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漢子,但並非一味魯莽,而是頗有精細之處。
以殺潘金蓮為例。他在向何九、鄆哥打聽之後,已經認定潘金蓮、西門慶的殺人罪行。但是他並沒有馬上去殺死這兩個人,而是收集證據,跑到官府去告狀。如果不是西門慶買通官府、不予立案,武松肯定會走正常的司法程序。
社會黑暗,正常司法的路走不通了,武松也沒有哭天蹌地、跟縣官大吵大鬧,而是很冷靜地說:「既然相公不準所告,且卻又理會。」轉而安排另一種報仇的方法。
這時候,他已經打定主意要私刑報復了。但是他買了酒肉果品(假裝祭奠,迷惑潘金蓮,讓她放鬆警惕)、帶了硯瓦筆墨、請了街坊四鄰(非常重要,是他審問得出實情的見證和筆錄),準備充分之後,才殺死了潘金蓮。
不管是準備的充分,還是心理承受能力,武松都叫人嘆為觀止。這樣的人,如果套到林衝的不幸遭遇裡,他會怎麼樣?
他會奮進反抗,不會忍氣吞聲,更不會一忍再忍。但是,他的反抗,會以殺死高衙內為直接手段嗎?
在高衙內調戲林娘子的時候,林衝當場抓住,但是高衙內對林衝所說的第一句話是「林衝,幹你甚事,你來多管!」
高衙內不認識林娘子。調戲良家婦女,當然非常可惡。不過林衝也好,武松也好,又不是打抱不平的魯提轄,不負責濟困扶危。因為不認識而引起的誤會,是可以原諒的。
即使不能原諒,按照林衝的打算:「林衝本待要痛打那廝一頓」,只是打一頓。調戲而未遂,這樣的懲罰也就夠了。按了武松,也未必會一上來就直接殺人吧。
高衙內更大的惡行,是知道了林娘子的身份之後,還一而再、再而三的設計陷害林衝、謀奪林娘子。如果換了武松,這個過程才是無法忍耐的。有問題的,只是如何實施殺人計劃。換句話說,在這以後的時間裡,林衝、或者武松,能夠殺得了高衙內嗎?
林衝與高衙內的下一次接觸,是林娘子被騙到酒樓上。但是等林衝趕來的時候,高衙內已經「開了樓窗,跳牆走了」。你說追上去?放著驚魂未定的妻子,以及周圍不可知的環境,孤身去追仇人?這不是勇敢與堅決,而是魯莽與冒失了。恐怕只有李逵才會如此,林衝與武松都不可能。
再以後,高衙內就完全隱身於幕後,沒有與林衝接觸的機會了。要殺他,除非像「血濺鴛鴦樓」一樣孤軍深入。
但是,高衙內是住在京城太尉府裡的,豈是一個地方上的都監的後花園可比?不管是林衝,還是武松,要潛入太尉府殺人,技術上就很難做到。就像後文宋江帶著燕青、李逵等人大鬧東京,也是化妝潛行到鎮安坊妓院,還鬧出了大亂子。太尉府是那麼好闖的?
性格決定命運,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做成一件事,要天時、地利、人和,並不是憑著主觀願意、主觀勇氣、主觀意志,就什麼事都可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