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古本水滸傳解氣:魯智深武松智取沂州城,朱仝燕青斬殺高衙內

2020-11-18 半壺老酒半支煙

通行版《水滸傳》的後五十回一直被質疑並非施耐庵先生原著,而這種質疑是極有道理的:蔡京高俅童貫沒有受到應有懲罰,高衙內逍遙法外,這不符合古典小說因果循環善惡有報的慣例——我們看絕大部分古代傳奇話本,最後都是以好人好報惡人伏誅結尾,通行版《水滸傳》是個例外。

很多人質疑《水滸傳》後五十回是施耐庵迫於朝廷壓力進行了違心的改寫,或者乾脆就是御用文人按皇帝的要求進行了篡改,而隨著《古本水滸傳》的出現,這種質疑變成了肯定:「《古本水滸傳》後五十回與前七十回前後的情節結構連貫吻合,前後人物形象特徵一致,前後所反映出來的世界觀一致;藝術風格一致;特別是語言的時代特徵、地方特徵也一致,後五十回不僅再現了前七十回中的優點,同時還再現了前面存在的某些弱點。」

《古本水滸傳》是不是施耐庵先生原著至今存疑,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本書看著很解氣,因為蔡京高俅先後丟官罷職,這與《宋史》好《大宋宣和遺事》基本吻合,而且那個害得林衝家破人亡的高衙內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臥病在床之際,被浪子燕青取走了首級,這就叫魯智深武松智取沂州城,朱仝燕青斬殺高衙內。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問了:浪子燕青為何要斬殺重病垂危將死的高衙內?這種打死老虎的行為,是否有損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

浪子燕青為何斬殺高衙內,花和尚魯智深是知道原因的:如果不殺高衙內,我那好兄弟豹子頭林衝就活不成了!

在《古本水滸傳》中,浪子燕青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或者說他也是個打下手的,真正要取高衙內首級的,是花和尚魯智深。

《古本水滸傳》第八十一回「碎剮衙內李應報仇,撞破頭顱韓忠殉主」中,梁山泊中軍主將林衝(《古本水滸傳》給林衝的定位,該書中屢次下山懲奸除惡的主將都是林衝而不是宋江盧俊義)」帶領魯智深、武松、李逵、秦明、徐寧、花榮、呼延灼、孫立、劉唐、阮氏三雄等天罡眾將打破鄆州城,替撲天雕李應報了深仇大恨(李應與鄆州城有何仇怨與本文無關,略過不提)。

梁山軍凱旋,「林衝此番大捷而回,沒多損傷人馬,宋江、吳用也自歡喜,齊稱林衝軍務精練,讚不絕口。」

林衝此番帶隊下山,將李應的仇人苗衙內生擒後凌遲處死,回山後李應當然要挨個敬酒答謝:李應第一杯酒奉敬魯智深(打死苗黑天,為民除害),最後一杯當然要敬中軍主將豹子頭林衝:「此番攻打鄆州,大勝而回,全仗武師之力,請飲小弟此杯!」

喝完李應的敬酒,「林衝猛然想起一件舊事,冤苦兜上心來,只見他雙睛泛白,大叫一聲,身子向後直倒轉去……」

看到這裡,讀者諸君當然知道林衝想起了什麼舊事:苗衙內凌遲處死了,高衙內還在汴梁逍遙快活呢!

被救醒之後,林衝一聲長嘆:「你看李應的堂兄被人陷害死了,沒多時就得報仇。獨有俺被人害得家破人亡,有冤難報,一樣的冤讎,他們恁地容易,想想怎不令人氣苦!」

宋江吳用一如前七十回「小心謹慎」,只是開空頭支票表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把花和尚魯智深氣得暴跳如雷:「你們都說去不得,洒家偏要去!看俺把這撮鳥拿來,送給林衝兄弟出氣。」

林衝氣若遊絲,安道全表示心病還須心藥醫,宋江吳用不緊不慢,魯大俠怒火攻心,因為他知道豹子頭林衝的性格看似柔弱,其實內心也有一團烈火,如果不早把高衙內抓來,他可能熬不過十天半月了。

宋江吳用不肯派兵,也有他們的苦衷:盧俊義在後五十回沒有存在感,林衝病倒,無人適合帶兵——這也跟前七十回吻合,因為盧俊義只是個開當鋪的大財主,帶兵打仗完全外行。

魯智深是個行動派,當年為了救九紋龍史進,一個人一條渾鐵禪杖就敢獨闖賀州城,這次他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獨自一個人氣哼哼地下山了。

魯智深溜下梁山,當然瞞不過他的好兄弟行者武松,他和一幫好漢主張調撥大隊人馬前去接應,宋江吳用還是反對:「使不得,這麼一來,事情更壞。」

還沒等武松下山找魯智深,魯智深已經回來找武鬆了。魯大俠之所以迴轉梁山,是因為他在山下遇到了麻煩:曾經把晁蓋引入曾頭市埋伏的法華寺僧人醉金剛和鐵羅漢冒充花和尚與武行者四處劫掠。

汲取瓦罐寺教訓的魯智深這次沒有莽撞,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要找好兄弟助拳:「俺若在彼廝拚,他們人多,拚不過,洒家須吃了虧,不如且回梁山泊去,告訴武松,同他來收拾這幹鳥人,恁地卻好。」

魯大哥有事兒,武松當然要出頭,而且這事兒還跟自己有關,於是武松、燕青、史進、朱仝、雷橫跟著魯智深一起下山,輕鬆掃平了截雲嶺、斬殺了醉金剛和鐵羅漢。

替託塔天王晁蓋報仇之後,魯智深又想起自己為什麼下山了,此時他們從俘虜口中又得到了一個好消息:「本州(沂州)太守(高俅的遠房兄弟高侗)有一親戚,是高太尉的兒子高衙內,前日從東京到來探親,玩了幾時,忽地害起重病來,許多醫人都醫不好。」

原本以為高衙內已經離開沂州,正在失望苦惱的魯智深哈哈大笑:「不信世間有此巧事,想是這廝該絕命了,俺們就此殺奔沂州而去。」

武松、雷橫、史進當然舉雙手贊成:「好極,事不宜遲,趕快動身。」

這些暴烈漢子好像忘了一件事:沂州城兵多將廣,你們六位好漢哪能輕鬆拿下?

幸虧這六人中有一個「百伶百俐」的浪子燕青:「且住,俺有一計在此,若行得時,勝過數千軍馬,只須如此如此,高衙內穩可唾手而得。」

浪子燕青的妙計,就是冒充高俅派來的「京城名醫戴修明」的隨從混進城去,朱仝雷橫冒充虞候,燕青史冒充僕人,魯智深武松太過魁梧,只好留在城外接應。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很簡單了:燕青手執短刀,直奔上房,逢人便殺。太守高侗跳窗逃跑,卻被美髯公朱仝生擒活捉。

燕青在太守府最好的房間裡找到了高衙內:「撲到床前看時,病人僵臥在床。枯瘠如蠟,氣息奄奄。燕青自念:『這廝去死不遠,便拿個首級回去罷。』只一刀,割下頭來,翻身奔出上房……」

用太守高侗做人質,四位好漢衝出沂州城,又把高侗賣回沂州城賺了一萬兩銀子,沂州城也想重金贖回高衙內首級,但是武松堅決不賣:「這廝的腦袋,早拿回梁山泊去,送給我們林教頭當夜壺用了,便有金銀十萬,休想換取。」

魯智深帶著五位兄弟,提著高衙內的首級回了梁山,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林衝大病霍然痊癒,高衙內的首級也沒有浪費,被林衝「教人用漆髹好了,放在床下,當他溺器使用。」

在《古本水滸傳》在,林衝與高衙內的恩怨就此了結,這很符合古典小說「有始有終」的常規,而通行版本後五十回的描寫,不但斷了很多線索留下很多漏洞,梁山好漢的結局也不是大多數讀者喜歡的,所以筆者更願意相信《古本水滸傳》才是施耐庵先生的原著,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

相關焦點

  • 魯智深武松燕青斬殺高衙內,林衝霍然痊癒,宋江李逵為何做惡夢?
    ,蔡京高俅也在李綱張叔夜等人的彈劾下丟官罷職充軍發配,高衙內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無論是《古本水滸傳》還是《蕩寇志》,高俅和高衙內下場都很慘,但是經過篡改的通行版本中,高衙內直接消失,高俅卻被梁山好漢待若上賓,這完全不符合施耐庵的創作初衷。
  • 魯智深武松燕青朱仝斬殺高衙內,林衝霍然痊癒,宋江李逵為何做惡夢?
    如果《古本水滸傳》是施耐庵先生原著,那麼梁山好漢並沒有受招安,蔡京高俅也在李綱張叔夜等人的彈劾下丟官罷職充軍發配,高衙內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無論是《古本水滸傳》還是《蕩寇志
  • 在古本水滸傳中,魯智深沒有坐化,武松也沒有斷臂,他們去哪了?
    這是很多人看完水滸之後表露出來的惋惜,但是在《古本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並沒有打田虎滅王慶,更沒有破遼國徵方臘,一百單八將也只有一百零五人等待接受招安,還有三位好漢溜掉了。在《古本水滸傳》中,魯智深沒有坐化,武松也沒有斷臂,至於他們去了哪裡,那就是咱們今天要談論的話題。
  • 把晁蓋引入包圍圈的僧人自報姓名:一個叫做魯智深,一個名喚武松
    在沒有被明朝官府篡改過的《古本水滸傳》中,這些人在後五十回基本都出現了,就連那兩個把晁蓋引入埋伏圈的和尚也出現了,他們自報姓名:一個叫做魯智深,一個名喚武松。在林衝指揮下,雙鞭呼延灼在六七十回合後打傷鄆州第一猛將賽存孝姚剛(此人後來還出現過,被武松斬殺),梁山軍馬乘勝衝殺攻破鄆州城,魯智深武松生擒苗府尹,李逵活捉苗衙內,統統帶回梁山凌遲處死。
  • 古本水滸傳裡,武松沒有斷臂,魯智深也沒有坐化,他們結局如何?
    事實上,水滸這本書的作者施耐庵,題材主要出自於《大宋宣和遺事》,而在不斷的流傳期間,也誕生了多種多樣的版本。,而到了民國期間,著名的小說家藏書家梅寄鶴卻發現,《水滸傳》有一個十分古老,卻長期被埋沒的結局,不少史學界專家也認為,這本書很有可能是作者施耐庵最初的版本,因此它又被稱之為「古本水滸」,原著當中,前70回大致相同,而後50回,儘管仍然以招安作為主體,但是小說的人物結局,也發生了改變,比如魯智深並沒有坐化
  • 魯智深武松要用沂州太守換回被俘兄弟,燕青提出:再要一萬兩金銀
    如果我們單看通行本《水滸傳》,就會發現梁山一百單八將基本沒有幾個人能稱得上好漢,除了武松魯智深,也沒有人做過劫富濟貧之事。在《古本水滸傳》中,魯智深武松朱仝燕青等六位梁山好漢,劫富濟貧只是還真沒少做,比如他們曾經用沂州太守換得了一萬兩金銀,但是自己一兩都沒留,全都分給了老百姓。
  • 古本水滸傳中,魯智深沒有坐化,武松也沒有斷臂,那麼他們去哪了
    ,結局也不是太好,林衝徵完方臘後病逝,魯智深坐化,武松還斷了一條臂膀。但是在古本水滸傳中,魯智深、武松等人的結局,與現在流行的通行本中的水滸中的結局,有很大的不同,魯智深並沒有在杭州六合寺坐化,武松也沒有斷臂,那麼,他們兩人都去了哪裡?
  • 欒廷玉幾乎打遍梁山無敵手,能斬殺他的好漢,是關勝還是武松?
    是力能扛鼎的花和尚魯智深,還是雙刀快如閃電的打虎英雄行者武松?欒廷玉幾乎打遍梁山無敵手,能斬殺他的好漢,是關勝還是武松?在《古本水滸傳》中,欒廷玉也是死得不明不白,只說「關勝刀劈了欒廷玉」,卻沒有說明欒廷玉是死於眾好漢圍攻,還是與關勝單打獨鬥,但是看當時場景,應該是至少有五位梁山好漢參與了這場群毆,只是把最後一刀的機會留給了關勝,好讓他報那一箭之仇。
  • 魯智深生死之交是誰?被稱為降龍伏虎。武松林衝史進只能算好兄弟
    魯智深初識史大郎首先我們看一下與魯智深交集非常明顯的幾位好漢,第一個是史進,史進是水滸中第一個出場的梁山好漢。魯智深和林衝林衝也是魯智深結識比較早的朋友,在大相國寺,魯智深認識了林衝,二人一見如故,林衝娘子被高衙內調戲,魯智深想去揍高衙內,被林衝勸住。
  • 水滸中,武松和魯智深輸掉的兩場大戰,換成盧俊義能打贏不
    魯智深是梁山的步戰高手,他和水滸中的多位好漢有過交手,他在渭州小種經略府擔任提轄官期間,為給金翠蓮出頭,打死了鎮關西鄭屠;在桃花村,為給劉太公出頭,痛揍小霸王周通;在瓦罐寺,他還和九紋龍史進大戰二十回合;呼延灼帶兵徵討桃花山時,他也和呼延灼戰平;梁山徵討田虎時,魯智深生擒敵方將領神駒子馬靈;梁山徵討方臘時,魯智深斬殺方臘手下大將夏侯成
  • 新水滸為何抹黑魯智深武松?細看之後才明白:是為了洗白四個惡人
    從提轄魯達到花和尚魯智深,無論是在據稱施耐庵原著的《古本水滸傳》還是按照朝廷意願篡改的《忠義水滸傳》,魯大俠都是梁山第一條好漢。但是在新版《水滸》電視劇中,魯智深被抹得比李逵還要黑上十倍。 除了魯智深,被抹黑的還有打虎英雄武二郎——從豪氣幹雲的青年壯士,變成了鬍子拉碴的邋遢大叔。這時候我們就不禁要感到奇怪了:新水滸為何要抹黑魯智深武松?
  • 水滸108將武功第二是武松還是魯智深、林衝?
    如論武功值,很多讀者像私下達成默契一般,都把鼓棒天下無雙的玉麒麟盧俊義奉為第一,但對於第二的人選在武松、魯智深和林衝之間徘徊。真正奠定盧俊義武力值第一地位的是他數場亮眼的戰績,從曾頭市一戰活捉史文恭,再到跟隨宋江南徵北戰中力挫耶律四將,擊殺厲天閏,斬殺方垕。為給晁蓋報仇,宋江率人再戰曾頭市,殺了曾頭市長官曾弄的兩個兒子。後依照吳用的計策,假意與曾頭市講和。
  • 林衝、魯智深和武松的「強盜行為」
    林衝趕到陸謙家時,高衙內已經逃跑。儘管原著說「林衝把陸虞候家打得粉碎」,但實際上,林衝的怒氣還是沒有發洩出來。所以,林衝後來買了一把解腕尖刀,連續幾天在陸謙家門口轉悠,不過陸謙躲在了高俅家,林衝沒能找到。
  • 水滸人物:李逵跟魯智深比,誰更厲害?
    而魯智深應該排在武松後邊,最多排第三,明顯比不上李逵。魯智深的馬戰實力強,三山聚義打青州期間,擅長步戰的武松直接迴避,而魯智深不僅能跟騎馬的呼延灼直接硬碰硬,基本沒落到下風。魯智深的步戰能力,在梁山也是數一數二,甚至超過了武松,比如三拳打死鎮關西,可見其基本功。
  • 高衙內調戲林衝娘子被人批判,為何武松調戲蔣忠小妾卻無人批評
    水滸中有兩次描寫男性調戲女人,一是高衙內調戲林衝的娘子,第二個是武松調戲蔣忠的小妾。但是對於高衙內,人們猛烈批判,而對武松,很少聽到批評的聲音。這是為什麼呢?高衙內是高太尉的乾兒子,專門幹些調戲婦女之類的事,有個外號叫花花太歲。一天,林衝陪娘子外出,林衝看魯智深練功,娘子和丫鬟錦兒遇到了高衙內,他見林娘子長得俊,於是攔下了娘子,錦兒機靈,忙去找林衝,等林衝趕來時,看到一伙人,其中一個年輕的後生把娘子攔著,說:「你且上樓去,和你說話。」
  • 為什麼林衝不敢打高衙內,也不敢殺他?
    談及水滸,一個必須要提到的人物就是豹子頭林衝。林衝武藝高強,在梁山排名第六,上應天雄星,他還有個綽號叫小張飛。自從上梁山後,林衝就屢立戰功,前有生擒扈三娘,棒打洪教頭,後有斬殺寶密聖,單挑柳元、潘忠並且在五十餘合後斬殺柳元。戰場上,他從不隱忍,常常率先出戰。
  • 水滸第一人是武松,為啥不是魯智深?看看兩人的差距就明白了
    水滸英雄一百零八將,但是真正配得上好漢二字的只有兩個。魯智深和武松,這兩位是名副其實的好漢。但要說真正的水滸第一人,其實還要算是武松。魯智深雖然行俠仗義義薄雲天,但還是差一點。魯智深為什麼排不上水滸第一人呢,他跟武松的差距就在於事跡。
  • 98版《水滸傳》中,最成功的角色不是武松、魯智深,而是他
    其中最成功的人物,有人說是武松跟魯智深。我們都知道文本中的魯智深,是108將中最真誠的一個人,別看他經常喝酒吃肉,可也是佛祖心中留。不過電視劇中的魯智深比原著中還完美,他沒有捉方臘,而是看透世間的功名利祿,修善心。
  • 《水滸傳》林衝和武松的充軍,看出魯智深和施恩人品,細節見交情
    「水滸108將,各具特色,都值得細細品味,很多人品都可以從細節上看出,比如魯智深和施恩,從他們對待朋友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魯智深的造詣比施恩要深。高俅的乾兒子高衙內竟然在一次的偶然的情況下看上了林衝的妻子。於是高衙內和高俅再聯合林衝的好兄弟陸謙開始想方設法的陷害林衝,先是讓林衝帶刀進入白虎堂,判了林衝到滄州充軍,又買通了路上押送他的兩個小兵,讓他們在路上刺殺林衝,一了百了。
  • 「說水滸」第五六回 "只怕管"(二)王進、林衝、武松、魯智深
    林衝、武松,都做過囚徒。小小牢城營,有管營、有差撥。王進、林衝,都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偌大個東京城,有太尉、有衙內。武松、魯智深,都是江湖上人士。偌大個江湖,——沒有官。林衝在林娘子被高衙內調戲時,怕管,不敢打本管高太尉的衙內;魯智深不怕管