精神是傳承創新的「魂」

走進景德鎮,伸手就可以觸摸歷史。

御窯遺址下的瓷片,呢喃著帝王的家國往事;石板路、古礦井,鐫刻著文脈傳承的陶瓷密碼。

90後大學生潘遠東畢業後,來到景德鎮創業。他喜歡這裡的山,這裡的水,這裡的天,這裡的夜,這裡的巷,這裡的街,更喜歡整座城市猶如博物館的古樸與古香。

「景德鎮到處都是遺蹟,歷史的底色風韻猶存。我在這裡買了房,很看好它的未來。」潘遠東說。

幾年前,作家胡平曾到訪景德鎮。他感慨,景德鎮不像邯鄲,昔日的風雲際會、青煙高歌,只剩下美好的傳說。景德鎮仍保留了高高低低的煙囪、大小不一的窯洞。

目前,景德鎮市有不可移動文物77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188處。其中御窯廠等151處老窯址、108處老街區、「十大瓷廠」老廠房等陶瓷遺蹟遺存。

文化遺產是城市的根。盤活文化遺產,既是傳承,也是發展。景德鎮在推進陶瓷文物保護和利用過程中,堅持「保護第一、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原則,形成了文物保護的景德鎮模式。

2017年1月,御窯廠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拿到了申遺「入場券」。如今,景德鎮正在按照申遺OUV(突出普遍價值)體系要求,整體活態復甦1000年陶瓷文化遺蹟、600年御窯文化遺址和100年陶瓷工業遺存。

「景德鎮陶瓷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鍾志生表示,景德鎮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龍頭,加快御窯廠國家遺址公園等一批傳承項目建設,全面推進老街區、老廠區、老裡弄、老窯址等元明清瓷業遺存保護和修復,加大非遺保護傳承力度。

如果說文化遺產是城市底蘊的「器」,那制瓷技藝和制瓷精神就是傳承創新的「魂」。

來景德鎮之前,來自烏幹達的留學生羅伯特就充滿好奇:「烏幹達集市上,有很多日用瓷器,它們都來自景德鎮。」當時,羅伯特就在想,景德鎮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能製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器?

好奇埋下了夢想的種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景德鎮陶瓷大學可以學陶瓷。儘管對中文一竅不通,他毅然來到景德鎮,尋訪千年窯火的密碼。

經過幾年的學習,他逐漸明白中國的一句古話——不瘋魔,不成活。瓷器,泥與火的藝術,更是時間與耐力的比拼。七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專人負責,細緻打磨,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半途而廢。

制瓷之事,必作於細,而景德鎮的瓷器則要細中更細。清代詩人龔軾曾細緻描繪景德鎮制瓷的煉泥工序:「方方窨子濾澄泥,古語兒童莫壞坯。煉到極稠捶極熟,一歸模範即佳瓷。」僅煉泥就需用細籮及絹袋一再過濾,煉到極稠還要反覆敲打。

在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非遺傳承人馮紹興看來,景德鎮的瓷器之所以天下聞名,就是由於手藝人近乎苛刻的專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這是我們制勝的法寶」。

近幾年,景德鎮為了活態傳承非遺工藝,大力創建非遺基地。目前,景德鎮共有陶瓷類非遺生產性基地33家,其中國家級有2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十四五』規劃,要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這對我們提出了新要求。」景德鎮非遺研究保護中心黨支部書記方建文說,「我們要大力推進非遺整體性保護,以傳統工藝振興為路徑,打造以非遺文化為特色的展覽館、文化公園和文化綜合街區,彰顯陶瓷文化的魅力。」

「陶瓷+生態」「陶瓷+景區」「陶瓷+田園綜合體」,圍繞陶瓷文化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

你印象中的瓷器是什麼樣的?是花瓶,是茶杯,還是成套的碗具?來到景德鎮陶溪川,你會發現新天地。

又到了周末,陶溪川熱鬧了起來。路邊擺滿了攤位,行人熙熙攘攘。攤上的瓷器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方有圓,有人有物,有彈有吹,有臥有立,儼然是瓷器的變形記。

賈姍姍抱著小狗,靜靜坐在攤位旁,享受著片刻的歲月靜好。有行人過來,她輕輕放下小狗,忙去招呼。在她的攤位上,擺的是青花玲瓏瓷,杯子輕盈透亮、簡約雅致,跟傳統的瓷器不同。

「我們的杯子更生活更時尚,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賈姍姍注重在傳統工藝上進行創新,讓瓷器在日常生活中重放異彩。

在陶溪川,跟賈姍姍一樣的「景漂」青年就有1萬多人。他們懷著創業夢想,來到這裡紮根、成長,揮灑著激情和希望。

「陶溪川基於陶瓷文化背景,構建在百年窯廠的舊址上。我們做的不僅僅是傳承,而是去做創新,做生活所需要的方方面面。陶溪川的口號就是『為生活造』,瓷器不能只是少數人生活的擺件,應該融入日常生活。」景德鎮陶瓷文化旅遊發展集團董事長劉子力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擘畫了文化強國建設的藍圖。在認真學習全會精神的同時,劉子力有了很多新的憧憬:「我們未來要做的陶溪川,不是一個封閉的園區,而是一個開放的、不收門票的、人人共享的空間。在這裡,千年陶瓷將成為青年群體創新、創業、創富的載體。」

瓷器不只變化多端,而且極易親近。「陶瓷+生態」,讓山水和人文連起來;「陶瓷+景區」,讓文化和旅遊串起來;「陶瓷+田園綜合體」,讓城市和鄉村接起來;陶瓷還可以加電商、加文創、加人工智慧、加個性化定製……

三寶蓬就是陶瓷與文創、旅遊發生化學反應的產物。掩映在群山之中,這裡有許許多多的藝術空間,有陶藝體驗創作中心,還有書吧、民宿、餐廳、美術館。

今年國慶期間,三寶蓬每天推出不重樣的主題活動,如陶藝評論沙龍、色釉瓷繪作品展、茶食器主題展等,每個主題都有上千人參與。

「簡單說,三寶蓬就是一個以陶瓷文化為核心的藝術園區。」三寶蓬創始人肖學鋒告訴記者,三寶蓬之於藝術家、設計師和品牌經理人而言,不僅僅是展廳,是工作室,更是他們日常生活的所在,可以在此呼朋喚友,也可以安放心情。

「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四面通達的歷史,早就鑄就了景德鎮多情包容的性格。步入新時代,沐浴著科技創新的清風細雨,千年瓷都開始了新一輪生長。

洛客·景德鎮陶瓷設計中心、建國陶瓷文化創意園等創意設計平臺,使傳統產業浸透著網際網路的血液;三寶國際瓷谷、名坊園等一批新地標,讓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文化與經濟交相輝映。

因瓷而生的景德鎮,如今正因瓷而新、因瓷而變。

鍾志生表示,景德鎮正在積極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金融深度融合,培育陶瓷文化產業新業態。推進陶瓷產業創新性發展,順應個性需求、定製生產、體驗參與的消費趨勢,運用「網際網路+」、5G、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做大做強陶瓷產業,把景德鎮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綜合競爭優勢。

對話世界、對話時代,景德鎮正成為一個用獨特語言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的文化符號

世界眼裡的中國瓷器是什麼樣子的?

300多年前,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把中國瓷器看作「夢中的女神」,他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你,來自茶國的小妹,做的夢又奇又美;天上有座大城崔巍,中國是天城的城郊。」有次,女僕不小心打碎了一隻中國花瓶,他痛心萬分,專門寫了一首《跌碎的花瓶》。

China和china,早已讓中國和瓷器命運相連、休戚與共。

「洋景漂」黛安娜把每年分為兩半,一半在景德鎮,一半在澳大利亞。幾年的生活,她早已把景德鎮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她喜歡這裡的瓷器,這裡的食物,這裡的藝術氛圍。

在她看來,瓷器不只是器具,更是文化的窗口、心靈的符號,它註定是超越國界的。「對藝術家來說,景德鎮是屬於全人類的陶瓷勝地,這裡有完整的陶瓷工藝生產鏈和最優秀的藝術家,很多藝術夢想都能在這裡實現。」黛安娜說。

目前,景德鎮有5000多「洋景漂」來這裡尋夢,他們遠渡重洋、跋涉千裡。而夢圓之後,他們又當上文化火種的播撒者,漂洋過海,把中國陶瓷帶向世界各地。

景德鎮自古就「城無高牆,人無心籬」。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芬雷在《青花瓷的故事》裡感慨,16世紀的景德鎮瓷器,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日本陶瓷學家三上次男更是風趣地把「海上絲綢之路」稱為「陶瓷之路」。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頗有感觸,「景德鎮陶瓷很早就是『中國製造』參與全球化的世界商品,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對古絲綢之路上的國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產生了積極影響」。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活躍在古老絲綢之路上的瓷器又有了新的敘事。

2017年7月,「感知中國·匠心冶陶——中國陶瓷文化展」在德國柏林舉辦。

2018年7月,「感知中國·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展」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舉辦。

2018年9月,從景德鎮出發的第一趟中歐班列,把瓷器和茶葉送往國外。

2019年10月,「絲路瓷行——中華陶瓷文化展」在克羅埃西亞開展。

2019年12月,「絲路瓷行——陶瓷傳統成型技法現場展示活動」在希臘舉行……

連接歷史和未來的陶瓷,正成為景德鎮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10分鐘,10萬人觀看;1天,52萬元進帳。

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首日,誠德軒就來了個開門紅。天貓直播間,剛開播1秒,就有數百人在線。面對無數商家投來的讚嘆,誠德軒創始人蘇元陽表現得風輕雲淡,似乎一切盡在意料之中。

底氣從何處來?「我們一直堅持做零瑕疵。」蘇元陽回答得很乾脆。「我們的陶瓷只有兩種,好的和壞的。壞的就會全部砸掉。」

正是有了這樣的自信,景德鎮瓷器才歷久而彌新,瓷博會才得以行穩致遠。從2004年到2020年,跨越17個春秋,瓷博會已經成長為一個世界性的陶瓷文化、技藝交流的大舞臺。

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瓷博會開幕前,已確定籤約的項目就有26個,籤約金額超200億元,而瓷博會期間,景德鎮陶瓷的線上銷售達50多億元,線下銷售達7億多元。

江西省文聯副主席毛國典表示,從「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到「讓景德鎮重新回到世界的陶瓷中心」,再到「傳承創新試驗區」,景德鎮一步步走來,正在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歷史上、記憶中的景德鎮,正在蝶變為一個用獨特語言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的文化符號。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胡曉軍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7日 01版)

編輯:樊婷婷

相關焦點

  • 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
    【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這裡是景德鎮。 古樸,厚重,時尚,開放。 3萬多名陶瓷愛好者八方鹹聚,塑造了全國特有的「景漂」現象;5000多名「洋景漂」慕名而來,令江西景德鎮四處洋溢著國際範兒;陶溪川、名坊園、三寶瓷谷等街區林立,現代瓷器的「光與影」賡續著古老的窯火傳奇。 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覆,千年瓷都種上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
  • 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這裡是景德鎮。    古樸,厚重,時尚,開放。    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覆,千年瓷都種上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們要感恩奮進、久久為功,紮實推進國家試驗區建設,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如是說。
  • 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_國內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胡曉軍這裡是景德鎮。古樸,厚重,時尚,開放。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覆,千年瓷都種上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們要感恩奮進、久久為功,紮實推進國家試驗區建設,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如是說。
  • 以新擔當新作為譜寫新時代統計調查新篇章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寧吉喆表示,統計人要把初心和使命轉化為新時代開拓創新、勇於擔當的責任感、使命感,以新擔當新作為譜寫新時代統計調查新篇章。今年統計開放日的主題是「堅守統計初心,踐行時代使命」,通過回顧共和國統計發展光輝歷程,滋養統計人的初心和使命,傳承統計精神、宣傳統計歷史、弘揚統計文化。
  • 景德鎮:著力打造千年瓷都創業試驗田
    近年來,景德鎮市充分發揮千年瓷都陶瓷產業優勢,多措並舉開展創業服務,為來自五湖四海的創業者逐夢圓夢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其中,陶溪川·邑空間創業孵化基地作為該市人社部門重點打造的創業試驗田,已成為該市創業實踐的縮影。
  • 景德鎮:開啟新徵程 展現新作為 為建好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
    景德鎮:開啟新徵程 展現新作為 為建好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2020-11-18 18:3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千年文脈新篇章——無錫探索文化遺產...
    作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之一,無錫將闔閭城的保護利用融入到所在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努力實現文物保護、生態修復、城鄉發展、民生改善的相互協調,促進大遺址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在當代的傳承與共享。鑑於闔閭城遺址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後,長期以來以調查、勘探為主,並未開展主動性的考古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建議,闔閭城遺址在最新考古勘探成果的基礎上,要制定五年的考古發掘計劃,爭取納入國家課題。這一提議得到了無錫市文廣旅遊局的積極響應。
  • 「雙創」讓千年瓷都青春綻放
    本報記者 王 晉攝江西景德鎮素有「千年瓷都」之美譽,憑藉著陶瓷業的興旺發展,這裡已經成為中國陶瓷文化創意和傳承的核心地帶。隨著去年《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正式印發,一年來景德鎮持續做強瓷博會品牌,培育陶瓷文化創意街區,扶持陶瓷文創企業,讓「千年瓷都」煥發青春活力。深秋時節,走進江西省景德鎮市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就像走入了時空隧道。
  • 在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湖南新篇章中展現株洲新作為
    市委常委會專題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在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湖南新篇章中展現株洲新作為 毛騰飛主持並講話 來源:株洲日報  發布時間:2020-09-22 08:55:36  作者:羅欣  【字體大小:大中小】 9月21日,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電能替代:讓文明之光點亮千年瓷都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通訊員 張明明 邵宇 記者 李健)世界瓷都景德鎮聞名遐爾。穿越千年,陶瓷產業今天依然是景德鎮最具特色的支柱性產業。走進景德鎮,星羅棋布的陶瓷工廠、作坊、遍布集市琳琅滿目的瓷器製品,讓人目不睱接。  陶瓷作為藝術品的代表,製作工藝極其繁瑣。
  • 市婦聯召開「為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獻一計」婦聯繫統座談會
    討論中,大家圍繞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結合自身所在領域工作,積極建言獻策,講真話、講實話、講心裡話,共同為瓷都發展鼓與呼。座談會發言摘錄羅華珍昌南新區婦聯主席現在是一個共享的時代,共享才能進步。
  • ...只爭朝夕邁步新徵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
    牢記囑託奮進新時代 只爭朝夕邁步新徵程——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正酣 2021-01-07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
    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建設堅強有力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思想旗幟,也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行動指南。
  • 山西陽城|傳承千年窯火,精鑄華北瓷都
    數千年滄桑巨變,陽城陶瓷的窯火生生不息,代代相傳,匍匐在晉豫交界、三晉大地東南端的這片秀美的土地上,或熾烈、或美豔,憑一窯燦爛的火焰,為人們奉獻上無數件藝術臻品。「陽城罐」頻見於醫書古籍,備受醫家之讚譽,「喬氏琉璃」品質高雅、獨步天下,在陽城境內傳承數百年,成為皇家朝貢用品,為紫禁城的雄偉氣勢增彩添色。憑藉一代代匠師的精雕細琢,發揚與傳承,陽城闖出了「陶瓷之鄉」的美譽。人類文明的滾滾車輪跨越千年,陶瓷基因深深烙印在陽城的每一個歷史時段,從此與這座山水名城、人文名城相融共生。
  • 景德鎮:千年瓷都起筆繪宏圖
    新華社南昌10月26日電 題:景德鎮:千年瓷都起筆繪宏圖新華社記者江西景德鎮是中國最早的瓷業城市,曾與陶瓷一起在世界舞臺上閃耀過,又在現代化進程中褪去了光芒。2019年8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這座千年瓷都被賦予文化新使命。
  • 景德鎮吸引人才著力打造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
    景德鎮國家試驗區建設,對景德鎮來說,是「金字招牌」,更是國家使命;是重大機遇,更是歷史責任。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文化是靈魂,人才是根本。9月24日至9月25日,記者隨「中部崛起勢正勁」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來到瓷都景德鎮,走進陶瓷博物館、御窯廠考古遺址公園、陶瓷創意園區和企業。
  • 新時代戲曲的創新與發展
    大力加強我國戲曲劇種的傳承與創新,加快推動我國戲曲藝術的產業化發展,對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戲曲藝術內在生命力、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戲曲作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要傳承發展,就必須有創新。
  • 三寶瓷谷,在瓷都景德鎮傳承瓷脈
    (原標題:三寶瓷谷,在瓷都景德鎮傳承瓷脈)
  •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用"新"書寫新時代精彩故事
    開展「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主題採訪活動以來,中央及地方媒體緊緊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這條主線,持續推出了一批有思想有精神、有故事有溫度的新聞報導,充分反映了廣大幹部群眾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生動場面。
  • 做好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大文章 看景德鎮市委書記怎麼寫
    在這種形勢下,2018年12月21日,景德鎮市委書記鍾志生主持召開了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匯報會,集中市四套領導班子成員群策群力,為景德鎮陶瓷產業擺脫困境實現新發展建言獻策。    鍾志生強調:「創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是一項系統工程,牽涉面廣,工作量大,是當前景德鎮市重中之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