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人活於世,自然擺脫不了名利的束縛,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但是凡事有度,過猶不及。白居易雖然很在意仕途的進退,晚年卻終於豁達地說,「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
細想一下,那些浮利虛名,算來何用,都如蝸角蠅頭;更可笑勞生一夢,脆如朝露,輕若春漚。下面介紹的詩人是宋代著名的九僧之一,這首禪詩風格雅靜,悠閒自適。
書惠崇師房
宋代:釋希晝
詩名在四方,獨此寄閒房。故國寒濤闊,春城夜夢長。禽聲沉遠木,花影動迴廊。幾為分題客,殷勤掃石床。
希晝,四川成都人,宋代著名的九僧之一。九僧是宋代初期詩僧希晝、保暹、文兆、行肇、簡長、惟鳳、宇昭、懷古、惠崇等九人的並稱。當時西崑體盛行,九僧不滿西崑體的浮豔詩風,崇奉晚唐賈島、姚合一派,互相唱和,作品多寫隱逸閒趣及林下生活。
詩僧希晝自小孤貧,卻學習刻苦,後被附近寺院收留,暫時可以溫飽無憂。經過不懈努力,加上自己的天分,幾十年後不僅佛學造詣高超,而且文學才華不凡。這首詩就是描寫修行的體悟,體現了禪家的悠閒自適。
惠崇大師擅長詩畫,詩專五律,頗為歐陽修等人稱道;蘇軾也為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題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更是名傳千古。
詩僧希晝與惠崇大師是至交好友,他們不僅時常切磋佛學和文學,偶爾也會相互調侃對方。有一天希晝去拜訪惠崇,他們寒暄了一陣,就三句話不離本行,又開始談起禪理。
惠崇先談了自己最近的學習心得,希晝十分敬佩,一時間也有了靈感,馬上現場寫了一首禪詩。首聯熱情褒讚惠崇大師,你的詩名享譽宇內,而你卻長年累月地深居簡出,在禪房內虔誠地事佛,不改其樂。一個「閒」和一個「獨」字,烘託了惠崇閒適的禪心。
惠崇大師知道希晝又開始調侃自己了,卻不露聲色,依舊雙腿盤坐,靜靜地等待下文。希晝也不看惠崇如何反映,繼續往下說,「故國寒濤闊,春城夜夢長。」希晝不吝讚美之詞,又描述惠崇傑出的畫作,下筆如有神,濃淡更相宜,不僅構圖精美、思路開闊,而且虛實結合、如夢似幻。
惠崇大師差點被逗樂了,不過還是從心裡感謝希晝對他的肯定,只是自己不願過分張揚,依然默然靜坐。希晝注意到惠崇的眼睫毛有點微微顫動,猜測到他有些觸動,不過也不想點破,心裡卻在想,老弟還是修行不夠啊!
希晝又環顧四周,看見惠崇的禪房布置簡潔,設施簡陋,卻收拾得很整齊。剛才只顧說話,沒想到師弟還是很講究,於是心裡又多了一份敬意。「禽聲沉遠木,花影動迴廊」,這兩句描寫禪房周圍的景致和氛圍,遠處竹林幽靜、鳴禽息聲,近處迴廊蜿蜒、花影搖動。詩僧用寥寥數語,就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一幅禪意的空間,令人肅然起敬,又心曠神怡。
惠崇終於被這兩句打動了,他微啟雙目,仰起頭來,臉上也浮出了微笑。希晝也心領神會,吟出最後兩句,「幾為分題客,殷勤掃石床。」石床掃過一遍又一遍,你終日忙於分題吟詠,唱山頌水,真是值得大家敬仰和學習。
詩僧一邊深情地敘述,一邊誇張地描寫,筆下一位才氣橫溢、工詩善畫的大師形象立刻躍然紙面。禽鳴遠木、花影籠廊,這種仙境般的美妙景色,正是惠崇大師內心空靈的寫照。兩位大師似風一般灑脫,如雲那樣飄逸。他們淡泊人生,蔥蘢時光,靜賞流雲、來去自由,看淡得失、任運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