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是宋代著名的九僧之一,這首禪詩風格雅靜,悠閒自適

2020-12-18 品詩賞詞

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人活於世,自然擺脫不了名利的束縛,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但是凡事有度,過猶不及。白居易雖然很在意仕途的進退,晚年卻終於豁達地說,「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

細想一下,那些浮利虛名,算來何用,都如蝸角蠅頭;更可笑勞生一夢,脆如朝露,輕若春漚。下面介紹的詩人是宋代著名的九僧之一,這首禪詩風格雅靜,悠閒自適。

書惠崇師房

宋代:釋希晝

詩名在四方,獨此寄閒房。故國寒濤闊,春城夜夢長。禽聲沉遠木,花影動迴廊。幾為分題客,殷勤掃石床。

希晝,四川成都人,宋代著名的九僧之一。九僧是宋代初期詩僧希晝、保暹、文兆、行肇、簡長、惟鳳、宇昭、懷古、惠崇等九人的並稱。當時西崑體盛行,九僧不滿西崑體的浮豔詩風,崇奉晚唐賈島、姚合一派,互相唱和,作品多寫隱逸閒趣及林下生活。

詩僧希晝自小孤貧,卻學習刻苦,後被附近寺院收留,暫時可以溫飽無憂。經過不懈努力,加上自己的天分,幾十年後不僅佛學造詣高超,而且文學才華不凡。這首詩就是描寫修行的體悟,體現了禪家的悠閒自適。

惠崇大師擅長詩畫,詩專五律,頗為歐陽修等人稱道;蘇軾也為惠崇的畫作《春江晚景》題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更是名傳千古。

詩僧希晝與惠崇大師是至交好友,他們不僅時常切磋佛學和文學,偶爾也會相互調侃對方。有一天希晝去拜訪惠崇,他們寒暄了一陣,就三句話不離本行,又開始談起禪理。

惠崇先談了自己最近的學習心得,希晝十分敬佩,一時間也有了靈感,馬上現場寫了一首禪詩。首聯熱情褒讚惠崇大師,你的詩名享譽宇內,而你卻長年累月地深居簡出,在禪房內虔誠地事佛,不改其樂。一個「閒」和一個「獨」字,烘託了惠崇閒適的禪心。

惠崇大師知道希晝又開始調侃自己了,卻不露聲色,依舊雙腿盤坐,靜靜地等待下文。希晝也不看惠崇如何反映,繼續往下說,「故國寒濤闊,春城夜夢長。」希晝不吝讚美之詞,又描述惠崇傑出的畫作,下筆如有神,濃淡更相宜,不僅構圖精美、思路開闊,而且虛實結合、如夢似幻。

惠崇大師差點被逗樂了,不過還是從心裡感謝希晝對他的肯定,只是自己不願過分張揚,依然默然靜坐。希晝注意到惠崇的眼睫毛有點微微顫動,猜測到他有些觸動,不過也不想點破,心裡卻在想,老弟還是修行不夠啊!

希晝又環顧四周,看見惠崇的禪房布置簡潔,設施簡陋,卻收拾得很整齊。剛才只顧說話,沒想到師弟還是很講究,於是心裡又多了一份敬意。「禽聲沉遠木,花影動迴廊」,這兩句描寫禪房周圍的景致和氛圍,遠處竹林幽靜、鳴禽息聲,近處迴廊蜿蜒、花影搖動。詩僧用寥寥數語,就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一幅禪意的空間,令人肅然起敬,又心曠神怡。

惠崇終於被這兩句打動了,他微啟雙目,仰起頭來,臉上也浮出了微笑。希晝也心領神會,吟出最後兩句,「幾為分題客,殷勤掃石床。」石床掃過一遍又一遍,你終日忙於分題吟詠,唱山頌水,真是值得大家敬仰和學習。

詩僧一邊深情地敘述,一邊誇張地描寫,筆下一位才氣橫溢、工詩善畫的大師形象立刻躍然紙面。禽鳴遠木、花影籠廊,這種仙境般的美妙景色,正是惠崇大師內心空靈的寫照。兩位大師似風一般灑脫,如雲那樣飄逸。他們淡泊人生,蔥蘢時光,靜賞流雲、來去自由,看淡得失、任運隨緣。

相關焦點

  • 宋代高僧的一首禪詩,隨緣任運,恬然自適,充滿禪意
    讀完下面這首禪詩,希望我們都有所啟發。晚起宋代:如璧月落庵前夢未回,松間無限鳥聲催。莫言春色無人賞,野菜開花蝶也來。如璧,宋代高僧,字德操,號饒節,江西臨川人,38歲時出家。這首詩即景抒情,平和衝淡,充滿了禪趣,也令人深思。首句「月落庵前夢未回」,交代時間和地點,月色朦朧,禪院幽靜,詩人遠離塵囂,心中無牽無掛,恬淡自適。晚間參禪打坐,默誦佛經,累了困了,往床上一倒就呼呼大睡,一覺睡到自然醒,多麼愜意自在的生活。詩人「夢未回」,可是「松間無限鳥聲催」。
  • 宋詩人的兩首禪詩,道不盡人生苦楚,隨緣自適猶如良藥
    禪宗在北宋士林中非常流行,對宋代文人的創作有深遠影響。宋士大夫文人生活雖優越,但是他們的宦海沉浮似乎比其他朝代都劇烈,幾乎所有的大文人都是幾起幾落。仕宦失意時,正是感情低落時,也是最需要有精神寄託與解脫之時,而人生如夢的禪宗思想正可以在此時向他們提供一份精神的安慰。學道參禪在宋代是士大夫文人中的一種風尚。因而參禪的閒暇與參禪的必要得到了統一,禪宗也就在宋代找到了更廣泛的市場。
  • 宋代才子月夜醉歸,這首禪詩自然圓美,最後兩句充滿禪理
    於是詩人和禪家便逐漸融合接近,彼此相互影響,讀者在閱讀時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禪意。下面介紹的是宋代才子月夜醉歸,這首禪詩自然圓美,最後兩句充滿禪理。小醉宋代: 吳可小醉初醒過竹村,數家殘雪擁籬根。風前有恨梅千點,溪上無人月一痕。
  • 杜牧的兩首禪詩,深邃悠遠,值得一讀再讀
    社會動蕩、人生無常,加上自己的坎坷遭遇,讓詩人開始產生羨僧慕禪的情緣。面對世事滄桑,他也曾感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嘆息仕途失意,樊川居士更是題寫禪詩,「清 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下面介紹杜牧的兩首禪詩,深邃悠遠,值得一讀再讀。
  • 田園詩風:追求自然之美,回歸自然悠閒自適的藝術境界
    作為我國民族、文化瑰寶之一的詩歌,其山水詩與田園詩則集中地體現了老莊追求自然之美以及回歸自然、悠閒自適的藝術境界。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已經有了對山川日月、草木鳥獸的描寫,但它們尚只是作為人的生活環境的一部分而被認識感受,並沒有成為一種獨立的審美對象。
  • 他是唐代著名苦吟詩人,一生經歷坎坷,寫詩風格卻自成一大流派
    在創作態度上,這些詩人一樣用生命踐行著「苦吟」;在創作風格上也與賈島有著共通之處,喜好寫出山林事物苦澀幽僻的一面。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言:「賈島畢竟不單是晚唐五代的賈島,而是唐以後各時代共同的賈島。」在後世賈島眾多的接受者中,也有那麼一個兩個表現出了極端的狂熱。晚唐五代詩人李洞(?—893)便是數一數二的「死忠粉」。
  • 朱熹的兩首禪詩,靜穆裡顯雄渾,淳厚中見安謐
    這種無聊的爭執只會擾亂思緒,不如一切隨緣,感悟天人合一的自在悠閒。禪宗認為,塵世齷齪不淨,必須「時時勤拂試,莫使染塵埃。」而拂拭的過程就是凝心入定、住心看淨,起心外照、攝心內證。下面介紹朱熹的兩首禪詩,靜穆裡顯雄渾,淳厚中見安謐。
  • 白居易晚年創作的兩首禪詩,愛風巖上攀松蓋,戀月潭邊坐石稜
    白居易是中唐傑出詩人,他的詩歌風格樸實易懂、淡泊悠閒,不僅老少皆宜,而且流傳千古。他年輕時就才華橫溢,本想大展宏圖,可惜仕途一再受阻,便轉而歸趨佛老、效法陶淵明。而很多士大夫的遭遇與其相似,所以他的作品也迎合了後世文人的心理,他的作品也就更加影響深遠。
  • 王維最經典的兩首禪詩,心跡自然流露,禪意綿遠深厚
    王維是盛唐的一位傑出詩人,他多才多藝,尤其是他的詩與畫極富禪意,禪語中也存詩味,達到了思與境諧的空靈境界。詩人安禪靜坐,藉助佛法消除心中的無妄,同時身心也處於靜思凝慮的氛圍。詩人自小深受母親的影響,連「摩詰」的名字也與佛教有關,晚年更是篤志向佛,心境恬淡。
  • 「梅妻鶴子」林和靖的悠閒人生,令人羨慕
    宋代王淇《梅》: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詩中提到的林和靖,是指宋詩人林逋,在神宗末年,隱居於孤山梅嶺,經常放鶴湖中,不婚不宦,肅然自適,有「梅妻鶴子」之稱,是位超然物外的隱士,梅花又稱臘梅,嚴冬百花凋零獨自香。象徵著高潔、堅貞。 林逋,字君復,後人稱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的隱逸詩人。林逋少孤力學好古,通經史百家。
  • 「蘇門四君子」之一的黃庭堅,為何成為「江西詩派」的著名詩人?
    "蘇門四君子"之一的黃庭堅,為何成為"江西詩派"的著名詩人?黃庭堅以其倔傲不群、思力精深、詩法精絕的詩歌成為了能夠代表宋代詩歌高峰的著名詩人。因為他獨有的詩法理論和傑出的詩歌創作成就,在"蘇門四君子"之列,而且是"江西詩派"的一位非常重要而著名的詩人。
  • 和尚在小溪邊閒逛,於月光下寫了首禪詩,短短28個字美得令人陶醉
    就像宋代有一位不知名尼姑,曾翻山越嶺走了很多地方,只為尋找春的足跡,但是卻始終找不到。最後她回到了住的地方,看著院中的梅花已然開放,才恍然原來春就在自己的身邊,於是她提筆寫下了「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這首禪詩不管是讀起來還是理解起來都是十分簡單,但是我們細細品讀卻會感觸良多。
  • 漁翁醉臥孤舟,醒來忽見大雪滿船,這首禪詩意境醉人,超凡歸真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水鳥飛」,唐代詩僧綦毋潛喜歡山林裡的幽獨;「禪房幽討有誰期,竹徑穿花蝶不知」,宋代的黃彥平愛惜竹林中的靜謐。晚唐一位詩人也寫了一首禪詩,意境美到心醉。醉著唐代:韓偓萬裡清江萬裡天,一村桑柘一村煙。
  • 蘇軾一生豪放,創作了很多優秀詩詞,是宋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
    蘇軾出生於一個文學家庭,父親和胞弟都是著名的文人。蘇軾天生豁達,直率,並信奉道家,喜歡交朋友,喜歡美食,同時自己也創造了很多的飲食,他還喜歡品茶,也喜歡看看山水。也正是蘇軾的這些愛好造就了他豪放的性格。
  • 作者水上蕩舟,這首禪詩技法高超,充滿了濃厚的禪意
    下面介紹的是作者水上蕩舟,這首禪詩技法高超,充滿了濃厚的禪意。和宿硤石寺下宋代:趙淮岸浮屠半倚天,山僧應已離塵緣。松關暮鎖無人跡,惟放鐘聲入畫船。硤石古寺在今天的鳳陽境內,雖然鮮為人知,但眼前的山水景物已足以引發詩人的靈感,並讓其頓悟而寄情其間。有一次詩人公差路過此處,遠遠看見寺院裡香火繚繞,雖然羈旅疲乏,此時卻忽然感到身心放鬆,於是決定走近參觀。詩人沿淮河行舟,傍晚時分抵達硤石岸邊停泊,他抬頭仰望,山上佛塔高聳,直入雲霄。
  • 黃庭堅的兩首禪詩,情真意切,充滿了濃濃的禪意
    下面介紹黃庭堅的兩首禪詩,情真意切,充滿了濃濃的禪意。寄黃龍清老二首(其一)宋代:黃庭堅萬山不隔中秋月,一雁能傳寄遠書。深密伽陀枯戰筆,真成相見問何如。黃龍山坐落在江西修水,宋代慧南禪師在這裡建立了禪宗七宗之一的黃龍派。清老,即惟清禪師,二人交誼甚厚。黃山谷曾稱讚惟清道行很高,「靈源大士人天眼」,對他的風儀也很仰慕。黃山谷曾到黃龍山為惟清改定《南昌集》,次年被貶廣西宜州,這兩首詩就是當年秋天在宜州所寫。
  • 這位詩人的名字我竟然念錯了
    主講嘉賓:徐晉如,著名詩人、詞人、古文家,《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青年領袖。著有《大學詩詞寫作教程》《長相思——與唐宋詞人的十三場約會》等。唐朝的杜甫、白居易、韓愈、孟郊,雖然都是唐朝的人,但是他們寫的詩與宋代的詩的主流風格比較一致,而宋朝的九僧——我們上一講剛剛講過,惠崇就是九僧之一,則是宋朝人裡寫得像唐詩的。
  • 「百家號鼠你紅」宋代詩人每句帶2個山字,全詩8個山是詠山的禪詩
    宋代王安石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同時還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從古至今,國家改革可是天下第一大事,固有的觀念和舊的的制度,不是說改就能改的,誰也不願意承擔改革帶來的風險。可是王安石卻大膽提出改革方案,一時間贊成的、反對的分成兩派,後來改革失敗,王安石曾兩度被罷相,這從他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能看到詩人心中的感慨。在看破官場沉浮之後,王安石對世間一切都不過分執著,淡然處之。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王安石處在低谷時期的一首詩,詩人在短短四句詩中,每句都寫山,共有8個山字,意境悠遠,灑脫自然,令人回味。
  • 宋代之景,詩人之情!
    宋代之景,詩人之情!古人常常睹景生情,然後借景抒情,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幾篇宋代寫景的詩詞,供大家了解宋代詩人們的情懷,一起來看看吧!然後順理成章,具體描繪這使他為之傾倒與動情的特異風光,著力表現在一片無窮無盡的碧綠之中那紅得"別樣"、嬌豔迷人的荷花,將六月西湖那迥異於平時的綺麗景色,寫得十分傳神。《雨霖鈴·寒蟬悽切》「宋金十大曲」之一此詞為抒寫離情別緒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有宋一代婉約詞的傑出代表。詞中,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